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我的系统不正经 > 第六百二十三章兴趣爱好所在(1200张月票加更)

进入碑林大门,立即看到一座四角形两层飞檐的亭子,里面竖立着著名的《石台孝经》。

这是由四块石板组合成的长方形石碑,高5.1米,安置在三层石台上。

《孝经》是宣扬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历代封建王朝十分重视。

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唐玄宗李隆基亲自加注,并用隶书行文。

不用说,这肯定是精品制作,通过它,陈文哲可以看到很多。

当然,首先可以学到的,肯定是隶书。

整个制作这座石碑的过程,陈文哲都可以看到,从书写的原稿,到刻制在这些石碑之上。

他不止是可以学到碑刻的技巧,也可以学到唐玄宗的书法。

这也就是陈文哲不想着做旧了,如果他想,完全可以模仿唐玄宗的笔记,制作一些什么。

那个时候,以假乱真肯定不难。

只不过,这座碑林之中,好像最不缺的就是好书法?

看着一块块石碑,特别是上面的字体,陈文哲陷入了沉思。

以前一直不碰书画作品,其实也有一方面是因为,他在这一方面有着天然的缺陷。

他家是农村的,可没有从小就学书法什么的才艺。

就算是上大美院,也是个意外。

没有基础,涉及书画领域,缺陷就太明显了。

所以,这一次进了碑林,陈文哲打算好好补一下功课。

这也就是没法摸到一些精品石碑,要不然,他还真不介意,在这里就使用一次自主传承。

当然,现在他想要学习一些名人书法,也不是太难,大不了消耗成就值呗!

漫步在青石小道,碑林风雅的古香古色悠然而来。

成千上万的碑石,让陈文哲目不暇接,也让他忍不住感叹我国古代文化的精深。

没有来这里的时候,陈文哲还真想像不到,国内居然还有这种好地方。

前面就是第一陈列室,是专为陈列修盖的碑亭。

这是碑林最大的石碑--《石台孝经》,看到它,不用想,立即启动隋侯之珠。

不管是孝经原文,还是唐玄宗的小字注释,这些都需要记录下来。

遇到了这样的好东西,陈文哲自然是一边使用回溯技能,一边仔细揣摩整个石碑的制作过程。

通过回溯,他能看到的情景更多,只不过有的无用部分,他直接掠过。

而就算这样,他也不能多看,因为这里值得他看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所以,看到当年雕刻这座石碑的过程,看到底稿,看到碑刻的形成也就算了。

其他的一些有用的知识,就只能先放放。

有着隋侯之珠记录,之后他可以看重播,甚至是带入进去,亲自雕刻一遍这部《石台孝经》。

其实,就算是不看碑刻,还可以看石雕,看那些记载在石碑之上的经书。

这座石碑,底座由3层石台组成,上刻有生动的线刻画,有蔓草、狮子花等。

这是唐中期比较有代表性的装饰,上面还有浮雕卷云瑞兽。

此碑由4块石头组成,底下有石台,因而称“石台孝经”。

陈列室里主要陈列的内容很多,包括《周易》6卷,《尚书》13卷,《诗经》20卷,《周礼》11卷,《礼仪》17卷,《礼记》20卷。

其他还有《春秋左氏传》30卷,《春秋公羊传》12卷,《尔雅》3卷。

以及《公羊春秋》、《孝经》、《论语》等12部经书。

这些经书全部加起来,共计650252字,用石114方,两面刻文。

清代补刻的17面3万余字,也陈列于此。

这12部经书,就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必读之书。

因为当时印刷术不很发达,为了避免文人学士们,在传抄经书时出现错误,并能永久保存,就把这12部经书刻在石碑上,作为范本,立于长安城国子监内,供人们校对。

我国自东汉开始,曾先后7次刻经,这是仅存的一套完整的石刻经书。

既然看到了这些经书,陈文哲肯定要全部记下来。

现在用不着,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也许就能用到呢?

走进第二陈列室,看到的风景又有不同。

第二室陈列着许多具有史料价值的石碑,比如《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它立于公元781年,后世才从地下发掘出来。

此碑记叙了古代罗马景教,传入中国的盛况。

石碑侧面用叙利亚文,刻写了70位景教人士的名字。

石碑记载的史实,中外史书全无记载,因此弥足珍贵。

这样的东西,自然就会被人觊觎!

清代之时,丹麦人荷尔漠来长安用重金偷买未遂,只好托人刻一假碑,现存伦敦。

它是研究中外关系的宝贵资料,其拓片早已辗转国外。

其他的珍贵时刻还有不少,像《中尼合文陀罗尼经幢》。

这是一种柱状石刻,有六角柱形、八角柱形和圆柱形,用中国和尼泊尔两种文字刻成,反映中尼两国佛教的交流。

《不空和尚碑》,反映了印度佛教传入中国的史实。

《明德受记碑》,记载了明末农民起义军李自成,建立的农民政权“大顺国”,并反映了当时陕西灾后“人食人”的惨状。

《曹全碑》虽是为汉代曹全树碑立传,却无情地记载了他镇压黄巾起义的事实。

通过这些石碑,陈文哲看到了太多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的史实。

如果他要是学习历史的,结合史料和考古,没准他随便写一些论文,就能名动中外。

主要是他看到的一些历史,到现在全都失传了。

比如景教的历史,比如当年跟尼泊尔的交流。

这里面涉及到的东西,太多!

当然,这些其实陈文哲并不是太感兴趣,看看那个时期的一部分历史,也不过是为了考古鉴定罢了。

要不然,他还真没有多少兴趣,研究当时的历史。

所以,这里的第三陈列室,才是他的兴趣爱好所在。

因为第三室的石碑,荟萃了历代著名书法家的手迹。

平时的时候,你能在哪里看到,历代一来,很多大家的手记?

这可是真迹,不是赝品。

如果是一幅画,一幅字,你就算是想要描摹,都找不到庙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