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一品嫡妃 > 第301章 考验

一品嫡妃 第301章 考验

作者:我吃元宝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11-17 00:50:01 来源:笔趣阁

宁皇后站在窗边,望着外面漆黑的夜色。

这样的状态,宁皇后已经持续了两个时辰。心腹宫女有些担心,每次张嘴欲言,却又忍了下来。

眼看子时已过,心腹宫女只能上前,小心翼翼地提醒道:“娘娘,夜已深,该休息了。”

宁皇后没有动,夜没有说话。

心腹宫女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三老爷已经去了,娘娘要想开一点。”

宁皇后幽幽一叹,她问心腹宫女,“本宫没有出手救下老三,你说本宫做错了吗?”

“娘娘当然没有错。陛下正在气头上,无论娘娘出不出面,三老爷的结局都已经注定。娘娘,你千万不要苛责自己。娘娘能够保全自己,就是最好的结果。”

心腹宫女一本正经地说道。

可是这番话并没有安慰到宁皇后。

宁皇后心很痛,脸很辣。就像是有人在狠狠抽打她的脸颊,让她无脸见人。

宁三老爷有罪,该罚。可是宁三老爷是她的同胞兄弟,元康帝就算要罚宁三老爷,无论如何也该事先知会她一声,以示尊重。就算元康帝心里头有怨气,好歹面子功夫也该做到。

可是无论是事先还是事后,元康帝都没有派人告诉她一声。从头到尾,元康帝彻底无视了她这个皇后。就好像宁三老爷对宁皇后来说,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陌生人。

宁三老爷的死,让宁皇后感到心寒。可是元康帝的无视和冷漠,却让宁皇后感到了恐惧。

纵观历朝历代,当皇帝对皇后失去耐心和最起码的尊重的时候,也就意味着皇后离被废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宁皇后的心揪紧了,她紧紧的抓着窗台,她心在颤抖,整个人都在恐惧。

“娘娘?娘娘,你没事吧?”

心腹宫女紧张地看着宁皇后。

宁皇后深吸一口气,终于从恐惧的情绪中回过神来。

她脸色苍白,面无人色,手背上的青筋凸起,表情也显得有些紧张。总而言之,她整个人看起来都不对劲,一副心慌意乱的模样。

心腹宫女有些害怕,却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宁皇后。

宁皇后随口问道:“你觉着陛下对本宫怎么样?”

“陛下对娘娘极为尊重。”心腹宫女小心翼翼地说道。

宁皇后挑眉冷笑。尊重?一对夫妻,光有尊重就够了吗?而且她和元康帝还不是普通的夫妻,他们是帝后。帝后不和,也就意味着朝堂上将开始一轮新的争斗,届时会有很多人牵连其中,丢掉性命。

宁皇后的心很疼,也很伤。她从心里面想和元康帝好好相处,做一对琴瑟和鸣的夫妻。可是事实是,元康帝的感情,不是她能够掌控的。

宁皇后不仅掌控不了元康帝的感情,她甚至感觉两个人之间开始失控了。今天宁三老爷被无声无息的处决,就是最好的证明。

宁三老爷身为宁皇后的胞弟,于情于理,都应该给宁三老爷一点体面。可是事实上,宁三老爷却死得那样的卑贱。

宁皇后长出一口气,她心里头难受,头也很疼,一点都不想睡觉。

宁皇后不听心腹宫女的劝解,一直站在窗户边,看着深沉夜色,又看着夜色消失,天空渐渐的亮了起来。

天亮了,新的一天开始。

宁皇后一夜没睡,却并不疲惫。心腹宫女一直陪在宁皇后的身边,同样一夜没睡。

宁皇后对心腹宫女说道:“去叫两位王爷进宫见本宫。本宫有话同他们说。”

“奴婢遵命。”

承郡王和平郡王,在早朝结束的时候来到坤宁宫面见宁皇后。

宁皇后无悲无喜,面色平静地对两个儿子说道:“宁三老爷死了,就是昨晚的事情。”

承郡王和平郡王没有惊讶,今儿早上进宫的时候,他们已经知道了这个消息。

宁皇后继续说道:“宁三老爷死之前,你们父皇没有派人告诉本宫。事后,同样没有派人告诉本宫。本宫今天叫你们过来,就是想告诉你们,天要变了。

以后你们行事要多加小心。以后,本宫能够帮到你们的地方有限,很多事情都要靠你们自己。

你们……不要对你们父皇抱有太高的期望。父皇二字,看着亲近,实则他首先是皇帝,其次才是父亲。甚至有时候连父亲都不是。本宫的意思,你们明白吗?”

