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舰队 > 第三十四章 坚守不出

大明舰队 第三十四章 坚守不出

作者:铁血坦克兵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31:06 来源:笔趣阁

吴三桂主力大军沿着怒江河谷向南行军,这两日来,沿途中有少量的明军土司兵在山头投下石头,或是在大路上挖出陷阱,给清军制造了一点麻烦。每次行走到险要地形,吴三桂都不得不派出步兵先进入两边山头搜索一番,确认没有危险才敢前进。结果吴军的推进速度极慢,一天只能行军二十里。

艰难的行走了四日,吴三桂大军终于快要进入缅甸了。

就在吴军即将离开芒市安抚司,进入怒江河流平缓的缅甸境内时,前方大道上却有一大片土城挡住了去路。

此地为彝人、倮倮人和傣人土司的地盘,方圆百里之内,咆哮的怒江从河谷中间通过,大道的一边有尖山、大崖头、弓箭山、沟心山、等谷山、富宝山等各种相对高度从三百到一千米不等的山峰林立,遍布密林、小溪。当年的人口还没有后世那么多,现代密布的山间水稻田在当年都是郁郁苍苍的原始森林。

土城就设置在山谷中的盆地上,拦住了大道,土城后面是高起的丘陵,不是很高,相对高度不过一百到两百米。但是土城的后面山坡上,却还有两道城墙!这就意味着清军一旦攻破了第一道土城,爬上城头的时候,又会遭到后面第二道土城攻击!更令人惊奇的是,后面的第三道城墙是石头城,而且模样怪异,每隔一段城墙,就有一块凸起的城堡!这样梯田式依次升高的三道土城,能让清军在城下把血都给流干了。

在城墙上构筑的凸起的城堡,叫棱堡,能让攻城者遭受三面火力打击。

“又是土城!”吴三桂听了吴国贵的禀报,脸色都青了。

上次一座小小的土城就让吴军折损了数千人,虽然都是绿营兵,但也是平西王的兵啊!而面前这座土城的规模要比上次沐忠显土城大了二十多倍!看那架势,这一片至少有一万多明军在驻守!想从这里过去,不知道又要折损多少人。

“传令各军,安营扎寨!不可轻易进攻!”吴三桂让亲兵传令下去。

随后吴三桂心生一计。他想让人去挑战,把明军引出来,一旦杀败明将,就顺势攻入城内。于是他下令。让高得捷和胡国柱两员猛将带人去明军大营门口挑战。

高得捷和胡国柱率领三千吴军,走到明军土城门口,却见土城大门上高悬着免战牌。

所谓的免战牌,并非是真正不想打仗了,而是宣称自己不主动出击。只不过是任凭对手如何叫骂都坚守不出的意思,对手若要来攻城便攻。

“吾乃吴军高得捷,今日特来挑战!沐公子乃名门之后,小将高某久闻沐公子武功高强,敢问沐公子可敢与吾单打独斗决一死战?”高得捷指着土城大声吼道。

城下的吴军士卒也纷纷大骂:“沐公子,枉费你还是名将之后,没想到却是缩头乌龟!”

年轻气盛的沐忠显被骂得实在受不了,提起狼牙棒正要出战,却被王新宇劝住:“小国公,千万不可上贼人的当!我军据城坚守。鞑子害怕攻城损失惨重,这才让人来邀你单挑!若是出城迎战,恐怕鞑子会趁机冲进来!”

沐忠显这才恍然大悟,连忙拱手道:“多谢王军门提醒!本公子年轻气盛,血气方刚,行事喜欢冲动,还是王军门足智多谋。”

王新宇走上城楼,指着城下的高得捷大吼道:“久闻高将军武功高强,可是战场上不是论个人武勇,而是看谁的人多!如今贵军人多势众。我军唯有免战!若是高将军要攻城便来攻吧,我王某人奉陪到底!”

“你是何人?”高得捷指着城头喝问道。

“吾乃琼州王羽!”王新宇回道。

“琼州?琼州的到这里来了?”高得捷大吃一惊。

胡国柱吼道:“高将军,不要和这贼人废话!我们兵多将广,攻城便是了!”

“哈哈哈!”王新宇大笑几声。“我军已挂免战牌,尔等要攻便攻!”

胡国柱气急败坏,下令清军扛着简易飞桥和简易云梯蚁附攻城。结果土城上箭矢如雨,清军辅兵连壕沟都没能靠近就被乱箭射了回去。

高得捷和胡国柱败下阵去,回到大营之后,两人跪在吴三桂面前请罪:“禀报大帅。我军进攻失利,请大帅降罪!”

吴三桂把两人扶起来:“两位小将军,本王本来就没打算强攻,这贼人极为狡诈,既然他们不肯出战,我们不必强攻,就在这里安营扎寨,等到打造好攻城武器,我们再进攻也不迟!”

