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穿越明朝当皇帝 > 第259章 水师兵发即墨

穿越明朝当皇帝 第259章 水师兵发即墨

作者:少司寇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3:34:31 来源:笔趣阁

“一生一世一双人,张训导,你看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福建高霞皇庄。

邓知远问着张煌言。

张煌言看后顿时惊诧地连忙赞叹起来:“这是好句呀!一生一世一双人,真的好,邓千总,你看上的那个医护兵是个才女,能有这文采,应该是大户人家出身的吧,我都自愧不如。”

邓知远听后更加高兴地笑了起来:“我看上的能差吗,你说说这是什么意思?”

“就是想和你过一辈子的意思。”

“是吗!这真是太好了!老子一定要杀光建奴!”

邓知远因此更加精神抖擞,开始积极组织随行辅兵布置皇庄周围防线。

而张煌言则开始分田于民,并变革这些民众的户籍,使其正式成为皇庄名下的屯民。

接着,张煌言开始招兵。

但这个时代有着好男不当兵的说法,分得田地的民众对当兵的积极性不高,何况,福建深处内地,没有建奴威胁,所以屯户们都不想当兵,只想种田。

不过,随着一批由朱由菘负责经营的百货店铺开始入驻高霞皇庄集镇区,以及邓知远这些近卫军官兵在皇庄集镇区所表现出的高消费能力,和张煌言提出一系列关于当兵后的优厚待遇后,愿意参军的还是越来越多。

而邓知远则因此更加忙碌了起来,一边要保持对原主力部队的山地操练,还要编练新兵。

张煌言则开始组织民夫修路,按照张煌言的设计,得先修一条去福全卫城的道路。

因为福全卫城,算是将来高霞皇庄对外联络的窗口,以后高霞皇庄的农产品可以通过福全卫城运出去,而外界的商品可以通过福全卫城运进来。

福全卫城现在是内阁首辅蒋德璟家族的势力范围。

而现在在蒋德璟家族的配合下,朱由菘也开始代表朝廷来这里做生意。

这一天,朱由菘带着满船的商品来了福全卫城。

蒋德璟之弟蒋德廷和全城官绅一起将朱由菘迎了进去,且设宴款待。

而朱由菘则按照朱由检的建议在福全卫城开展了一次大明帝国博览会,将朱由检于淮安下令由朱由菘负责操办相应民用工厂后生成的最新民用工业产品都拿了出来。

因为有内阁首辅蒋家和近卫军邓知远部就在这附近,所以,朱由菘也不怕自己带来的货物被抢。

而且,朱由检还让人大力宣扬,且欢迎各地与各国商贾官绅民众来观看。

一听说是大明亲王搞的大明帝国博览会,一时间倒也的确吸引了不少人来观看,甚至安徽的徽商以及浙西的浙商还有江西、湖南等地的商人都赶了来,连郑家也派了代表,以及红毛番都派了自己的人来观看。

“这布料质地真是不错啊,我竟没有见过这么宽这么密的棉布!”

“我的上帝,这肥皂也太香了,竟可以将我的衣服洗这么干净。”

“这玻璃茶杯可比西洋玻璃还要透亮啊!”

来博览会的官绅商贾们都被朱由菘拿出来的产品给震惊了,皆没想过这世上还有这么好的商品。

于是,这些官绅商贾们纷纷向朱由菘询问价格,表现出想要采购之意。

朱由菘就让他们自报籍贯,让他们竞拍自己在自己家乡的代理专卖权。

而这些官绅商贾因此纷纷竞拍,竟把朱由菘带来的商品价格炒得越来越高。

朱由菘因此光是现银定金就收了一大笔,足足一千多万两,再一次秒杀大明以前的国库收入。

朱由菘则开始用这一笔银子采买粮食和药材以及矿石等战略资源。

因为这些工业原料都是没有特别的技术,所以,当地官绅商贾都有粮食要卖,药材要卖,连郑家都有粮食要卖。

因而朱由菘就也让这些竞价,谁能接受更低的采购价,他就拿出更多的银两买谁的粮食。

于是,朱由菘一边用少量肥皂和低成本高质量织品赚取了大量白银,又一边用更少的白银换了更多的粮食。

一时间,朱由菘因此赚了个盆满钵满。

卖完带来的所有商品后,朱由菘才在郑家战船的有偿护卫下回了淮安。

“很好,用我们的工业品赚取的利润换来各种低廉价格的粮食、药材,无疑会使我们接下来应对建奴的战争更好打一些,将采购的粮食分出一批立即让郑家的商船通过海路送到现在已经明确归附大明且接受大明补助的义军!还有提前准备好的军械。”

朱由检在朱由菘汇报后就说了起来。

蒋德璟连忙点头称是。

因而,在海州的港口,一批刚进库的粮食军械再次装船,由郑家武装商船运送外北方。

郑家乐得做大明朝廷的海上马车夫,毕竟每一次朝廷都是给了路费的,他郑家也会因此收获不少的利润,而这个路费的给予方式主要是肥皂在琉球等地的专卖权给予几折之类,朝廷不用给现银,直接给其更多的肥皂和织品即可。

而现在已经把历史上的珍妮纺纱机造出十八个纺锭,相当于一个机器可抵以往十八台机器生产的大明工业技术生产力已经远远领先这个世界,所以织品和肥皂这些淮安工业产品根本不值多少成本。

所以,朝廷也没有吃亏。

“陛下,莱州的谢迁所部希望朝廷给予三万石粮草和一批军械支持,让他招抚周边义军,以打破建奴的封锁,而这需要我们拿下浮山前所所城,利用海路将这批粮草运过去。”

这里,张凤翔向朱由检禀报起了关于一件近卫军支持义军在建奴地盘继续做大的奏疏。

朱由检听后点头:“准!让我们的新练水师和郑家商船一起进攻浮山前所,让枢密院即刻拿出一个作战方案,另外,告诉郑家,朕希望他们积极参战,就算北地没有多少可抢的物资,可以靠解救我汉人来换取朝廷的奖赏,但朕不要尸体,只要活人,要活的汉家百姓,不准对其抢掠杀戮,给予解救百姓的安家费不得低于一两,可强制解救,否则朕知道后必不轻饶!他郑家从北地抓来多少剃发的顺民,我朝廷就收多少!按照不同的地位给予不同价格!最低五两一位百姓起,包括妇孺儿童,不分男女。”

朱由检深知自己建立在淮安的基本盘最缺的就是廉价的劳动力,所以,他现在要郑家去建奴给他抢人。

当然大明不是建奴,何况还都是以前的大明子民,所以,朱由检没有明说是抢,而是解救,甚至是有偿解救。

“既然建奴现在还不把汉民当回事,那朕就让他知道当他的统治区内被统治的汉民越来越少后,他还靠什么维持税赋与军需!”

朱由检冷笑着说了一句。

郑家知道可以靠解救北方汉民赚朝廷的钱后自然也很积极,一接到大都督府枢密院的钧旨,就立即带着十艘武装商船和大明水师第一舰队北上而去。

而此时。

即墨县的建奴知县余懋演还不知道自己辖区内即将迎来大明的军队。

此时的即墨县已经没有人一个人蓄发。

因为剃发令的缘故,整个城内人烟寥寥,有许多空屋。

但田地里还是有很多辛勤劳作的农夫。

有来城外乡下收租的地主缙绅。

但这些人脑后都已经多了一条尾巴,为了活下来而放弃自己民族属性的他们都显得有些麻木和迷茫。

以至于,当高耸入云的巨帆大船映入眼帘时,他们依旧是无动于衷,有去通报官府的功夫,还不如在田间地头多寻点野菜树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