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舰队 > 第一百九十三章 新式车辆

大明舰队 第一百九十三章 新式车辆

作者:铁血坦克兵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1:17 来源:笔趣阁

转眼就过了四年正月十五,驻扎闽粤交界处的明军即将南下广东。分布在广东广西境内的各路细作和暗探也送回了情报:孔四贞要发兵救广州;湖广张长庚也会派遣部分兵力进入广东。目前广州清军兵力为满蒙八旗一千五百人马,汉八旗三千,绿营一万两千,尚可喜又紧急动员,临时扩招了八千绿营,并征集了三万民壮。

至于云贵那边,由于距离太远了,细作和特工人员的情报一时无法送回来。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吴三桂肯定不会出兵!

此外,王新宇还得到了一个劲爆的消息:尚之信有意把十三格格送过来!

“尚可喜的十三女儿,那可是广州城有名的大美人啊!”王余佑大笑。

王新宇摇了摇头:“可是尚可喜名声太臭了,若是纳了他的女儿做小妾,本藩岂不是对不起当年广州城冤死的八十万军民?他的女儿只能赏给麾下的功臣。”

陈永华笑着道:“尚可喜固然可恨,不把他千刀万剐难解心头之恨,可是他女儿却善良温顺,又长得貌美如花,就算大帅纳了当妾,也没什么!若是大帅不要的话,那就给延平王当侧王妃吧!”

郑聪瞪大了眼睛:“真要让本藩纳尚可喜的女儿啊?”

王新宇大笑:“又有什么不可以的!”

“孔四贞能调动的兵力,也就是她和孙延龄的五千人马。如果她扩招绿营,以广西的实力最多还能扩招三千绿营,一万民壮。”陈永华岔开了话题,继续分析情报。

白显忠想了下问道:“孔四贞不是还掌控着通政司衙门?虽说比不上以前我们的锦衣卫,但是这个机构也有好几万的暗探、细作和刺客,孔四贞要是把这些人组织起来,也是一支不容小觑的军事力量吧?”

曾养性哈哈大笑:“通政司也就相当于我们当年的锦衣卫,规模还没锦衣卫大。你们听说过锦衣卫能上战场打仗的吗?他们刺探情报,搞一下暗杀可以,真的面对面交锋,通政司和锦衣卫一样,都起不来任何作用!”

孔四贞是个特务头子,顺治死后,孝庄组建的通政司其实就是密奏处,是贯穿了整个清朝的特务机构。后来雍正建立的粘竿处可以媲美锦衣卫,可惜粘竿处只不过是昙花一现,雍正死后,乾隆就废除了这个特务机构,只剩下孝庄创建的通政司一直保留到清末。清朝之所以不愿意组建太大规模的特务机构,是因为锦衣卫名声太坏。

其实锦衣卫不仅是明朝的特工机构,还是廉政反贪机构,正因为限制了文官的权力,才被文官黑得体无完肤,结果崇祯自废武功,削弱了锦衣卫,才导致明朝灭亡。

清朝一开始没有专门的特务机构,动用的细作力量分别为晋商八大家自己的细作,以及范文程在关内布置的各种眼线,其实都是一群汉奸在给他们做事情。满清入关之后,顺治组建的十三衙门是一个特务机构。后来顺治死后,孝庄废除了十三衙门,组建了通政司,康熙也利用通政司暗中积蓄力量对付鳌拜。

通政司同明朝的锦衣卫相比,不仅规模小了很多,而且没有抓捕的权力,通政司的战斗力还比不上锦衣卫。

所以说,孔四贞的通政司根本不足为惧,她能动用的只有广西兵力。

陈永华却说了句:“若是孔四贞组建广西土司的狼兵,那些兵战斗力强悍,正面野战能力比不过我们,但守城战的话,广西土兵就不容小觑。”

广西土兵的战斗力相当强悍,尤其是单打独斗能力。守城战中,单打独斗能力强悍就十分重要,因为大型云梯车一次只能送上几十人就会被火箭和火油烧毁,若是这几十人不能在城头站稳脚跟,那么一架耗费了大量人力打造的大型云梯车就白白浪费了。

王余佑指着地图道:“我们可以让白文选从安南出兵;我们自己在琼州的军队也渡海对广西发起攻击,即可牵制孔四贞!让她的土兵不能去广州!”