清军派遣辅兵进入后面的树林中,开始打造盾车、巢车、云梯车、壕桥车、轒轀车和冲车等各种攻城武器。

再说木邦一带,白绘的明军且战且退,在四日之内连续退了一百五十余里。

白绘退到一处险要的关隘之处,却见到中间大道有一座关城,看起来很明显是李定国不久前才修好的关城,两边都是高耸入云天的高山,关城内明军大旗飘扬。

因为现在的历史发生了变化,李定国不需要再出兵入缅去勤王,只要专心对付吴三桂。自从李定国获知吴三桂出兵的消息,就预料的吴三桂可能会从木邦迂回偷袭自己的老巢,因此他早就做好了准备,在木邦的险要道路上修筑了一座关城。

见到回来的是白绘,李嗣兴下令打开关门,把明军放入城内。

白绘见到李嗣兴,向他拱手道:“我可总算是回来了!这四日来,鞑子在后面紧追不舍,幸亏晋王有先见之明,在这里修筑了一座关城,要不然就你我这点兵力,根本挡不住鞑子!”

明军刚刚进入关城不久,就看到前方大道上烟尘弥漫,一支清军骑兵疾驰而来。

赵良栋带着两千骑兵追了过来,却见到前面一座关城挡住了去路。

城头的白绘见清军人数不多,向李嗣兴提议道:“小王爷,鞑子人少,我们有五千人马,还有战象可以克制鞑子骑兵,我们是不是出城打跑这股鞑子?”

李嗣兴却摇了摇头:“父王交代过的,任凭鞑子如何挑衅,你我坚守不出即可!鞑子若要攻城,就让他们在城下碰个头破血流!别看这鞑子人少,恐怕有诈!我们若是出城,一不小心被鞑子偷了城,那责任你我都担当不起!”

就在这个时候,有探子来报:“禀报小王爷,一支鞑子偏师出现在我们右侧半山腰上,他们是从小路过来的。”

“果然!”李嗣兴大笑道,“父王的判断很准确啊!鞑子奸诈狡猾,他们正面牵制我们,另外一支步兵却从悬崖攀登过来!幸亏我们早有准备,否则就真坏事了!”

明军侧翼,王辅臣率领的五千多清军步兵穿过山间小路,迂回爬上半山腰。

可是等到气喘吁吁的清军即将爬到山顶之时,王辅臣才发现在山头上居然有一线石墙和垛口围住,后面明军大旗随风飘舞。

“可恶!这里居然还有明狗!”王辅臣大骂了一句。之后他下令强攻。

数千清军大喊着,挥舞着各种兵器,向山上的城墙和垛口冲去。

只听到一阵雷鸣般的轰响声,城墙上飞下一个个狼牙拍,打入清军人群中,撞上的清兵纷纷倒飞出去。巨大的石头一块接一块从山上滚下来,被石头撞上的清兵被碾成肉饼。城头上乱箭齐射,不少清兵被射成了刺猬。

“鸣金收兵!”眼见强攻不下,王辅臣只好鸣金收兵,退回到山脚下。

关城外,赵良栋的清军主力陆陆续续赶到,在城外安营扎寨。

赵良栋在城外观察一番,看到城头上飘扬的“李”和“白”字的旗号,见这些旗号并非是李定国和白文选的旗号,便知道守城的肯定是李嗣兴和白绘两员小将。之后赵良栋又令人去找来附近山野村民询问,证实了守城的不是李定国,而是李嗣兴。

“贼人已有防备,我军倘若强攻,必然损失惨重,有谁可愿意去劝降?若是能够兵不血刃招降贼人,乃是大功一桩!”赵良栋环视了一圈营帐中的将领开口问道。

马宝、祁三升、马惟兴等三员前南明降将纷纷上前,争相拱手道:“末将愿意前往!”

其实他们十分害怕赵良栋下令强攻,因为清军若要强攻的话,被拉出来放在前面当炮灰攻城的肯定是他们这些南明降军,只有等到他们损失得差不多了,赵良栋和王辅臣才会让自己的人上。若是能够招降对手,那自己也可以避免损失。

“马惟兴,我给你书信一封,你去劝降贼人吧!”赵良栋道。

“扎!”马惟兴跪地打了个千,随后伸出双手,毕恭毕敬的接过赵良栋写的劝降信。

之后马惟兴便卸掉盔甲单枪匹马来到城下,他向城头大喊:“里面的两位小将军听着,吾乃吴军总兵马惟兴,今日来见两位小将军,是给两位送信的!”

“马将军!我认得你!你原本也在父王手下行事过!今日却来当鞑子的说客!你还是请回吧!父王说过,宁死荒郊野外,也不可投降!”李嗣兴冲着城下高喊道。

马惟兴回道:“小王爷,我等原本也是心向大明,可是永历昏庸无道,竟然弃国,抛弃我浴血奋战的大明军民,实在是令人心寒!这才向吴大帅投诚的!还请小王爷考虑清楚!不要再为无道昏君卖命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