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舰队 > 第一百一十九章 帝王心术

大明舰队 第一百一十九章 帝王心术

作者:铁血坦克兵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1:17 来源:笔趣阁

北京太和殿,小皇帝康熙坐在正中间,太皇太后却没有坐在他后面。这里解释一下:康熙初年,虽然博尔济吉特氏,也就是布木布泰太皇太后虽然能干预朝政,对四大辅政大臣有名义上的管理权,但并没有垂帘听政,而且这时候四大辅政大臣权倾天下,就连太皇太后和康熙祖孙都没办法控制住他们,所以才会有后来康熙除掉鳌拜的事情发生。

目前苏克萨哈还活着,鳌拜又出征在外,位于首位的辅政大臣索尼年老多病,又性格软弱,遏必隆是鳌拜的人,和苏克萨哈自然是暗中争斗。

鳌拜在江南战败的消息传来,一直和鳌拜不对眼的苏克萨哈心中暗喜:这下鳌拜还拿什么来和老夫抗衡!这个狗奴才想要去江南立功的,没想到却遭到惨败!这不是天赐良机?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剥夺鳌拜的权力!

“万岁爷!”苏克萨哈上前一步,行礼道,“鳌拜作战不力,害了我大清十七万精锐大军!望皇上下旨,剥夺鳌拜的权力!废掉他的辅政大臣!”

“这种大事,还需各位商议……”康熙虽然学了不少政治斗争手段,也从祖母那边学了很多朝堂之上的应对方法,但他毕竟年幼,这件事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定夺。事实上这时候还没亲征的康熙并没有什么实权,一切大事都是四大辅政大臣说了算。一些小事上奏了,他也是回到后宫问太皇太后,让祖母来定夺决定。

遏必隆却上前道:“皇上,奴才有本要奏!”

“准奏!”康熙道。

遏必隆跪在地上叩拜道:“皇上!江南战败一事,责任不在鳌大人身上,奴才以为,苏克萨哈应该负全部责任!”

“你休得血口喷人!”苏克萨哈气得指着遏必隆的鼻子,又转头面向康熙跪下,“皇上啊!江南之战,奴才根本就没参与!鳌拜要的粮食军饷和物资。也不是奴才参与的!都是索尼和遏必隆参与此事!而且鳌拜战败,根本不是粮草问题,是鳌拜急功近利,孤军深入。致使罗科铎、松奎、倭赫和蔡毓荣等大将阵亡,我军损失惨重!从关外一路过关斩将为我大清立下汗马功劳的老八旗折损了近五千人马!这都是鳌拜的责任!”

这次江南之败,八旗可以说是损失惨重,老八旗折损了将近五千人,二三代的新八旗折损了三千多人。旗人一共才多少人。这一下就损失了八千多人,京城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亲人在这折损名单里面。其实不需要苏克萨哈去追究责任,那些旗人闹起事来,都够鳌拜喝一壶的。而且听说二三代的新八旗大部分是被俘,京城很多旗人都准备找鳌拜家要人了。

至于折损了十多万绿营兵,那就不是满清朝廷要考虑的问题,汉人损失再多,都不会动摇了满清统治的根本。

苏克萨哈打着如意算盘:鳌拜输得那么惨,这次铁定可以扳倒他!

谁知道遏必隆却一本正经的上奏道:“皇上!奴才查到一件事,是和这次江南战败有关的:不知道皇上还记得郑芝龙否?”

“郑芝龙怎么了?不是老祖宗说要让鳌拜把郑芝龙押到江南为质吗?”康熙一头雾水的问道。康熙只知道太皇太后同意了鳌拜的提议。把郑芝龙押到江南当人质。但后来怎么样了,他是一点都不清楚。

遏必隆上奏道:“皇上!本来老佛爷是要把郑芝龙送去江南为质,以此胁迫海寇退兵。谁知道有人矫诏,杀了郑芝龙一家,这才导致郑逆痛下决心,要报复我军!所以,这矫诏杀害郑芝龙一家的人,才是我军江南战败的罪魁祸首!”

“谁那么大胆,竟敢违抗老祖宗的命令矫诏?”康熙虽然年幼,但听到矫诏的事情却十分生气。竟然有人敢修改他祖母的诏书,这简直是大逆不道!

