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敬点头,“姑娘放心,粮食肯定供应得上。不过小的担心户部的钱只怕是不够了。”
“哦?难道户部想欠账?”
朱敬点头,“有户部官员透露出这个意思。小的特意到户部打听了一番,这几个月花销太大,国库几乎都快掏空了。姑娘,如果老爷开口赊欠,小的要答应吗?”
宋安然眼一瞪,“当然不能答应。老爷是老爷,朝廷是朝廷。我们不是跟老爷做生意,而是跟朝廷做生意。你今天答应赊欠,以后就别想收到一文钱。
而且就算本姑娘答应赊欠,朝廷上下也不会有一个人感激本姑娘,说不定还将本姑娘当做肥肉,找各种理由吞掉四海商行。
朱敬,规矩我早就定下来了,你就照着规矩办事。要是户部官员找你的麻烦,你就去户部找宋大人告状。我就不信,这是陛下定下来的交易条件,没陛下开口,谁敢乱来?”
“有姑娘这话,小的就放心了。”
宋安然问朱敬,“这几个月,我们卖给户部不少粮食。这些粮食能支撑大军多长时间。”
朱敬沉思了片刻,“因为不知道具体消耗数目,不过小的姑且估算一下,我们卖给户部的粮食,正常情况应该能支撑一两个月。”
有一两个月足够了。这么长的时间,肯定有最新消息传来。
长安的消息,貌似比朝廷的消息更灵通。
大晚上,长安突然送来一个消息,永和帝率领的中军第二次断粮。这一次断粮足足三天。
宋安然一看这个消息,顿时悚然而惊。
紧接着宋安然就想到,太子完蛋了。
连着两次断粮,一次两天,一次三天,如果有奸邪小人在永和帝耳边搬弄是非,断粮这件事情妥妥就是阴谋造反的节奏。这就是活生生要饿死永和帝啊。
太子殿下可以叫委屈,叫无辜,可以说人力有穷尽。
可是别人也可以说太子殿下是处心积虑。表面上忠厚老实,认真办差,实则一肚子坏水。为了逃避断粮的惩罚,太子殿下铤而走险,想要让永和帝永远走不出草原。
总之,只要永和帝能够走出草原,太子殿下的结局几乎定了。太子殿下连着两次断了永和帝的粮食,这件事情没办法解释,也解释不清楚。
就算太子殿下真的是无辜的,就算没人在永和帝耳边进谗言,以永和帝的性子,这个锅太子殿下也背定了。
宋安然能想到的事情,朝臣们肯定也能想到。
长安的消息快了一步,朝臣们是在第二天下午得知永和帝被断了第二次粮食,足足三天。
顿时无数文臣就开始哭天抢地,说老天爷不开眼,竟然降下这样的磨难来折磨太子殿下。
文臣们集合在一起,大家畅所欲言,试图替太子殿下寻找一条出路。
东宫世子萧译也四处拜访朝廷大佬,希望大佬们能够伸手帮太子殿下走出困境。两次断粮的罪名,太子殿下那个身板真的背不起,也背不动。
这锅真要让太子殿下来背,太子殿下分分钟就得也压死。
朝臣们纷纷承诺,他们一定会想出办法拯救太子殿下,绝不能眼睁睁看着太子殿下遭难。
可是还没等他们想出切实可行的办法,边关又出事了。
宋安然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
有人里应外合,在边关粮仓放了一把火,烧光了所有的粮食。
这个消息以最快的速度,流传到京城,大街小巷都在议论此事。
之前,老百姓个个自信满满,认为这场战争的结局已经注定,西戎死定了。绝对是族灭的下场。
可是当粮食被烧毁的消息传来,全京城的人都沉浸在一种悲观绝望的情绪中。
他们的陛下,他们的韩王,他们的亲人都还在草原腹地。光是走出来,都需要一二十天的时间。没了粮食,如何撑过这么长的时间。难道几十万大军,国家的中流砥柱都要饿死在草原吗?
老天爷啊,你怎么就不开开眼。
至于韩王世子萧训,在听说这个消息之后,一口血喷涌而出,差点昏过去。他的父亲韩王就跟随在永和帝身边。
永和帝断粮,韩王同样没吃的。边关粮草没了,朝廷大军又身陷草原腹地。没有粮食,再大的战功也没有用,所有人都得饿死。
韩王府上下悲观绝望,都眼巴巴地看着世子萧训。
世子萧训突然从地上爬起来,对小厮吩咐,“备车,本世子要去见宋家嫡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