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舰队 > 第一百八十四章 公审大会

大明舰队 第一百八十四章 公审大会

作者:铁血坦克兵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30 19:21:44 来源:笔趣阁

漳州城内这几日来都执行宵禁,明军士卒挨家挨户的进行登记,一些脱掉了号衣躲起来的清兵也被抓了出来。还有一些旗人、清军军官,都陆陆续续被搜捕出来。

经过十天的整治,城内几乎没有漏网之鱼了。即将临近过年,随着漏网之鱼一个个落网,宵禁也终于取消。

刘德全是一名老实巴交的当地小摊贩,每天起大早磨豆浆做豆腐,做出的豆腐脑当成早餐卖给别人,剩下的就分别做成豆腐和豆干出售。尽管他的手艺很好,生意也不错,可是城内的泼皮,衙役,公差,白役,没有一个是好惹的,刘德全辛辛苦苦,只够勉强养活一家大小,发财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快过年了,解除宵禁了!”城内有明军士卒敲着锣一路吆喝过去。

这几日来,尽管宵禁,但城内却打扫得干干净净的,一些新来的衙役公差,在投降了明军的衙役公差带领下,每天都在打扫卫生,把垃圾运出城外。还有大批明军的随军工匠进入城内,对城内进行施工。

醒来的衙役公差,据说都是退役的士卒来担任的。

城内还出现了一种新的公差,以前刘德全冲来就没有见过这样子的公差:那是一种身穿深蓝色号衣的人,衣服看起来像是当兵的号衣,带着深蓝色帽子,胳膊上却写着“城管”两个字。刘德全不知道这城管是干什么用的。

但是城管却主动找上来了,要求刘德全每天交五个铜板的管理费,他们就发给刘德全一张经营许可证,有了这张经营许可证,衙役、公差和泼皮都不能来找他麻烦。

如果城管说的是真的话,那么这五个铜板的管理费是物有所值,之前刘德全每天被人勒索至少有十五六个铜板到三十多个铜板,有的时候甚至一天就被人勒索了一百多铜板!那可是一钱多银子了啊!那么多钱被人勒索,想起来就心疼。

“差爷,交了五个铜板,泼皮真的不会来了?”刘德全战战兢兢的问道。既然是官府的人收了钱,官府的人是不会来勒索了。可是街头的泼皮呢?难道官府能保证泼皮不上门?

要知道泼皮其实和公差都是一家人,每一个街区的泼皮都有公差当他们的后台,所以泼皮上门勒索,公差根本不会管。

那城管却笑着说:“老人家放心好了,你交了钱,没有一个泼皮敢上门!”

泼皮的现象,王新宇目前没办法完全杜绝这些小混混,但他通过加强衙役捕快的办法,再通过整顿地痞地头蛇的办法,把那些平日里祸害老百姓的泼皮改变了,有能力的加入到大的帮会去了,没能力的淘汰出局,被送去南洋挖矿了。

至于那些大帮会,其实都是和天地会有关系的,帮内有严格的帮规,不许欺压普通百姓,只能找那些大的娱乐场所收取保护费。

对官府衙门、衙役、公差和泼皮进行整治的同时,琼州军还对城市道路和基础设施进行了建设。

残破不堪的青石板路面被人挖开,有人在地下挖出一些不知道是什么用的水沟。在城区的主干道上,工匠和民壮们在挖掘很大的地道。

刘德全不知道那些地道是干什么用的,为什么要挖那么大的地道。

有人说,那是下水道,用来把城内的废水排出城外用的。

“下水道?需要那么大的下水道吗?这简直就是可以从城外进入城内的地道了。”刘德全十分诧异。

一名工匠告诉刘德全说:“下水道不够大的话,排不了水,特别是下暴雨,城内就会积水了。有了那么大的下水道,就算九龙江发大水了,也没那么容易淹没城区。”

“九龙江还会发大水吗?”刘德全觉得很奇怪,“不是你们的人在修复江堤吗?都已经修得多高了?”

“我们王爷心怀百姓,给百姓做事,自然要避免水灾。但天有不测风云,这九龙江的水若是太大了的话,城内也是会淹的。”那名工匠说道。

“王爷确实是个好王爷啊!”刘德全感叹道。

就在这时,有军官上来:“来买豆腐的,军中要用,修路的工匠民壮们也要吃。放心,给你银子,白花花的现银!”

军官一口气买走了刘德全所有的豆腐,留下了半两银子。

“今天可以提前收工了!”刘德全开始收摊。

“开公审大会了!”大街上有人在喊叫。

“公审大会?”刘德全愣住了。

主干道上,出现了披挂整齐的明军士卒,前面是两名举着木牌的彪形大汉在开路,后面一队队腰间挎着腰刀的士卒。队伍的中间,一百多辆囚车缓缓行进。

第一辆囚车过去的时候,路边看热闹的老百姓中,有人突然喊叫了一声:“那不是鞑子总督李率泰吗?”

