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舰队 > 第一百六十九章 丰收年

大明舰队 第一百六十九章 丰收年

作者:铁血坦克兵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31:06 来源:笔趣阁

刘大保手里拿着发下来的一瓶陶瓷瓶,放在手中翻看几下,陶瓷瓶上面写着几个字,他不认识字,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给刘大保发放物资的一名女兵道:“大哥,这是炼乳,其实就是浓缩牛奶,你打开后,加入八倍的开水,就可以泡起来给孩子喝了。这里还有一个奶瓶,把牛奶灌入奶瓶内,再拿起奶瓶给孩子喝。”

奶瓶也是陶瓷做的,虽然现在南洋公司已经可以大批量生产玻璃,但是南洋公司故意不提高玻璃的产量,玻璃还是当成一种奢侈品卖,所以奶瓶也是陶瓷的,前面的奶嘴是用杜仲胶做成的。虽然现在南洋已经开始种植橡胶树,可是没有经过硫化处理的橡胶不能用,只能先用杜仲胶取代。

三日之后,刘大保和难民们一起踏上了前往南方的旅途。因为东面的运河还控制在清军手中,难民们只能走陆路抵达武昌,在武昌再坐船前往江南。

毕竟陆路难走,难民的队伍中又有不少妇孺老弱,走路的速度自然不可能快到哪去,每天只能走三十到四十里路。路途中,有从南方过来的琼州军战兵保护,也有武昌知府招募的民壮伴随同行,难民中的一部分青壮也被招募当了民壮。战兵负责保护难民,毕竟河南境内刚刚收复不久,还有残存的清军,以及各地层出不穷的山贼盗匪,有三千战兵保护,这些宵小之辈不敢靠近。

民壮白天推车赶车,傍晚的时候,民壮们安营扎寨,挖掘壕沟,修筑营寨,所建造的营寨完全是按照兵营标准建造的,可以保护难民不会遭到袭击。

从开封到武昌,难民们走了整整一个多月。到了武昌之后,难民们乘船顺流而下。上了船之后,速度就快多了,五日之后,头一批运送难民的船队便抵达了上海。

刘大保当上了一名蒸汽机车厂的工人,他的儿子白天被送到新开办的托儿所去,他晚上下班之后,把孩子抱回家。而那个一直跟着他的小姑娘,也被他认了当女儿,小姑娘被送去一家学校上学。

上海知府衙门内,上海知府姚廷遴向前来视察的王羽禀报:“王爷,近日来抵达上海的难民都得到了妥善安排,一些拖家带口的,都给安排到新开办的工厂去上班了。大部分女人也去了纺织厂。而且我们还建立了托儿所,没人照顾的孩子送到里面,一些难民女子被被我们雇佣,送入托儿所工作。至于有些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难民,以及一些自愿远渡重洋去海外的女人,都送上船,送去海外了。”

“安排得不错!”王羽点了点头,“鞑子制造了难民,其实也等于帮了我们一个忙!我们要工业化,需要大量产业工人。若是农民都被束缚在土地上,哪有人来当工人?是鞑子把农民赶走了,这也让我们解决了产业工人不足的难题。”

……

千里之外,大名道广平府,已经是农历五月了,进入了炎热的夏季,这个季节正是北方冬小麦收成的季节。广平府一带地势平坦,因为番薯、玉米等高产作物的引进,不仅是老百姓可以填饱肚子,而且这些农作物的叶子也能拿来喂猪养羊,这就促进了养殖业的发展,而猪和羊的粪便,又能提供给农田当肥料。

可以说,原本历史上,康熙的运气是好到了爆棚,满清入关之后,小冰河期刚刚过去,气候转暖,农作物产量上升。到了康熙年间,那些美洲来的高产作物又在全国各地种植,使得明末的饥荒现象不再出现,所以满清才有两百多年的运气。

由于大量的养猪养羊,牲畜的粪便又使得这些土地变得肥沃,去年又是风调雨顺,冬季还下了大雪,今年的冬小麦长势旺盛,又是一个丰收年。

按照自然规律,连续几年风调雨顺过后,将会有灾年。真实历史上,到了明年的时候,将会天降暴雨,黄河决堤,黄河改道夺淮入海。不过夺淮入海的情况多半不会发生了,因为清军掘开黄河大堤,使得黄河淹没了北岸地区,曾经已经干枯的八百里梁山泊再次重新出现在华北大地上。

除此之外,王羽的进攻机会是攻占洪泽湖大堤,然后兴建水利工程,进行河道治理。历史上的高家堰决堤现象也不会再发生。

又是一个丰收年,农民们兴高采烈的收割冬小麦。虽然说他们的粮食只能被迫卖给清廷,换到手的是薄薄的大清龙钞,不过今年的冬小麦不会再卖给清廷了。

“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啊!去年虽然丰收,可是被朝廷的龙钞给坑惨了!”一名中年农民对身边的其他农民说道。

“大哥,你以为今年朝廷就不用龙钞了?只要是还用龙钞,我们就别想好过!听说出现了好多假龙钞!现在的龙钞想去兑换现银都换不到了!有人黑市交易,要十两银子的龙钞才能换到一两白花花的现银!”边上另外一名农民说道。

一名头发花白的老农笑着道:“南面的大军很快就会打过来了!我们还要卖掉麦子?还是等南面的大军打过来,我们再卖粮食吧!估计今年的税收是交给南面了!”

边上一名青年农民道:“南面的朝廷买卖公道,听说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很不错,收上来的粮食我们不卖给朝廷了,就等南面的朝廷!”

“对!”老农点了点头,“县衙里的县老爷都准备跑路了!那些小吏多半是准备投降,谁还顾得上收我们的税收呢?”

“卖给南面的朝廷,肯定可以卖个好价格,不用受那八旗粮商的鸟气!”有人说道。

但是这些善良的农民根本就不知道,很快就有一场大灾难等着他们。

农民们收上了粮食,考虑到吴三桂的北伐大军马上就要到了,县衙里的小吏也没有再出来催着收税,农民们都把粮食暂时存放在自己家里,只等南面的北伐大军打过来之后,再考虑出售粮食,用南面发行的钞票或者银元来交税,交租子。

也就在农民们囤积粮食等待北伐大军的时候,巴海的清军出动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