承郡王和平郡王两兄弟听到这番话,都有些心寒。

承郡王问道:“母后,事情真的有这么严重?”

宁皇后自嘲一笑,“本宫也希望自己想多了。可是事情只会比本宫想象得更严重。你们兄弟要齐心协力,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所有事情都要做最坏的打算。”

顿了顿,宁皇后又继续说道:“大郎,你是嫡长子,受到的关注最多,防备最多,威胁也最多。这段时间,本宫的意思就是尽量低调。凡事都让别人出头,你自己暂时修身养性吧。,”

承郡王皱眉。这个时候正是救灾的关键时刻,要他这个时候缩回去,保持低调,那之前所有的努力全都白费了。不仅白费,还白白便宜了老二老三。承郡王有些不甘心。

宁皇后又对平郡王说道:“老四,你是嫡次子,是除你大哥之外,你是受到关注最多的人。你也要当心,最近凡事别出头,能忍则忍。只要我们母子三人能够度过这次难关,以后总会有好日子。”

平郡王一脸严肃地说道:“我听母后的。”

承郡王却心有不甘,“母后,真的要忍吗?”

宁皇后厉声说道:“不忍又能怎么样?难道本宫还有去找你们父皇理论吗?本宫倒是想这么做,大不了拼着一条性命不要豁出去。

可是本宫还有你们兄弟二人,本宫不能害了你们兄弟。本宫不仅是在为自己活,也是在为你们活,为宁家活。

真到了本宫不得不死的时候,本宫也会选择一个能获取最多利益的死法。

大郎,你要相信本宫不会害你们兄弟二人。你一定要听我的话,暂时蛰伏起来。

你父皇至少还有一二十年的活头,这个时候争,纵然争赢了又有什么意义。

只有笑到最后的人,才会成为真正的赢家。我不要你们现在赢,我只要你们在最后时刻赢下来。到时候所有欺辱过我们的人,所有同我们作对的人,统统都不得好死。”

平郡王说道:“母后说的对。现在争没有实际意义。不如先蛰伏起来,慢慢等待时机。”

承郡王却有不同的想法,“可是现在不争,以后我们连争的机会都没有。”

宁皇后厉声说道:“只要本宫还是皇后,只要你们兄弟还是嫡子,你们随时都有争的机会。

大郎,你一定要听我的,千万别乱来。纵观历朝历代,凡是一开始就争抢得特别的厉害的人,十有**都不会有好结果。

因为你争抢得越厉害,你们父皇就会越警惕。一旦你们父皇对你们兄弟起了防备之心,几乎可以确定你们兄弟二人同皇位无缘,甚至连性命都保不住。

大郎,你自小读书,前车之鉴不远,你难道还想不明白吗?大郎,现在争一时之气,除了让你父皇厌恶外,还有什么好处?你告诉我,还有什么好处?”

承郡王连连后退,脸色苍白。他摇摇头,咬着牙说道:“母后,儿子不甘心。”

“本宫知道你不甘心。本宫同样不甘心。可是事已至此,蛰伏,暗中寻找机会才是我们应该做的。老四,你一定要看紧你大哥,不准他乱来。”

平郡王连连点头,“母后放心,儿子一定会看紧大哥,不会让他乱来。母后也要保重身体。父皇辜负你,儿子绝不会辜负你。母后一定要保重身体,长命百岁。儿子还等着你做太后。”

宁皇后顿时笑了起来,她说道:“本宫也盼着那一天。本宫也希望有一天能够自称哀家。”