苏克萨哈脸色都变了,本来杀了已经被发配去了宁古塔的郑芝龙一家,这种事朝廷根本不会过问。谁会搭理一个被收刮了全部财产,已经身无分文的废人?可是因为这件事导致了江南惨败,那么太皇太后就肯定要追究矫诏的责任!

遏必隆说完,头转向苏克萨哈,脸上带着一丝令人无法察觉的阴险。

苏克萨哈只能硬着头皮上前跪地道:“皇上!是奴才让人杀了郑芝龙一家的!”

“你!你为何要矫诏?”听说是苏克萨哈矫诏,康熙一时也无法硬气。说话声音都有点颤抖了。毕竟苏克萨哈是四大辅政大臣之一,除了首席辅政大臣索尼,其他人都无法治他的罪。康熙虽然是皇帝,却没有实权。

不过虽然康熙没有实权,但这件事若是被别有用心的人抓住,硬把战败的责任推到苏克萨哈身上,到了那时候,就算索尼不敢把自己怎么样,鳌拜和遏必隆估计就会发动全京城的旗人和自己做对!就在苏克萨哈考虑要如何应对的时候,外面的宫廷侍卫曹尔玉进入大殿,跪地禀报:“启禀皇上!四川李国英六百里加急到!”

这曹尔玉的妻子,可是康熙的奶妈,一品夫人。曹尔玉也因为他妻子的缘故受到顺治和布木布泰的重用,后来他的儿子也成为康熙的贴身侍卫。至于曹尔玉的儿子,不用说大家也知道了,就是大名鼎鼎的曹寅,和李煦同为康熙的御前侍卫。

见到曹尔玉入殿禀报,康熙知道肯定有要事,于是点了下头:“让他进来吧!”

“喳!”曹尔玉领命起身退下。

李国英的信使急匆匆进入大殿内,跪地叩拜道:“卑职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康熙道。

信使双手把李国英的奏折呈上,早有御前侍卫接过奏折,双手到康熙的龙案前。

“什么?成都丢了?”康熙的麻脸瞬间煞白。

“皇上?”首席辅政大臣索尼上前问道。

“索爱卿,你自己拿去看吧!”康熙把李国英的奏折交给索尼。反正处理大事,都是四大辅政大臣决断,康熙只要看一下奏折,回后宫向布木布泰禀报,然后太皇太后自然会教康熙怎么批奏折,如何处理问题。目前康熙还没有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

索尼接过奏折看了一眼,脸色大变:“成都丢了?李国英这个狗奴才到底是干什么的?不是说已经快平定夔东贼人了?怎么反而让人偷袭了成都?”

这时候苏克萨哈和遏必隆也顾不上内斗。一起凑了上来。

“三位爱卿,这些事就交给你们了,有事请上奏,无事退朝!”康熙站起来道。

康熙上朝本来就是走个形式。来学习朝廷知识的,至于后面的大事,就交给辅政大臣处理即可,康熙要做的是回头向祖母布木布泰禀报。

退朝之后,康熙回到养心殿。刚刚进屋不久。外面就响起慈宁宫太监总管那不男不女的长喝声:“太皇太后老佛爷驾到!”

康熙转头,只见苏麻喇姑搀扶着布木布泰走进养心殿。

“奶奶!额娘!”康熙迎了上去,“苏克萨哈这个狗奴才竟然矫诏!违背了奶奶的旨意,擅自杀了郑芝龙一家,这才令鳌拜惨败啊!”

布木布泰慈爱的摸着康熙的脑袋:“乖孙儿,祖母已经知道这些事了!今天上朝的这些事情祖母全部都知道!李国英那个没用的奴才,竟然把成都都丢了!”

听到布木布泰把话题转到李国英那边,康熙急了:“奶奶!若不是苏克萨哈这个狗奴才矫诏,鳌拜把郑芝龙送去江南为质,我军怎么可能惨败?”

布木布泰微笑着道:“乖孙儿。祖母知道苏克萨哈矫诏!这个狗奴才是该死!乖孙儿你就放心好了,鳌拜回来自然会收拾这个狗奴才的!但乖孙儿,你觉得我军惨败,就只因为苏克萨哈矫诏杀了郑芝龙一事所致?难道你就不想想还有其他原因?当年我八旗入关,哪里要用到挟持人质这样卑鄙的手段?哪一仗不是光明正大打的?我们都赢了!”

