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舰队 > 第二百八十九章 黄河治理计划

大明舰队 第二百八十九章 黄河治理计划

作者:铁血坦克兵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1:17 来源:笔趣阁

经过一番斟酌,吴三桂最终还是答应,让灾民当中的青壮年留下来治理黄河。

黄河是华夏的母亲河,滋润了中原大地,养活了中原百姓。可是随着人类活动,黄河中上游植被遭到破坏,尤其是黄土高原气候变得干燥,森林被破坏,每年都有大量的泥沙涌入黄河,导致下游河床上升,逐渐变成地上悬河。

对于黄河下游的老百姓来讲,他们对黄河是又爱又恨,黄河给他们提供了灌溉农田和饮用是水源,滋润了大地,可是一千多年来,黄河多次决堤,甚至夺淮入海。每当黄河决堤,都给下游百姓带来深厚的灾难。

王羽已经制定好了治理黄河的方案,利用灾民当中的青壮年治理黄河,若是吴三桂横加阻拦的话,那么吴三桂就会彻底失去人心。

当黄锡衮把王羽同宋士意等人制定好的黄河治理方案和图表递给吴三桂过目的时候,吴三桂和刘玄初等人看了之后,目瞪口呆。过了半晌,吴三桂才感叹道:“若是这个计划可以实施下去,黄河从此不再是灾河!”

方光琛和汪士荣接过图一看,只见这黄河治理计划是,首先加高加宽河堤,这倒没什么,谁都可以想得到这一点。可是问题在于,大禹治水的时候都懂得,治理河流不是堵,而是要疏。要如何疏通黄河的水呢?宋士意等人想出的办法就是,加高加宽河堤之后,在河堤外面再修建一条河堤,两条河堤之间距离一里多到两里多地。

双河堤计划,不仅仅是为了把黄河水束缚住,而是起到一定的疏导作用。

在内外河堤之间一些地方垫高了,种上防护林。因为挖土垫高,所以在两条河堤之间有些地方就被挖深了,变成蓄水池。内河堤上挖掘一些导流涵道,把河水引入蓄水池,多重蓄水池成阶梯分布,泥沙逐渐沉淀下来,最后变成清水储存在最外层的蓄水池中。那些蓄水池同水渠连接,以水渠把水送到需要的地方灌溉农田。

第一道蓄水池内的泥沙会逐渐沉淀下来,每隔一段时间,对泥沙进行清理,挖掘出来的泥沙对两道河堤之间的空地进行填高,填高的地方可以种植果树。

为了防止洪水的破坏,在一些河段的河堤上还修建了泄洪口,平日里关闭闸门。洪水到来的时候,打开闸门,把河水引入专门挖掘的人工河内,再把洪水引入梁山泊和黄河两岸的系列湖泊内。

“巧夺天工啊!”汪士荣感叹一声,“如此治河,洪水来了有地方排放,平时还能利用河水灌溉农田。黄河中游时常暴雨,河水泛滥,下游干旱。如此一来,泛滥的洪水都被引入蓄水池,化害为利,造福下游百姓!”

宋士意等人提出的治理黄河方案,这个治理计划一旦完工之后,黄河就变成了后世六七十年代以后的黄河,黄河从此不再决堤,被牢牢的束缚在原来的河道中,双层河堤之间的土地也变成果树林和良田,河水灌溉下游农田。

走过京沪铁路黄河大桥,京九铁路黄河大桥的人们都知道,火车在距离黄河还很远的时候就已经爬上大堤,驶过大堤之后,是外堤和内堤之间的一块空旷地,火车在桥梁上驶过,下面是成片的农田和果树林,通过两道河堤之间的空旷地之后,才正式进入黄河河面,火车轰鸣着驶过大铁桥,横跨黄河南北。

如果有兴趣的读者在乘坐火车经过京沪铁路和京九铁路大桥的时候可以留意一下,建国以后黄河被治理成这个样子,根本就不可能再发生黄河决堤现象,哪怕是百年一遇的洪水都不会让黄河再决堤。不过后来的黄河是水量越来越小,甚至出现断流现象。

吴三桂思索了半天,同几个幕僚交头接耳。

“如此计划,造福我中原和北直隶百姓,我们自然不能再阻拦了。”就连中间摇摆不定的汪士荣都同意治理黄河的计划。

方光琛点了点头道:“确实我们没有理由阻拦,灾民可以留下来治理黄河,给灾民的银子和粮食,也由南方提供。但是南方的军队不能留下来!他们必须按原计划撤军!这一点我们必须同琼州军做好交接,他们的军队只能驻扎在徐州,开封,洛阳以南。通过运河运输过来的粮食,在两军的交界处转交给我们,由我们发放给治理黄河的灾民。”

方光琛的提议提出来之后,吴三桂连连点头。

“黄大人,我们可以共同治理黄河,但是贵军必须按照原计划撤军。我们两军以洛阳,开封和徐州为界限,互不侵犯。既然粮食是你们提供,那么你们把粮食运上来,交给我们发放给灾民。至于治理黄河,监督民工,这些事都由我们来做好了。”吴三桂道。

“王爷肯答应留下灾民共同治理黄河,下官在这里替天下百姓谢过王爷了!”黄锡衮站了起来,向吴三桂长挹及地。

吴三桂又问道:“京师粮食依靠运河供给,你们从南方收上来的粮食提供给了灾民,能否还有足够的粮食提供给京师军民百姓,朝廷天子,文武官员?”

黄锡衮回道:“按照以前的惯例,当年湖广是如何向北方提供粮食的,现在还是一样,我们不能减少向北方提供的粮食。只是运往京城的粮食将会由漕运变成海运!我们会用运输量更大的海船,把粮食运到天津,再由天津运往京城。只有一小部分粮食还是走漕运。提供给灾民的粮食也是走漕运。”

“为何要走海运?”吴三桂心中有几分不悦。因为吴三桂已经打算让一批最听话,而且已经上交了不少进贡的人来担任漕运官员,漕运可是一个肥缺,在漕运的职务上做上一任,几辈子花不完的银子都赚到手了。另外,吴三桂还让一批在战争中受伤的老兵来从一线部队退下来,放在漕运衙门担任漕运兵。别小看漕运兵,那也是有油水的,立过功的老兵在漕运衙门做到老,一辈子不愁吃喝不说了,还能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笔财富。

可是如今,王羽却要打压漕运,改成海运,那么担任漕运官员,在运河两岸服役的官兵,不就减少许多油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