哀家这个称呼,才是一个后宫女人最终极的追求。一个女人坐上太后的位置,等同于天下无敌。就连皇帝都要对太后恭恭敬敬的。

宁皇后畅想着那一天,眼神慈爱的看着两个儿子。生下两个儿子,这是她这辈子最大的成就。无论如何,她也要保自己的儿子登上皇位。

所以,无论多大的委屈,宁皇后都能忍。只有忍他人不能忍之事,才能拨开乌云见明月,才有真正赢下来的那一天。

母子三人商量着,定下了未来的行事方针。

然后宁皇后就将两个儿子打发了出去。

元康帝一直关注着坤宁宫的动静。得知宁皇后和两个儿子说了一个时辰的话,元康帝冷笑一声,眼神很冷,明显不太高兴。

刘小七没有趁机进谗言,凡事都要懂得适可而止,还要讲究时机和分寸。

元康帝沉默了一会,将锦衣卫指挥使李大人叫进宫里。

元康帝命令锦衣卫严密监控京城市面上的动静,尤其是老百姓私下里的议论,多收集一些。同事要求锦衣卫重点监控京城的粮商,要是哪个粮商趁机搞事,全部记入黑名单。只等机会一到,就要对这些搞事的粮商提起屠刀。

李指挥使领命而去。

平郡王给宋安然送了消息,约宋安然见面。

宋安然听到白一的转述,直接说道:“不见!”

白一站在宋安然面前,等着宋安然的解释。这样她才能应付平郡王提出的无数问题。

宋安然冷哼一声,“他是王爷,我是朝廷命妇。我和他见面算什么?心眼龌龊的人,会联想到男女事情上面,编排一些有的没的闲话。

心思阴沉的人,则会联想到朝堂上的争斗,还以为本夫人在和平郡王合谋什么大事。

总而言之,本夫人不会去见他。白一,你将我这番话如实告诉他。你就问他,为什么要见我?有什么事情不能派人传递消息吗?还是说他又缺钱花了?”

白一没有多问,直接说道:“奴婢这就去见平郡王,将少夫人的话转告给他。希望平郡王以后不会再约见少夫人。”

“你去吧。好好说话,别将人给得罪了。”

“奴婢遵命。”白一领命而去。

平郡王那里,宋安然一点都不关心。

宋安然现在最关心的事情,一个是天气,一个是灾情,再一个就是四海商行的粮食生意。

京城人口多,加上户部要买粮赈灾,京城的粮食需求到达了前所未有的数量。这对四海商行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压力。毕竟之前宋子期给四海商行的准备时间很有限。

现在四海商行名下的海船全部出动,就为了运粮。为了这个粮食生意,宋安然甚至牺牲了一部分海贸利润。尤其是一些高利润的铜矿,金矿,还有珠宝生意。

没办法,宋子期给宋安然下了任务,要是完不成,四海商行肯定要倒霉。这会元康帝正憋着劲找四海商行的麻烦,宋安然肯定不能在这个时候给元康帝发作的把柄。

宋安然情愿少赚一点,也要控制住京城的粮食市场,满足粮食需求。反正钱是赚不完的,等将来灾情平息,四海商行自然有机会,将现在损失的利润成倍的赚回来。

四海商行一边要满足户部的要求,一边还要用大量的粮食冲击京城的粮食市场,打压京城的粮价。

因为这件事情,四海商行已经得罪了很多粮商。连以前的一些老主顾,都对四海商行颇多怨言。认为四海商行的做法,同顺安商行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都是在损害大小粮商的利益。

面对这样的局面,四海商行同宋安然也是有苦难言。

元康帝在皇宫内虎视眈眈的盯着,四海商行哪里敢跟着其他粮商一起哄抬价格。能够稳定京城的粮价,已经付出了九牛二虎之力。

粮商们不理解无所谓。等到将来,朝廷开始秋后算账的时候,其他粮商就会知道现在四海商行的做法是多么的正确。

想要在京城地界,操作粮食价格,玩弄老百姓的性命,这跟找死没什么区别。只是一个死得快,一个死得慢而已。

宋安然翻阅着账本,上面记录的全都是近一两个月,四海商行的粮食进出。上面的数字,全都大得惊人。动辄就是几十万斤粮食,甚至是上百万斤粮食。

宋安然一边翻阅账本,一边询问喜秋,“现在市面上是什么情况。”

“这两天稳定了很多。已经有粮商跟着四海商行一起降价销售。分流了不少老百姓过去。”

宋安然点点头,这是一个好消息。四海商行本事再大,最多就只能掌控京城粮食市场七成的份额。加上户部需要购买粮食赈灾,七成的份额也随之降低,变成了六成。其余四成,还是要靠其他粮商。

如今有粮商和四海商行一样,降价销售,这的确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至少证明四海商行不再是单打独斗。

宋安然又问道:“顺安商行现在是什么情况?”

