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舰队 > 第五十八章 淞沪铁路

大明舰队 第五十八章 淞沪铁路

作者:铁血坦克兵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31:06 来源:笔趣阁

至于后装炮漏气严重的问题,目前只能暂时不去考虑了,毕竟造一名后装炮的难度实在是太大了,成本实在太高,包括炮管加工、炮弹外壳、触引信、闭锁系统的坚固程度等等一堆难题,都是依靠工人们手工加上机械来专门解决的,造一门后装炮的成本抵得上十门前装线膛炮了,而后装炮的炮弹价格也比滑膛炮贵了十多倍。

事实上生产后装炮的难题,并不比生产金属弹壳子弹的难题少,只不过王新宇的到来把科技树点歪了,这才耗费了大量的银子造出几门后装炮,在使用几次之后,发现那种炮的弹药成本实在高得离谱,而且炮闩漏气问题严重。

所以说,与其打造价格昂贵的后装炮,不如多造火箭和新式前装滑膛炮,再造一批前装线膛炮来弥补精确度。

至于米尼弹,制造米尼弹的难度也不比金属弹壳子弹低太多,真实历史上,米尼弹只不过是一种过渡,在米尼弹诞生之后不久,就出现了金属弹壳子弹。

可是打造金属弹壳子弹的技术要求太高,目前的发展趋势是造纸质弹壳后装枪,关键是要解决后装枪的漏气问题。

明军船队从长江口驶入,抵达吴淞口。

王新宇在吴淞口码头下了船,就看到码头上有一条铁路延伸向远方,这是江南的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起点站是上海北站,终点吴淞口。这条铁路在上海北站,与正在修建的京沪铁路连接。不过京沪铁路不是北京到上海,而是南京到上海。在上海北站内,还有一条沪杭铁路引出,通往杭州。

四月份的江南,不像是东番那么炎热,气候还是比较冷的,有一种湿冷的感觉,甚至比中原地区还要冷一些,码头上和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们,有的人身上穿着长袍儒衫,有的穿着厚布短打,还有人穿着西式铜纽扣的衣服,人们头顶的发式也各不相同,大部分都是头巾束发,也有人剪了一头短发,毕竟从满清的金钱鼠尾辫改变回来不久,有些人觉得短发比较舒服,就干脆剪了短发。

还有一些人,整个脑门几乎都光的,只留下脑后一小撮头发,随时可以扎成金钱鼠尾辫,那些人多半都是来往于南北的生意人,若是他们把脑后的头发都剪掉了,那么回到北方之后就不能扎成辫子,那要被砍头的。但是到了大明这里,又不允许金钱鼠尾辫,所以就只能用这种不伦不类的发型。所幸的是,大明这里对留什么发式要求不严,只要别在脑后拖着一根难看的辫子就不管了,这样就方便了南来北往的商人。

“来来往往的商人很多,有很多和北方的官员有关系,甚至还有旗人来从商的。来这里多半是走私粮食,食盐,烟草和八旗特供品,这几种商品送去北方利润很高,走私太过于猖獗,就连旗人也在走私,鞑子朝廷已经限制不住了。”上海知府姚廷遴向王新宇介绍了上海市场上的情况。

李光地问道:“湖广粮仓控制在我军手中,漕运也被切断了,北虏缺粮,为何不限制走私粮食?”

姚廷遴回答道:“我们在江边设了关卡,运往北面的粮食要征收很高的税收。完全断绝了北面的粮食也不是一个办法,北面不仅有鞑子,更多的还是百姓,若是完全断了粮,岂不是把百姓也饿死了?”

“糊涂!”李光地摇了摇头,“这走私的粮食去了北面,又有几个老百姓买得起的?还不是被鞑子买去了!”

王新宇哈哈大笑:“鞑子要用银子来买粮食,那就让他们来买吧!他们不是在朝鲜劫掠了一番,抢到了不少金银财宝?我们就高价出售粮食,把他们的金银财宝都刮过来!这样我们就能造出更多的枪炮再来打他们!”

铁路线上,停着一列小火车。尽管淞沪铁路是标准轨铁路,但是因为蒸汽机车技术落后,无法造出更大的蒸汽机,因此在这条铁路线上运行的火车并不比东番窄轨铁路上运行的火车大了多少。这种火车的机车全重八吨,蒸汽机功率七十马力,这已经是改良过的大功率蒸汽机了。机车后面牵引了一列三节车厢的客车,这种车厢宽不到两米,长十二米,比起后来的标准轨客车是小了很多。

“车厢太小了,还没马拉的轨道车宽敞。”王新宇说道。

“如果车厢大了,速度就慢了。目前这车速度是一个时辰可达一百五十里,若是用了大的车厢,速度不足八十里。”姚廷遴回答道。

“呜——”汽笛一声长鸣,蒸汽机车牵引着三节车厢,在铁路线上缓缓加速,很快就达到了三十五公里的最高时速。这个速度不要说和后来的动车组比了,就连时速一百二十公里的普通快车都远远比不上。不过在这个时代,这样的速度已经是飞奔了。火车在淞沪铁路上疾驰,旁边公路上的马车不断的被超过。

从吴淞口到上海北站,沿途中还没有完全开发起来,除了新建的枪炮厂和钢铁厂之外,上海北面目前还是一片水稻田。

火车接近上海北站的时候,映入眼帘中的场景又是不一样了,沿途中三层四层楼高的楼房林立,即便是五层六层的高楼,甚至七层和八层的“摩天大楼”也不罕见。在这个年代,其实修建七层高的楼房并不算太大难题,汉人有修建七层石塔的技术,有了水泥之后,修建七层楼房并不困难。可是楼房再高的话,从一楼到顶楼就很困难了,在电梯还没有发明之前,就不适合修建更高的楼房。

曾经有人提出,用骡马拉着绞车,把人送上楼顶的办法,可以修建高楼。后来有了蒸汽机之后,又有人提出,用蒸汽机牵引绞车,把人送上楼顶。不过这些办法都被否决了,实在是太不方便了,不管是骡马还是蒸汽机,都很难控制让升降机停在适合的楼层。

将来有了电动机之后当然就不一样了,电动机容易控制,只要按钮一按就启动,再按一下就停了,就能准确的让升降机抵达自己所需的楼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