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朝小侯爷 > 第1383章 动摇

明朝小侯爷 第1383章 动摇

作者:难山之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17 08:44:18 来源:笔趣阁

那是张知节上书请罪的奏章,奏章入了通政司之后,整理奏章的知事发现了这封奏章。其实张知节很少上奏章,多数时候直接就找正德皇帝了。

即便是张知节在外,除了比较正式的奏请,多数时候也是走密奏通过锦衣卫直接给正德皇帝。因为张知节的密奏写的都比较随意,走通政司既慢还不方便,毕竟张知节的密奏里还夹了不少家常。

通政司不常见到张知节的奏章,更别提张知节请罪的奏章了。最近好些官员上书弹劾张知节,通政司的人最是清楚了。

所以知事发现了这封奏章之后立即就上报了经历,经历又直接呈给了通政使,通政使直接带着奏章去了内阁。

杨廷和手里拿着张知节的这封请罪的奏章沉吟良久,张知节请罪的奏章还是比较少见的。以前的时候张知节被弹劾,张知节直接连请罪或者自辩的奏章都懒的上。

现在张知节被弹劾了却上了请罪的奏章,这其中有什么意味吗?以张知节如今的地位,这次的弹劾根本动摇不了他才是。

可是为什么张知节却上书请罪了呢?听说张知节刚刚回京就直接入宫见了正德皇帝,难道是觉察到了皇帝心有芥蒂?

不是没有这个可能啊!杨廷和联想到今天关于封赏的奏章,正德皇帝没有说什么反而说要留下斟酌,可见很有可能是对张知节处置女真心有芥蒂。

如今张知节位高权重,这次处置辽东之事行事又比较恣意,虽然张知节并没有露出什么不臣之心,但是防患于未然啊。

杨廷和也不得不承认张知节眼光卓著,堪称不世之才,当然他也并非是妒贤嫉能之辈,并没有要针对张知节的意思。他只是觉得要维护江山社稷稳定,正德皇帝对张知节心有芥蒂的话更好。

虽然杨廷和拿着奏章沉吟了很久,但是这封奏章他自然不可能票拟。最终这封奏章原封不动的送到了乾清宫。

正德皇帝看这封奏章倒是看得津津有味,对张永笑道:“别说,朕怎么觉得知节的这封奏章挺恳切啊,好像真有这么回事一样。”

张永笑道:“皇上,可能昌国公觉得自己做的确实不对,没有奏请皇上就决定将女真一族发配辽东。”

正德皇帝听了摇头道:“女真发配不发配辽东倒也没什么,之所以众人弹劾知节,是因为知节如今贵为国公,众人都盯着他呢!”

正德皇帝将奏章放到了一边,然后拿起了那封封赏的奏章吩咐张永道:“送到文渊阁吧!”

杨廷和看着手里关于封赏的奏章感到有些吃惊,因为皇帝将上面关于张知节的封赏划掉了。原本杨廷和和梁储拟的张知节的封赏规格就不高,原本他还以为又要一番口舌之争呢,没想到正德皇帝直接将张知节的封赏给划去了。

难道正德皇帝真的对张知节心有芥蒂?难道张知节的圣眷终于要到头了吗?

不过杨廷和继续看下去才发现,正德皇帝改动的不止这一处,在封赏的最后还有一处被改动了,徐光平的封赏被改动了。

徐光平,一个名闻京城的大少,虽然随军出征了,但是真论功绩都不够上这封奏章。但是他最终还是到了封赏的名单上,因为辽东上报的名单上就有他。

因为他是张知节的小舅子,但是内阁给徐光平定的封赏也不高,排在了末尾。杨廷和原本在意的是前面,只是大略扫了一眼后面,因为后面的人皇帝可能都不知道是谁。

没想到正德皇帝竟然将徐光平给的封赏改了,实授千户,还给了一个副千户的袭职。

这个封赏也不低了,毕竟徐光平去辽东溜达了一圈,能得一个实授千户还有一个副千户的袭职也算不错了,毕竟徐光平也才十六岁,还没成亲呢。

杨廷和沉吟之后就合上了奏章,虽然对此有些异议,但是并没有因此就去找正德皇帝理论。一个副千户而已,还不值得他劝谏皇帝。

但是杨廷和却在琢磨正德皇帝这其中的用意。看到这个改动之后,杨廷和原本认为正德皇帝对张知节心有芥蒂的看法,又动摇了。

但是不管如何,这次的弹劾也不是一点用处都没有,虽然不知道对正德皇帝有没有警醒,但是至少张知节有所警醒了。

关于封赏之事终于定了下来,朝中的百官知道之后尽皆愕然,因为竟然没有关于张知节的封赏,这让他们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那些上了奏章的官员们懵逼之后就感到惊喜,难道是因为他们上的奏章,所以皇帝才罢了对张知节的封赏?

原来自己竟然这么牛逼?自己竟然从来都不知道。他们激动过后就有些感慨,难道圣眷无人能及的昌国公终于栽了?这很可能就是一个征兆。

虽然众人谈不上幸灾乐祸,但是心中还真有些复杂莫名。毕竟张知节就像是一座大山一样压在朝中官员的头上,无论是功业还是权力。

毕竟徐光平还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多数官员们并不会注意到他,所以这些官员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昌国公圣眷受到了动摇。

当然他们不会以为昌国公的地位就此会一落千丈,毕竟昌国公的功劳在那里。但是他的圣眷减弱了之后,至少不会让人想到就敢受到那种如山一样的压力。

他们更希望的是,昌国公的权利能够被压制,虽然昌国公并没有刻意揽权,但是在他手中的权利还真不小。

特别是在海事上,昌国公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大了,无论是水师还是海事衙门,全都是昌国公的心腹。

如今无论是水师还是海事衙门可都富得流油,涉及的财富十分庞大,对于海上贸易影响十分巨大。这本应是他们文官主导才是啊,但是现在他们文官却根本插不上手。

这些年,在张知节的影响下,武将勋贵们隐隐有抬头的迹象啊。如果张知节的圣眷减弱的话,那他们就有机会插手海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