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舰队 > 第十章 洋舰海上生活

大明舰队 第十章 洋舰海上生活

作者:铁血坦克兵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31:06 来源:笔趣阁

德雷克号的桅杆都断了,失去动力,被王新宇的座舰拖着航行,驶往舟山海域。

拖了一艘西洋大舰的明军船队航速很慢,不过还好的是,过了台湾海峡之后,都是安全的水域,台湾海峡以北没有荷兰人的船。至于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因为清帝国海禁的缘故,也不会跑来台湾海峡以北的中国沿海地区。他们可能会去朝鲜和日本,但不需要经过杭州湾口的海面,过了台湾海峡之后,那些洋人的船都往东北方向拐了。至于清帝国水师?厦门一战基本上打光了,剩下几条小船也不敢出来。

一路上想当安全,没有洋人舰船,也没有清军水师。

艾伯特等人原本还以为自己当了俘虏,不得不给这些明国人做事。但在路上,王新宇的表现却让他们这些英国人很感动。

王新宇就住在自己的战利品德雷克号上,一路上,他不仅同艾伯特等人敞开心扉的畅谈,还让人悉心照顾那些受伤的和得病的英国水手,甚至亲自给英国伤兵包扎伤口,亲自给得了白血病的英国水兵喂食茶叶,这让英国人十分感激这位老板,愿意死心塌地给老板干活。

得雷克号在当年的东方,可是一艘不折不扣的巨无霸了,虽然是一艘年龄九十的旧船,但保养非常好,木头地板都擦得亮亮的,船内空间宽敞,舰长室的装修也十分奢华。和舰长室同一层的上层炮甲板,因为距离水线比较远,两舷的窗户都是可以打开的,平日里没风浪的话,连炮门都打开,以保持炮甲板的通风性。

上层炮甲板十分宽敞明亮,炮位后面摆着一张张长桌子和长椅子,这里不仅是军官餐厅,还是一些老炮手的居住区。那些老炮手们喜欢在上层炮甲板内打地铺睡觉,或者干脆晚上就睡在餐桌上,因为这里空气流通,空间宽敞,也舒服,比起下层炮甲板和水兵居住舱来,要舒服多了。

下层炮甲板没有舷窗,只有炮门可以打开。风浪大的时候,连炮门都不能打开。下层炮甲板内,因为重型火炮占据的空间较大,炮甲板中空余空间就小得多,但后面也有餐桌和长条椅,在炮位和炮位之间,也有不少炮手在这里打地铺睡觉。比起上层炮甲板,下层炮甲板内明显空气要闷得多,住在这里的是一些低级炮手。

再往下面走,是水手居住区,一般的水手,还有用来接舷战的肉搏兵都住在这里。水手居住区没有舷窗,只有通风口通往上层甲板,粗大的桅杆穿过下层居住区,一直抵达底舱,固定在船底。水手居住区空气很闷,但这里住了最多的人。有抢劫到大量货物的时候,这里还要装载一部分货物。在战舰刚刚离开港口的时候,下层居住舱内不仅要住人,还要居住母鸡和母羊。母鸡用来下蛋,母羊可以产奶。不过没多久,这些母鸡和母羊都被人杀了吃光了。

王新宇走进水兵居住舱的时候,还能闻到鸡粪味、羊膻味、汗臭味和各种异味混合在一起的味道,十分难闻。可以想像得到,那些基层的水手平日里生活多么恶劣。洗澡?船上的淡水十分宝贵,哪里有那么多淡水可以洗澡。

水手居住区下去,就是最底层的甲板,那是完全在水线下的底舱,底舱后部是食物舱,这里平时用来存放腌肉、香肠、奶油、奶酪、饼干、燕麦、面粉、豌豆、淡水桶、啤酒桶和朗姆酒桶。

王新宇听了艾伯特的介绍,觉得听起来,似乎水手们的伙食很不错,可实际上呢?艾伯特解释说:“为何要携带啤酒和朗姆酒出航?并非远洋的水手们天生就是酒鬼,是因为出航之后一个月,船上存放的淡水都会变臭,甚至长出绿藻,那些淡水令人难以下咽,所以只能喝啤酒取代。但是啤酒很快就喝完了,喝不完的也变味了,只能把朗姆酒掺入带有臭味的淡水中,这样可以让水手们能喝得下去一点。”

至于吃的东西,只有刚刚离开港口的时候,水兵们能够吃到新鲜的蔬菜、猪牛羊肉、鸡鸭鹅。船上还养着母鸡和羊。但很快,猪肉和牛肉就吃完了,然后杀鸡杀羊,那些新鲜食物也很快就会吃光。接下来,每天要面对的是发臭长蛆的腌肉、香肠、火腿和面包,最奢侈的东西是,用发臭的淡水煮出来的豌豆汤。

每天吃的东西都是长蛆的,但是水兵们把这些蛆也吃下去,那也是高蛋白,而且根本就清理不完。

“你们的生活真的很艰苦!”王新宇感叹的说了句。

“小伙子们都习惯了,我们都是这样过来的。”艾伯特回道。

当年大航海时代,欧洲海盗们虽然看起来很风光,其实他们的生活却非常艰苦。但还有很多人愿意出来,因为那些发霉发臭的东西,比那些贫苦农民们在家里吃的东西要好得多,如果不出海,在家里种田的话,农民们生产出的大部分农产品都要上交给居住在城堡里的贵族,自己所剩的只够勉强填饱肚子,有时候还吃不饱。出海当海员,至少还能吃到肉,还能吃得饱。

本来艾伯特带出来的食物是足够他们从爪哇岛一带回金奈的,但是一开始在海面上漂泊了一个多月都没找到目标。等好容易找到目标,又被荷兰人一路追杀,也不知道跑了多少弯路,结果食物都耗尽了,只好冒险想去抢王新宇他们,然后成了俘虏。

“老板!”艾伯特告诉王新宇说,“听说您去了舟山回来之后,要去马尼拉购买软帆船?”