“李率泰还是鞑子朝廷的额驸呢!”另外一名百姓说道。

有人说:“鞑子的额驸老爷,现在成了阶下囚了!也是报应啊!李率泰在漳州,就没干过一件好事,坏事倒是做了不少!”

此时的李率泰,身上的衣服破烂,头上的小辫子被吊在囚车顶部的木梁上,浑身上下散发着一股恶臭味。当李率泰的囚车通过的时候,老百姓们发出惊天动地的怒吼声,烂菜叶、臭鸡蛋、石头、唾液雨点一样砸了过来。

后面一辆囚车上,押送的是伪清海澄公黄梧。

这黄梧被俘后,被明军送到王新宇的中军大帐中,黄梧当场就跪了下来,拼命的自己扇自己的耳光,痛哭流涕,说后悔当年不应该背叛延平王,说自己知道错了,愿意真心悔改,弃暗投明,归顺大明。

王新宇用“去死吧”三个字来回答。

至于如何处死黄梧这个和施琅齐名的大汉奸,王新宇可是同几名部将商议了很久。

其实当年的黄梧名气还远在施琅之上,黄梧已经封公了,施琅还没爵位。后来真实历史上英明神武的施琅大将军收复台湾,同样英明神武的康麻子才封了施琅一个候。

正是因为施琅灭了汉人最后的衣钵,加上辫子戏对施琅的歌功颂德,所以在后来的人们心目中,施琅的名气比黄梧要大。可是这个时候,施琅赋闲在北京,还是黄锡衮看在远房亲戚的面子上照顾施琅,施琅才在京城勉强度日。而黄梧此时却已经是公的爵位了。

最终,王新宇决定,采取当年给高进库的待遇来款待黄梧,用一根头上削尖的木桩从菊花钉进去,慢慢享受几天才会死去。

黄梧后面的囚车中,有黄梧的儿子黄芳度,黄芳名,黄芳声,黄芳祐,还有黄梧的心腹大将苏茂和苏明。

跟在后面的一百多辆囚车上,有死忠于李率泰的亲信,有黄悟的亲信跟班,有坚决不肯投降的旗丁,有圈地跑马犯下累累罪行的旗人,还有一些为非作歹民愤极大的士绅。

押送囚犯的队伍出了城,刘德全也跟着队伍出了城。

城外一片开阔地上,早已搭好了审判台,周围人山人海,都是看热闹的老百姓。在审判台上面还摆放着一口大缸子;大缸子边上有十几根看起来是用来绑人的木桩。审判台下面有一根头部削尖的木桩,大约一丈余高,木桩两边还有两根较细的木桩,有一丈五尺高,似乎是用来固定什么东西用的。

囚车队到了审判台之后,李率泰和黄悟以及十多名罪大恶极的主犯被押到审判台上面,其余的囚犯安置在审判台下面。

公审大会开始了,会场上人山人海,把周围的平地挤得水泄不通,就连江堤上,较远的高地上都站满了人。

“杀了他们!杀了他们!”周围的老百姓发出愤怒的吼声。

首先审判的是那些为非作歹,鱼肉人民,祸害乡里的土豪劣绅。王新宇发动了老百姓,对这些人进行揭发,让老百姓都上台揭发他们的累累罪行。由于之前在各个村子里面抓捕这些人的时候,已经分了田地,分了他们的家产了,而且老百姓知道这些人必死,这时候也没有老百姓会担心遭到报复,都纷纷上台揭发他们的罪行。

王新宇大笔一挥,这些土豪劣绅被全部宣判斩立决。

接下来,黄梧和李率泰的一帮心腹亲信开始接受审判,这些人也是被宣判斩立决。

“苏茂,凌迟!苏明,凌迟!”王新宇又念到了黄梧两员部将的名字。

这两个清军将领,本来也是郑家军将领,是在黄梧的唆使下,背叛了郑家军,向清军投降,献上了海澄,导致郑成功损失了大批的粮草物资和火药兵器。

“饶命啊!王爷饶命啊!小人都是被黄梧这个贼子骗的啊!”苏明听到凌迟处死,吓得跪在地上苦苦哀求。

“现在后悔?晚了!”王新宇冷冷的看着苏明。

接下来,黄梧的几个儿子,也全部被判处凌迟处死。

真实历史上,在三藩乱的时候,黄梧因为拼死抗拒耿精忠,结果被灭了族。现在黄梧落在王新宇手中,自然不会放过他一家,对他采取了株三族的刑罚。

连黄梧的儿子都被判处凌迟处死了,黄梧意识到,自己将会被判处更重的刑罚。他看了台上的大缸子和台下的木桩,心中忐忑不安,不知道是哪个东西会等着他享受。(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