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我的大宋新帝国 > 第八十六章 歧见

我的大宋新帝国 第八十六章 歧见

作者:摇摇-欲坠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31:11 来源:笔趣阁

节度使大殿内,赵德昭的下手坐着来自荆州的虎捷军都指挥使慕容延卿和荆州刺史徐范等人。

慕容家族兴起慕容章,他在唐朝时期从襄州马步军都校一路升官,官至开州(重庆开县)刺史。

开州也属于山南东道,他有四兄弟,又生了三个儿子,然后这些后代为官,几乎都在山南东道。

慕容章死后,慕容延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不仅官至山南东道节度使,还是赵匡胤的结拜大哥。

有这样的身份,加上立功多,死的早,赵匡胤对慕容家族自然有所偏爱。

不过他也知道慕容家族在山南东道根深蒂固不好,所以在慕容延钊死后,就把慕容延钊的弟弟,现任家主慕容延忠调到了磁州任刺史,开始分化慕容家族的力量。

如今,慕容家族在山南东道的最高职位是任虎捷军都指挥使的慕容延卿,虎捷军驻地荆州北,大部分慕容家族成员分散居住在开州,荆州,襄阳一带。

相比其他官员,慕容延卿要了解的多一点,因为他有二十二个小辈,如今都在锦衣卫。

仅仅从新军的训练方式,就能知道朝廷现在掌握了一种或者几种新武器的生产,而且不论是皇帝,还是皇子,对这种新武器都非常信任。

如今将整个山南东道的力量集中起来,与其说是建新城,不如说是为了生产新武器。

所以不论其他人怎么议论,他都云淡风轻。

“留守明日要款待汉京耄老,士族,我慕容家族在山南东道发展多年,也算得上是本地士族,不管是要粮,还是要钱,但凡慕容家族能满足,一定尽量满足。”

赵德昭笑道:“慕容世叔多虑了。朝廷用度虽略有不足,但也很清楚朝廷稳定的基础是什么,世家,士族乃是朝廷根基,绝不会自掘根基。

我来襄阳是为了开源,而开源的基础就是人力。所以过两日会有通告告示天下,朝廷的谋划,绝不会损害各家利益。

不过,以后在传令,运输方面,还望世叔与荆州地方上能多多支持……”

“这是自然,我慕容家族永远以赵家马首是瞻,不敢或忘。”

这一点赵德昭也是相信的,否则的话,他们不会把一大半子弟都安排进新军。

在没有触及慕容家族利益的时候,两家的关系坚不可摧。

慕容延卿犹豫了一下,问道:“留守,属下有一言,不知当不当问。”

“但问无妨。”

“小侄日新如今贵为锦衣卫火器营将虞侯,可是如今训练除了行军布阵,却以瞄准,测量,抛物为主。不要说日新他们心有疑惑,属下也是疑惑不已。不知留守可否能解惑一二。”

赵德昭笑道:“再等几日吧,最迟再过五日,应当就能先造出样品,容我先卖个关子。”

慕容延卿也不失望,知道朝廷的动作既然这么大,总不会让所有人都迷迷糊糊。

反正他这次过来,就没急着回去。

荆州官员离开之后,赵德昭又会见了来自开州的官员,一直到晚饭时候,才终于有了空闲。

从大堂后的小门进到中院,赵德昭原本准备问候一下两个怀孕的妻子,却见到老丈人王溥追了过来。

“二哥儿,这汉京府的官员配置算是安插妥当了,不过接下来要如何做,如何配合你,还请明言。”

“大人勿急……佟亮,将撰写的通告内容给大人一观,我先去见见夫人。”

刚来一天,人都没有休息好,后院这边还乱糟糟一片,带来的衣物什么的,许多还没有分箱。

王氏和陈氏怀孕了,今日只是见了几个主要的官员的家眷,就在后院歇息。

节度使府并不大,人员有些拥挤,不过赵德昭并没有想要扩大。

因为整个襄阳城,他都准备拆除重建。

襄阳内城超过两平方公里,城北的面积超过一平方公里,赵德昭准备将这里建造一片宫殿,而城南,作为公务区,设置各大衙门。

今后的襄阳内城,将不会再有居民,所有人都迁移到外城居住,而且不会发展商业,只有工业。

而江对岸的樊城,将会发展成为一个商业和工业城市,两岸互为依托。

不过这个计划太大,而且搬迁不能粗暴地将所有人赶出城去,必须要在外城建造了新的房屋,才能逐渐将人迁移出去。

所以,想要修内城,除了少数建筑,大部分要等到外城建好之后,才能开建。

要新建一座城市,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也要等有一些工业基础之后,经济好转之后才能运行。

赵德昭有足够的耐心,一步步实现自己的计划。

“夫人还好吗?”

