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我的大宋新帝国 > 第八十二章 相互试探

我的大宋新帝国 第八十二章 相互试探

作者:摇摇-欲坠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3:25:02 来源:笔趣阁

船入汉江,江面就变的宽阔起来,入目的是遍布芦苇的鱼梁洲。

鱼梁洲的历史非常悠久,从北向南的唐白河与从西到东的汉江在这里汇集,泥沙在这里形成了漩涡,堆积之后,形成了鱼梁洲。

这个汉江最大的江心洲面积将近三十平方公里,上面只住了少许人,可以看到纯正的自然景色。

在夕阳的照射下,赵德昭忍不住想起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诗句。

就是这样的美。

这是一千年前的襄阳,现代的赵德昭的家乡。

对这个家乡,赵德昭虽然内心有牵挂,但是并未过于看重。

在明朝的时候,他活了一百多年,一次也没有到过。

因为当时的明朝,这里并不是一个重要的区域。

可是如今的宋朝只有这里最适合起步,所以他才会过来。

船行过鱼梁洲,就能看到巍峨的襄阳城墙耸立在江对岸,这里的江面上游窄处只有一里,下游转向南,最宽处超过一公里。

赵德昭站在阁楼的三层最前面,左侧是王溥,右侧是蔡令性。

这应该是一艘花舫,少了一些庄重,多了一些脂粉气,不过装饰的倒很漂亮。

蔡令性指着北门的城楼介绍道:“这就是华夏第一城的襄阳,在历史上,除了因为其他原因,直接攻破的记录屈指可数。

前秦攻晋,四路大军一共十七万人,而朱序只有一万余人,襄阳城也没有被攻破。

最后前秦主帅苻丕只能采取围困之法,切断晋援军和粮道。晋将李伯护叛晋投秦,打开城门,襄阳在被围八个月后才陷落。”

八个月……赵德昭心中暗叹。蒙古大军所向披靡,连欧洲都踏平了,却在襄阳被阻了三十八年。

从1235年宋蒙之间的军事同盟破裂之后在襄阳开战以来,一直到1273年襄阳守将吕文焕投降元朝,前后历时长达38年。

哪怕是最后一次,蒙古大军竭尽全力,襄阳也从1267年守到了1273年。

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蒙古大军,用了整整六年,才夺下了这座城池。

历史上,再也没有任何一座城市,能够在兵力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守了这么久。

赵德昭点了点头,转头问道:“蔡刺史,江北樊城防御能力如何?”

蔡令性在襄阳为官多年,对这个问题也不陌生,回道:“樊城城东有清河,城北有排子河,七里河,普陀河组成的三道防线,都易守难攻。唯独西侧,并无河道,一片平原,所以有‘铁打的襄阳,纸糊的樊城’之说。”

赵德昭又问:“若是在城西挖渠引水,建立城墙,可否?”

蔡令性胸有成竹又道:“排子河,普陀河都源自新野,邓县一带,水量不足。不过,在汉江上游有黑龙沟,白龙沟两条水道,若是能挖渠引水,就能形成严密的防线。

但,此工程巨大,耗资甚多,更主要是,如此一来,樊城的防区太大,兵力又会不足。”

王溥问道:“如此一来,樊城会有多大?”

蔡令性想了想说:“从东侧清河到西侧易于挖渠之处,有二十里,若以七里河为界,到汉江边,南北十里。”

王溥叹道:“有两个开封府大!”

“不止,这只是樊城,还有襄阳……”赵德昭笑着又跟蔡令性说道:“蔡刺史,再跟我们介绍一下襄阳的情况。”

蔡令性道:“刘殿头到襄阳来,带来了留守的指示,如今属下已经命人在西侧的万山,西南万山与岘山之间的清水沟出筑墙。

万山是坡山,从汉江一直延伸到隆中,将城西堵的严严实实。不过山不陡,故此若要防御,只能挖土砌墙。

清水沟是襄阳的唯一天然出口,最窄处只有一里,筑墙也不费多少人力,最迟夏天,就能完工。”

王溥又问:“那东侧呢?”

蔡令性道:“东侧是汉江转向的天然屏障,而汉江与岘山之间,最窄处只有数十米,目前因刘殿头在那里挖山烧石,现在还没有顾得上。

若是动工,只需半个月,就能在山岭与汉江之间修建城墙。”

“真是天然宝地啊,那如果按照这样的规制,襄阳有多大?”

“汉江到万山也是二十里,岘山隘口到汉江十二里,总面积与樊城差不多。”

王溥楞了一下,又问:“可会被人断水?”

