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舰队 > 第五十五章 攻破东京

大明舰队 第五十五章 攻破东京

作者:铁血坦克兵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31:06 来源:笔趣阁

越南太原和谅山交界处,郑主的两万大军正在向莫氏王朝驻守的城池发起猛攻。

炮声隆隆,号角长鸣,头戴斗笠身穿号衣的大越兵攀登云梯向城头爬去。同样头戴斗笠身穿号衣的莫氏兵投下滚木礌石,砸翻了不少大越士卒。

大越军的背后突然出现一支打着“白”字旗号的骑兵,杀向大越军的后阵。五千明军骑兵犹如小刀切豆腐一样突入大越军人群之中,一下就把大越军的后阵冲散。

莫敬宇大喜:“弟兄们,我们的援军来了!打开城门杀出去!”

莫氏大军打开城门,冲出城外。前面的五十头战象开路,碾压到大越军人群中,一路过去踩出一条血肉胡同。后面跟着步卒,呐喊着奋力冲杀,五百骑兵出城之后就从两翼包抄。

大越军惨败,两万多人大部分都被斩杀,剩下三千多人逃入太原城内。

来增援的明军是白文选部。

原来是王新宇得知越猴不仅拒绝了南洋公司合作开发煤矿,还抓了大明首辅,把明军接触了武装这些事之后,怒火中烧,决定出兵。

南洋公司的员工又告诉王新宇,南洋公司已经出兵,还有闽军和浙军相助,并拉拢了阮氏和莫氏一起对付大越国,只需要王新宇再派遣一些兵力增援即可。获知这些情况,王新宇于是找李定国商议。

李定国派遣白文选,五千骑兵急速赶路,日行百里,仅仅用了二十天时间就从缅甸赶到了越南。明军赶到之时,大越军正在向莫氏军占据的城池发起进攻。

白文选从大越军的背后突然袭击,一下就击溃了大越军。

“多亏了巩昌王大人及时来援!否则我们一座小城,也不知能坚持几日!若是丢了此地,就只能退回高平去了。”莫敬宇向白文选道谢。说起来莫氏和李定国、白文选还是老相识了,莫氏一直是亲大明的,李定国他们多次来过高平。莫氏对明军的态度较为友好。

真实历史上,莫氏后来又因为支持吴三桂反清,最后被康熙所灭。正是因为莫氏亲大明,一直把交趾看成是大明的附属国。以大明臣子自称,后来的越南历史上,莫氏被越南历史学家看成是卖国贼。

莫氏军同明军会师之后就向太原城发起攻击。

“轰”城墙在三十二磅臼炮这种攻城利器的轰击之下轰然坍塌,莫氏大军涌入城内。

大越主将范文雄率领残兵败将退守督镇府,旋即被攻破。范文雄兵败自杀。

一身金盔金甲的莫敬宇在士卒们簇拥下,走到督镇府大门前,转身向外面跪伏在地上的大越国文官和百姓大喊道:“各位快快请起!”

跪地的大越文官和百姓起身。

“孤来此地并非是要占领大越国,我们莫家也是大越国臣子!”说着莫敬宇向北面一拱手,“孤还是大明册封的安南都统使!孤率军来此地,是为了驱郑逆,立正朔!郑家挟天子以令天下,此乃大逆不道也!今日我们来了,就是拥立黎家正统!”

太原的安南人,有不少都是宋朝时期为了躲避蒙元。逃亡来到安南的汉人,尤其是那些读书人,大部分都是汉人的后代,他们对君臣之道还是很看重的,听莫敬宇如此说来,纷纷跪地叩拜:“下官叩见都统使大人!”

