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舰队 > 第八十三章 盐丁

大明舰队 第八十三章 盐丁

作者:铁血坦克兵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1:17 来源:笔趣阁

蔡士英原本想要用水师迟滞明军水师,谁知漕运水师平日里欺负老百姓,盘剥来往的商船表现英明神武,碰到明军水师却不堪一击,只一个照面就被打得落花流水惨败而归。

见蔡士英怒气冲冲斥责手下那些酒囊饭袋,林起龙道:“蔡大人不必担心,我们手头不是还有漕工和盐丁?可以把他们组织起来!”

那个年代漕运清军总人数大约为十二万人马,不过漕运兵是分散在各地,扬州城内漕运兵力最为集中,也不过才三万五千人马。此外,城内还有扬州绿营八千人马,加上高邮等地赶来的绿营清军,一共有五万多清军。

扬州城中原本还有五百多八旗兵,因为鳌拜要集中兵力,八旗兵已经调走了,这时候城中只有绿营兵。

蔡士英手中除了十二万漕兵外,还有上百万漕工,当然这些漕工也和漕运绿营一样,分散在运河沿线各地,在扬州一带只有十多万。不过扬州附近还有一些盐商,这些盐商都是依靠运河发财的,他们的盐引只能在江苏一带销售,若是扬州丢失,盐商就会损失惨重。和每个时代专卖官盐的盐商一样,盐商手里都有盐丁。

盐丁也是一种准军事组织,虽说他们的战斗力不值一提,可是他们也是武装人员。

蔡士英可以从扬州一带的漕工之中组建成一支五六万人的军队,再把所有盐商的盐丁集中起来,还能组建一支三四万人的军队。这样清军在扬州一带,连同漕运绿营、扬州绿营、民壮、漕工和盐丁加起来,总兵力可以高达二十多万。

听了林起龙的介绍,蔡士英大吃一惊:“组织一支二十多万人的大军?这需要多少粮食和银两?”

林起龙笑道:“他们不需要粮食和军饷!只要本官一句话,必能让他们老老实实的听从我们,帮我们抵挡海寇!”

漕工和盐丁是不需要发军饷的,就连粮食都是他们自己解决。

当年的漕工,其实都是有帮派的。他们依靠在运河上拉船为生,有漕头给他们发工钱,发放粮食。

至于盐丁,是盐商养的。有盐商发军饷发粮食。

赵芳胜,就是一名给盐商做事的盐丁小头目。此人依仗有几分武功,被当地的大盐商看中,当上一名盐丁小头目。所谓的盐丁,平日里就是保护贩盐船只。缉拿非法买卖的私盐,确保贩卖官盐的盐商利益。众所周知,有官盐盐引的盐商都富得流油,他们豢养的盐丁自然也是吃香的喝辣的,日子过得十分快活。

可是赵芳胜的好日子,到了张煌言入江的时候就全部结束了。江南来源的食盐主要是产自苏北海盐和陕西井盐两种,普通百姓食用的是苏北海盐,有钱人用的是陕西井盐。贩卖这些盐的盐商手头有官府的盐引,可以把食盐从产地拉去江南贩卖,赚得钵满盆满。但现在漕运线路被明军切断。盐商的盐无法卖到江南,江南百姓只能购买郑家军运来的闽盐和浙江本地产的盐,这对盐商的经济造成极大打击。

盐商手里没了银子,自然也养不起这些盐丁。

“海寇!就是这些海寇!他们不仅切断漕运线,还在江南销售他们自己产的盐!这些断人财路的海寇都要死绝了,才能天下太平!”赵芳胜瞪着血红的眼睛呷了一口酒。

就在几名盐丁闷闷不乐喝着闷酒的时候,外面有人来报:“赵大人,朝廷组建抗击海寇的义军!现在正在招人!”

