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舰队 > 第三百零二章 湖广熟天下足

大明舰队 第三百零二章 湖广熟天下足

作者:铁血坦克兵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31:06 来源:笔趣阁

郭之奇见到了所谓的杆雷艇,就是一种桨划的小船,由十人划桨,一人掌舵,一人负责操作撑杆水雷。 这种船非常小,排水量不足两吨,平时是放在一种叫杆雷艇母舰的大船上,一艘大船可以携带这种小艇六艘。

杆雷艇的船头有一块非常厚实的木头护盾,上面覆盖上湿牛皮,可以阻挡弓箭和鸟铳的攻击。在杆雷艇接近目标的时候,木头护盾放下来,船头的人用一根长杆把水雷送到目标舷侧,点燃粗竹竿内的导火索。

因为撞击的作用,撑杆水雷头部的铁钉就能钉在目标上。点燃导火索之后离开,还有比较长的时间可以让杆雷艇逃生。

杆雷艇的两侧也有木板挡住,可以保护划船的水手避免遭到弓箭和鸟铳攻击。

两头尖,船身狭窄修长的杆雷艇划起来相当快。这种船的船尾和船头都有可以伸缩式的船舵,进攻的时候,船尾的船舵放下来,由船尾的人操作舵,船头的人指挥;返航时,船尾的舵收起,船头的舵放下来,船头变船尾,船尾变船头。

刘国轩让人表演了一下,只见十二名倭国雇佣来的武士上了这条好像龙舟一样修长的,长宽比至少在十二以上的杆雷艇,十人划桨,这种桨非常长,划的时候,整个人的身子都在运动,可以用出全身的力气,船比车船还快!

“这种船,划船主要依靠腰力,而不是臂力。”刘国轩指着水面上疾走如飞的杆雷艇解释道,“而且负责操作水雷的,和掌舵的两个人,也是指挥的,在统一的号令下划桨,桨手们动作协调,度非常快,只是不能持续时间太久,所以杆雷艇需要用大船来运输,等到作战的时候,从大船上放下来。”

郭之奇问道:“这不就是火攻船吗?”

刘国轩点了点头:“和火攻船的原理是一样的,但是比火攻船威力大多了。火攻船撞上敌船,还有可能被人扑灭火。可是杆雷艇撞上去,把前面的杆雷钉上去,点燃之后,遭到攻击的船就基本上没得跑了。”

“那我们船上的人能活着回来吗?”郭之奇问道。

“能,不过生还率不很高。”刘国轩回道。

郭之奇感叹一声:“那都是死士啊!划船的水手都是我们大明的英雄!”

“他们是倭人。”刘国轩道。

郭之奇等人在长沙逗留了一日,第二日又坐船赶往长沙,因为这几天就要在著名的岳麓书院召开一场辩论大赛,届时将会有很多天下士子赶来参加这次空前的辩论大赛。

原本王新宇最初定下来辩论大赛的地方是衡州的石鼓书院,那可是洪承畴表过忠君理论的地方!可是后来,北面的士子回信来,表示说不愿意深入贼寇控制区,所以后来就把辩论地点改成长沙的岳麓书院。

郭之奇一行人来到长沙,王新宇带着大明湖广总督周召南,大明湖南巡抚任绍纩等人亲自出城迎接大明辅到来。

因为湖广总督府是要设在武昌的,目前武昌尚未收复,湖广总督府也暂时设在巡抚府中,周召南同任绍纩在同一座衙门里面办公。

走进湖南巡抚府内,郭之奇坐在中间,其他人按照官职大小坐了下来。

先是湖南巡抚任绍纩汇报情况:“偏沅今年粮食收成喜人,去年秋季种下的小麦大丰收啊!我们控制的偏沅六府,今年到现在位置,粮食产量就过了五十万石!”

偏沅就是湖南,虽然被王新宇改名成湖南,但是很多人的习惯一时改不过来,仍然称呼为偏沅。

郭之奇大吃一惊:“湖广熟,天下足,果然名不虚传啊!当年我们朝廷一年漕运量也才四百万石。这偏沅粮食一年三熟,这才一熟,就已经五十万石了!若是一年下来,粮食产量不是一百五十万了?”

“湖广粮仓,有半个粮仓在我们手里了!今年鞑子就不好过了!”王新宇哈哈大笑。

郑聪也笑了起来:“若是湖北再被我们拿下,那么鞑子就要饿肚子了!”