喜秋对宋安然说道:“启禀少夫人,顺安商行之前关门停业了三天。听说那三天,内务府魏公公亲自前往顺安商行整顿。整顿完毕之后,顺安商行重新开门营业。也就是昨天的事情。挺说顺安商行也在降价卖粮,粮食品质都是优等。不过顺安商行的存粮不多,听说最多只能支撑半个月。”

宋安然含笑点点头,“顺安商行这么做是对的。魏公公也算是动作迅速。他要是不出面整顿顺安商行,宫里面的元康帝就该出面整顿内务府。到时候内务府又要死一批人。”

喜秋四下看看,凑到宋安然身边,小声说道:“奴婢听白一说,是刘公公保下魏公公。少夫人,你说刘公公这么做有什么目的?”

宋安然瞥了眼喜秋,表情平静地说道:“刘公公出面保下魏公公,自然有他的理由。此事你不必过问,专心汇报京城市面上的事情。”

“奴婢遵命。”

宋安然不喜欢私下里谈论刘小七的事情。刘小七的身份太敏感,一不小心就会惹祸上身。明智的做法,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彻底忘却刘小七。唯有如此,才不用担心自己说错话,惹来祸事。

宋安然警告了喜秋一回,喜秋果然警醒了许多。从这以后,再也没有主动提起过刘小七的事情。

宋安然又问宁家的情况。

宁三老爷过世,这会宁家还在办丧事。宁皇后自始至终都没有露面,甚至都没派人到宁家看望一眼。

朝中有人私下里议论,说宁皇后性子凉薄,连娘家兄弟死了,都不过问一声。

当然,真正聪明人都知道宁皇后这么做也是无可奈何。

很明显元康帝现在不待见宁皇后,也不待见宁家人。宁皇后做得越多,错得越多,越发让元康帝厌恶。宁皇后想要自保,就只能装作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做。

不做事,就不会引来元康帝的关注,也就不会让元康帝厌恶。

当然,也有人担心,宁皇后什么都不做,元康帝会不会嫌弃宁皇后心性凉薄,对宁皇后越发不喜。

喜秋就同宋安然说道:“现在皇后娘娘的处境真是艰难。要是少夫人处在皇后娘娘的位置上会怎么做?”

宋安然挑眉一笑,“如果我坐在那个位置面上,自然是做该做的事情。娘家兄弟死了,不管是怎么死的,于情于理皇后都该表示一下。

即便此举会引来元康帝的厌恶,也不该退缩。至少在大义名分上能够站住脚,这也算是一个好处。

反之,皇后什么都不做,表面看起来躲过一劫,实际上她是两面难做,两面不是人。宁家人不理解她,误会她。元康帝那里也不会觉着她做得对。

还有,既然皇帝对皇后已经没有了感情,那么皇后做事也就不必从感情角度考虑。凡事只从利益出发,做该做的事情,她这个皇后还是能够长长久久的坐下去的。”

顿了顿,宋安然又说道:“做皇后很难,但是也要分人。有的人坐在那个位置上游刃有余。有的人则是步步惊心。

宁皇后资质有限,很显然她属于步步惊心的那一类人。她遇上元康帝,是她的幸运,也是不幸。

换做是我,有两个儿子在手,怎么着也会成为最大的赢家。无论用阴谋还是阳谋,都要将自己的儿子扶持到那个位置上。

当然,宁皇后也有这样的野心和信心,不过她的手段和她的野心不相配。她的手段很多时候都落于下乘。

这次的事情,原本她才是最委屈的那一个,她完全可以借助宁三老爷的死,为自己谋求更多的好处。

可惜她却白白浪费了这个好机会,只知道一味躲起来。真是让我……我还真是看不上她那点小聪明和手段。

她该给自己找个谋士。可惜,宁家人里面缺乏大智慧大局观的人。承郡王同平郡王也没能从宁皇后的角度考虑问题。总而言之,我替他们可惜。”

喜秋问道:“少夫人真的替皇后娘娘可惜?”