“走!”赵芳胜丢下酒碗,站了起来。

二十日下午,三万多明军抵达扬州城二十多里外。前面的河道被各种小船、木筏和竹排完全堵住,明军只能就地扎营。后队的船只不断把辅兵和民壮送来,到了傍晚的时候,明军总兵力达到五万多人。

早有清军探子大致估算了一下明军人数。回到扬州城向蔡士英禀报了情况。

“贼人号称十万大军,最多也就五万人马。而今我们城内也有五万人马,还能征集民壮协助守城,我军兵力可达十多万。贼人兵少,却要攻城,那不是自寻死路?”蔡士英听了探子的禀报又觉得信心爆棚。

因为张煌言入江。江南的粮食无法运往北方,漕运已经断绝两个月了,这些漕头失去了经济收入,因此他们痛恨明军;至于盐商就更不用说了,本来他们凭借盐引,可以吃香的喝辣的,现在长江南北被断,盐商的收入受到极大的影响。正因为漕头和盐商收入锐减,结果在蔡士英的唆使之下,他们很坚决的站在对抗明军的第一线。

此时堵在明军前面的,就是这些漕工和盐丁组成的军队。这些乌合之众一共有十多万人,被蔡士英派出来到运河上阻拦明军的,大约有五万人左右。

蔡士英其实是故意把这些人推出来送死的,他采取了林起龙的计策,故意让一批“义军”去送死,以此激起“义军”对明军的仇恨。

“鞑子哪里集结了那么多人马?”看着前方清军大营中黑压压数不清的清军,王新宇觉得十分诧异。

郑成功不屑的一笑:“假鞑子人数虽多,却是乌合之众!他们都是一些运河上的纤夫,还有就是盐商的打手狗腿!这些人再多,也敌不过正规军!”

听郑成功这样说,王新宇有些于心不忍:“世伯如此说来,晚辈明白了,他们不过是一群百姓而已,我们若是大军杀过去,恐怕是血流成河,要白白伤及了不少无辜。”

“慈不掌兵!知道晋王为何会有新会之败?就是太过于仁慈!老百姓迫于屠刀的威胁向鞑子投降也就算了,但他们要和鞑子一起来打我们,那就是我们的敌人!对敌人,本王是不会心慈手软的!”郑成功愤怒的说道。三年前,郑成功大意遭到惨败,这其中也有那些漕工和盐丁的“功劳”在里面。

随后郑成功就下了命令:“夜间提防鞑子劫营!三更做饭,五更进攻!”

次日,天色刚亮,明军就发起了攻击。

明军在清军大营外三百步架起火炮,随着郑成功的部将萧拱辰一声令下。郑家军的虎蹲炮、佛郎机火炮和将军炮等各种火炮齐鸣,一排排实心炮弹钻入清军大营中,打得清军营帐纷纷倒塌,木栅栏化为碎片。大营内的清兵血肉横飞。等看到清军就像是没头的苍蝇一样乱窜的时候,郑家军用榴霰弹轰击。

“海寇进攻了!杀贼!”清军大营中有人大喊。

明军炮火杀伤力虽然强悍,每一发炮弹都能打死不少人,可是对面那些失去经济来源的人们却像是不要命的一样,挥舞着各种武器。从大营中冲出,向郑家军发起自杀性攻击。

“杀贼!”漕工们手持木矛、扁担,漕帮的打手们手持长枪、短刀、木棍,和那些手持各种兵器的盐丁一起,乱哄哄的向明军冲了过来。

郑成功也懒得把宝贵的火药和炮弹浪费在这些乌合之众身上,看着这些连盔甲都没有,身上只有一件号衣的清兵,眼中闪过一丝怜悯:“盾牌结阵,长枪队和长刀队向前!”

听到炮声停息,对面那些乌合之众呐喊着。向明军冲去。冲在最前面的,都是一些漕帮的打手和盐商的盐丁。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江湖人物出身,武功高强,平日里没少打打杀杀,很多人都是见过血的,自持有武功,冲在最前面。

“海寇炮弹不多了!冲上去,杀死他们!”一名满脸横肉的武林高手挥舞着鬼头大刀,指着结阵的明军喊叫。

鼓声如雷鸣,梆子声如急促的暴雨。成群结队的清兵如潮水一样涌上来。这一幕,在三年前似曾相识。三年前郑成功北伐,在江宁城下,梁化凤带着漕运官兵。率领这些武林高手组建的“义军”奋勇击溃海寇。