从明朝中期开始,江南就减少了粮食产量,转成种桑树和茶叶。江南种的那些哪里是农作物啊,简直就是银子!既然江南种银子,那么粮食生产的重任自然落在湖广身上。

那个年代,江南的粮食其实除了自给之外,输出的并不多,江南依靠的是其他的经济,而不是粮食收入。在崇祯朝的时候,浙江一年茶税居然只收到六两,这个确实是太可笑了,也难怪文官们富得流油,崇祯龙袍打补丁。

真实历史上的太平天国为什么失败了?太平天国占领了南京,控制住江南富庶之地,可是太平天国没有控制住湖广粮仓啊!只要湖广还在清廷手里,就不能对清廷造成重创,拿下了南京,最多清廷少收点钱,却还不会饿死。

现在明军拿下了湖南,就尝到了湖广粮仓的甜头。

郭之奇问道:“这偏沅怎么粮食产量那么高?”

王新宇回答道:“湖南的士绅可顽固了!他们宁可给鞑子陪葬,也不肯主动点投降!都是当年被洪承畴灌输了思想!既然他们负隅顽抗到底,那么我们也不客气,只要是组建了团练对抗王师的,全部送去南洋劳动改造!他们的土地自然是没收了!而一些虽然没有组织团练抵抗,可是不肯投降,还给鞑子出钱的,我们也是没收了他们的土地!这湖南六府打了下来,有八成的土地被我们没收!”

“没收的土地怎么处理的?”郭之奇问道。

当年王新宇搞的打土豪分田地自然是不能在汉人当中搞,否则受到士绅反弹太厉害了,打土豪分田地,只能在苗黎彝等土司控制区搞,而且是那些拒不投降,抗拒到底的土司,才能把他们打掉,把他们的土地分给当地老百姓。

而在汉人区域,就算是你没收了士绅的土地分给佃户,佃户们还不敢要,他们会很怀疑的问:“难道我们不要花一文铜币就能分到土地了?”

所以王新宇采取的是功勋田的办法,把土地按照官兵们的功劳点分配,分给功臣,再由他们租给佃户耕种。

这样对于佃户们来讲,不过是换了一个东家而已,而且这个东家还特别好说话,定下的地租都是比较低,每年的收成用来交租的只有三成,比起以前的五五地租,甚至是四六开,已经是好太多了。

其实当年的农民,四六开的地租都不算高,四六开就是农民自己留下四成,交租六成。而换了新东家之后,菩萨心肠的新东家把地租调低到三成了,也就是上交三成,自己可以留下七成!这样的东家简直就是天底下最好的大好人啊!

“少东家,您来了啊!”刘老根毕恭毕敬的向来到村子里的钟平长挹及地。

说起这个钟平,在当地村民们心目中简直就是一个大好人啊!原本村子里的土地都是周老爷的,可是周老爷同大明朝廷为敌,全家都被抓走了,据说送去遥远的南洋去当苦力了。周老爷被抓走之后,村子里的农田就分配给了新来的几名东家。

钟平是一名线膛枪手,因为在战场上屡立大功,所以得到了一百亩的功勋田。

根据王新宇的要求,功勋田收取地租只能在三成以下,不得收太高的地租。不过在富庶的湖广一带,三成地租已经可以过上很好的生活了。

钟平等人来到这座小村子之后,就把地租调到三成。因为这件事,当地的村民们对他们几个新来的东家可是感恩戴德。

“钟老爷!”一名中年妇人热情的向钟平打招呼。

“翠花!什么老爷!少东家都还没娶媳妇呢!被你叫老爷,都叫得老了!”刘老根斥责那名中年妇女,但他说这话的时候心里美滋滋的。

少东家真是天下第一的大好人啊!不仅把地租调低了,而且对人还十分和气。去年秋天因为遭到战乱,农民们连种子都没了,少东家给大家提供种子,还提供耕牛。不仅如此,过年的时候,少东家还拿出自己的军饷,买了很多好吃的东西,在大年初一晚上请大伙们大吃一顿,让大伙们好好的过了一个好年。

今年的小麦收成,可是大丰收啊!收了小麦之后,刘老根又种下水稻。看这个架势,今年水稻还会丰收!这日子是越来越好过了。

那位名叫翠花的中年妇女听说钟平还没娶媳妇,眼睛一下就亮了:“少东家,俺倒是认识一位闺女,是俺妹妹的女儿,她人品相貌都不错,她父亲是城里的赵捕头呢!”

“呸!捕头的闺女也敢说给少东家!”刘老根斥责道了一句,转过头来对钟平道,“少东家,您别听他的!老汉给您介绍老汉一个远方外甥女,她可是张秀才的女儿,出身书香门第,那人品相貌,没话说!”

“张秀才的女儿?”翠花冷笑一声,“他女儿有什么好的?除了会吟几句酸诗,要长相没长相,要力气没力气!那赵捕头的女儿多好!结实有力气!屁股大,能生儿子!”

刘老根哼了一声:“少东家可是有脸有面的人物,他哪里看得上赵捕头那个粗人的女儿?还是张秀才的女儿好!”看书的朋友,你可以搜搜“”,即可第一时间找到本站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