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我的大宋新帝国 > 第七十九章 襄阳

我的大宋新帝国 第七十九章 襄阳

作者:摇摇-欲坠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3:25:02 来源:笔趣阁

襄阳城南,岘山。

已经抵达这里几个月的刘小丝毫没有被抛弃的怨念,相反,在这片天地,他找到了更大的存在意义。

一开始,他来襄阳之后,主要精力放在修葺节度使府上面。

朝廷直接拨钱,襄阳刺史蔡令性不敢怠慢,可是这里的节度使府原本是慕容延钊的大本营,他当初到襄阳为节度使,这里的节度使府就是新修的。

慕容延钊去世之后,这里并没有派驻新的节度使,慕容家族的人,也没有被强制迁出。

也就是说,慕容家族在接到圣旨,要迁出节度使府的时候,这里本就被他们家族营造的富丽堂皇。

除了重换门楣,符合皇子的身份,这座节度使府根本没有需要修葺的地方。

后来,慕容家族的青年族人都进了新军,对赵德昭这个直系上司兼世交,慕容家族更是巴结,主动将这里重新整修了一番。

即便是刘小再挑剔,也对这座府衙挑不出半点不好。

所以,他的精力就转到了赵德昭交待他的任务上面来:烧制水泥。

地方是赵德昭指点的,赵德昭告诉他,在襄阳城南的岘山边,有两座矮山,都是石灰岩。

他的任务就是在这里督造几座回转窑,烧制石头,然后研磨成灰。

除了烧石头,还要在附近寻找石英矿,页岩矿。

刘小不知道什么是水泥,但是他只知道,完全按照二哥儿的吩咐做就好了。

他将几个徒弟都分派了出去,一个负责石英矿,一个负责烧磨石头,一个负责为工匠督建住所,一个负责督买木料,还有一个负责与南阳之间的铁料,煤炭交易。

而他自己,将从龙州(江油)运抵的硝石矿牢牢地督管了起来。

眼见到了二月,二哥儿马上就要抵达,这几日他就亲自督促,不让二哥儿觉得他是废物。

他这一督促,数万服役的襄阳民众就开始吃尽苦头,连个休息的时间都没有。

不过皇子要来,有幸能见到皇子,也让所有人激动无比。

刘小这些日子已经转遍了襄阳城,对这块风水宝地也是惊叹不已。

襄阳三面环山,三面环水,除了西,南两个方向有几条山隘可以通行,其他方向根本没有通道。

就以他所在的城南来说,东侧是汉水,西侧是岘山,只有一条不宽的道路通到南方的宜城,荆州。

只需要一段不长的城墙,就能建成一座险关,保护襄阳的安全。

而在这个环山绕水的区域内,还有良田数万亩,足以养活数万人。

难怪这里能成为天下第一坚城,的确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向南,就是鱼米之乡的汉江平原,当初就是攻克了这里的南平,后周朝才不怕缺粮,四处征战。

这里一半水田,一半旱地,供应了大宋一半的大米。

而在汉水北侧,就是群山环绕的南阳平原,数万里的肥沃土地,供应了大宋一半的麦子。

这两个地方加起来,产粮超过了大宋的一半。

真是风水宝地啊!

朝廷的政令早已经传到了襄阳,襄阳的山南东道没有撤,只是将州改为了汉京府,一下子变成了三京之一。

消息传来,除了原襄阳刺史蔡令性有些失落,所有人激动万分。

特别是襄阳的大户人家,一个个将家财拿出来,准备购买房屋。

谁都知道,襄阳变成了汉京,这房子都要涨了……

即便没钱买新房子,今后这里越发繁华,房价也能上涨。

不过,襄阳本地的官方交易,已经直接被叫停,就连刺史蔡令性,如今也不能批准交易。

现在只等二哥儿到来,就风风火火开干,这天下,以后终究是属于二哥儿的。

他刘小,也能像孟宽一样,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人物。

烧窑的现场,数千服役的百姓用大锤捶打着大石块。

这些石块又被送进窑洞焚烧,再敲打成小石块。

继续焚烧后,丢进石磨磨成粉末,如今已经磨了小山大小的一堆,每个人就像小山上的蚂蚁。

北风吹来,掀起了一阵飞灰,每个人的身上都是厚厚的一层,看不清鼻眼。

刘小却丝毫不嫌弃,这么多的石头灰,二哥儿应该会满意吧!

“殿头,蔡大人着人来传,南阳知府报,王溥大人等人,已经登上了白河的船,明日一早就能抵达。”

“二哥儿呢?”

“两位夫人先行启程,二哥儿还要在开封府办推堪文书,迟几日上路。”

刘小揣测了一下,女眷们行的慢,二哥儿骑马来,肯定行的快,就是迟一些,也迟不了几日。

“吩咐下去,明日开始,就开始采买菜蔬,要多采买一点菜干。慕容家不是说在大洪山温泉那里有种鲜菜,明日开始,就让他们开始送。蔡刺史那边可有异常?”