不过和当年有些区别,那时候这些武林高手的前面有正规的漕运绿营兵,而且郑家军毫无准备,遭到绿营偷袭之后,出现溃乱,才被这些乌合之众击败。

现在的明军是严阵以待。只等着这些不知死活的家伙来送死。

郑成功连鸟铳都舍不得开火了,只是让盾牌阵在前面,等着清兵自己撞上去。

“嗖嗖嗖”混在漕帮打手和盐丁中的几名弓箭手射出一排箭矢。这些打手和盐丁手中的弓都不是什么强弓,放出的羽箭软弱无力。箭支撞在盾牌上,盔甲上,纷纷被弹开,除了少数几名比较倒霉的明军被射中胳膊外,所有人都安然无恙。

“杀!”前面的武林高手已经撞入明军人群中。

赵芳胜也在人群中,之前明军炮击,让他损失了三名兄弟。新仇旧恨加在一起,赵芳胜瞪着血红的眼睛,挥舞着大刀跟着人群冲锋。只有亲手杀死那些断绝自己财路,又杀害自己兄弟的海寇,他才能解恨。

一阵兵器碰撞的声音,漕工和盐丁人数虽然众多,但是撞上明军的漕帮打手和盐丁却像是涨潮的海水一样,人数少的明军好像海边的礁石一样,把撞上来的潮水撕得粉碎。冲到明军阵型跟前的乌合之众,一下就倒下一大片。

冲在最前面的那些亡命之徒倒下一大半,后面都是一些普通的漕工和一些小盐商的盐丁,那些人平时也没什么打斗经验,见到前面倒下一大堆尸体,吓得两腿都发软了,纷纷丢掉木棍、木矛、扁担和各种武器,转身就跑。

刚刚还是十分“英勇”的赵芳胜扭头一看,只见身边的人都在跑,他的士气一下就跌到最低点,也转过头去,跟着溃败的人群退了下去。

“杀!”郑家军从后面追赶上去。手持短刀的刀兵从后面砍杀,被追上的乌合之众一个接一个被砍下脑袋,倒在血泊中。

“鞑子钻进房屋去了!”带队追杀清军的刘国轩看到那些乌合之众转身躲进运河两边的村落和房屋内。

当年运河两边有不少小集镇,有漕工搭盖的房子,有造船厂,也有小集市。

郑成功并没有对这些平日里依靠拉船为生,脱掉号衣就是百姓的普通漕工手下留情,而是下令让明军全力砍杀,只要不投降就格杀勿论。

明军大喊着“杀鞑子”冲入村子中,小集镇中。不一会儿工夫,那些房屋内就响起了一片惨叫声,很多刚刚脱下清军号衣的漕工纷纷倒在血泊中,一间间房屋开始起火,郑家军士卒点燃了民宅。

说实话,对帮着清军打明军的人,哪怕是普通老百姓,郑家军下手都特别狠,郑成功并不制止士卒对普通人的屠杀,他认为,只要帮了清廷,就是敌人。

不过郑成功也没有太过于放纵士兵杀人,等到房屋烧得差不多了,漕工和他们的家属被驱赶出来,纷纷跪在地上投降,郑成功下令停止杀戮,让人把所有人都俘虏了,交给后面的辅兵和民壮送上船带走。

尽管没有放开手脚杀戮,郑家军还是杀了很多人,河堤上血流成河,尸体把运河都给堵塞了,两边的房屋都被一把火烧成废墟。

运河两边的建筑物虽然都被烧光,但这些建筑物也起到了阻拦明军的作用,大部分的漕工和盐丁都跑了,逃回扬州城内,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人被杀或者被俘。损失的这些人,除了少数人是正面交锋被杀外,绝大多数都是不愿意离开自己家的漕工和盐丁,这些人连同他们的家人一起被俘,还有一些人被明军杀死在他们自己家中。

赵芳胜捡回一条命,逃回扬州城中。看到平日里一起喝酒赌博,逛窑子,欺压百姓的难兄难弟回来没几个人,赵芳胜拉过一名小喽喽问道:“小六子呢?二柱子呢?还有我那个本家兄弟呢?他们怎么没回来?”

“死了!他们全死了!都被海寇杀了!”那小喽喽哭丧着脸回道,“他们躲到民宅里面,也被海寇搜出来杀了!要不是小人跑得快,也被贼人杀了!”

看到那些逃回来的盐丁和漕工,蔡士英脸上露出笑容:海寇又欠下一笔血债!这样守城的时候,盐丁和漕工必能拼死相搏,帮朝廷抵挡贼人!(未完待续。)

PS: 凌晨还有一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