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我的大宋新帝国 > 第八十三章 抵达

我的大宋新帝国 第八十三章 抵达

作者:摇摇-欲坠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31:11 来源:笔趣阁

船抵达北门,这里的码头以青石垒成,河道距离河岸足有五米,赵德昭站在三楼,也只是堪堪与河岸持平。

站在这个角度望数十米高的城楼,登时觉得襄阳城高大无比。

码头有木栈道,也有木制的楼梯可以上岸,但是没有留青石楼梯。

如果遇到战争,只需要烧了或者撤掉木栈道,木楼梯,船就是过了河,岸上建立一条防御阵线,敌人也上不了岸。

岸边已经围了不少人,大部分都绫罗绸缎,衣着光鲜。

一些自恃身份的人长揖,躬身,还有更多的百姓,都双膝跪拜了下来。

他们杂七杂八地喊着:“恭迎皇子……”“恭迎留守……”的声音。

随着蔡令性扬起手臂,岸上响起了整齐的鼓声,这是欢迎的仪仗。

随着鼓声响起,岸上百姓的声音也整齐了起来。“恭迎皇子。”

赵德昭看到了英俊的王承衍带着一队锦衣卫在维持次序,就知道应该是锦衣卫接管了警戒。

他们这次可是吃了不少苦,从二月五日出发,轻衣简从,每个人只携带一日的干粮,一把刀,靠两条腿飞奔。

他们全开两条腿,走直线,沿途官府负责提供补给,整个行程七百多里,他们只用了五日半。

所以,虽然只是靠两条腿,他们比赵德昭他们早抵达了一天半。

现在看上去,他们依旧没有恢复过来,每个人都显得憔悴,邋遢。

但是这场长途奔袭,也很好地锻炼了他们,让他们每个人的气质都多了一分沉淀。

说实话,在这个时代,也就只有他们这群从小不缺营养的二世祖们能承受这样的奔袭。

要是换了普通百姓,一个个身体亏虚,根本承受不了这样的强度。

赵德昭向众人挥了挥手,然后转身走向了楼梯。“更衣,下船。”

二楼的一个房间里,他的身上换了一身红色的衣袍,衣袍上祥云环绕,精美异常。

圆领宽袖的外袍用玉带环腰,配以长筒靴,头上戴了通天冠。

通天冠又称卷云冠,就像一排羽毛扇,一字排开,但是在尖梢处弯卷了起来,就像画上的云朵。

中晚唐时期以后,汉服加强了华夏的传统审美观念,开始复古。

常服虽然以简洁为主,但是公服却逐步恢复到秦汉那种宽衣大袖,飘逸如仙的风格。

服式越来越宽大,追求柔和自然,无形无欲。

而且公服款式将等级划分的非常明显,规制鲜明,不同的身份,通过衣服就能看出来。

所有人依旧候在舱内,等赵德昭出来,纷纷躬身。“请留守登岸。”

以赵德昭为首,所有官员按照等级排列好了上岸的顺序,在轰轰的鼓声中,赵德昭登上了一座宽达三米多的楼梯。

当他的脚站在了地面上,这一次,除了锦衣卫,所有的官员和百姓纷纷跪拜。“恭迎皇子。”

在百姓的眼中,皇子的身份远比留守的身份更加尊贵。

襄阳虽然是大府,可是这里皇家血脉来的很少,众多的官员和百姓,也是第一次见到皇室成员。

而赵德昭也没有让他们失望,虽然才十五岁,可是身体高大强壮,比大部分人高出一头。

他的相貌称不上多英俊,却英武不凡,气势凛人。

官员与百姓都是一拜一叩,随即起身,数千百姓代表,一个个都是激动无比,许多老人都忍不住哭泣。

赵德昭向刘小点了点头,他立即高声疾呼:“皇子德昭初至襄阳,待了解民情民意,必为襄阳百姓主持公道,秉公持正。”

被他安排好一字排开的内侍们变成了传声筒,一个个高声疾呼,将消息传了下去。

待众人平息,听到了这句话,刘小又道:“三日后,皇子将于节度使府开宴款待襄阳父老,凡年过七旬者,皆可自由做客,上下官员不得无故阻碍。”

这句话继续被传了下去,刘小又道:“届时,皇子将于昭明台颁布告襄阳书,施恩百姓……”

襄阳百姓立即又跪拜了下去。“谢皇子……”

