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我的大宋新帝国 > 第九十章 玻璃

我的大宋新帝国 第九十章 玻璃

作者:摇摇-欲坠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31:11 来源:笔趣阁

春暖花开,二月下旬的天已经逐渐暖和起来,神机营两千二百多士兵列着整齐的队伍,用时半个时辰,抵达城南岘山脚下的火窑。

这里距离石灰岩矿不远,刚抵达这里,所有人就被这里漫天的灰尘给吹的眼睛都睁不开。

不过,除了少数人抱怨几句,没人提意见。

因为他们已经被山一样的石灰岩粉末山给震住了,看到那些百姓像蚂蚁一样在灰堆里面来来回回,他们能说什么呢?

所有人闭紧了嘴巴,屏住呼吸,继续前行。

转过一个山坳,这里面的环境就要好的多,不过许多树叶上面,也落了厚厚一层灰。

山坳里,有一并排五个窑洞,借助山坡下的土坡筑建。

粗一看,似乎一样,但仔细一看,每个窑洞都略有不同。

看到皇子仪仗也在,众人登时好奇了起来。“昨日通告引起那么大风波,二哥不在府衙主持大局,竟然也过来了?”

负责军纪的锦衣卫叫道:“韩崇训,说话警告一次。”

众人都笑了起来,但是所有人的嘴都闭的紧紧的,生怕被警告,甚至是处罚。

众人来到山坡下的一处平地,两千多人按照列队行进,很快列成了整整齐齐的方阵。

距离他们不远处的窑洞上方,赵德昭站在窗口看着下方列队的众人,他的身后,裴格安正在研究着不同窑洞的功能。

这个技术方向,是她最弱的,有关材料科技方面的技术,她在现代接触很少。

唯独对药剂熟悉一点,也是因为建造了几座药厂和化工厂。

“老公,你在现代也没有接触过玻璃烧制吧?为什么知道如何给玻璃去色,还懂得石英光学玻璃的制造?”

赵德昭回过头来看了她一眼,笑道:“我懂得的还多呢?你又不是全部都知道。像那些政治制度,我在现代社会研究,你对那些根本没有兴趣。”

裴格安撇了撇嘴,站起身来,走到了他身边,望向了山脚下的锦衣卫。

“你今天推了那么多事,就是为了他们?”

赵德昭笑道:“你又犯了一个错误,在如今这个时代,什么最重要?人才?什么资源最重要?还是人!所有的战争,社会的发展,都是人推动的。

他们的身份不同,能够辐射整个大宋的武将阶层,对现在的我们来说,他们是最重要的。”

“通过他们就能控制宋朝的大部分兵马?”

“差不多是这样,其他项目早一天,晚一天问题不大,可是绝不能让他们心散了。你继续研究,我先下去安排一下。”

赵德昭走出了小屋子,刘小连忙迎了上来,刚准备开口,就听裴格安在身后问:“你是不是有什么瞒着我?”

裴格安并不傻,现代的赵德昭虽然靠先机,胆大妄为,成为一方枭雄,对技术方面的东西,可以说一窍不通。

不要说玻璃烧制了,一般人知道玻璃窑该如何设计吗?

赵德昭一个学渣懂得这些,根本不符合常理。

赵德昭回头笑了笑。“是有一些事,不过无关紧要。”

赵德昭大踏步地向山坡下走,刘小跟在后面笑道:“二哥,如今五个窑的大师傅都在等着你,为何要让这些哥儿来帮忙啊?他们恐怕无心干这些活……”

“我有办法让他们用心做事。……这些大师傅们的家人都安排好了吗?”

“安排好了,跟那些火药师傅,都安排在一个庄子,就在城南门不远。”

对技术保密,赵德昭看的很重要,特别是涉及到重要的技术。

玻璃窑的技术保密,要跟火药,以后的炸药,以及火枪制造一样,严格保密。

有了玻璃,六分仪,望远镜,显微镜这些仪器才有可能制造出来。

提前近千年让这样的技术出现,不保密好,流传出去,等于是给自己添麻烦。

来到队伍的前端,因为有虎视眈眈的袁不让盯着,没有一个人敢说话,但是看到赵德昭,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笑容。

除了上下级的身份,他跟很多人都算得上是兄弟。

赵德昭站定,五指并直,抬肘举到了眉梢。“兄弟们,一路从开封府跑过来,辛苦了。”

所有人右拳击胸。“不辛苦。”