王新宇回道:“没错!我们现在就一艘德雷克号,根本无法满足大规模运输的需要。“

艾伯特苦笑一声:“西班牙人的船卖得很贵,他们的船质量远不如我们英国的,他们肯卖的都是一些用杂木做的商船,根本比不上我们用橡木做的军舰。但是就那样的破船,一艘五百吨级的船就要卖一万英镑!折合你们的银子,大概要十多万两银子!至于战舰,他们卖得就更贵了,像我们这样的船,没有三十万两银子根本拿不下来的!所以我建议老板别找西班牙人买船。”

“你们英国人的船能便宜卖给我?”

“那是当然!这样说吧,本来我们这种船是英国皇家海军的主力战舰。但现在已经过时了,我们国家大量生产了八百吨级的三级护卫舰,还造出了一千七百吨级的战列舰,甚至有近两千吨级的战列舰!大批原来参加过英西战争、英荷战争的旧四级五级巡航舰,被淘汰下来,都便宜处理给那些有许可证的海盗们。所以我们的船肯定便宜,而且都是实打实的战舰!”艾伯特很得意的介绍说。

通过艾伯特的介绍,王新宇了解到,英国人卖的六级劫掠船、五级巡航舰,价格都便宜得吓人:原本一艘造价两万两银子,排水量一百五十吨级到两百吨级的六级私掠船,处理价只需要五千两银子;五级巡航舰价格贵了些,但也是便宜,一艘三百多吨级到四百吨级的五级巡航舰,原本造价在十万两银子左右,处理价才三万两银子;而德雷克号这种当年的主力舰,就卖得贵了点,本来的造价大概二十多万两银子,现在英国人卖给海盗的价格是十万两银子。

至于战列舰,那是天价,一艘全新的一级战列舰,造价二十多万英镑,大概得两百多万两银子!二级战列舰,一艘也得七八万到十万英镑!而且英国人不可能卖给王新宇战列舰的。

当年的英镑非常值钱,在一九二一年时,一英镑还能对换到四到五块大洋,而在十七世纪的英镑,计算单位是直接用一磅重的白银为一英镑,这英镑的价值确实很高。

造一艘战列舰,得砍伐多少的橡木林!耗费多少人工,耗费三年以上的时间,所以特别贵。当年造一艘一级战列舰的难度,不亚于现在建造一艘十万吨级核动力航空母舰的难度!所以整个英国,都没几艘一级战列舰,真正的主力,是八百吨级三级护卫舰。

“我相信早晚有一天,我能赚到买战列舰的钱,而且不止买一艘,我至少要买两艘一级战列舰,六七艘二级战列舰!”王新宇很自信的说。

“可是老板,现在我们的钱连新的三级护卫舰都买不起。现在我们国家也没有旧的三级护卫舰要出售的,如果有的话,我倒是可以用很便宜的价格买上几艘。”艾伯特叹了口气道。

“现在你们所要做的,先帮我们培养海员吧,我先买些商船?”

“不用买商船,等我去了金奈,我直接找东印度公司,可以购买一批六级私掠船和五级巡航舰,用这些船来当远洋商船,不仅可以运货,还能打劫那些荷兰人和西班牙人的商船!如果你们要大容量的商船,那还不如自己造,用杉木和其他木材造商船,价格不会太贵的。那样比购买商船要合算得多。”艾伯特还在努力向王新宇推销英国人淘汰的旧船。

王新宇想了想,觉得购买旧船还是很划算的,有一大批一百多吨级两百吨级的私掠船,加上一批五级巡航舰,可以横扫整个中国海域和南海了,那些一百多吨级的私掠船,还能开进长江,甚至一直开到重庆去!私掠船的火力,都不是清军水师能比的,能轻松切断江南到北京的漕运,能阻断长江南北的交通。

有了大批私掠船,可以直达西南,打通夔东十三家同外界的联系,可以赶在清廷消灭他们之前,把这些坚持抗清的英雄们救出来。

不过王新宇没想到的是,他的这个计划,后来遭到了张煌言的强烈反对,差点流产。没有张煌言的配合,王新宇对长江航线根本就不熟悉,就算他组建的长江舰队再强大,也无法抵达武昌一带,更不要说能到重庆。

“禀报大人!我们快到舟山了!”李锐来到德雷克号的舰长室,向王新宇禀报。

海面上,有几艘清军水师的小艇在巡弋。他们远远看到巨大的明军战舰,后面还跟了一艘挂出大明战旗的西夷人软帆船,当场吓破了胆,明军船队还没到跟前,那些清军水师就跑得无影无踪。

“延平王的战船队来了!”舟山军民们看到到来的明军船队,纷纷赶往码头迎接。

当人们看到了一艘巨大的软帆船时,码头上的浙军士卒们议论纷纷。

“奇怪了,怎么还有一艘泰西人的战船?”

“是啊!那船好大啊!”

“泰西人的船怎么也挂我们大明的战旗?”

“那肯定是延平王买的!”

“还是赶快先向张大人禀报吧!就说延平王的船队来了!”一名把总模样的小军官说道。

有人向张煌言禀报,张煌言连忙命人备马,他要亲自赶完码头迎接延平王的使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