“鳌拜急功近利,孤军深入,这才导致我军惨败,所以鳌拜也有责任!”康熙回道。

谁知道布木布泰却摇了摇头道:“孙儿错了!鳌拜指挥作战并没有失误之处!我军战败,完全是因为对手用一种新式火器在顷刻之间毁灭了我精锐八旗骑兵!若不是倭赫和他麾下三千精锐八旗阵亡,临安之战我军已经胜了!”

“精锐火器?何等火器如此威力?当年老祖宗和明人交战。火器又哪里敌得过我八旗铁骑!什么时候火器能如此厉害?”康熙大惊失色。

布木布泰感叹了一句:“今非昔比啊!当年火器是不如我八旗铁骑,可是这来自泰西人的火器却是不断在发展之中,今后的火器只会越来越厉害!另外,我八旗入关多年。战力也严重下降,作战都是依靠绿营了,这才有鳌拜江南之败!”

康熙道:“那火器还能再发展?”

“是啊!”布木布泰爱抚的摸着康熙的脑袋,“泰西人的火器技术,可谓是奇巧**技层出不穷,这火器的威力也会越来越大。孙儿你要记住了。今后还会碰到更厉害的火器。”

康熙怒道:“请祖母放心好了!待到孙儿平定了贼寇之后,一定禁止汉人研制火器!只有限制了火器,才能保证我们八旗铁骑对汉人的优势!”

布木布泰道:“与禁止汉人研制火器,还不如让我八旗弟子学习火器!孙儿只禁了汉人的火器,可是其他不听话的蛮夷之邦怎么办?北方的罗刹人,西北的准噶尔。”

“祖母教训得是!孙儿一定让八旗弟子学习火器!”康熙回答道。

真实历史上,康熙确实组建了京师八旗火器营,可是后来的八旗兵实在是烂到极点,火器在他们手中就和烧火棍一样,所以最后康熙还是选择了禁止汉人研制火器的道路,大力发展八旗的骑射。但康熙不知道,到了后来清末的时候,早已成为蛀虫的八旗兵连强弓都无法拉开,只能射那些射程只有五米,破甲能力为零的玩具弓!

布木布泰又道:“孙儿,鳌拜现在不能处理,毕竟鳌拜比苏克萨哈要忠心得多!我们要留着鳌拜和苏克萨哈斗!还有两白旗的事,都要让鳌拜去教训他们!等你以后长大了,我们再看鳌拜这个人怎么样,倘若他还是权益熏心,那我们到时候拿下他就是了。孙儿,你是当帝王的,一定要利用好朝廷中两帮人争斗,这样他们只顾得上和狗一样相互咬,就不会出现一家独大,今后威胁到你的皇位!他们斗得越厉害,就对我们越有利!”

“祖母,鳌拜能平定海寇吗?”康熙问道。

布木布泰道:“鳌拜是有头脑的人,他知道自己吃亏在哪里,一定会想方设法改进火器!还有,洪经略即将发兵琼州,剿袭贼人老巢!对了,孙儿,你要记住,这天下对我们最忠心的几个汉人,一个是孔四贞,还有一个是洪经略,其他的汉人都不可信!尤其是三藩之首的吴三桂!尚可喜和耿继茂那两个奴才虽然还算忠心,可是难保他们的后人会怎么样!”

数千里外的四川盆地,明军西征军已经收割了秋粮,收获了大量晚稻。不过明军并没有种下麦子,因为有消息过来,说李国英很快就会组织兵力向成都反扑。

“成都我们守不住,就干脆不守了!既然李国英要来,那就让他来好了!他派人来夺回了成都,还要分兵驻守!我们再把成都打回来就是了!”王进忠说服自己的部将,让大家准备放弃成都退回川西山区。

李国英分兵来夺回成都,而且还是派遣了最能打的赵良栋过来,这样王新宇事实上已经达到了目的。只要李国英分兵,就能减少夔东十三家的压力。而王新宇给王进忠的命令是,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避开清军主力,攻击清军弱点。若是有机会,就骚扰一下清军。但王进忠还有个想法,之前一直想要找机会去看看广元和阳平关一带,只是一直没有机会去看。既然赵良栋要来成都,那就避开赵良栋,出奇兵去广元。(未完待续。)

ps: 感谢古凌野、北凉之痛、婔姿珏然、一颗小草儿和陈菁菁的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