“知道各位兄弟受苦,所以这几日除了半日训练,就是让诸位好好养养。今日让你们来帮工,是因为这个山坳里面的东西,都是以前从来没有的。

这个天下,我最信任的就是你们,只能让你们操劳一番。关于这个山坳里面的一切,都是最高机密,绝对不许透露出去。

这几日,你们在这里帮工,看到的东西,出去后也要忘掉。

等这几日忙完,造出了合格的东西,今后会给你们每个人配一套。”

站在最前面的潘惟德向前走了一步,行礼道:“报告。”

“讲。”

“二哥可否介绍一下,究竟是何东西?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赵德昭笑道:“我们要造出传说中的千里镜,今后行军作战,每个将领都可以配备一个。而如果做出来,最先装备的就是我们锦衣卫。”

台下一阵哗然,千里镜,这不是神话故事里面的东西吗?

不过怕受罚,虽然震惊不小,没有人敢插话。

“所以,你们要用心做事,不能因为身份就对大师傅不敬,服从安排。这几日忙完,会评选出最积极的人员,优先配备。”

用望远镜来吸引他们,就不怕他们不守纪律,无法无天。

他们其实也掌握不了技术,因为望远镜的主要配件就是镜片,而镜片的材质,与材料关系更大,而不是技术。

他们哪怕就是在这里干几年,不知道配方,也造不出合格的镜片。

赵德昭让他们来帮忙,不是为了真的让他们干活,而是要弄一件他们感兴趣的事来吸引他们。

他不怕他们在城里惹事,怕的是这段时间没有精力管他们,让他们没了约束,人心散了。

神话里面的千里镜,不要说能让他们安分四五天,就是一个月,他们也忍耐的住。

而想要造出合格的望远镜,对赵德昭来说是驾轻就熟。

在明朝的时候,有马致德一家的水晶作为基础,发展了高级镜片行业。

不过那是明朝,已经过去了四百年,社会发展比现在先进的多。

五代十国末期的现在,社会差距跟明朝是真正的几百年……

如今没有马家,但是他已经掌握了全套技术,现在无非是在宋朝复制出来。

而宋朝还没有水晶行业,可是烧制琉璃,却也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青铜器时代,炼铜的时候,人们就已经发现了烧制铜矿伴生石的时候出现了琉璃。

从此以后,琉璃作为五色石,一直是最珍贵的“宝物”。

但是人们不会通过中和矿物质去色,所以琉璃在华夏发展了几千年,可是玻璃一直到十九世纪才会制造。

西方人在十五世纪烧制出了玻璃,一直认为玻璃是绿色的,是无法改变的。

后来发现绿色来自原料中少量的铁,二价铁的化合物使得玻璃显绿色。

而加入二氧化锰,原来的二价铁变成三价铁显黄色,而四价锰被还原成三价锰呈紫色。

光学上,黄色和紫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互补,混合在一起成为白光,玻璃就不偏色了。

如今山坳里不仅搜集了大量的石灰石,石英砂,月石(硼砂),锰矿石,配制出合格的玻璃,只是时间问题。

值得一提是锰矿,这种软锰矿因为会给伴生石上印上树叶脉络的花纹,所以往往是伴生石很受欢迎,而真正的软锰矿却没有人要。

赵德昭原本根本不知道,还是在明朝时候当故事听说了,才知道软锰矿其实就是烧制玻璃需要的二氧化锰。

其实这种矿石很常见,相比储量稀少的硼砂,多了数千倍。

在这个时代,没有人像朱棣一样,能帮他排除一切阻碍,提供所有的条件,只能自己来。

所以他这段时间没有时间盯着这些方面,只有等公务都走上了正规,才有时间来进行技术改进。

不过,现在他有裴格安帮他,有她盯着,比自己在做的更好。

不过她没有在古代进行工业布局的经验,许多事还是要自己来。

就好比要造轴承一样,没有这种产品,许多计划推行不开,而裴格安,根本不懂这些。

回程的途中,遇到了来找他的佟亮。火器营和测绘营也跟神机营一样,被他安排到了铁器营和木器营去帮忙。

不指望他们干多少事,只是不让他们闲着,不能让他们心玩野了。

“二哥,火器营和测绘营的人都已经安排好了,而且我来的时候看到蔡刺史他们在准备仪仗,扶摇子和沈转运使他们好像快到了。”

已经过了四五天了,就是再慢,沈义伦他们也该到了。

“派人过去在北门码头那里等着,船来了就通知我,我也去北门那边迎接一下。”

沈义伦作为下属可以不用去迎接,但是陈抟可是他忽悠过来的,还要指望他帮自己宣传,不能过于怠慢了。

(确定下来了,周五的中午上架,这本书,看来是扑街了,希望能订阅高一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