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舰队 > 第二百五十一章 川西大军

大明舰队 第二百五十一章 川西大军

作者:铁血坦克兵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31:06 来源:笔趣阁

因为当年交通不便,明军收复广西之后一个月,四川的明军才刚刚得到明军攻克漳州,进入广东的消息!至此,距离明军收复了福建早已过去了大半年了,川西明军和夔东义军才得知明军收复福建。

成都、剑阁、渝城重庆、万县、奉节、夔东诸城、建昌、泸沽、以及川西各土司的城池连成一片,东面有夔东诸坚城和重庆坚城扼守长江航道,北面有阳平关和剑阁天险,清军无论是从东面还是北面,都无法进入川中;而南面的吴三桂摇摆不定,不可能对川中出兵,因此富饶的成都平原已经成为明军安全的大后方。

方圆三百里的成都平原,又名川西平原,因为都江堰的缘故,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曾几何时,经过明末和清初多年战乱,四川人口锐减,原本富饶的川西平原变成了荒无人烟、杂草丛生、野兽出没的荒凉之地。

但是由于明军在夔东的大捷,李国英被赶出重庆,吴三桂又暗中支持明军,送来粮食,加上在夔东大战中俘虏的大批清军俘虏,给川西平原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青壮有了,这里本来就有种不完的土地,被俘的清兵变成了军户,开垦军垦田,开办军队养殖场,池塘,在低洼地挖出池塘水渠,养鱼养虾,挖出的泥土当成肥料填入水稻田,既保证了水稻田的肥沃,又不会导致稻田地势过低而遭到洪涝灾害。

开垦的池塘水渠,从江河中引水进来,既可以养殖鱼虾,又能保证水稻田的灌溉。

地势高的地方,开垦了旱地,种植番薯、土豆、玉米和蔬菜等农作物,不仅给军垦户们提供了副食品,也给军队养殖场的牲口提供了食物。

山坡和丘陵,种植了茶叶、果树;茂密的山林中,香菇、竹笋和各种野味吃都吃不完,极大改善了当地军垦户的生活条件。

曾经的绿营清军俘虏陈志文,在川西的日子过得不错,他一个人就开垦了十亩水田、二十亩旱地和二十多亩山地。二十亩旱地,是他刚刚到川西的时候,根据村长刘奇林的要求,每个人都要耕种的,一开始全部种植成熟快的番薯,给大家提供足够的食物。等到第二年开始,就能自行开垦水稻田,也可以在旱地里面选择种植其他作物。

一开始刚刚来到川西的时候,大伙们吃的是用糙米、荞麦、青稞面、高粱米、米糠、麦麸和豆子熬制,掺入野菜熬成的粥。

即使吴三桂的粮食送来后,大伙们吃的还是用糙米、荞麦、青稞面、高粱米熬成的粥,只是不再吃米糠和麦麸了,中午还能吃到干的食物,譬如说番薯、玉米,下饭菜是用火烤熟的土豆,有时候还有一点河里捞来的小鱼小虾。

随着吴三桂第二批粮食送到,大伙们生活又改善了一点,能够吃到干的米饭,杂粮窝头,葱花饼,咸菜,还有人上山打猎,有人下河捞鱼,猎来了野猪和獐子,捕来了鲤鱼,给大伙们改善生活。

陈志文的二十亩旱地当年番薯大丰收,今后大伙们是不会饿肚子了。

肚子吃饱了,就想要日子过得更好。于是陈志文开垦了水稻田,又开了一片山地,在上面种植了茶叶和果树。

自己生产的粮食多了,除了上交之外,还有多余的粮食,可以去和养殖户换取牲口,为了种好稻田,林二虎买了两头水牛。多余的粮食、水果、蔬菜,还有种植的茶叶,都能拿去换取肉食、鱼虾鳖之类的副食品。

原本和陈志文一起来到这里的林二虎去当了兵,勤劳的陈志文把林二虎的农田也给承包了下来,每年付给林二虎一定的租金,那些农田归自己耕种。因为农田多了,陈志文还得到了一些分配下来的苦工。

尽管农田多得每个人都有地耕种,但是每个人都不同,有些人勤劳,有些人懒惰。一些懒惰的人生活条件反而越来越差,他们只能胡乱种植一些容易种的番薯,甚至有些人连多开垦荒地都不肯,一开始村长要求的二十亩旱地都没有全部种上农作物,任凭它们长出杂草,上交了必须交的农产品之后,自己剩下就没多少次的了,这样的人日子就越来越不好过。可是在川西,又禁止买卖农田,因为都是军垦田,否则土地兼并现象将会出现,有人会成为地主,有人会成为佃户,甚至是雇农。

