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土味巨星 > 第八百三十一章:抬棺

土味巨星 第八百三十一章:抬棺

作者:旋转蘑菇木偶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3:35:11 来源:笔趣阁

李富贵当然不是急着死,他还没活够呢,这两年生了个新儿子,感觉整个人都年轻了许多。

他只是单纯的怕以后被李铁柱一把火烧了,对于他这样的老派人士来说,当然是希望入土为安的。

入土以后还要保佑子孙后台,烧成灰了能保佑吗?

他不知道,并且不愿意尝试。

微信朋友转的文章说,人死后几个小时内是有知觉的,烧起来应该会很痛。

吃过了饭,李富贵就带着老二老三去山上转悠,让两人帮他物色柏树,他想买来做棺材,自己亲自动手做。

山里最多的就是松树和柏树,但长得好的柏树并不多。

而李铁柱这边,在所有人都吃完饭后,他们才有时间进食。

办坝坝宴是一个极度辛苦的工作,对主厨来说辛苦,而更辛苦的是帮厨们。

因为主厨干的是技术活儿,帮厨们干的却全是体力活儿。

吃过了饭,还不能休息,要收拾饭桌、洗碗筷锅具等等,弄完已经三点,又要开始准备晚饭的食材配菜了。

忙忙碌碌做完晚饭再收拾好已经是晚上九点,这还没完,还要准备第二天的蒸菜。

好在,今天不用熬通宵了。

晚上十一点,李铁柱和艺人们回到老家“豪宅”,跟李富贵三兄弟喝了一会儿酒。

家里的院子里多了三颗大柏树,李铁柱一进家门就明白了。

所以,当李富贵说要做棺材的时候,李铁柱也没再说什么,李富贵从小极宠李铁柱,现在,李铁柱也同样对老汉报以宽容。

李铁柱吃着花生米说:“我再去给你买点楠木吧!楠木柏木一起。”

李富贵大喜:“那就不要柏木了,纯楠木,这些柏木给老二做方子(棺材)。”

这人呐……

李富贵喝着酒就搭着楼梯,去阁楼上翻箱倒柜,最后找出了拇指粗的绳索、青钢木抬杆和木杵。

陈赤赤等人目瞪口呆,这是啥玩意儿?要去挑玉米吗?

聂遥竖起大拇指:“李大哥专业!”

李富贵试了试抬杆,还很结实,道:“那肯定噻,不然,你们以为我就是回来吃干饭的啊?”

李铁柱也知道了李富贵要干啥,担心道:“你的腰……”

李富贵摆手:“这两年养好了,不然生得出铁蛋来?”

旁边带娃的刘大婶:“呸!”

李富贵嘿嘿一笑:“嘿嘿……放心!明天抬棺的时候,我会占轻头,他们承重,我喃,主要就是领头喊号子。哎!村里头的人,老的老了,死的死了,年轻的又不懂,老九只能请我回来咯。”

年轻的时候,李富贵是十里八村数一数二的抬匠,跟石匠、铁匠、瓦匠、木匠等一样,都是农村的专业人士。两个人抬猪,四个人抬花轿,八个人抬棺材,十六个人抬石料,李富贵最辉煌的时候带领村里三十二个抬匠,给修水库的大工程抬过半吨重的龙骨石。

在这种大山里,抬匠是比任何机械都要牛逼的存在,他们翻山越岭如履平地。

李铁柱忍不住道:“越往后,抬匠越少,说不定会消失。老汉,等你挂了,估计都没得抬匠了。”

李富贵顿时愣住了,这是一个大问题啊。

铁柱倒是会,但是没听说过儿子抬老子的……

第二天,五点。

李铁柱和聂遥带着摄像师来到了老九家,参观老人发丧。

另外几个没兴趣,就在家睡大觉,毕竟昨天也累坏了。

其实,李铁柱也不愿意来,但又怕抬的过程中老汉的腰出问题,只好起了个早跟过来。

节目播放到这里的时候,罕见的用了旁白:

“节目组在征得了主人家的许可后,被允许拍摄逝者的上山仪式。川南的出殡颇具特色,规矩甚多,非常讲究,而最有特色的当属抬棺材的抬匠以及他们喊的号子,李铁柱的父亲李富贵,就是当地最有名的一名抬匠。”

停灵的最后一天晚上,家属是不睡的,齐聚一堂为老人守最后一天灵。

到了早上四五点钟的时候,开始撤灵堂了,接下来瞻仰遗容,也是死者和家属这一生最后一次见面。

可以摸遗体但是千万不要把眼泪掉在遗体上,帮忙的人会再次检查遗体有没有固定在棺材中间,以死者鼻梁和脚尖为准鼻梁和脚尖到两边的棺材板的距离是一样的才行,用瓦片和纸钱把遗体头和脚固定得牢牢实实,再盖上几层寿被,等家属都看完了就要钉棺了。

盖棺之后阴阳师傅就要发丧了,阴阳先生带领家属依次围着棺材转,每人手里拿一根香,转一圈鞠一个躬,跟着阴阳师傅念哀歌:

“哀哀我父,上天太阳,哀呀哀呀,生我有劳……”

