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我的大宋新帝国 > 第九十一章 国家民族 上

我的大宋新帝国 第九十一章 国家民族 上

作者:摇摇-欲坠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3:25:02 来源:笔趣阁

正午时分,沈义伦与陈抟一行慢慢悠悠地抵达了樊城,然后搭乘渡船抵达了襄阳。

跟赵德昭分开之后,他们这帮老弱病残在一百护卫的护送下,一日行进不到百里,遇到古迹还要去观摩一番。

这幸亏是在南阳境内,没有山贼,小股山贼也不敢动手,要是在山区,赵德昭还要担心自己的那些推堪文书了。

陈抟的到来并没有声张,没有多少百姓知道他要来,反倒是赵德昭出行,吸引了不少百姓驻足。

赵德昭表面关注的是人,却已经交待了佟亮,船一靠岸,就派人上船,将两箱推堪文书先抬了上来。

“道长一路辛苦,我已经安排好了内侍,为你在节度使府准备了客房。”

陈抟身上丝毫不见疲劳,比他的中年道童精神还要好。跟赵德昭回礼道:“老道一路游山玩水,丝毫不苦,途中闻听皇子四条通令,老道也有不少不解,想请皇子释疑。”

赵德昭哈哈笑道:“道长既然来了,自然有的是时间,过几日在西郊有一场演习,道长若是出席,自然增色不少。”

两人寒暄几句,赵德昭转向了沈义伦与其家眷,以及俞皓一家。

再有几天人事关系都处理好了,襄阳城的建设,就要提上日程了。

那个时候,俞皓就要有大用。

迎了一行人进入内城,前行到转运司衙门,这里也是沈义伦今后办公的场所。

陈抟的马车也停了下来,“皇子,节度使府规矩多,老道闲云野鹤惯了,途中已经跟转运使商议好了,老道就在转运司衙门求一住处。”

赵德昭在马上沉吟了一下说道:“道长若想看我说过的那些资料,就必须要去节度使府不可。”

陈抟犹豫了一下问道:“可是那资料不能泄露?”

赵德昭点了点头。陈抟又只能跟沈义伦告罪,跟着赵德昭一起前往节度使府。

陈抟年纪大,名气大,住进了节度使府,王氏和陈氏也来纷纷拜见。

随后就安排了厨子备下素宴,款待陈抟。

酒足饭饱,赵德昭才拿出了一本册子给他。

这本还不是真理教的教义,而是在明朝时候,让孔家写的《国家与民族》之论。

当初在赵德昭逼迫下,孔家为了脱罪,就只能硬着头皮,用了小半年的时间,才完成了这篇论述。

在睁眼看世界之前,在西方文化入侵之前,华夏没有国家的概念,只有朝代的概念。

在明朝灭亡后,清朝暴政之时,也才有了民族的概念。

在此之前,只有家族的概念。

赵德昭所在的明朝,为了让文人和百姓接受国家与民族的概念,就只能让孔家出马。

不过这个时代,孔家只是个小家族,根本没有后世的荣耀。

虽然在唐朝的时候,李隆基封了孔子为文宣公,但只是尊孔子,而不是尊孔家,孔家袭的世爵,不过只有九品,实缺只有当地县令。

五代十国时期,天下大乱,他们家族差点被灭族,只剩下唯一一个直系后代。

他们一直到了宋仁宗时期,才被封为衍圣公。自此以后,才越来越庞大。

现在的孔家,根本不值一提,以后,也不可能再有封衍圣公的机会。

所以,赵德昭根本不用找孔家来宣传国家与民族的概念,自己就可以做,还能落到极高的名望。

当然,他不可能完全记得这篇策论的几万字的所有内容,但是策论里面的几个主要中心点,他记得清清楚楚。

国家与民族,这两个词语其实很容易解释清楚。但是要把它们阐述清楚,还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理念,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国家与朝代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一个个家王朝更新换代?如何用国家取代朝代,形成真正的文化,政治,经济核心?

而且,国家与家族之间,其实是有冲突的。

在清朝之前,没有民族概念,在民国之前,没有国家概念。

虽然在春秋时期就有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话,但那种族裔之分,是狭义的,根本不是后世广义的族裔之分。

想要在一千年前推行广义的国家与民族文化传承,就必须要把两者的概念与关联梳理清楚。

在大部分古人的心中,宗族是最重要的,因为这是每个人的根。

宗族的隐性力量,也远远超过了其他。

你要跟他谈民族,跟他谈国家更重要,那是扯淡。

宋朝人也没有民族和国家概念,五胡乱华时期之后,许多民族就融入到了中原地区,就成了华夏人。

以慕容德丰的家族为例,他们原本是北魏贵族,隋朝时期就已经在华夏发展,几百年来他们虽然还有慕容的姓氏,但是早就跟其他人没有区别。

想想看,他们传了几十代,几乎每一代都是汉族女子结亲,即便有一点外族的血统,每一代少二分之一,几十代之后,还有多少?百万分之一都没有。

所以,这个时候如果你说慕容家族是外族,不跟我们是一个民族的,那慕容家族还不视你为寇仇啊!