宋安然点头,“站在客观的角度上看待问题,我当然替她感到可惜。不过站在我自己的立场上,我却要高兴一下。宁皇后倒霉,宁家人倒霉,对我没坏处。”

宋安然还有很多话没对喜秋说。

比如高门大户之所以看不上小门小户的姑娘,一是因为家世,但是更多的是因为小门小户的姑娘限于自身成长环境,很难形成大局观。缺乏大局观的小户姑娘嫁入高门大户,往往会自作聪明,好心办坏事。

反之,高门大户的姑娘,除了家世好以外,她们自小耳濡目染,对政治有着天生的敏感,很容易形成大局观,懂得用大局观看待问题。

很多时候,貌似大局观没有用。但是当京城开始变天的时候,这个时候缺乏大局观的人往往死得最快,也死得最怨。有大局观的人则能在关键时刻保全自身,进而保全家人。

立足京城的大户人家,什么都可以缺,唯独不能缺少大局观,以及敏锐的政治嗅觉。这是大户人家能够在京城立足的根本。千百年来从来没变过。

宁家本是普通军户,后来跟随永和帝造反,才开始慢慢发家。

可以说,宁皇后的出身很不好,在世家眼里,宁家就是典型的小门小户。

宁皇后局限于自己的成长环境,局限于从小缺乏好老师教导,又没有耳濡目染的机会,加上资质普通,所以即便她在王府皇宫历练了这么多年,她依旧缺乏大智慧大局观。

这也就造成了宁皇后做事,状态非常不稳定。往往前面一件事做得非常漂亮,堪称经典。下一件事情,却又能让人目瞪口呆,手段下乘,让人忍不住想吐槽。

状态不稳定的宁皇后,如果在生死关头犯下错误,那必定是致命的。

这也是很多人私下里看不起宁皇后的原因。看不起宁皇后,进而看不起宁皇后的未来,宁家的未来。

就比如宋安然,从一开始,宋安然就对宁皇后没抱过希望。以宁皇后的资质,宫斗加上朝堂斗争,真的有点为难她。偏偏她身边还没有一个像样的谋士,这就更尴尬了。

但是宋安然看好承郡王和平郡王的将来。

承郡王同平郡王自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而且两兄弟都是嫡出。

同样是嫡出上位的元康帝,要比一般人想象中更重视嫡庶分别。只要这两兄弟自己不作死,宋安然相信,两兄弟当中一个,最终会坐上皇位。

这方面的问题,宋安然曾经和颜宓讨论过。颜宓同宋安然的想法差不多。但是颜宓稍微悲观一点,颜宓认为两兄弟当中总要死一个,另外一个才有机会上位。

就比如元康帝同前废太子一样,同胞兄弟,同室操戈,那戏码不要太精彩。估计承郡王同平郡王这对兄弟,迟早也会斗起来。

至于二皇子,三皇子,这对庶出兄弟,宋安然在他们身上没看到什么闪光点,暂时不看好这两人。

而且元康帝对庶出的二皇子三皇子也不怎么在意。经常一两个月都不见庶出的二皇子三皇子一面。

宋安然问喜秋,宁家现在是什么情况。

喜秋告诉宋安然,宁家现在的日子不好过。宁三老爷死了,宁皇后又避而不见,宁家从上到下愁云惨雾。

宁老爷子连着上了五份请罪折子,但是元康帝一直没有见宁老爷子。当然,元康帝也没对宁家做出申斥。

宁家日子不好过,顺安商行暂时也由内务府派人管理。看情况,宁家很有可能被剔除顺安商行。如果宁家真的被剔除顺安商行,那么宁家就少了一个重要的财源。连带着宁皇后也会出现财政吃紧的情况。

宋安然想了想,对喜秋说道:“内务府将宁家剔除顺安商行,这个很有可能。但是这对四海商行来说没有什么好处。

正所谓做生不如做熟,新对手也比不上老对手更可爱。本夫人还是希望宁家继续留在顺安商行。万一内务府踢走了宁家,换上一个精明厉害的主来管理顺安商行,到时候四海商行就真的太为难了。”

“那少夫人想怎么做?”

