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穿越明朝当皇帝 > 第39章 朕亲自担任大都督,节制天下兵

“守河南必守虎牢关,故臣认为,灭虏军当扼守虎牢关。”

周遇吉先对朱由检说了起来。

朱由检点了点头,他知道周遇吉在历史上一直是一名善守的将领。

所以,朱由检对于周遇吉在守河南上的见解还是很信任的。

而周遇吉则继续又说道:“还有龙门和南阳两处地方,也得扼守住,这两城加上虎牢关,卡在去归德的三条要道上。”

“归德是河南通往南直隶的最后一道防线,要守住南直隶江淮地区,必先守归德,而要守归德,如宁武伯所言,臣也认为必须要守住龙门关、虎牢关、南阳这三座城池,尤其是虎牢关,当年唐太宗李世民能大破王世充与窦建德联军,便是因为他攻破了虎牢关!”

张凤翔也附和起来,向朱由检进一步强调了守住这三座城池的重要性。

朱由检看了一下最新由兵部绘制的地图一眼,点了点头:“龙门、虎牢、南阳、归德,也不知李岩和红娘子的两万灭虏军能否为大明守住这四座城池,写封手诏给李岩,让他参考一下我们的策略,但不必要求他强行按照我们的意见来。”

“遵旨!”

说完,朱由检就看向李国祯:“襄城伯,你去河南慰问灭虏军时,以你的观察,这支军队气象如何?你觉得他们能坚守河南这四城几日?”

“回陛下,臣认为灭虏军比我们近卫军差的太远,首先是匪气很重,上下尊卑不分,视官绅如仇人,其次是军器低劣,也造成士兵战力参差不齐,有悍勇且一身杀气的骑兵,但也有才拿起锄头的农夫,臣认为,如果建奴军队的战力在我们近卫军之上的话,那灭虏军会守不住河南。”

李国祯回道。

“还是希望灭虏军能尽量拖住建奴一段时间,也好让我们练出更多的精兵来,但是,我们也不能放着灭虏军不管,为了让他们愿意为大明出战建奴,钱粮军器资源前期都可以给他们支援。”

朱由检说后就看向了王承恩和蒋德璟。

王承恩和蒋德璟忙都回了一句:“请陛下放心,我们已经为灭虏军准备了相应的辎重。”

朱由检点了点头,又看向周遇吉:“为增加灭虏军抵御建奴的势力,我们需要派一支近卫军小股军队去帮助李岩和红娘子抵御建奴,同时也是增强近卫军与建奴作战的实力!”

“陛下说的是!”

周遇吉回了一句。

“另外,归德府城的防御不能不加强,朕意在近卫军整编训练结束后,亲自去归德府组织防御,到时候周遇吉与张凤翔还有吴孟明、王承恩随朕一起去,蒋德璟与李国祯留守淮安城。”

朱由检说了一句。

但这时候,张凤翔站了出来,禀道:“陛下,臣认为不可!虽然归德离淮安不远,但沿途有徐州的高杰、睢州的许定国,这两军镇一个是流贼出身,如今虽归附大明,然未必真心归附,一个是军纪败坏意图割据,陛下此去,难免有危险。”

蒋德璟也附和了起来:“陛下,臣认为大司马所言甚是,陛下亲自去归德府,实在是很危险,臣请陛下三思。”

张凤翔则干脆继续说了起来:“陛下,臣愿代陛下去归德府,请陛下放心,有臣在,归德府必能保住!除非臣死!”

“无妨!朕去归德府一是为了加强归德府的防备,二也是为了试探高杰与许定国二人的心思,如果这两人无意抗清,朕只能先把这两人除掉,以免将来建奴来后为后患!至于朕的安全,诸位爱卿不必担心,朕有近卫军,朕就不相信他高杰与许定国真敢对朕动手。”

朱由检说后,见这两人还要劝,甚至连周遇吉都跃跃欲试地要说些什么,就干脆果断地一挥手:“不必再说了!此事朕意已决!就算朕有不测,也无大碍,朕已令太子在南京监国,到时候也不会让大明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

其实,朱由检也知道高杰和许定国都是不可绝对信任的部将。

而且,朱由检根据历史知道,这两人的兵马的确军纪败坏,常滋扰地方,这两人还互相不服。

所以,朱由检还担心一旦建奴来袭,恐怕这两人会起内讧。

朱由检觉得自己必须采取相应应对措施,比如调解一下两者矛盾,或者除掉会投清的一方。

朱由检说后就道:“传旨,封高杰兴平伯、许定国梁平伯,令其固守所在城池,没朕旨令,不得妄动!”

“遵旨!”

