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舰队 > 第四十一章 带回俘虏

大明舰队 第四十一章 带回俘虏

作者:铁血坦克兵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1:17 来源:笔趣阁

城墙上已经被挖出一个洞,两名辅兵钻入洞内继续挖掘。

“快把车推出去!”一名战兵喊道。

辅兵推着熊熊燃烧的轒轀车,拼命往回推。大火灼烤得车内高温炎热难忍,还没等完全推出清军射程,车内的辅兵和战兵就逃离起火的轒轀车。这时候城头一阵乱箭如雨而下,身上有保护的战兵安然无恙,但十多名辅兵却倒下一半。

熊熊燃烧的轒轀车被丢弃在城下,不久就被烧塌,变成一堆篝火。

明军井阑上的虎蹲炮这时不敢发射霰弹,担心伤到城下洞内挖掘的自己人,只能用实心弹攻击,效果不佳;巢车上的神箭手,也因为长时间压制对手早已胳膊酸胀,无法再放箭。此时却有一排鸟铳手上前,躲在井阑和没有被人推上前的轒轀车后面,借助着厚实的木板保护,不时伸出枪管,对准城头猛烈开火,致命的弹丸飞向城头。

白烟弥漫,女墙后面探头放箭的清兵不断中弹。

鸟铳手轮番开枪,倒也形成了连绵不绝的火力支援,打得清兵弓箭手横尸城头。

“挖好了!”躲在洞内挖掘的辅兵伸出铁镐,向己方阵前挥舞,表示自己已经挖好了洞穴。

王新宇对亲兵下令:“让内装火药箱的轒轀车推上去!注意保护,不要让鞑子火油罐和火箭伤到!”

“诺!”

亲兵手中旗帜挥动,给后面的轒轀车传令出击。

战鼓轰鸣,旌旗舞动,一辆车内藏有火药箱的轒轀车被士卒们推了上去。

鸟铳手拼命开火,巢车上的神箭手也略微活动了一下胳膊,又继续张弓搭箭,射杀那些箭法最好,对己方威胁最大的清军弓箭手。

尽管遭到猛烈的火力压制,城头清军仍然顽抗,箭矢、石头下冰雹一样落下,砸在轒轀车顶上,但都无法对车内明军构成任何伤害。不过在双方对射之中,有几名鸟铳手不幸中箭负伤。后面的辅兵立即上前,有人踩灭落在地上的火绳,有人把倒地的鸟铳手拖回去。

轒轀车被推到城墙脚下,四名士卒把装满火药的木箱从车底推出,推入到城墙上挖出的洞内,在导火索上面接上一根慢燃火绳,点燃火绳,迅速退回到轒轀车内,推着车往己方阵地回去。

亲兵手中大旗一摇,整齐列队的刀牌手、长刀手和长枪兵踩着整齐的步伐,一步步靠近城墙。在距离城墙还有百步时,队列停在前进。

“轰”城下一声巨响,大地就像地震了一样摇晃起来,一大段的城墙被炸开,出现一道七八丈宽的豁口。

“杀!”明军呐喊着杀向被炸开的豁口。

被炸开的城墙上,清兵都已经被炸死炸晕,根本无人去阻挡明军。

等到明军冲入缺口内,前来堵路的清军战兵才刚刚堵上来,双方在缺口处的城内展开激烈的肉搏战。

明军的长刀手可以说是所向无敌,相比起长枪兵来,长刀手对步兵的攻击力更大,长刀除了可以刺之外,还能劈砍,不怕敌人近身。而长枪兵一旦被近身,未必打得过刀牌手。长刀手,却是刀牌手的克星。只不过长刀手难训练,而且长刀价格昂贵,因此郑军的长刀手也不多。

长刀所到之处,扬起一阵阵弥漫的血雾,清兵就像蚂蚁一样纷纷被身披重甲的明军碾死。

知县紧急调遣战兵和民壮,前来堵住缺口处。

就在这时候,东南城墙却又传来一声巨响,城墙又被炸开一道缺口。

“杀!”早已等在东南城下的明军呐喊着冲入城内。

那些被临时征集来的民壮,士气一下就跌落到最低点。有人见到城楼上飘动的日月旗,瞬间失去了最后的抵抗力,纷纷扭头就跑。

“城破了!城破了!”溃败的清兵哭喊着。

一名清兵把总带着自己的几名亲兵,发疯似的冲向北门,打开城门,一行人策马逃出城去。谁知道刚刚出城,一小队明军骑兵就追上来。

眼看着兵卒和民壮已经全部乱了,知道诏安城守不住,知县只好走回县衙内,在大堂上悬梁自尽。不过这知县也是个糊涂虫,他忘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忘记派人去烧毁仓库了。结果明军攻入城内后,就控制住了仓库。

饱经战乱祸害的诏安不算富裕,可是仓库内多少还是有些储存的。明军打开了仓库,缴获了大米两千石,小麦八百石,布匹一千匹,生铁一千多斤,熟铁一百多斤,白银五千两,黄金三百两。

城内一些心向着清廷的士绅,也没有逃过一劫。王新宇毫不留情的把这些士绅都给抄了家,搜出粮食一万多石,布匹五千多匹,白银三万多两,黄金和其他珠宝不计其数,还搜出了大量茶叶、丝绸和陶瓷等值钱的物品。