宋安然想了想,然后对喜秋说道:“以我的名义,给宁家送一份奠仪。另外让朱敬以四海商行的名义,也送一份奠仪过去。”

喜秋有些担心,“这样做会不会引起陛下不满?毕竟是陛下亲自下令处死宁三老爷。如今京城大部分的人家都在观望,很多人都躲着宁家,生怕沾染上宁家的晦气。”

宋安然轻声一笑,“不用担心。陛下还没有那么小气,因为一份奠仪就跑来喊打喊杀。而且我只是做该做的事情,多余的事情一件都没做。

只要宁家不造反,陛下就没理由找我的麻烦。总之,就按照我的吩咐去做。希望内务府的魏公公能够接收到我的信号,感受到我的诚意,不要将宁家一棍子打死。”

喜秋点头,“奴婢遵命,奴婢这就去办。”

等到晚上,白一从外面回来。她给宋安然带回了关于平郡王的消息。

平郡王想见宋安然,一是为了感谢,感谢宋安然在关键时刻替顺安商行承担重担。当然,平郡王这么说,肯定是为了拉近同宋安然之间的关系。

其次,平郡王手中大概有几十万斤的粮食。

平郡王原本是打算捐献给朝廷,让朝廷拿去赈灾。奈何他的身份太敏感,他敢这么做,二皇子和三皇子,甚至连承郡王都会攻击他。说他沽名钓誉,邀买名声。说不定还会引起元康帝的防备和厌恶。

因为阻碍太多,平郡王打算将粮食交给四海商行。由四海商行出面,将这些粮食派发给灾民。

白一对宋安然说道:“奴婢看平郡王非常诚恳,估计是真的想将粮食捐献出来。”

宋安然闻言,挑眉一笑,轻声感叹了一句,“这位平郡王,看着性子鲁莽,实则是个精明厉害的人。目前看起来,他比承郡王更胜一筹。”

喜秋问宋安然:“少夫人看好平郡王?”

宋安然摇摇头,“现在说看好谁,为时过早。再过三五年,再谈论这个问题比较合适。”

白一又说道:“奴婢回来的时候,还听到一个消息,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听说宫里面取消了今年的端午宫宴。据说是要节省花用,将钱全部用来赈灾。”

宋安然说道:“此事十有**是真的。估计明天就有旨意下达。端午宫宴取消了也好。每次宫宴,都是一地鸡毛。后宫那群女人都快疯癫了。”

宋安然对宫宴没什么好印象,她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参加宫宴,差一点就被欧明茜算计。幸好她一直防备着欧明茜,才没被欧明茜得逞。

果然第二天,宫里面就下达了旨意,取消今年的端午宫宴。银钱省下来,用来赈灾。

同时,宋安然也接受了平郡王的粮食。

平郡王的几十万斤粮食,宋安然没放在四海商行售卖。而是私下里交给宋子期,由朝廷出面,将粮食派发出去。希望能够救一部分人的性命。

时间转眼到了五月,天气热得人心发慌。

直到五月,京城以及周边地区,一直没下过雨。很多河流干涸断流,就连井水都快干涸了。

老百姓饮水困难,牲畜同样饮水困难。牲畜就是农民的命根子,地里的粮食已经减产甚至是绝收,要是牲畜也被渴死,那农民真的要家破人亡,没有活路。

如此一来,朝廷赈灾,不仅要给粮食,还要想办法解决饮用水的问题。

想要解决饮用水,就要打更多的水井。

打水井要花钱。一口水井,浅一点的要十两银子,深一点的要将近二十两银子。平均下来一口井要花十五两银子。

十五两银子看起来不多,但是全京城,加上周边地区,所需要的水井数量是数万计。这样算下来,所需要的银钱是几十万甚至是上百万。

为了赈灾,户部的银钱都快被折腾完了,还没见到灾情缓解的局势。户部必须要留存一点银钱,应付之后更为严重的灾情。

如此一来,户部根本拿不出更多的钱去打水井。

大部分受灾地区,想要解决饮水问题,只能靠村民筹钱自救。

村民连饭都吃不上,哪里又有钱打水井。

这个老天爷,是要将人逼死啊。

越来越热的天,水流越来越少的河流,让每一个人都在惊慌。这场旱灾,到底要持续到什么时候?