施恩令并不鲜见,自汉朝时起,分封诸王到了当地,都会先施恩,后搜刮。

特别是唐代,皇子们到了分封地,一直都习惯拉拢民心。

你不拉拢,打仗的时候都没有百姓愿意帮你。

赵德昭到了襄阳要拉拢民心,必要的施恩也不可少。

让百姓尝到了好处,今后跟他一条心,这襄阳就成了他的老巢,根据地。

本来为这次的抵达,兵马司准备了一匹白马,可是这匹马水土不服,如今不能乘坐。

佟亮他们急躁躁地又连忙换了一匹红马,牵到了赵德昭身前。

赵德昭翻身上马,在乌压压的一片人群中,显得鹤立鸡群。

襄阳刺史蔡令性亲自为赵德昭牵马,进入了襄阳北门。

后世的襄阳北街是最繁华所在,也是全国著名的仿古商业街之一。

不过在这个时代,这里却是百姓禁地。

北门一直是襄阳的主要守城门,这里没有瓮城,却又两个兵营驻扎,再向南,是达官贵人宅院所在。

不过今日,街道两边都是襄阳百姓,就连平日难得出门的大姑娘,小媳妇,今日也都在家人的陪伴下迎接皇子驾临。

所有人都步行,只有赵德昭一人骑了高头大马,一身红衣,配以红马,显得格外显眼。

蔡令性牵着马一路向南,行进了大约八百米,前方十字路口的中心,就是巍峨的昭明台。

在几乎所有的房子都不超过十米的时代,三十多米高的昭明台,显得格外高大。

赵德昭在后世见过昭明台,不过那是后来重修的昭明台,因为位于十字路口阻碍交通,后世的昭明台向北挪了两百米。

现在的昭明台,却是整个襄阳内城的中心点。

昭明台与节度使府南门之间有一个广场,新修了门楣的节度使府门口广场上,聚集了数千百姓。

众多百姓见到赵德昭,就激动地流泪,主动跪拜了下去。

赵德昭绷着脸,没有笑,却也算不上严肃,不停地跟百姓挥手。

皇权时代,皇室成员,就是百姓的天。

不谈什么平等不平等,百姓需要的就是一个强大的皇室,能够保护他们。

翻身下马,赵德昭看到节度使府护卫的就是他熟悉的内侍和锦衣卫,没有了半点担心。

站在节度使府门口的台阶上,赵德昭再三向百姓挥手,这才携手蔡令性进了节度使府。

很快,追随赵德昭一同前来的朝廷官员,襄阳的原本官员,还有襄阳当地的大家族代表,有条不紊地按照自己的位置,进了节度使府的前院,等候赵德昭的召见。

召见的顺序早已被刘小安排的清清楚楚,先是襄阳官员,其次是当地世家,最后是随行人员。

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的位置,按照级别,等候在院子里。

节度使府正堂建在五层基座的台阶上,大厅内有二十个罗汉床与汉榻结合的坐席,一边两排,一排五座,依次排开。

赵德昭一马当先,坐上了顶头的宽大罗汉床,端起了茶碗喝了一口。“请诸位官员入座。”

刘小与四个内侍环伺左右,高声喊道:“诸位臣工就座……”

左侧是随行的朝廷官员,以王溥为首,卢多逊等十人依次落座。

右侧以蔡令性为首,十个襄阳的本地高级官员也依次落座。

这个时候,天色已经逐渐暗了下来,不过今日处处张灯结彩,灯笼,蜡烛,不要钱一样点起。

等众人落座,赵德昭才放下茶碗说道:“今日初抵襄阳,我对襄阳各界还不甚了解,故此,今日不谈公务,以结识襄阳……”

刘小在他身侧低声提醒:“二哥儿,如今不是襄阳,已是汉京……”

赵德昭哑然失笑,朗声到:“的确,如今襄阳已经是三京之一的汉京,从今往后,襄阳将会成为我大宋最重要的都城之一。”

下首官员们也都纷纷微笑,拱手同贺。

可以说,襄阳变成汉京,如今这些人都是既得利益者。

赵德昭又道:“汉京初立,如今繁杂事务比往昔更多,今后汉京发展,还要诸位臣工共同努力。”

诸位大臣拱手道:“臣自当尽力。”

“今日不谈公务,以结识汉京各界为主,刘殿头,可否备好酒菜?”

刘小应道:“已备好,今日是汉京各界恭迎二哥儿,刺史府前,已经备好酒席三百桌。”

他向蔡令性拱了拱手,蔡令性接话说道:“襄阳府升汉京府,汉京百姓喜不自禁。皇子乃天子血脉,如今陛临汉京,汉京府上下与有荣焉,还望皇子能与民同欢。”

“这是自然……”

赵德昭身形不动,端起茶碗又喝了一口。“刘殿头,你来汉京已有数月,可有不谐之处?”

刘小道:“蔡刺史劳苦功高,将朝廷指令安排的妥妥当当。如今各界服役人员,上下官员,还有百姓,各司其职,无有不谐,都共同期待皇子到来。”

赵德昭很清楚,现在襄阳府升汉京府,几乎是人人都能落到好处,官员们级别升了,百姓虽然辛苦,却能享受以后的获利。

所以这个时候即便有矛盾,也不会爆发出来。

不过,他现在来了,一些事都要组建铺开,今后想要上下和和气气,几乎不可能了。

“时辰不早了,传唤诸位人等见驾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