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舰队 > 第二百五十七章 衡州会师

大明舰队 第二百五十七章 衡州会师

作者:铁血坦克兵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31:06 来源:笔趣阁

琼州军和巩昌王军两军欲会师衡州,要面对的不过三千湖南绿营、一万湖南团练和两万衡州民壮,三万多清军里面,真正的正规军不过三千湖南绿营。其余的三万多人,都不在当年清军正式编制内。

湘江从湘南大地上流过,河流两岸是连绵成片的水稻田。

农历八月份,是丰收的季节,田野上一片金黄,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是晚稻成熟的季节了。沉甸甸的稻穗垂了下来,稻谷的颗粒饱满,可以想象得到今年粮食将会丰收。但是附近村子中,却没有丰收的喜气。

周围几座村子里面的男人都被征走了,今年的农忙,只能依靠老人、女人和小孩。

“天杀的贼寇啊!为什么要来祸害湖南?我两个儿子都被抓走了!也不知道还能不能活着回来!”一个小脚老太太看着即将丰收的农田,嘴里念念叨叨。

家里已经没有一个成年男子,就连老头都被抓走了,据说是送去武昌服劳役。三个儿子被小吏带走了,听说组建了练勇,由当地的士绅出银子。为了保护湖南,驱逐贼寇,当地士绅纷纷募捐,组建练勇,就连村子里的赵大善人也出了银子。

老太太回想起十多年前,那时候她还年轻,丈夫还有一个哥哥两个弟弟。那时候,湖南还是大明的天下,当年的大官是何腾蛟。

可是后来,闯贼来到了湖南,还被改名为什么忠贞营。老太太实在是想不通了,不是崇祯因为闯贼而死?为何朝廷还要招安闯贼呢?接下来就是关外的鞑子打过来了,丈夫和哥哥弟弟全部拉去当兵,老太太自己的五个弟弟也全部去当了兵。几年战乱下来,丈夫侥幸回来了,可是丈夫的哥哥和弟弟一个都没回来,自己的五个弟弟也全部死在战场上。

天下好容易太平下来,尽管因为剃发易服,引起一些人的反抗,可是剃发易服关农民们什么事啊?本来农民们穿的就是无袖的短打,换不换衣服都无所谓;剃头?是难看了点,不过也还好了,剃了头夏天凉快。

反抗剃发易服的,多半是读书人和士绅,让他们放弃优雅飘逸的汉服,换上难看的马褂;剃掉汉人的长发,拿掉头巾,换上那金钱鼠尾,确实是无法忍受。

可是对于农民们来讲,剃发易服似乎影响不大。尽管是难看了,但那也是你们那些当官的不争气啊,谁让你们打不过鞑子的?

如今天下已定,可是为什么你们又要打仗呢?

就在老太太胡思乱想的时候,突然她见到江面上出现了不计其数的小船,正在逐渐驶近。小船上面,打出大红色的“明”字旗号,还有写着“白”字的帅旗,写着“马”字的将旗和写着“缐”字的将旗!

老太太睁大眼睛仔细一看,见到这些小船上坐满了士卒,有些士卒是头戴六瓣盔,身穿红色战衣的士卒,还有些士卒是头戴红缨斗笠,身穿蓝色战衣的士卒,还有一些士卒,是头戴白色毡帽,身穿白蓝红相间的军服。

“奇怪了,怎么朝廷的兵和前朝的兵同乘一船?”老太太有些想不通。

开过来的船队正是明军的船队,灵渠尚未全部完工,只是简单的清理了一下航道,勉强可以让小船通过,于是明军的舢板通过了灵渠,进入湘江,顺流而下。

头戴六瓣盔,身穿红色战衣的是刘国轩的水师官兵;头戴红缨斗笠,身穿蓝色战衣的是马雄和缐家军的军队;头戴白色毡帽,身穿白蓝红军服的是白文选的军队。三种军服都是明军,但都还是穿着他们原来的军服。

江岸上,前面一队骑兵在前面开路,后面跟着成群结队头戴藤制斗笠,身披木甲,穿着五颜六色鲜艳衣袍的土兵。

明军水陆并进,已经进入衡州地界之内。

之所以选择在八月份发兵,因为在这个季节夺取衡州,可以就地获得粮食补给。

中秋临近,湖南的天气仍然异常炎热。船队沿着湘江顺流而下,一路上过来,几乎没有遇见清军阻拦。

船队就在老太太的村子附近停下,从船上跳下了一批头戴红缨斗笠,身上反穿着蓝色号衣的士卒,向村子走了过来。尽管这样的打扮是朝廷军队的打扮,可是村民们看他们和海寇为伍,就算是傻子也知道了,肯定是已经投降了海寇的朝廷官兵!