至于国家,什么是国家?我只知道有朝代,那都是家天下,家王朝,大不了换个皇帝呗。

当初孔家被赵德昭逼着几易其稿,最后才写出了让他满意的一版。

而现在,赵德昭拿给陈抟的,就是这一版的主要内容。

陈抟看到封面,楞了一下,叹道:“这字体真是铁画银钩,力透纸背,老道不如也……”

赵德昭笑了笑,没有说话,他也就继续看了下去。

他对国家和民族五个大字看了半天,似乎在猜测这是什么意思,许久之后,才翻看第一页。

里面的内容是用铅笔写的,横排,带标点符号。

陈抟顾不上新奇,第一句就把他给吸引住了。

“国:地域也,家:小地域也。国是大家,家是小国。何以为国,非地域之说能叙清,家,非一屋一院能代表。

家:长老有序,血脉传承,关系分明,情恨爱怜,人生百感汇聚。国,更甚繁于家。”

陈抟翻看了一下足有两万字,几十页的册子,抬起头来说道:“皇子若是有事,可先去忙碌,待老道先观摩一番,再做详谈。”

赵德昭的事情是很多,也不客气。“道长只要不把册子带出去,可随意。想要出门逛逛,交代一声即可……范召,侍候好道长。”

“喏。”

一下午,赵德昭又见了三班来自不同地方的官员,了解当地的人口,出产,百姓生活。

如今出行困难,他不可能像后世的官员一样,跑遍下辖的所有区域。

了解不同地区的情况,主要还是靠官员。

当然,等以后锦衣卫真正组建起来,就有了自己的渠道。

因为陈抟来了,赵德昭也没有留客,送走了安排的最后一批官员,就又回到了中院。

“道长还在看书吗?”

“是,一下午都没有出门。”

赵德昭先回后院换下了官服,穿了常服,这才又来到陈抟的客房。

屋内的光线不太好,内侍范召点燃了一根蜡烛,陈抟正埋头看书。

他看的很入迷,几乎忘记了身外的环境,一直等赵德昭行礼,才有些茫然地抬起头来。

不过,他很快就清醒了过来,竟然行大礼道:“老道活了九十五岁,竟然不如皇子十五岁之见,这一拜,不是为皇子身份,只为皇子之才。”

赵德昭连忙避让,又还了半礼。“不敢当,不敢当。”

“当得,当得。”

两人客套了好一会儿,赵德昭才在他的旁边坐下。“道长可否看完?”

“粗略看了两遍,现在又重新细细研究,不过这里面有许多字,许多词,只能连蒙带猜。越是了解,越觉得博大精深,朝闻道夕死可矣……”

赵德昭笑道:“在下可不是听道长吹捧,而是想抛砖引玉……”

“切不可如此说,你这抛的不是砖,是真正的宝玉……”他叹了口气道:“老道本是方外之人,唯一的爱好也就是看书,可阅书千卷,都不如今日之震撼。如今才知过往是迷糊过日子,今日才看清这个天下……不,国家。”

见陈抟情绪有些激动,赵德昭故意让人给他泡来一壶茶,让人端来点心。

这一打岔,陈抟的情绪平复了下来。

恰好这个时候裴格安坐了马车回来,下车就问赵德昭何在。

佟亮将她引了过来,她进屋就好奇地盯着陈抟看了半天,小声问道:“他真的九十五岁了?”

赵德昭笑着点了点头。

陈抟盯着裴格安看了一会儿,叹了口气道:“皇子老道看不透,才愿意跟来襄阳,想要看个清楚。却不曾想,又遇到一个看不透的女娘。”

赵德昭笑了笑,也没有解释,也不必解释,陈抟对私人的好奇心没有那么重。

一个九十五岁的老人,除了大义,道统,也没有什么能勾起他兴致的了。

“我们说话无需瞒她,道长不论有何疑惑,都可直说。让道长了解了国家与民族的概念,在下才好拿出另一本册子给你看。”

陈抟点了点头。“我也明白了你非要我来的意图,夏虫不足以语冰啊……”

(明天凌晨更新照常,中午上架,可惜没有存稿,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