“襄阳有檀溪这条河,护城河又能从汉江取水,断不了水源。”

王溥沉吟了一下说道:“二哥儿,一个襄阳,四周环山,环水,面积就有开封府大。如此看来,樊城这边可以暂时不用筹谋,等以后宽裕,再徐徐图之。”

赵德昭点了点头,又问:“襄阳如今有多少户籍?”

“襄阳内城只有不到万户,三万余人,不过城外与樊城人数加起来,有近五万户,三十万人。”

“整个襄阳府加上南阳府呢?”

“襄阳府如今辖十三个州县,人口超过两百万,南阳府略小,也有两百万。不过若将山南东道人口加上,就没有统计过。”

山南东道包括了河南南部,陕西东部,西川东部,几乎整个湖北,这要算起来,人就多了。

主要是南平政权如今刚被消灭两年多,湖北区域山贼,水盗横生,大部分人口都没有统计过。

赵德昭望向了蔡令性,见此人表情平静,有问就有答,毫无仓促。

虽然听赵匡胤说此人是老成持重之辈,无甚才华,可是现在看来,这个对当地了解无比的官员,一个负责任的官员,并不像赵匡胤说的那样无能。

赵德昭又带考校地问道:“如今襄阳由州升京,蔡刺史以为,这襄阳该如何升级?”

蔡令性迟疑了一下,说道:“此事朝廷自有定议,属下不敢妄自揣测。”

“我们如今是私下闲叙,但说无妨。”

蔡令性犹豫地望向了王溥,见他也是笑着点头,知道自己躲不过去。

他沉吟了一番说道:“襄阳自古以来就是重镇,春秋早期的楚国,一直就是以襄阳为中心发展自己的国家。不管是以丹阳为都,还是以鄢都为都之时,襄阳都是最大的城市。”

这里的丹阳不是后世的丹阳,而是位于淅川的丹江口水库,楚国被驱逐向南,先在河南淅川立都三百年,后在鄢都(襄阳辖宜城境内)立都一百多年。

楚国八百多年的历史,有一半的时间,都是以襄阳为中心发展。

“其后世这里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也让这个得天独道之地一直没有能得到发展。可即便如此,历朝历代襄阳依旧是繁华之地。

唐设开元十五道,山南东道就是其一,治所襄阳。南平抵挡我大宋,也是以襄阳为首,襄阳破,南平不到两年就灭于我大宋。

此地汉江穿腹,土地肥沃,河道纵横,实乃一等一的鱼米之乡。属下在襄阳为官三年有余,此地繁华尤胜中原。

可留守此次前来,非为农,而为工,属下对工无知,故此不敢胡言乱语,扰了留守大计。”

老滑头,说了半天,看似说了很多,自己一点意见都没有。

不过,他现在已经有些改变主意了,想要留下这个老滑头。

赵匡胤为了扶持他,派来了王溥,沈义伦,卢多逊。

王溥任汉京府尹,卢多逊任兵曹,沈义伦任转运使,兵马都部署,除了王溥是民政,剩下两员大将都是军职。

军政上,目前留了一个观察使的空缺,不让人碍了赵德昭的事。

在民政上,其实也故意留下了不少大缺,比如文散官最高等级的开府仪同三司。

按照宋初的配置,一个州府,特别是像山南东道这样一个比一个省还要大的区域,肯定要有一个这样的文官位置配置。

这个官职可以监督军事,但是军事不能干预他。

赵匡胤还在寻找得力官员,他不想让王溥担任这个官,但是赵德昭觉得蔡令性也可以胜任。

当然,不会如此轻易给他,要好好再观察一番。

开府仪同三司这个散官位在明朝就取消了,但是在宋代还是很牛的,权力很大。

赵德昭举目望去,只见远处的河堤两岸都有无数密密麻麻的人群还在垒土造堤,问道:“蔡刺史,如今调用了多少劳役?”

“秋冬之际就开始调用百姓,如今已经是第二批,共计十万人。”

“农忙之前,工程可能完成?”

“可。”

“河堤可是按照要求施工?”

“按照工部图纸,没有一丝偷工减料。属下以为,汉江襄阳段水稳,如此大工程,劳民伤财。”

赵德昭望了一眼蔡令性,知道这个老滑头是在试探自己。

他笑了笑问道:“为何?”

“汉江上游平稳,丹江湖为汉江调节水量,一直到中游都比较稳定。属下阅览襄阳志,襄阳千年来只水淹过四次,樊城水淹多一点,却也不到十次,与几乎每年都被淹的开封府完全不同。

如今开封府的黄河大堤都没有如此高的标准,可是襄阳却修建底宽十五米,上宽五米的河堤,实乃劳民伤财。”

赵德昭哈哈笑了起来,看着襄阳城越来越近的北门,摇头道:“今日暂且不谈这个,过两日,你就知道为何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