“海寇来了!”村民们吓得纷纷躲进屋子中。

看到老百姓如此害怕,白文选无奈的摇了摇头,让人传令下去:“传令下去,不得扰民!天色快黑了,就地扎营!小心鞑子夜间偷袭!”

水陆明军停止前进,船上的明军纷纷下船,在江边选择了一片开阔地,挖掘壕沟,修建木栅栏,安营扎寨。

白文选又向大军下了一道命令:“所有骑兵禁止践踏农田!若有违令者,斩!”

“沿途过来,居然没有遇见一个鞑子!”白文选坐在中军大帐中。

部将张国用道:“鞑子是被打怕了,听说琼州军野战十分厉害,百战百胜,连连大捷,鞑子都不敢出城迎战了!”

赵得胜大笑:“鞑子哪里还敢来?我军虽然比不上琼州军,可也不是吃素的!”

自从接受了马雄的广西绿营和缐家军,再加上收编了反清的狼土兵,目前白文选的大军可以说是兵强马壮,不仅拥有强大的骑兵和战象,还有炮兵,火器兵和山地兵。狼土兵,可是一点不输给琼州山地军的精锐,只是武器比琼州军的山地兵差了些。

其实就仅仅凭着白文选的这支军队,就已经可以一路打到武昌城下不成问题,湖南的清军根本不是对手,即便是最顽强的湘勇也不可能打得过白文选。

只是白文选的军队和琼州军比起来,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就像是二战时期的日军和苏军的差距那样的差距,而清军差不多也就是果军的战斗力,遇上白文选都是惨败的下场。

白文选是获得了琼州军攻克郴州的消息之后,就从永州出兵。这时候距离琼州军攻克郴州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不过那也没办法,当年的通讯速度太慢。

除了白文选自己的部将吴三省和投降的降将马雄留守广西之外,另有郭之奇坐镇广西,留下来镇守的有三千战兵和一万辅兵,另有三万民壮。郭之奇一方面维持广西治安,防止清军偷袭,另外还要监工灵渠。

白文选的出征大军有一万八千战兵和一万辅兵,其中骑兵八千,战象三百,火器军五千,山地兵五千,拥有火枪三千多支,火炮百门,另有刘国轩的五千水师助阵。

天色黑暗下来,大营内灯火辉煌,用过了晚餐的士卒们早早就入睡了,只留下一些夜间巡逻放哨的士卒。一个晚上很快就过去了,尽管距离衡州只剩下不到三十里的行程,但没有一个清军来骚扰。

天亮之后,明军拔营起寨,继续向北推进。

等到明军全部离开,老太太和村民们才从村子里面出来。从昨天下午到今天,都没有人来扰民。在村口,村民们看到一张安民告示,只见上面写着:吾等乃大明王师,尔等皆为大明百姓!王师不扰民,只是路过。

几日之后,县衙里的小吏来到县城,倒也没有对村民们提出别的要求,只是让成年男子剪掉辫子,或者是打散了辫子。

对农民们来讲,换不换衣服都没有多大区别,本来他们劳动的时候穿的短衣和清廷要求穿的短褂子从外观上看起来区别也不大,很多老百姓十多年前留下的旧衣服至今都还穿在身上,换不换都是一个样,还是原来从明朝留下来的衣服。

但是对于村子里的士绅和读书人来说,区别就大了:他们被要求,不仅要去掉辫子,而且要换掉身上的衣服,恢复原来的汉服。

明军从永州出发之后,一路过来,沿途百里没有一座县城,这里是湘南丘陵地带,县城比较少,丘陵河流多,水稻田位于群山河流的环抱之中。

前面,就只有一座酃县,攻下了酃县之后,白文选就能兵临衡州城下。

明军五更启程,水陆并进,只用了大约一个上午的时间,在中午便抵达酃县。

酃县是衡州南面的门户,原本白文选以为,在这里会遇见清军抵抗。谁知明军兵临城下,却发现这座县城不堪一击,明军只是一喊话,城内的民壮和白役便打开城门投降。等到白文选进入城内,这才发现,县令已经在县衙里面自尽了。

“这里怎么都没有兵驻守?”白文选问一名投降的衙役。

衙役回答道:“回王爷,清军都去了衡州了!这样的小县城根本无人驻守。县令老爷又不肯背上失土之罪,便一个人自尽了。”

也就在白文选大军往衡州推进的时候,琼州军也从郴州出发,一路北上。

中秋节的前三天,白文选大军和王新宇的琼州军在衡州城下胜利会师,两军合并一路,开始了对衡州的围攻。

湘江上,明军水师遭遇了清军船队。由于灵渠尚未完工,进入湘江的明军水师都是只有一些小舢板,而清军湖南水师却有不少大船。(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