数百里外的东京,趁胜追击的明军一路追击败逃的大越军追到城下。

中路大越军遭到惨败,郑柞一面命人坚守东京城,另外一方面又派遣快马,去让原本用来阻拦阮氏的南路大军火速返回东京。已经失去优势的郑主只能收缩兵力。把所有的力量集中起来龟缩在东京城内,方可对抗三路大军。

刘启下令,让明军在半途中依托河流挖掘壕沟,修筑寨墙。堵住了南路九万多大越军,使得大越军进退不得。

城内的大越军杀出,企图接应南路大军撤回城内,却被明军利用工事挡住。遭到炮轰、乱箭和枪弹打击,城内的大越军被打退回去。

北面的莫敬宇和白文选也率军南下,抵达东京城下。同琼州军一道,完全堵死了大越军。

南路阮氏大军追赶上来。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粮食补给又被断绝,大越军主力不敢再战,斗志丧尽,沿着红河一路向上游逃去,狼狈逃回了清化郑氏老巢。阮氏大将阮有进亲自率领三千骑兵和一百战象跟在后面掩杀,直杀得大越军溃不成军,遗尸千里,红河水的颜色真正被染成了红色,成为名符其实的红河。

一六六二年二月十日,也是农历腊月二十二日,明、阮、莫三路大军围攻东京,上千门大炮轰鸣的气势震撼人心,数量上占了绝对优势的直射火炮压制住了城头大越军的大炮,联军趁着大炮压制,修筑土台,构筑臼炮阵地,用开花炮弹轰击东京城墙。

城内郑主的大越军虽有八万,外面攻城的联军总人数也不过才六万人马,可是城内的大越军有一万多人是朝廷兵,而非郑主的优兵,朝廷兵和郑主可是貌合神离。

联军打出的“灭郑扶黎”旗号,不仅令城内民壮军心动摇,也大越军士气丧失殆尽。

更加危险的是,黎维祺已经开始蠢蠢欲动。虽说真正受黎维祺控制的大越朝廷兵只有一万多人,但要是黎维祺同外面的联军来一个里应外合,那真的有得郑主受的。

“父王!我们挡不住了!贼人大张旗鼓来打我们,还不是想要回他们的人?我们把人给他们放回去吧!”郑根提议道。

郑柞苦笑一声:“现在放了人,他们也不会放过我们了!有句号叫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三十六计走为上,我们赶快回去!回到清化,还有机会东山再起。”

郑根咬牙切齿道:“这黎家实在可恨!我们是不是杀了狗皇帝再走?”

“杀皇帝?”郑柞摇了摇头,“自古弑君者哪个有好下场的?杀了这个傀儡皇帝,我们就真正成为乱臣贼子了!到时候莫家阮家可以趁机利用民心招募大军,拼了命打清化,我们连清化都别想保住!”

二月十三日,也就是腊月二十五日,郑柞郑根父子带着残兵败将沿着红河乘船逃走。丢下了东京城。

郑家父子一跑,黎维祺就像是从监狱里面出来一样高兴,立即下令把关押的郭之奇和一群南明官员全部放了,扣押的明军也发还武器。随后黎维祺亲自出城。恭迎王师。

见到白文选,黎维祺请罪道:“王爷,扣押天使,并非是孤的主意,都是郑柞那乱臣贼子逼着孤下诏的。望王爷恕罪!”

这时候黎维祺自称都变了,在天朝大将面前他不敢自称朕,从皇帝一下就变成了王。所谓的大越国皇帝,只能在大越国臣民面前,在周围的小国面前才是大越国皇帝,面对天朝上国,大越国皇帝就变成了安南国国王。

白文选面无表情,冷冷的从鼻孔中“哼”出一个字来,把这“大越国皇帝”吓得面如土色。说起来白文选还真是一肚子气,眼看着就要过年了。今年因为琼州军去了八莫,让过了很长时间苦日子的明军总算可以过上一个好年,可是这些交趾人却闹出这样一件事出来,让白文选长途奔袭两千里,连小年都没过了,这实在是令人郁闷。

还是郭之奇和一干明朝文官帮这“大越国皇帝”讲了几句话,才让白文选消了气:“王爷,这安南王也是身不由己。那郑家势力太大,在安南王身边布置重兵。郑家早有投靠鞑子的念头了,这才设下圈套抓了我们。幸亏你们来了。要不然我们就落入鞑子手中了。”

“郭大人!既然大人发话了,那就暂且饶过安南王!”白文选拱了一下手。面对大明大学士,内阁首辅大人,白文选这个藩王还是要尊敬首辅大人的。

就在这时候。有快马来报:“王爷!各位大人!鞑子大将杨遇明从广东出兵了!要进入安南迎接郭大人!”

郭之奇冷笑一声:“看来本官面子还真大!孙延龄没派人来接本官,倒是尚可喜很热情!”