城内三百绿营清兵,除了战死的一百五十六人外,其余的都被俘。知县组织起来的三千民壮死了一千人左右,趁乱逃走了五百多人,还有一千五百多人被俘。

“带走,把这些俘虏分成两批,一批先去海边,上船带回去!另外一批直接编入辅兵中,跟我们去城外收割粮食!不过那些先行回去的民壮也不要让他们闲着,城里缴获的东西都让他们背上!”王新宇下了命令。

这些民壮和被俘的绿营清兵可不同,他们其实都是普通百姓。王新宇现在招不够兵额,用那些被俘的清兵不放心,而这些民壮带回去,可以从中征一批新兵,剩下的都安排去种地或者干别的活。以后下南洋开拓土地,也需要这些民壮。

“各位大人,各位军爷,你们行行好吧!把草民孙子放回来吧。老身就那么一个孙子,你们把草民孙子带走了,剩下老身一个孤老婆子可怎么活啊!”

就在辅兵押着被俘的民壮,准备前往海边登船的时候,一名白发苍苍的老太婆却不知道从哪里出来,跪在大军前面,拼命磕头,哭喊着,哀求明军放回她的儿子。

“阿嬷!阿嬷!”一名身强力壮的青年丢下背上的粮袋,冲出人群,抱住老太婆,两人抱头痛哭。

阿嬷是闽南话奶奶的意思。

“少废话!快起来!背上你的粮袋赶快走!”一名明军辅兵提着鞭子走上来。

那青年转过头,怒视着手持鞭子的士卒:“几年前你们海寇侵犯诏安,父亲和哥哥都死在你们手里!今天还要抓我走!我不走!我走了,我奶奶怎么办?”

士卒的鞭子就要抽打下去,那老太太去扑上来,抱住士卒的大腿:“这位军爷,你要打就打死老身吧!反正老身也不想活了!”

“滚开!死老太婆!你孙子参加了鞑子军,他是我们的俘虏!”那士卒破口大骂。

老太太死死抱住士卒不放,这士卒大怒,手中鞭子要抽下去,却被人抓住了:“住手!”

“将军大人!”见到是王新宇抓住了自己的鞭子,士卒连忙跪地,“这老太婆不肯让她孙子跟我们走,还死缠着属下。”

王新宇问那老太:“你家里都没别人了?”

“没了,都死了,就剩下老身和孙子相依为命。大人,您把草民孙子带走,这让人还怎么活啊!”

王新宇了解了情况,知道这老太太的丈夫早逝,孤身一人把儿子带大,还娶了媳妇。可是几年前,郑成功攻打诏安,老太太的儿子和两个孙子都被征了民壮,结果全部战死。老太太的儿媳妇不久也病死了,就剩下这一个小孙子。

“大人,历朝历代都规定,独子不得强征,鞑子却把老太太的独孙都强征了!卑职以为,那也是鞑子可恨!今天这人被我们所俘,他就是我们的俘虏,我们带走他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一名把总抱拳道。

王新宇又问了那老太太,得知老太太家里十分贫穷,就依靠孙子租几亩薄田为生,交了地租和税收之后,连能吃饱粗粮都成问题,几乎都是饱一顿饿一顿的。

“老人家,你也跟我们一起走吧!到了我们那,你和你孙子都能吃上饱饭!而且本将军还保证,因为他是独孙,我们不会强征入伍,以后会给你家里发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王新宇安慰着老太太说。

“大人,这天底下真有那么好的事情?”老太太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当真!本将军对天发誓,一定不会食言!最多半年,就能给你们一块土地,让你独孙不用参战!每年收成,除了交税之外都是自己的,用不了几年就能娶上媳妇!”

“多谢大人!多谢大人!”老太太连连磕头道谢。

“快起来跟我们走吧!我们将军菩萨心肠,看你可怜,才带你走的!”一名士卒道。

王新宇对那名把总说:“你马上让人了解一下,看看这些被俘民壮里面,谁家里只剩下妇孺老弱的,把他们举家带走!”

“偌!”

明军经过了甄别,有两百多名民壮家中只剩下妇孺老弱,他们当中有一百五十多人表示愿意把家里的妻子幼儿老人都带走。但还有五十多名民壮却表示,想要明军放了自己,自己要回去养活家人。大部分的俘虏,都认为自己既然被俘了,生死命运就掌握在别人手里,既然军爷答应让自己带走家人,那就带走吧。但还有少数俘虏,却以为自己处境可怜,期盼明军能大发善心,放回自己。

“我们要带你们回去过好日子,你们却不去,还要回鞑子那里受苦!”那把总怒道。

王新宇上来询问,那把总道:“大人,这些俘虏坚决要回去!卑职以为,这些俘虏绝对不能放!放了之后,会有更多人想要回去!那样人心就不稳了!”

亲兵罗祥也说:“大人!不能放人!我们放走一个,就有十个人要走!”

“对!”王新宇点了点头,“我们不能就这样把俘虏放回去!现在我们是最需要人的时候!”

李锐却问:“大人,可是这些人非要走,我们怎么办?用皮鞭打?还是杀几个人?”

“虐俘,杀俘都是不详的。这样吧,他们如果非要走的话,我们同意他们走,但要他们家里交五两银子的保证金,只要交了银子,就可以放他们回去!”王新宇想出一个办法。

交五两银子?这些民壮多半都是穷人,又怎么可能拿得出五两银子?无奈之下,他们只好答应,带上家人一起离开。

当然,也有六个人还真的让家里人送来五两银子,对那些人,王新宇下令放了他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