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农家小福女 > 番外

农家小福女 番外

作者:郁雨竹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41:28 来源:笔趣阁

我看到前几章的书评中都有书友说什么“唐后再无历史”这样的话,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

史学不是那么简单的,史学家们会收集,会分析,会思考,并不会像现在网络上的大部分人一样,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他们更认史实。

像什么“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这样的话只有失败者会说,只有不懂史的人才会去相信。

这句话是谁说的?

一个战败的**军官说的,我们为什么要把一个**军官的话奉为圭臬,还大肆宣扬?

满宝这本书的确是类初唐的背景,甚至一些重要的人物都有那个时代的一些特征,但不管是皇帝还是大臣,我的描写都及不上历史上的唐太宗和魏征等人的十分之一。

我们历史上这么多皇帝,我最爱两个,一是秦始皇,二就是李世民了。

现在网络上普遍认为唐太宗篡改了历史,但我认为没有。

这个认知是因为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里面写了唐太宗要看起居注的记载,而房玄龄等人劝阻,认为历代皇帝都不能看起居注,要是唐太宗开了先河,恐怕后人有样学样,将来会问罪史官。

唐太宗不听,然后房玄龄等人便根据起居注编修了实录给皇帝看,起居注是不能修改的,但实录可以。

其中唐太宗就玄武门之变说过两句话,一是,“削去浮词,直书其事”,二是“昔周公诛管、蔡以安周,季友鸩叔牙以存鲁。朕之所以,亦类是耳,史官何讳焉!”

就是因为这两句,司马光主观的判断,实录被人篡改,很多材料被随意否定和放弃。

但是,这一判断是没有史料支持的,所以司马光没有将这一判断放在正文里,而是放在了《通鉴考异》里,但是到了后人这里,很多人都不经思考就相信了这一主观判断。

史,是要基于史实来思考的。

我并不觉得李世民篡改了历史,我之所以在满宝这本书里这样写这个皇帝,不过是为了剧情需要而已,我不希望给书友们造成错误的认识,觉得历史真的被篡改了什么的。

如果唐太宗真的篡改历史,为什么历史上还有这么多关于他不好的描写?

为什么他做出来这么多的丰功伟绩,却还是毁誉参半?不就是因为历史很真实吗?

玄武门之变甚至被登在初中和高中的历史课本里,还成为广为人知的历史知识,他贪玩,好赌,好色,因为宠幸一个儿子太过造成了太子谋反,没有教育好儿女,甚至还挖过魏征的墓,这些都是记载在历史上的。

他既然要篡改历史,为什么要把这么多的过错留在实录,留在史书里给后人看?

房玄龄等人在编修实录时或许是考虑到了要把实录给李世民看,所以对玄武门之变的描写很隐晦,李世民读过后便说了这句话,让史官照实记录。

但读了《资治通鉴》的书友说李世民直接给玄武门之变定了性,因为他当时对房玄龄说,“昔周公诛管、蔡以安周,季友鸩叔牙以存鲁。朕之所以,亦类是耳,史官何讳焉!”

但是这句话本身是房玄龄在武德九年劝说李世民的话,所以李世民时隔十多年后,并不需要用这句话给这一事件定性,他在这里将这话反送给房玄龄,本身的意思是,既然你认为玄武门之变是周公诛管、蔡,那又为什么要讳言呢?

满宝这里我写皇帝在意他得位不正是为了剧情发展,并不是历史上的李世民就是这样的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