蒋德璟回了一句。

“除此之外,传旨封左良玉为宁南侯、刘泽清为东昌伯、刘良佐为寿阳伯,黄得功为靖安侯,令其皆固守备战。”

朱由检接着又下了一道旨。

封这些爵位自然也是安抚住这些军镇不安分的心。

如此一来。

整个崇祯十七年十月的大明应对建奴的战略安排就基本确定。

承担抵御建奴南下的主要力量是灭虏军。

而湖广的左良玉、山东刘泽清、寿阳的刘良佐、徐州的高杰、睢州的许定国这些军镇皆不用担负对抗建奴的主要力量,朱由检皆是让其固城自守。

因为朱由检知道这些军镇肯定都靠不住,所以就没让他们承担抵御建奴的主要力量。

毕竟这些军镇现在都肯定想要自存实力。

要不然历史上也不会大部分都降清。

朱由检甚至还不得不将近卫军安置到一些重要地域,防范这些军镇军阀,不但不替自己抵御建奴,反而会南下要攻打自己。

所以,朱由检在接下来在整编近卫军现已训练完成的三万战兵时,就安排了这三万战兵不同的驻扎位置与军事任务。

“传旨,令以近卫军原第一野战步兵营为骨干扩编出近卫军第一镇,由参将刘肇基、总训导官(相当于后世政委)秦荣真节制,驻守沐阳,守淮安府北部区域,防止刘泽清部与建奴经山东南下!”

“以近卫军原第二野战步兵营为骨干扩编出近卫军第二镇,由参将赖继光、总训导官代腾节制,驻守山阳,守淮安西部区域与维持淮安府城周边稳定,防止占有徐州、泗州的高杰部进占淮安!”

“以近卫军原第三野战步兵营为骨干扩编出近卫军第三镇,由参将刘恺希、总训导官陈元节制,驻守清河,守漕运渡口,并防止寿阳刘良佐与睢州许定国等进占淮安!”

按照近卫军的最新编制。

营上面设镇。

每镇辖三个营。

而近卫军一个战兵营的战时满员是四千余人。

所以一个镇辖有官兵一万多。

但骑兵战兵是例外。

因为骑兵训练成本高,光是骑射都要训练两年以上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骑兵。

所以,现在的近卫军骑兵数量还不多。

周遇吉当初从宁武关带进京城的六千兵马中,骑兵也不过只一千骑。

即便招募到一些天生会骑马的北方士卒加上半个月的训练,如今也才凑足不过三千多骑兵。

而朱由检还是想壮大骑兵队伍的。

毕竟在坦克出现以前,陆军中机动性最强的还是骑兵。

所以,朱由检也就除了把抽调一千余周遇吉以前从宁武关带来的骑兵补进各镇担任哨探和通讯任务外,依旧把剩下两千骑兵独立编成了一个近卫军第一骑兵镇,由原京营都督同知新宁伯谭弘节制,担任该镇参将兼总训导官。

“以后设立五军都督府大都督一职,由朕亲自担任大都督,节制天下兵马,主要是近卫军,五军都督府总领军事,周遇吉担任五军都督府大都督同知兼近卫军总兵官,张凤翔担任五军都督府大都督佥事。”

站在朱由检身后的周遇吉等将领皆因此拱手回道:“遵旨!”

“以后内阁总领内政,大都督府负责军事。”

朱由检接着又对蒋德璟说了一句。

蒋德璟回了一句:“臣明白!”

如此一来,朱由检的大明中央机构就正式实行军政分立的政治模式,五军都督府管兵政,内阁管民政,而中央处就相当于军机处,为皇帝朱由检的秘书机构。

而也因此,朱由检对于应对建奴南下的所有措施基本已经安排完毕。

但有时候统治一个帝国是真的没那么简单,尽管朱由检安排了好所有针对外敌建奴的策略,但他的内部也依旧还有许多的麻烦,需要他拿出办法去应对。

这时候,蒋德璟就拿出一封奏疏来:“陛下,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和吏科都给事中窦顶等联名上奏,请陛下裁撤皇庄,并严查厂卫,以清冒家被屠之冤。”

史可法是东林党。

这个朱由检是知道的。

但朱由检也知道史可法在历史还算是一位忠臣,最后殉节而死。

不过,能臣就算不上了。

因为据朱由检所知,史可法在历史上守城高墙厚的扬州城仅守了不到一日就扬州城破。

所以,朱由检有理由认为史可法算是一有忠心但没能力的官员。

而在这时候,蒋德璟在念完奏疏后,说道:“陛下,这已经是第五本南京官员上疏要求查厂卫且为冒家鸣不平的奏疏了,这次还留中不发吗?”

朱由检不由得哼了一声:“这些留在南京的官员真是够可以的,都这个时候了,还抓着这个不放!继续留中不发,当初他们劝阻朕去南京的事,朕还没跟他们算账呢。如今竟敢还没完没了地干扰朝廷的大政,等打退了建奴,朕再好好收拾收拾他们!”

【作者题外话】:崇祯后宫日常生活:这一日,帝见后在亲自擀面,问:皇后这是要做什么?后答:做饺子。帝惊讶,笑问:皇后想吃饺子了?后笑曰:今天是皇嫂(懿安皇后张嫣)凤诞,因眼下国运艰难,皇嫂不肯为她大摆寿宴,臣妾就为她做一顿饺子,到时候就说是陛下御赐的,以彰陛下敬嫂之德?帝忙道:朕承认好吃不过饺子,但皇嫂却不一定这么认为,所以你还是该问问皇嫂喜不喜欢吃饺子才是,别让人误会!后问:这有什么误会?帝曰:岂不闻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好玩不过嫂子一说?后愕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