“对!”王新宇点了点头,“我们拥有海上实力,可以多管齐下,让孔四贞应接不暇!这样孔四贞的人就不能安安稳稳进入广州!”

拥有制海权,在作战中可以说是占尽了主动。因为大军通过海运调遣的速度远超过陆上行军速度,甚至比骑兵对步兵的优势还要大!因为通过海上运输攻击对手弱点,就相当于自己只不过是一线作战,可是对手却要做多线作战的准备!

从海上登陆攻击,可以调动对手,让对手疲于奔命,自己还能寻找机会,集中兵力消灭对手;若是对手处处设防,每一处都修建炮台,那么对手耗费的成本要远高于自己!这就是制海权的好处。

“终于又回来了!”琼州海口码头,坤兴号邮船在码头上停靠下来,方以智走下舷梯。

方以智本来当了琼州知府,在琼州升为省之后,方以智又成为琼州巡抚。后来明军攻下了江南,方以智又被调任担任浙江巡抚。去年的时候,方以智去了大金沙江口入京面见永历皇帝。离开琼州两年了,方以智又一次踏上琼州的土地。

刚刚踏上陆地,方以智就愣住了:离开琼州两年,这里变化真大啊!原本通往码头的简易石板路已经变成了整洁漂亮的水泥路,水泥路的两边栽满树木,树荫遮天蔽日,即使是炎热的夏天走在水泥大道上也不会觉得炎热。不过就是有一点,据说若是台风来了,这些树都要重新再埋进地里,还要砍掉一些枝叶,否则再种回去就死了。

方以智虽然是哪个年代的读书人,而且也是东林党人,但他并非明末的酸儒,相反的,方以智还是一个科学家,在天文、地理、物理、数学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造诣,他对这时候出现的这些新生事物一点不排斥,反而十分支持。

整洁的道路,周围林立的建筑物已经是令人惊叹了,可是最令方以智惊叹的是通往码头的两根轨道!

方以智走到轨道跟前,只见这轨道镶嵌在水泥路面中。方以智以前不是没有见过轨道,在琼州很早就有轨道车了,可是那是木头的轨道。而现在看到的轨道是黑色的,而且表面十分光滑,看起来像是铁做的。于是他弯下腰来抚摸了一下轨道,发现其实还是木头的,只不过在木头外面包上一层铁皮。

“这得多少铁啊!”方以智倒抽了一口冷气。

虽然只是木头轨道外面包上一层铁皮,可是方以智知道这些轨道是从琼州深处的山中引出来的,还听说琼州修了环岛轨道路,可以通往每一座城市。那么长的轨道路,那需要多少铁皮来包裹呢?这说明铁产量有多高啊!

“大人,车要来了!”边上的随从提醒道。

码头外面响起了一阵车轮撞击轨道的铿锵声,一辆两匹骡子拉的轨道车缓缓驶来。因为轨道和轨道之间有缝隙,就算是包上了铁皮之后,铁皮和铁皮之间也有缝隙,所以车轮碾过缝隙会发出铿锵声。

骡子拉的轨道车在方以智面前停下,这辆车十分庞大,宽度有一丈宽,高度大约在一丈三尺左右,扣除了下面车轮和底盘的三尺高度,车内有一丈高。车的长度也很长,大约有五丈长!那么大的车辆,这简直就是一艘在陆地上行走的船了!

可是那么庞大的庞然大物,居然只需要两匹骡子就能拉走。

方以智弯下腰来,仔细看了看这辆车的轮子,只见这辆车一共有八个轮子,其中以四个轮子组成了一个木头架子,轮子是全部铁制造的,固定在木头架子上,轮轴也是铁的,在轮子和木头架子之间还有铁制的弹簧,估计是用来减少震动用的。

那种木头架子,其实就是王新宇发明的转向架。最初打算先造四轮车,后来考虑到四轮车子运输量太小,很快就会被淘汰,所以直接制造出八轮车,使用两个转向架连接车厢。在将来蒸汽机发明之后,木头转向架将会改成铁制转向架,而且车厢也会加大,同时木头轨道会全部淘汰,全部换成铁轨。

