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穿越明朝当皇帝 > 第445章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穿越明朝当皇帝 第445章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作者:少司寇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3:34:31 来源:笔趣阁

“三浦正次切腹自杀了,倭国当权者已经开始筹划加征本国町户粮赋”。

张煌言说了后就给阎应元递了根烟。

卷烟一经出世,就成了时髦品,在大明军政官员各界流行了起来。

各官员之间也有了互相递烟示好的习惯。

张煌言自然也没有免俗。

此时,阎应元就习惯性地接过张煌言的烟,正要夹在耳畔,见张煌言已经拿出火柴盒,就识趣地把烟头叼在了唇间朝张煌言凑了过去。

张煌言则划破火柴给阎应元嘴里的卷烟点起火来,并道:“而在三浦正次自杀之前,锦衣卫的沈炼说会给朝廷一份大礼。”

阎应元因此拧起了眉头:“到底是锦衣卫,底蕴深厚,这种事也做的如此天衣无缝,让人猜得到原因却无法查证。”

“下官觉得这三浦正次自杀之事是个好消息,斩草要除根,这些幕府里想要报复大明的权贵都得除掉,不能让其翻身,如此才能利于我大明持久地拥有在倭国的利益。”

张煌言说了一句。

接着,张煌言又道:“但倭国幕府这次突然加征粮赋,无疑会加剧倭国人对我大明的憎恨,肯定还会有更多的人想要反抗我大明,我们必须继续强硬下去,扶持对我大明友善的人统治倭国,而不能让有三浦正次这样想法的倭寇得到机会,我准备向陛下上疏,阐明我的想法。”

阎应元点了点头:“我支持你的想法!大明要想继续强盛富足,就得如此!比如这次直接就能拿到两千一百万银元,发的可不是小财,比在国内收税划算。”

“是啊!早知道征倭这么发财,就该早点这样做。”

张煌言说了一句。

“依我看,不如我们建议陛下继续这样做,把大炮往琉球、往朝鲜、往什么佛郎机、奥斯曼一架,再要他个黄金白银几千万两!这就叫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比大明内收税划算多了。”

邓知远这时候也走了进来,直接抢过张煌言的烟,吸了起来,且跟着说了一句。

……

“陛下,阎应元回报,倭国已经同意此次赔款两千一百万银元,折合白银两千一百万两,已经签订赔款协议,具体分三期,第一期将于十月以前交于大明……”

淮安。

锦衣卫吴孟明向朱由检汇报后,朱由检欣悦地笑了起来:“甚好,两千一百万两白银换成两千一百万银元时,我们还能赚一笔兑换差价,这些足够我大明财政宽松一阵子了,吩咐下去,按照预订计划,天下田亩占有量少于百亩者,免人头税,家中有福禄贵妇者,免粮赋一半。”

内阁首辅蒋德璟与阁臣张凤翔、倪元璐等皆欣悦地笑了起来:“吾皇圣明!”

“今年这个年好过啊!各部都有足够的备用款,连最底层老百姓和孩子多的家庭都减免了税赋,真正乃我大明中兴之象!”

蒋德璟说后还总结性地说了出来,虽然他没明着奉承朱由检,只作了一番感慨,但朱由检听后还是很受用的。

在场的朝廷重臣们也很受用,都点了点头。

毕竟蒋德璟说的是事实。

倭国赔款两千一百万银元的事成了既定事实,那就意味着大明会凭空多出一笔横财,而且是数额不小的横财,自然是件值得高兴的事。

“为避免日本所赔银两带回国内后,造成国内银价下跌,物价飞涨,所以,得告诉阎应元,不要直接把白银运回国,先暂存在长崎,着专人看管;

长崎现在已经是我大明领地,也算是我大明第一块殖民地;

何为殖民地,朕已经跟你们说过;

即本国之国民可以向该地移民并依旧在我大明帝国统治之下为我大明国民的地区;

朕意改长崎名为平户,并设立平户总督,平户总督兼领右副都御史与兵部右侍郎官,负责该地区一切军政事务;

殖民区虽已是我大明领地,但因有土著番夷,文明还未同化,故而到底与我大明本土不同,所以,该地总督的权力需要集中一些,接下来,你们得立即廷推出适合出任长崎总督的官员。”

朱由检说后就又道:“另外,还得尽快在平户设立一家大明皇家银行平户分行,专门管理这笔储备在平户的两千一百万两白银,这批白银以后就称作外汇吧,乃我大明外汇,以后就用这笔外汇在倭国购买矿产、木材、粮食等物,而不是只把一批白银运回来那么简单操作,白银运回来有什么用。”

“陛下!倭国除金银丰富外,其他矿产不足,只怕可购买之物实在有限。”

蒋德璟提醒了一句。

朱由检则道:“那还有劳动力可以买,将没有技术含量、危险程度高、污染重,如一些官员上疏说恐损龙脉风水的低技术工厂作坊搬到长崎去,如硝酸厂、硫酸厂这些,鼓励大明民间商人去平户办厂,朝廷可以把已经不用的落后技术卖给他们,让他们去倭国赚银子,这也叫让利于民,让他们在平户雇佣那里的人为我们生产基础廉价的初代工业产品。”

“另外就是女人,为增加帝国人口,鼓励军民从外带女人回国!或者,直接移民平户,在那里娶妻生子。”

朱由检说完后就已经想到了若干年后大明底层男性花钱从倭国买媳妇的现象。

毕竟国内女性地位会随着整个国民地位的提高而提高,想要娶到国内的漂亮女孩自然成本更高。

“还有,尽量鼓励大明商人贷款去倭国买田买地种植桑、棉等经济作物,然后外汇也可以把这些更廉价棉花、蚕丝等买下,带回大明国内,作为工业原料,而不是非得要占用国内耕地种植这些经济作物。”

朱由检说后就站了起来:“未来,我大明的耕地需要大量从种植经济作物转为种植农作物,甚至朝廷还要想办法提高农作物产量,为此,等将来通商倭国以后,我大明外汇收入达到新的高度,可以再次大幅度减免国内粮赋,甚至以盛世大明不征粮赋为名免天下粮赋,以使天下百姓皆愿种粮,而使我大明粮食产量能一直增加。”

“要知道,当天下出现**,天灾不断后,真正值钱的还是粮食,余则皆不重要,农业乃百业之本!”

朱由检这么说后,蒋德璟等皆满怀期待地持着象笏鞠躬拜倒在地:“吾皇圣明!”

的确是满怀期待。

毕竟谁都没敢想过大明会有永不加粮赋一天。

一时都在想如果真有那么一天,大明当是何等繁盛,天下当是何等太平!

这无疑就是圣人最为向往的大同治世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