为了对付那些偷懒的家伙,王进忠不得不动用强硬手段,提高上交农产品的税收,对懒惰的人增加税收,若是不能完成年度税收者,将会被取消军垦户资格,送去矿山当苦力。

有了偷懒税这道命令,很多人都变得勤快起来。还有一些天生好吃懒做的家伙,自然被明军毫不客气的没收了军垦田,送去了矿山,变成苦力。

矿山的苦力饱和了,于是一部分苦力就分配给了那些勤劳的军垦户,变成他们的雇农。

随着陈志文这样的军户日子越来越好过,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他们需要娶媳妇,可是现在的川西男多女少,要娶媳妇是件奢侈的事情。

原本川西女多男少,多年战乱下来,男人被明军、大西军、忠贞营、清军轮番抓去当兵或者当了民壮,多年下来十室九空,活着的女人带着孩子逃入山中,以免遭到乱军祸害。夔东大捷之后,四川稳定下来,很多女人从山上下来,这时候女人比男人多。

但是大批俘虏被送来当了军垦户之后,又变成了男多女少,而且缺口还很大。

川西和沿海明军不一样,沿海明军可以通过带人、买人,甚至是买通清廷地方官,通过诱拐绑架的办法,从内地获得女人。可是四川的明军,却没办法从湖广、陕西一带获得女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王进忠下令,让军垦户自己带上彩礼,去西面山区找媳妇。

尽管西面山区的吐蕃人(藏人)被川西军解放,很多农奴都获得了自由,可是那些地方实在是太穷了,这时候有汉人带着彩礼上门找媳妇,当地吐蕃人自然高兴都来不及,他们兴高采烈的把女儿嫁给汉人。

陈志文也找了个一个吐蕃少女当媳妇,虽然这个小姑娘因为日晒的缘故,皮肤较黑,脸上还有高原红,不过小模样还是挺可爱的,而且也勤快,能和男人一样做农活,给陈志文减轻了不少负担。

吐蕃人不喜欢洗澡,是因为气候寒冷,青藏高原上的水特别冷,即使是夏天,人下水,身体湿了之后就特别容易着凉,在那种空气稀薄的地方,一点小病就会要了人命!

来到川西平原后,气候比西面高山要暖和多了,陈志文要求媳妇经常洗澡。一段时间后,媳妇的皮肤也变白了,还是一个挺漂亮的小姑娘。

川西平原上,除了农业发展,给军队提供了足够的粮食之外,军工业也在同步发展。

成都附近,修建了多家炼铁厂,可以自己生产火枪。虽然还不能生产线膛枪,但是生产一般的鸟铳没有问题,甚至可以生产少量燧发枪。火炮也能自产,在山区作战,太重的火炮使用起来不方便,成都炮厂主要是生产轻型臼炮。

因为火药的产量限制,这里没有生产耗费火药太厉害的一窝蜂火厢车这类的大杀器,最多生产几枚单兵使用的火箭溜。

四川硝石蕴藏量高,不过硫磺矿却不多,因为硫磺少,也就没办法大量生产火药。

“我大明王师已经收复福建了!”消息传入川中,这里的明军士卒们欢呼雀跃,大伙们竞相奔告,传播这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王进忠道:“我们刚刚得到收复福建的消息,恐怕王师已经拿下广东了!大帅有令,不要求我们出征湖广,也不要求我们北上陕西,我们只要守好四川即可!李国英尽管被吓破了胆,但是弟兄们还是要提高警惕,不要让鞑子偷袭了!”

四川这里不仅是一个稳定的后方,还是切断清廷同吴三桂联系的要地,只要四川控制在明军手中,吴三桂最终的结局只能举旗反清。

一旦湖广遭到明军主力攻击,就很难保证李国英会不会铤而走险,带兵攻打四川,企图打通同吴三桂的联系道路。

剑阁,已经被提拔为什长的徐明,和被提拔为伍长的林二虎驻守在这里。剑阁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只要有一百多人驻守,任凭上万清军攻打,都不可能攻下剑阁。可是王进忠还是不敢怠慢,他除了加强了关城的防御之外,还在剑阁附近山中设置哨所和烽火台,以免清军派遣小股部队迂回偷袭。

驻守剑阁的明军有一千余人,装备的主要武器是鸟铳,伍长以上使用燧发枪,另外还有一百人的杀手队和一百人的长枪兵,用来近战用的,万一清军爬上关城,就需要杀手队和长枪兵来对付。此外,有五十名老兵组成的弓箭手。

关城声摆放着滚木礌石、狼牙拍、夜叉擂、磨盘石、火油罐、石灰瓶等各种守城武器,两边还各有两门三磅炮,山顶两门十六磅臼炮。有如此火力,清军很难攻下关城。(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