就连京城的粮食市场也受到了影响。因为旱灾持续加重,粮价小幅度上升。之所以小幅度上升,这还是四海商行在市场上一次性投放了上百万斤粮食的结果。要是没有四海商行努力平抑粮价,京城的粮价估计要往上涨一倍到两倍。

颜宓一身风尘的从外面回来。看着颜宓满脸的尘土,宋安然心疼不已。

宋安然命人打来热水,给颜宓洗漱。

宋安然问道:“你这是去了哪里?怎么浑身脏兮兮的。”

颜宓先是灌了一大壶茶水下肚。然后才对宋安然说道:“今天奉命出城。没想到乡下缺水那么严重。今天好几个村子因为抢水打了起来。上千人规模的械斗,我才带了十几个人,根本拦不住。真是气煞人也。那帮村民为了水真的是拼命了,又不能杀了那些村民嗓子喊哑了都没有,后来不得已还是动了手。”

宋安然一听上千人规模的械斗,顿时就惊了一跳。

后世,在一些偏远的山区,也会有大规模的械斗。一旦出现这种事情,十有**就会死人。

宋安然担心地看着颜宓,“你没事吧?有没有人受伤?”

颜宓对宋安然笑道:“我没事。倒是我带去的十几个人,劝架的时候挨了几棍子。安然,你没看到那个场面。上千人拿着棍棒锄头械斗,场面十分血腥。

等我们好不容易将人拦下来,才知道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械斗。这次械斗,死了二十几个人,全都是青壮年。

上次械斗,同样死了人,而且死了四五十号人。那几个村子因为死了人,已经结了死仇。估计几代人都解不开这个仇恨。”

宋安然见颜宓没事,松了一口气。

宋安然问颜宓,“水的问题坚决了吗?”

颜宓摇头,“水只有那么多,给了这个村,那个村就没有水。给了那个村,别的村同样没水。想来想去,只能打水井。只是那里地势复杂,有的村子地势高,存不住水,想打水井就要花费更多的钱。有的村子地势低,打水井会更容易一些。”

宋安然问道:“朝廷不管吗?一个水井要不了多少钱,能解决一个村也是好的。”

“解决了这个村,别的村要不要解决?现在那些村民最怕的就是怕得不到公平对待。正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果对灾民区别对待,势必会激起民变。”

颜宓以前没有处理过民政问题,第一次面对这种问题,颜宓也有点抓瞎。

这一次,是宋子期特意安排颜宓处理民政问题。宋子期给颜宓划分了范围,负责十个村,上万人口。这对民政新手颜宓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当然,如果颜宓能够处理好这十个村子的问题,那么他将得到宝贵的经验和政绩。

和颜宓领到同样差事的人不少。大家都是分片区负责,既相互帮助又相互竞争。可以说,朝廷为了赈灾,也是拼了。连未来的栋梁,朝廷里面的青年才俊,统统都被派了出去。让这些青年才俊们亲身体会民生艰难。

宋安然问颜宓,打算怎么解决缺水的问题?

颜宓皱眉。

宋安然问道:“你能自己掏银子,给村民打井吗?”

颜宓微蹙眉头,“可是可以。只是这样一来,又将朝廷置于何地?”

“到底是朝廷的体面重要,还是灾民饮水重要?”宋安然问颜宓。

颜宓掷地有声地说道:“都重要。朝廷要是失了体面,那么也就意味着朝廷在老百姓心里面失去了最起码的威信。没有威信,朝廷又如何让老百姓信服?

当然,灾民的饮水也很重要,这个问题迟早是要解决的。安然,你要相信我,我肯定能想出两全其美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宋安然笑了起来,“要不让朝廷出面募捐吧。你带头捐钱,你个人捐***,让当地的大户也出钱出力,大家一起解决村民饮水问题。

四海商行那里,我现在就可以承诺,捐献五千口水井。如果不够的话,五千可以变成一万。这个办法怎么样?”

颜宓抱着宋安然,笑了起来,“我家娘子的主意自然是极好的。募捐这个办法不错。可以试一试。其实我一开始想的办法,是打算明天走访当地几家大户,逼着他们出钱打井。”

宋安然抿唇一笑,说道:“其实你的办法也是一种募捐。不过你是用强迫的手段,容易落人口实。以官府的名义募捐,却不用担心落人口实,说不定还能得到政绩。”

颜宓笑着说道:“娘子一心一意替为夫着想,为夫该如何感激娘子?要不今晚就让为夫伺候娘子歇息。”

“我才不要。你伺候我歇息,最后受累的还是我。”

宋安安然一脸嫌弃地说道。

颜宓却抱着宋安然不松手,他对宋安然悄声说道:“安然,我们该给阳哥儿添一个妹妹。今晚我们就来生女娃娃。”

说完,颜宓就低头堵住了宋安然的嘴。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