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娇华 > 704 有事求见(二更)

娇华 704 有事求见(二更)

作者:糖水菠萝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4-04-21 04:06:13 来源:笔趣阁

少女所说的,是这些时间以来,詹九爷一直有所思虑的。

但村民就这素质了,他不知如何改变。

支长乐端着茶水走来,不客气的放在一旁的八仙桌上,一副他们爱喝不喝的模样。

“枉你们自称将军,”支长乐冷巴巴说道,“军纪没有,军法没有,治上无能,管下无方。而兵马相争,首看将勇,你们?院子里那口不装水的缸你们都搬不动!”

莫五爷气急,一张脸通红:“这,这与你这村外人何干?”

支长乐切了声:“你们得庆幸自己躲在这山坳里,但哪日上面的谁一个心情不好,往这边打来,我看你们连怎么死都不知道!”

“明日一早我们就走,”老佟在门口说道,“所以用不着你们赶人了,赶紧回吧,我们得早点休息。”

“别呀!”林双兰起身,“阿梨姑娘,要不留下吧。”

“林丫头!”莫五爷叫道。

“林姑娘回去吧,”夏昭衣说道,“天色已晚,我们是该休息了。”

“可是……”

夏昭衣垂首收拾书册。

林双兰有几分失落,只好点头:“嗯。”

从庭院出来,河流潺潺,静谧清雅,抬头可见村子另一边的灯火点点。

几位在村子里久居人上的老爷面色皆不好看。

对方摆出不想留,且瞧不上他们的样子,反而让几他们这几来赶人的脸上无光。

“不知哪里来的丫头,没见过这样的。”莫五爷说道。

“阿梨姑娘不是挺好的。”林双兰生气道。

“粗鲁野蛮,直接把人给踹下了水,你可不要学她!”莫五爷说道。

“好笑,”林双兰说道,“还粗鲁野蛮呢,咱们村里面随便喊一个姑娘出来跟阿梨姑娘比一比,哪个有她斯文清秀呀?”

“这倒是的,”詹八爷认同,“阿梨姑娘温雅秀致,别说我们村,放到大城镇我看也没几个人比得上。”

詹七爷朝一旁看去,瞧见詹九爷眉头紧锁的模样,说道:“伯青,你在想什么?”

詹九爷摇了摇头。

“伯青,你有心事?”詹八爷问。

安静一阵,詹九爷沉了口气,说道:“你们先回吧,我再去找这个阿梨姑娘。”

“还找她?”莫五爷下意识说道。

“嗯,”詹九爷摆摆手,“你们回吧。”

说完,不等他们说话,转身回去小院。

夏昭衣已回屋,老佟和支长乐趁着等热水的功夫,在厅堂里看地图。

厅堂的门敞着,晚风徐徐吹入,带着夏日独有的凉爽,拂过农村厅堂里的桌椅板凳。

听到外面的脚步声,支长乐抬头看去,詹九爷垂首迈上台阶,也抬头,朝他们看来。

“还真来了啊。”支长乐说道。

“怎么?”詹九爷说道,“听你话中意思,知道我要来?”

“那你来干什么?”

詹九爷沉了口气,忽的抬手揖礼:“劳烦帮我唤一声,我有事求见阿梨姑娘。”

“我去吧。”老佟懒洋洋地起身。

詹九爷看着他离开,再看回支长乐。

“坐呗,”支长乐招呼,“阿梨还没睡。”

而后他起身去泡茶。

詹九爷望了圈,在门口附近的一张竹板凳上坐下。

满院清和,老佟和支长乐的脚步声听来,更显清寂。

詹九爷若有所思地摸着胡子,看这两个大汉的言行举止,似乎真料到他会回头。

支长乐所泡茶叶,是住在这里的老人夫妇留下的。

青香山盛产茶叶,青香白芽和青香银针一度作为贡茶,茶香是出了名的绝,远近闻名。

但支长乐这茶,将青香白芽的香气泡得混杂,清甜是有,但是太乱,寻常人喝不出其中粗细,对于自小品茶长大的詹九爷而言,属实觉得糟蹋。

说这阿梨姑娘温雅秀致,身边人却连茶都不会泡?

夏昭衣进来时,便看到詹九爷望着袅袅茶烟出神。

余光看到少女进来,詹九爷抬起头,起身说道:“阿梨姑娘。”

“詹九爷好。”夏昭衣说道。

詹九爷看着她过去坐下。

少女仍是白日那身天青色裙衫,脚步太过轻盈,裙摆款款,若水漫荡而开。

此等气质风华,绝不是寻常之物。

詹九爷忽觉,简素厅堂似都不简陋了,她成了屋中最雅最明丽的景。

“打搅阿梨姑娘歇息了,”詹九爷走去说道,“阿梨姑娘,你今日一来便道出詹家与莫家的来历,对于青香村,你可是多留了心眼的?”

“这倒不是,”夏昭衣摇头,“诸侯多子嗣,散枝于天下,青香村有安顺侯爷和崇俊公之后,附近的城县村庄,也有淮亦公和宣宪王的后人。”

詹九爷一顿:“你的意思是,只是凑巧?”

“确实为凑巧,我见你们在村中颇有地位,故而一问,只是随口。”

“……”

安静半响,詹九爷拢眉:“不,我还是不太信,若是依你所言,那么这些附近的诸侯子嗣,你都了解?还是恰好只了解詹家与莫家?”

“都了解不敢当,但的确知道不少,詹九爷多份心眼和警惕是好,但在我眼里,你们真无特殊之处。”

少女的声音清脆好听,语声始终没有波澜,詹九爷听着,眉心越锁越紧。

“那么,我考考姑娘?”詹九爷说道。

“考吧,”夏昭衣说道,“但这种自证极其荒诞,希望事后可得詹九爷一句道歉。”

“这是必然。”

从信是游州最古老也最大的城池之一,大量与农耕神话有关的典故,皆起源于从信。

文明发源之地,往往伴有大量诸侯王孙的诞生,只是日月轮替,嫡系一脉都尚未可能保全祖上富贵,不提旁支。

詹九爷这一支,并非从信本土王公,而是前朝天宁年间北迁至此,是詹氏后人的旁系血脉。

让詹九爷自己去寻百年前的同支,詹九爷还得去翻族谱。

但现在,眼前少女全都道出。

她甚至能说得更多。

她用始终平淡的语气,安静说着三百年来,从信几大世家氏族的兴亡,从信历代官员变迁,郡府制度演变,城乡变革建设,甚至还能说出从信几条官道始于何年开建,竣工于何时。

开口说要考对方的詹九爷,目瞪口呆,再说不出半个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