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隋唐大猛士 > 第1498章 夜未央

隋唐大猛士 第1498章 夜未央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10:37 来源:笔趣阁

夜未央。

皇帝站在洛阳宫里新修建的高达百丈的观星楼上,这座由打入冷宫的阎妃设计,由其兄弟阎立本阎立德主持修建的观星楼,可谓是建筑史上的又一奇迹。

高耸入云,离地百丈,在夜晚的时候,人站在楼上,真仿佛已经登上天。

夜风吹动皇帝身上的衣襟,衣袂拂过皇帝的脸庞。

三十六岁的皇帝感叹着人生已经过半。

来到这个时代已经二十年,往事一幕幕的在脑中闪过,有些甚至已经模糊不清了。

“圣人,摘星楼高风寒冷,小心着凉。”内侍监提醒。

冯力士已经因年老多病而辞去内侍监一职,他因患有风温关节病痛,现在皇帝恩赐他到南京金陵去养老了。接替他的宦官是近年来表现出众的韦忠贤,这位曾经任过渤海舰队押船使的宦官,有武功,也灵巧,一路晋升,终于成为了内侍太监,在任已经几年,表现还不错。

皇帝居高临下,俯瞰着整座洛阳城。

夜晚星空下的洛阳城,多数坊区已经陷入黑暗宁静之中,但也有几条热闹的商业大街依然是灯火通明,这是夜不收市的洛阳夜市,洛阳城中的几十万百姓,每天晚上都会有成千上万睡不着的人来到这里,吃宵夜、逛夜市、喝酒看舞等。

目光往西,远处漆黑一片。

皇帝知道在那遥远的万里之外,太子正在北庭碎叶川。

那里还有皇帝的一个兄长,还有另一个儿子也在。

转身回到楼中。

韦忠贤便让人关闭窗门,门关上,外面的风也被拦在了外面,不过皇帝御案前有一面大窗,却是以透明的琉璃制成,坐在屋里,依然能够看到夜空和洛阳城。

皇帝的桌案上还摆着许多简报。

虽说皇帝才三十多岁,但罗成却不是杨坚杨广父子那种勤政的皇帝,他从不会批奏章到深夜。

做为皇帝,他始终认为自己只是这个帝国的掌舵人,负责大方向就好。

政事堂、翰林院,这才是朝廷政府。

朝廷内外事务,都是自有制度,有规定的流程。三省六部九寺五监三衙诸军卫,以及六京九府三十六道二百七十郡,一千八百县,如此诺大的天下,若是事事皆由皇帝处置,那皇帝就算是整天不吃不喝的理政也是干不完的。

地方由道郡县乡四级,乡下有里村保甲。

道为朝廷中央分担了许多地方管理事务。

而朝廷的三省六部九寺五监诸卫也各按职责管理一块。

重要的事务再由府院负责。

极重要的事情,才会报呈皇帝,由皇帝决策,或是在御前会议上,由重臣们商议。

此外,皇帝都是让政事堂宰相们票拟,然后翰林院大学士们批红。

秘书省的秘书郎们则会把这些票拟批红的奏章,摘录提炼,然后抄录一起,形成一片简报送呈皇帝。

如此一来,每天成千上万的奏章,汇集到皇帝面前的,也就是一份最多万言左右的报纸,每件事情顶多一句话,一些不重要的事情甚至都不会送到皇帝面前。

而且那些历次科举考试考出的状元郎们出任的秘书郎们,还会替皇帝把这方方面面的事务,给分门别类,让皇帝更加省心省事。

既能减少案牍奏章上花费的时间,又不会耽误事情。

皇帝拿起简报又读起了第二遍,比起第一遍的迅速快读,这一次皇帝速度放慢了一些,甚至对一些关注的内容拿笔在上面画线画圈,甚至在边上做出了简单批示评语。

等将一万多字的简报第二次看完,皇帝重新看了一遍自己刚才圈划的地方。

做为秘书监的于志宁立马上前,拿起简报,“臣马上让人跟进。”

于志宁是在原秘书监王升任宰辅后接任的,他是隋朝太师于谨的曾孙,名门大族出身,又有才学。

“朕圈记、批示的内容,转给政事堂和翰林院,让他们传阅,重新考虑下处置方案,回头,记得再结果再上报给朕。”

“臣遵旨。”于志宁点头。

一份简报万余字,朝廷和地方上的许多奏章,一般就是一句话记录在上,格式一般就是发生了什么事,地方如何处置,府院如何处置意见,然后呈到皇帝这里。

皇帝要是对这事处置没意见,则只是阅后许可,连个可字都不用写。但如果皇帝对这件事情产生兴趣,或是对府院处置有意见,那么他会用他特有的几种圈记符号,来表示他对事情的不同关度程度,或是直接批文示下。

于志宁做为秘书监,手下有一大群状元郎出身的秘书郎,这些人都是历届科举之尖子,每天负责这份简报,自然也是十分用心,不敢有半点差池。

但相比起政事堂和翰林院的那些宰相大学士们,却又轻松多了。

要知道这每天万把字的简报,可是从每天成千上万份的奏章上提炼抄录下来的,许多一般的章折都是根本就没抄上简报,不用浪费皇帝时间。但是这些奏章,府院却都是要一一处置的,好在翰林院分掌军事,分担了宰辅们很多压力。

这么大的一个帝国,事务确实是太多了。

各种日常的,还有各种突发的,这让政事堂九位宰相,翰林院九位大学士们忙的焦头烂额,好多位宰辅甚至连两任六年都没有干满,就请辞外任,或是干脆因病退居二线了。

实在是事务多,压力大。

南方荆湖改造工程还在继续,目前有些成效,但是距离十期完工还依然遥远,偏偏最近荆湖暴雨成灾,长江开始涨水,荆湖虽然经过几期工程得以疏通了许多,但若是暴雨继续,依然还是会形成水灾。

当然,长江洪水,不仅仅是影响到荆湖两岸地区,下游的江西、淮南、江东三路,也一样面临着极大的防洪压力。

哪怕是朝廷年年防洪修堤,在江淮下游地区,依然设立了许多个泄洪区,为的是以应对那些几十年一遇甚至是百年一遇的大洪灾,一旦堤坝承受不住,就只能向泄洪区开闸放水,淹没部份地区,来缓解险情。

虽说弃小保大,是不得已为之,可泄洪区若是淹没,也一样会造成无数人家园成泽国,无数百姓将成为灾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