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隋唐大猛士 > 第135章 杜如晦(第九更,求订阅!)

隋唐大猛士 第135章 杜如晦(第九更,求订阅!)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18 03:52:08 来源:笔趣阁

高孝基身为吏部侍郎,平时主管吏部事务,负责的是大隋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可谓是位高权重。

杜克明就是个入了他法眼的年轻人。

才二十四岁就能入吏部侍郎法眼的年轻人,当然不仅仅是个新科进士这么简单。毕竟大隋的科举考试举行以来,每年一考,进士科虽然是仅次于秀才科的科目,在几十个科目里也算是相当有含金量的,但毕竟秀才科不常设,进士科每年都还是少则只录几个,多则才录十几二十个进士的。

这些年轻进士,却并不是能个个都入侍郎法眼的。

杜克明除了确实有才华之外,家世也非常不错。

他的祖父是当朝工部尚书杜果,品级比高孝基还高,虽说工部不如吏部权重,可到了尚书一级,其实并不完全是尚书管部。相反,管部的实际是侍郎,六部尚书反倒只是一个官员们升迁的顺序,工部尚书不一定就是管工部的事,吏部尚书也不一定就是管吏部。

能做到尚书一级,基本上就已经是参赞军国之事的重臣了。

杜克明有个做工部尚书的爷爷,还有个现任昌州郡丞的父亲杜。

另外,杜家还是关陇名门,正所谓京兆韦杜去天五尺,在京兆这个地方,最大的士族就是韦家和杜家。杜家那是天下顶级的士族名门,可以与关东五姓七家,以及河东的裴氏、柳氏,关西的杨氏、江南的萧氏、沈氏等并称。

而且杜家与五姓七家不同之处还在于,杜家是汉代开始的名门,并从北魏末年开始,便已经与起于武川镇的军头集团们合流,他们一起缔造出了关陇集团这个庞然大物,历经西魏、北周至隋,荣耀无比。

这是关东五姓七家们既羡慕又妒忌之处,也是京兆杜氏最大的资本。

杜家代代高官,权倾一时。

不过杜克明又与一般的关陇子弟不一样,他继承了杜氏士族名门的优秀传统,自幼聪慧有悟性,喜欢与人谈论历史、文学方面的知识,同时还习练骑射,算是文武兼备。

“学生杜如晦拜见高侍郎!”

高孝基还在想着事情,那边杜克明已经被领进来了,见面之后,便行礼参见。

“哦,克明来了,坐。”

对杜克明,高孝基很客气,也很熟悉,两家其实就是邻居,高孝基在大兴城的宅子就在杜克明父亲的宅子隔壁不远,因此两人早就十分熟悉。甚至杜克明经常登门请教高孝其学问上的事情,高孝基也早把他当成自己的学生。

“克明啊,上次吏部铨选,你的表现十分出色。吏部选部司上下官吏对于你印象深刻,好评如潮,我也大有颜面啊。”

“都是老师教的好,如晦不敢自骄。”

杜如晦个子挺高,七尺身高,但是体格却有些偏瘦,面色总是比较苍白,是个白面书生。

“看你最近面色似不太好,旧疾复犯?”

“回老师,一点小顽疾了,不碍事的。”

“你要多注意身体,平时也别总是熬夜读书,既伤眼睛还伤身,有空多练练骑射,或者打打马球,强健下筋骨。”

简单寒喧过后。

高孝基转入正题。

“之前,本来已经定了你的去向,滏阳县尉。你的成绩,是这次铨选最好的,本来按例是要留你到部司或者在京兆的长安县、或万年县任个功曹之类的。但是我否了,我给你选了个去处,滏阳县尉。”

长安县的功曹和滏阳县尉,这两个职位看起来差不多,可实际上天差地别。

长安县是京县,县令的品级都是正六品,长安和万年两县除了县令、县丞、主簿这三个标配外,甚至还配有两个县尉,以及六曹参军,六曹参军也是七品官,相当于外县的县令了。

而滏阳只是一个小地方,县尉品级也才从八品下。

更别说,若留在六部了。

“老师既然如此安排,肯定有老师的考量,学生但听老师安排。”杜如晦很平静。对他来说,长安功曹了好,滏阳县尉也罢,其实都没什么。

他相信以自己的才华,还有他的家世,早晚能干出一番功绩,再回到长安来的。其实他们这样的贵族子弟,前途是非常明亮的。

高孝基很满意他这样的反应。

“你有应付事态的才能,应该做为国家的栋梁,我希望你能坚持住这份美德。所以我想先让你做个小官,多锻炼锻炼,其实这也是为你好,不经历州县,将来又如何高居部寺呢,唯一缺点,就是县尉的俸禄少了点,另外远离大兴的繁华了。”

“俸禄多少无所谓,我也不靠俸禄过日子。”杜如晦微微笑道。他们杜家号称占有京兆半边天,家族庞大,无数子弟在朝为官,更别说占据了无数的良田,以及拥有着许多的商铺庄园,他们从不缺钱,杜如晦这样的精英子弟自然也是不缺钱的。

高孝基也笑了笑,“说的也是。”

“那学生哪天上任?”

“你任滏阳县尉这个事情有些变化,最近河南那边有些不太太平,地方上的官吏也是良莠不齐,这不前些日子齐郡郡丞居然上奏,举荐一个才十六岁的农家子做县尉,真是太荒唐。既无家世,又学才学,不说未经过科举,连州县学都没进过,更没进过国子监,听说本是个打铁匠的儿子,只因为侥幸擒了几个贼盗,便要举他做县尉,你说荒唐不荒唐。”

“而最近又接报,说齐郡境内居然出现了举旗造反的反贼。”说着,他摇头。

“我思来想去,决定把你改授为章丘县尉,你到那边去,替我好好走走瞧瞧,看看那边现在究竟是个什么乱像。你有才能,我也希望你能在那样混乱的地方,拿出本事来,只要你干的好,三五年之内,我便调你回京来。”

“好的。”杜如晦并没有拒绝。

“你到了章丘县,给我也看看那个罗成。”

高孝基知道齐郡郡丞张须陀是个卫府的悍将,可他却举荐了个十六岁的年轻人来任县尉,现在还代理着县尉一职,这让他觉得太不靠谱了。

“若是那罗成只是个草包,我到时少不得要亲自参他张须陀一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