“两位夫人都还好,只是二哥儿……”刘小压低了声音道:“二哥儿,那硝石已经运了几十船来,如今将北府的一个仓库都装满了。那东西易燃,放在北府不安心啊!”

赵德昭楞了一下。惊道:“谁让你放在北府的?”

北府是节度使府后面的一个院子,住的是保护赵德昭的禁军。

刘小竟然将硝石跟人员安排在一起,赵德昭现在听到这个消息,忍不住有些后怕。

刘小有些惭愧道:“当初二哥儿让老奴将硝石妥善安置,严密保护,老奴不敢放在城外,就只能放在眼皮底下看着。”

“让你严密保护,不是让你放在身边啊,你不要命了。”赵德昭沉吟了一下说道:“你立即安排人员细心转运,连夜运到城外去,然后派一队禁军看守就好了。”

想到身边有上百吨提炼过的硝石,赵德昭连觉都不敢睡了。

这要是爆炸起来,整个襄阳内城都要毁了。

刘小立即安排人去转运,赵德昭心里胆战心惊,准备过去看看。

“二哥……”

扭头一看,是裴格安与一群内侍从旁边一间房里出来,中间还混了一个卢多逊。

赵德昭刚准备开口,就听见王溥又在喊:“二哥儿,如此告示会让整个山南东道大乱,恕我不能奉命。”

一回头,王溥气势汹汹地走了过来。“如今初到汉京府,一切应以稳定为主,怎可发此不可理喻之通告,让天下大乱?”

裴格安原本像个小孩子跑到赵德昭身边,见王溥发火,瞪大了眼睛,忍不住笑出声来,又赶紧捂住了嘴。低声问道:“你干啥了,让这老好人都气死了?”

王溥拿着那张通告走了过来。“哪朝哪代都没有农忙期间也要服劳役的,何况,让女子服役,这是何道理?还有这举才令,竟然是不识字的人也可以委任为官,这会让天下大乱!”

“大人稍安勿躁……”赵德昭扭头问裴格安。“你今天忙了些什么?”

“上午去了铁器营地,木器营地,让人组装了联动装置,纺纱和纺织机。忙到下午,去水泥厂那边转了一圈,准备让下面的人先做一窑水泥样品出来。”

她表情认真,眼神乱飞,一副快表扬我的神情。

赵德昭揉了揉她的脑袋,一头短发长了一点,不扎手了。

沉吟了一下,赵德昭笑道:“大人不如明日先去铁器营,木器营那边瞧瞧,回来我再跟你讲我的道理。”

王溥疑惑问道:“究竟是何缘故?”

卢多逊这个时候站了出来,行礼说道:“府尹,能否将起草文书给属下瞧瞧,属下倒是有些猜测。”

王溥将文书递给了卢多逊,他一目三行看完,笑了笑,又抱拳道:“今日我随裴大姐只去了三处,却各有收获,留守起草的这份通告,属下心里大致是赞同的。”

王溥语气有些生硬。“说。”

“先说最早去的铁器营,属下曾经以为,镔铁刀就已经是如今最厉害的武器,可是今日过去,却发现裴大姐之父,竟然弄出了什么合金,竟然坚固无比。

而铁器营如今竖起的高炉,上下吹风,还有一个热气室,属下虽然不知其道理,却发现如今的炉温竟然比往昔更高,虽然不能将铁完全化成水,却也差不了多少。

而且四座高炉,每两日出一炉钢,足有三千斤,等于一日炼钢六千斤,据闻今后还有更大的炉子,更多的炉子,只要有几十座高炉,一日炼钢十万斤都不在话下。”

他这话还是太保守了,等有了机床,车出钢铁巨件,造出合格的转炉,一炉钢都有上千吨了。

现在一炉三千斤,才一吨半,这算什么?

卢多逊语速很快,但是吐字清晰,抑扬顿挫,很有感染力。他讲完铁器营,又转向木器营。

“铁器营出来,我们又去了木器营,那里已经造出了上百架十米以上尺寸的水车,还有各种木制构件。

属下一开始不知道是何物,可是等拼装起来,才发现,那一架木车,就相当于是过去六十架纺车。

如此巨大的纺车还不需人力,只需要水车就能带动,简单的拼装,就能让一架木头制作的机器,相当于六十个人纺纱,织布。最后……”

王溥知道裴大姐不凡,却也没有想到一天的时间就做了这么多事。心中有些凛然,却淡然道:“这跟通告有何关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