车厢是木头和竹子混合制造的,车厢下半部分是木头制造的,上半部分采取了透风,凉爽的竹子结构,车顶又是可以防止渗水的木头制造。车两边开了窗户,不过没有玻璃窗,都是透风的木格窗户,可以拉上去,也可以放下来。

“大人,这是您的专车,请上车吧!”担任琼州运输任务的伊尔根觉罗说道。

蒙八旗俘虏伊尔根觉罗已经改成了汉名,叫张世超,而且入了汉籍,由原来的二等人升级为一等人。

方以智点了点头,踏着从车门延伸下来的木头台阶上了车。

走进车内,只见车内布置得十分豪华,地板都是木头的,车门进来一点有一间卫生间,边上还有洗脸池,拧开铜的水龙头,里面可以出水,十分方便。据说在车顶上有水箱,可以给车内供水。

往前走几步,出现一条长长的过道,一边是窗户,另外一边是一间间房间。

一名衙役打开其中一间房间的门,里面是一间不小的房间,内有一张竹子和藤做的床铺,可以躺三个人都很宽敞,另外一侧是一个行李柜和一张藤椅,窗边是一张小茶几。这间房间不用说也知道,是专车高级官员的卧室。

方以智把行李放在行李柜中,又走出房间,穿过走廊,眼前出现了一间客厅。

客厅内摆着餐桌和会议桌,边上放着竹框架的藤椅,客厅的一边是厨房,里面还有几名伙头兵忙碌着,正在准备午餐。

不知不觉之间,车动了。赶车的士卒挥动鞭子,赶着骡子行走在轨道中间。虽然车在走动的时候发出铿锵铿锵的声音,但是行驶十分平稳,桌子上放着水杯,水杯里面的水居然纹丝不动。

车离开码头之后,方以智看到自己的右侧还有一条轨道,同自己的轨道是平行的,不断有骡马拉的车子从对面驶过,大部分的车子上都满载着铁矿石,偶尔还有一辆满载着士兵或者平民的车辆驶过。

“那种是客车,一辆车可以运载一百余人,只要两匹骡子就能拉动。”张世超指着对面驶过的一辆客车向方以智介绍说。

“两匹骡子就能拉一百多人?真是太令人震惊了!”方以智大吃一惊。

“一百多人其实也不重,大人您看那些拉铁矿石的车子,都拉了好几万斤啊!也不过四匹骡子就能拉走。”张世超道。

方以智仔细观察对面的轨道,车子已经离开码头区,对面的轨道居然是铺设在一堆碎石头上面!碎石头上还有一根根横着放的木头,木头上面才是两根轨道。两根轨道中间,木头和木头之间铺设了木板,盖住了碎石头,用来方便骡子行走。

“真是奇迹啊!”方以智感叹道。他知道这时候东番正在研究蒸汽机,若是蒸汽机问世,用蒸汽机牵引这种车子,那不是可以自动行走了?

张世超又说道:“现在改进了轨道,本来是人力推动的车子,都在木头轨道上铺设了一层铁皮,而且地面加上了碎石头,承受重量能更大了,又用骡子拉车,就能省出了很多俘虏。省出来的俘虏都去当兵了。”

改进了运输铁矿石的轨道和轨道车之后,不仅可以节省出很多人手,而且还能行驶客车,使得这种轨道车变成了琼州岛上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

据说平民乘坐客车是要花钱的,从码头坐到海口城是一块铜板;从码头做到琼州府城是两块铜板。如果坐得更远一点的,那就更贵了。另外还有一些内设床位的卧铺车,可以乘坐那种车长途旅行,当然乘车的价格也更贵。

不用说也知道,这些轨道车是王新宇的发明。可是事实上,轨道车在这个时代并非是东方才有的新事物,在遥远的欧洲,英格兰早就有了木头轨道车,当然了,英格兰人的木头轨道车远不如这种轨道车先进。

“若是这种轨道车能普及,那么在没有河流的地方也能运输大量货物啊!”方以智道。(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