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穿越明朝当皇帝 > 第264章 增设皇家学堂与教育改制

穿越明朝当皇帝 第264章 增设皇家学堂与教育改制

作者:少司寇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36:51 来源:笔趣阁

郭秋田只听自己脑后咔擦一声,辫子就掉了下来。

一瞬间,郭秋田就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直接哭得抽了起来。

但紧接着,他脸上则忍不住地又要笑起来。

其他被解救的北方汉人百姓许多也因此落下泪来。

后世晚清汉人被剪掉辫子有多伤心,此刻被剪掉辫子的他们就有多开心。

朱由检看着这一切,内心颇为欣悦。

这些汉人百姓在历史上原本是会依旧这样蓄着辫子苟活下去的,直到子子孙孙传到两百多年后才开始剪掉辫子,然也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渐渐接受辫子,甚至视辫子为其信仰,两百多年后再被剪掉时反而痛苦不已。

而现在这些人都因为自己的出现改变了这样的命运。

朱由检现在很希望汉家文明能继续这样传承下去,而不要再被打断,然后融合成没那么光辉的文明。

在他看来,即便文化要融合也应该是和平的方式融合。

如果真的要用武力的方式融合,那也要是汉家文明用武力的方式融合,因为只有这种融合的汉家文明才有强者文化!

朱由检比之前更加希望大明可以振兴。

因为这不仅仅符合他自己的利益,也不仅仅是符合皇室朱家的利益,而是符合所有汉人的利益。

他不知道有多少北方的汉人被迫蓄着辫子,被迫沦落为包衣奴,在等着自己这些人去解救。

而剪辫子仪式结束后,这些北方来的百姓自然开始被安排到大明军工基地进行各类工作。

在较高的工薪以及民族思想的引导下,这些人大都很积极,发挥着很大的热情。

“陛下,随着这一批北方百姓的加入到我军械制造总局的生产中来,钢铁产量与三酸两碱的产量预计会提升更多。”

宋应星在看着前面推着车运矿石添煤炭而忙忙碌碌挥汗如雨的民工们时,不由得对朱由检说了起来。

朱由检背着手道:“我们汉人百姓的勤奋与忍耐度不是其他文明可比的,但也正是如此,我们这些肉食者也就容易放纵倦怠,乃至无度的索取!民工们在辛苦勤奋的工作,你们这些负责技术革新的官员也得辛苦勤奋的进行技术革新,我们不知道建奴会不会也在改进,但我们自己是不能有丝毫松懈的。”

宋应星点了点头:“臣谨记陛下圣训!现在臣和大明科学院的官员虽然有陛下根据太祖梦中所授天书的理论在不断的研究新的技艺,但臣认为这还不够,陛下所提供的许多天书内容不够完整,也是陛下所说的理论知识,在很多方面没有连贯起来,这就需要增加更多的人去致知,所以,臣建议设一学校,专门培养一些后进者,将来好有更多这方面的贤才能为大明之技术革新做出贡献。”

朱由检不好明说他知道的许多自然科学理论知识是因为他其实是穿越者,所以,他就借口说是太祖梦中所授天书,而因为朱由检的确让人制造出了新的东西,宋应星自己也验证发现陛下说的许多原理是对的,也就相信了朱由检所言。

“陛下,宋公所言,倒是有理,陛下皇庄内所设社学,现在是学习国文、算术两科,与皇庄外为求科名的社学所授内容大为不同,这些学子将来必然是不能科考的,而要为陛下所用,只有国文算术两科未免不够,以臣看,不如真的再设一学校,让社学毕业的学子先到这样的学校再予以更多的知识进行培训。”

蒋德璟附和了起来。

朱由检笑了笑道:“朕明白你们的意思,是应该再办几所学校来对这些社学毕业的学子进行更多更全面的教育,然后进行更专业的教育。”

“因为两年前,我们才刚刚到淮安,只是将一些孩童集中起来办个社学教书而已,并没有想过治学一事,何况当时正值建奴剑拔弩张之时,这事也就耽误到了现在,如今,既然说到这里,这事可以做一做,以朕的意思。”

朱由检说完看了蒋德璟等文臣一眼。

蒋德璟和宋应星等文臣忙拱手道:“臣等恭聆圣训。”

于是,朱由检便继续说道:“社学之后可以再设一形同国子监的学校,就叫皇家国子监,以后入读国子监的社学学子皆为朕皇庄之屯户,皇家国子监与南京国子监不同,皇家国子监依旧同皇庄里社学一样,继续学校更深奥的国文、算术,但要增加一门史学,作为人,不能不知其国家之史,不知其史就难有其认同感,就难有忠于家国之心!”

“陛下圣明!”

蒋德璟等因此颇为赞同,忙欣悦地回了一句。

接着,朱由检又道:“另外,再增设格物(物理)、化工(化学)、地理、生物、策论(政治),这三门课程,但不强求每门必学;

考入皇家国子监者可在国文、算术、史学基础上再选一门自己所擅长的,大明要想长治久安不能仅仅于一方面强势,这就需要我们在各方面都能有贤才可用,要有善治学者能治学、善作战者能作战,哪怕耕地的也得有擅长指导如何施肥垦荒的;

但在我大明,是民为官制,故而大多数官员一旦为一州之长吏,一省之封疆,都得对各方面的理论有所知晓,也就是说,我们还需要通才,不仅仅是只精深于一门者,所以,考入皇家国子监者在学习最擅长的学科后还要学习最基础的三门学科。”

“另外,考入皇家国子监若能顺利毕业者赐予监生功名。”

“而接着,为让一些监生在一行有异于常人之所长,乃大明该行业之出类拔萃者,如文采出众者、格物百工之学更有天分者,指挥打仗有名将天赋者,都要继续培育才行,所以当再设三所高于国子监的学堂,就叫皇家讲文堂、皇家工业学堂、皇家军官学校;

“这三所学堂根据自己培育学子的目的,可在之前提到的学科基础上自我决定新增经学、货殖(经济学)、农事(农业)、指挥、情报等学科,所谓学科,便是一门学问之学识,从社学开始,内阁要让礼部设立专门的编纂教材之机构,以达到能教授学子的目的,要由浅入深。”

“从这三所皇家学堂成功毕业者可根据毕业成绩给予进士、进士及第、同进士出身,可参加翰林庶吉士考试,没考中者除可以去大明行政学院继续培育外,也可以直接报名吏部当官。”

朱由检这么一说,等于要让大明开始建立起后世的教育制度,从单纯的培养儒教徒和善写八股文章的御用文人变成培养各方面的人才。

但这只是个开始,只是朱由检在自己皇庄内部进行这样的教育制度而已,大环境下还是科举为主。

不过,朱由检相信自己皇庄里的教育制度迟早可以推行于整个天下。

“陛下圣明,如此以来,无论是做官还是做学问,我大明都有贤才可用也,只是不知能否为天下儒林所接受,以臣看,这样做只怕会令天下儒士反感,毕竟治百工之学与带兵之学的精通者也能进士出身,参加翰林院庶吉士考试,实在是之前未有之事。”

宋应星细细思考了朱由检的设想后不由得暗自惊叹自己皇帝陛下对学政的施行见解也那么高屋建瓴,但一想到天下大多数士族都是以儒家理学为信仰,所以就不由得有些担忧地说了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