“并无,他本是老成持重之人,如今年纪又大了,并无多少怨言。”

刘小想了想,说道:“去备车,我还是要先跟他聊聊……”

上了车,刘小才想起来问道:“那裴大姐,是跟二哥儿一起过来,还是跟二位夫人一起过来?”

“跟夫人一起过来的。”

刘小叹道:“希望路上不要出岔子……”

从岘山往北七里,就到了襄阳南城门。

襄阳城始建于春秋早期,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成为春秋战国期间楚国北进、东扩、西拓时楚王师出入的聚散地。

后来逐渐从一处有相当基础设施和舟楫粮秣之备的军事要塞,逐步发展成为有相当规模和戍卒守卫的城邑。

这座城池北邻汉水,东南西有全国最宽的护城河,平均宽度近两百米。

内城东西宽三里,南北长三里有余,以纪念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昭明台为中心。

四座城门的主路将内城分成四片,刺史府在昭明台北东侧,而节度使府位于北西侧。

襄阳城墙原本只有六米,东晋时期刺史朱序镇守襄阳,前秦苻坚派苻丕攻打襄阳,朱序兵力不足,其母亲率领城中女眷在西北被毁城墙处,又筑成一座八米五高的城墙。

这段城墙也被称作夫人城,至此以后,襄阳城墙就高达八米五。

襄阳古城总长为九里,城垣上设置垛堞4000多个,三座瓮城,城墙内侧夯土筑基,外侧墙体厚达一米五,底宽十米到十五米,城墙上方也宽达五米。

城墙上可行车,可骑马,加上最宽护城河,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坚城。

住在这样的城郭里面,刘小来了之后,心里就有一种安稳感。

开封府建在平原,短短数十年,换了四个朝代,被攻破了多次,在那里,一点安全感都没有。

马车来到了高大的昭明台前,这座昭明台台基四十五尺高,上面还有一座魏晋风格三层楼阁,整个建筑高达十一丈高,也就是三十四米高。

马车穿过了昭明台下的门洞,一条笔直的大街直通北门,在大街的右侧,就是刺史府。

刘小身为内侍,虽然不属于朝廷大臣,但他是皇子近侍,如今皇子又任汉京留守,山南东道节度使,来到刺史府,根本不用通传,就被门房迎了进去。

蔡令性接到衙役通告,连忙迎了出来,并且一直迎到了台阶下。

“殿头赶的可巧,今日有百姓捉了四只野雉于集市售卖,老朽买了下来以饱口腹之欲,让媳妇烧制,不如晌午就在刺史府吃……”

这个媳妇可不是蔡令性媳妇,如今这个时代,称呼自己的媳妇是贱内,媳妇指的是儿媳妇。

就好比儿媳妇称呼婆婆不是婆婆,而是大姐姐,祖母那个级别才是婆婆。

刘小本就是来慰藉蔡令性的,作揖笑道:“如此可好,也省了咱家回去折腾。”

蔡令性今年已经快六十,年纪大了,就以求稳为主。

所以,赵匡胤一开始就没有看中他,认为他只会拖赵德昭的后腿,如今襄阳变成汉京,级别更高,就派了王溥来协助赵德昭。

蔡令性在这次的盛宴中不仅没有分到好处,反而要给人腾位置,自然不会好受。

不过赵匡胤也没有亏待他,将他调回朝中,提了级别,只是要享清福了。

刘小提前到来,除了完成赵德昭的嘱托,也要替他防范所有的风险。

他要看紧蔡令性,不能让他趁着二哥儿没来,故意挖坑。

不过他是有些想多了,内臣和外朝大臣境界不同,可不都是争权夺利之辈。

蔡令性现在只想平稳过渡,没有太多其他想法。

与此同时,南阳到襄阳的白河上,王氏正跟很是不满地王溥解释:“爹爹勿恼,非是官人更看重裴氏,实在是她携带的书卷,重要无比。”

从开封府出发,袁不让一行就对裴格安格外重视,不过在路上走,都是车驾,显不出来。

但是从南阳到襄阳,转为走水路,只有两条大船,其中一条分给了裴格安,就让王溥和其他大臣不满了。

但是袁不让态度坚决,坚持要让裴氏和那些箱子上大船,其他人也不好因为一条船争。

上了船,王溥就质问起了王氏。

王氏原本对裴格安不满,可是跟她一起抄录了那些书之后,知道这里面有一些还是她写的,对裴氏就有些望而生畏了。

加上裴格安制造出了香皂,洗发液,卫生纸,内衣,这些东西也收买了王氏和陈氏。

如今东宫的后院,都对裴格安忌惮中带着亲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