能把大明首辅抓回去,那可是仅次于抓住永历的大功。孙延龄从安南使者那里听说此事之后,觉得这个功劳太大了,不敢自己独吞。结果还没等孙延龄有所行动,尚可喜和洪承畴那边就急着抢功。派遣杨遇明去“迎接”首辅大人。

真实历史上,前往安南“迎接”大明首辅的清军将领是李栖凤,可是李栖凤在之前的王新宇偷袭广东水师之战中,中炮身亡,因此变成了杨遇明来接人。

白文选听说杨遇明出兵的事情,大吃一惊,把刘启拉到一边,在他耳边轻声问:“你们琼州主力尽出,那洪承畴可不是好对付的!若是次贼趁机攻打琼州,你们可有办法应付否?”

刘启回道:“多谢王爷提醒!我先让提督夫人率兵回去,再调遣舰队沿着海岸线巡弋,防止鞑子偷袭!本官留在这里,还有事要处理。”

白文选笑道:“本王已经来不及回八莫过年了,如果你们欢迎的话,本王就随你们去琼州看看如何?”

“欢迎!当然欢迎!”刘启拱手道。

“这些安南籍的明军,是当年晋王在广西安南交界处招募的,是否让他们也去缅甸?”白文选又问。

“他们不回缅甸了,就留在这里,我们要开发矿产,需要他们担任公司护卫队。”

刘启又走到郭之奇面前,拱手长揖盛情邀请:“郭首辅,安南虽是藩国,但总不是我大明国土,还请郭大人跟随我琼州官兵回琼州去过年吧。从这里登船,三日就能到了。”

郭之奇想了想,觉得刘启说得有道理,在安南漂泊了那么多年,还是回去安稳。在这里万一安南人再次变卦,恐怕自己就真的落在鞑子手中了。于是郭之奇还礼道:“多谢刘大人相救之恩!本官恭敬不如从命,这就随你们去琼州!”

郑芸带着琼州兵,带上白文选、郭之奇和一批官员,登船返回琼州。三千明军也跟着回琼州,三万安南籍的明军,却被留在这里。

刘启把这三万安南籍明军组织起来,告诉他们:“你们以后就编入我们南洋公司护卫队了!今后你们是南洋公司驻安南分公司的武装护卫人员!我们要在这里开发煤矿,开办公司店铺,你们今后的任务,就是保护这里的公司财产安全!至于军饷,一个月二两银子,我们一分一厘都不会克扣你们!”

三万安南籍明军发出一片叫好声。自从李定国败退贵州云南之后,这些安南籍明军就成为了没有人管的没人过问的弃儿,在安南当地,他们依靠家里供给的粮食和铜板过日子,有些无家可归的士卒就干脆打劫偷窃。咒水之难前,安南对大明还算客气,这些士卒犯了法,郑主也不敢管。但咒水之难后,郑主得知后:你大明的皇帝都被人抓了,我抓了你的首辅,扣押了你的兵又怎么样?于是这些安南籍明军就遭了秧。

现在有人要养活他们,还给他们发军饷,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好事啊!

“好!现在你们立即出兵谅山,给我把鞑子的军队挡在谅山外面!”刘启一声令下。

明军浩浩荡荡出发,在过年之后,这些安南籍明军在谅山从杨遇明的清军展开了一场血战,明军凭借着地形挡住了清军的进攻,迫使清军不得不退兵。

但是还没等刘启去和安南人谈论开发矿产的事情,安南人自己之间却闹起了矛盾。

对于到底是谁“勤王”的功劳最大,阮氏和莫氏争论不休。阮氏认为,自己出的兵力最多,歼灭的郑氏军队人数最多,理应自己是第一功臣;而莫氏认为,自己距离东京最近,也是在阮氏之前抵达东京,而且如果没有莫氏大军牵制,阮氏根本无法北上。

黎维祺面无表情坐在大殿之上,看着“麾下”两位“藩王”争论不休,心中郁闷到了极点:刚刚赶走了郑主,又要新来一个新的“曹操”,也不知道阮家和莫家谁会当这个“曹操”,总之没他黎维祺的什么事情,傀儡皇帝还是傀儡皇帝。(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