发丧之后又要请丧,也叫开路,向山神土地请示开路,这是在为出丧做准备,请丧时阴阳会用一只大公鸡做法,然后在棺材前后点上鸡冠血粘上鸡羽毛,将鸡绑在棺材上。

接着,八个抬匠上来架抬杆,长的短的竖的横的一根搭着一根,最终,把重量均分道八位抬匠身上。

李富贵亲自主持,并带着八名抬匠就位,每名抬匠肩头抬着一截抬杆,手里拿着一根一米三的木杵,那是休息的时候用来撑住抬杆的工具,毕竟……棺材不能落地。

这时候天刚蒙蒙亮,阴阳师傅把一碗水给家属没人喝一口,又拿了一把砍柴的刀在棺材盖上磕了几下,请丧完成,要出门上山了。

川南一带,老人死后抬去入葬的过程叫做上山,完成这个工作的主要是抬匠。

还没正经开始,正在试力道的时候,李富贵脸色就不对了。

遭了!

昨晚上不该跟哈婆娘整花活儿嘞……腰杆痛!

这是绝对抬不了的。

还好李铁柱在一旁看热闹,这娃是李富贵一手养大的,他会的铁柱都会,抬人上山也是会的,至少比其他几个非专业抬匠靠谱。

李富贵把李铁柱叫过来:“遭咯!老子腰杆痛。”

铁柱二话不说,接过了老汉的抬杆,李富贵又吩咐他几句。

抬匠一边抬还要一边喊号子,号子可快可慢,根据道路平坦还是陡峭而变化,这是一种据有指挥意义的号子,需要经验的积累。

同样混在人群里看热闹的刘大婶,莫名脸红。

送葬队伍中帮忙的人拿着灵房和一切丧葬物品走在最前面,一路要撒纸钱,纸钱上插根香,这个是给土地公公的买路钱,还要一路放鞭炮的,之后是孝男和长孙披麻戴孝端着灵牌引魂幡遗像和老纸坛子,走在棺材前面,后面跟着家属和其他送葬人员。

李铁柱没抬过,但从小耳濡目染也是门清,当即扯着嗓子喊起来开唱号:

“前辈古人把话讲,修建长城秦始皇,当数元老张抬匠,带出徒弟干这行。”

另外七个抬匠一起跟着大喊:“嗨佐~”

这是,节目旁白再入:

“抬匠,一个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老职业,正在退出历史舞台,李铁柱或许是最年轻的抬匠了。川南抬匠号子,已经入选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南乡间小路崎岖不平,弯道多,路面窄,交通十分不便,就产生多人合作整体用力,运用力学原理,通过工具将所抬物体的重量均匀分解到每个人肩上。由最少两人发展到多人,最多有一百二十八人的队形,所抬之物重达两吨,并把强体力劳动与民间歌谣结合起来,以喊号子统一行动,协调步伐,这就产生抬工号子。”

李铁柱领颂:“嗨佐!”

众抬匠众呼:“嗨佐嘿佐……嗨佐!!!”

伴随着强有力且整齐的脚步声,棺材被抬了起来,八个人抬着穿过下载弯曲的竹林小道。

领颂:“说走就走!”

众呼:“喊来就来!”

领颂:“天上明晃晃!”

众呼:“地上水凼凼!”

领颂:“前面是个包!”

众呼:“后面脚提高!”

李富贵虽然临时退出,但还是走在了抬棺队伍的前面,负责提醒李铁柱主意地形控制节奏。

整体而言还挺顺利,倒不是李铁柱表现得多好,而是主人家选的路挺好,除了一个山坡之外没有特别难的路,所以没有太大的挑战。要知道,有的抬棺队伍是要爬悬崖、过独木桥等特殊道路的。

抬匠一边喊着号子一边有节奏的使棺材上下摇动着,棺材上的花架和公鸡也随着点头,棺材走一段距离会歇脚,叫做打土。

每停一次就放一次鞭炮,送丧的人要下跪到抬匠起步才起来,棺材从入殓到送葬都不能落地,直到抬至坟前。

弹幕:

“原来农村出殡是这么抬的?”

“山区最难,西川抬匠是出了名的厉害。”

“节目组用心了……”

“这号子还有点好听呢!难怪能申遗。”

“《哦豁原始人》已经做成中华乡俗文化节目了,赞一个!”

“都说了李铁柱是音乐世家,现在信了吧?”

“还别说,现在四十岁以下的农村人,都没几个会唱抬工号子的了。”

“抬工号子分很多种,抬的东西不同唱得也不一样。”

“我刚刚专门暂停了一下,去听了一遍李铁柱版本的《祝你生日快乐》,嗯……”

“哈哈哈哈……”

“神似!”

“李铁柱:艺术来源于生活。”

半个小时后,送葬队伍来到了早就修好的坟前。

领颂:“说走就走!”

众呼:“不要乱吼!”

领颂:“喊来就来!”

众呼:“来了就抬!”

“嗨佐嘿佐嗨佐嘿佐嗨佐嘿佐嗨佐嘿佐嗨佐佐佐佐佐佐……”

号子的声音由高到低,直到停止。

与之对应的,棺材也完美地停放进墓室里面,丝毫不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