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我的大宋新帝国 > 第四十章 中秋庆典

我的大宋新帝国 第四十章 中秋庆典

作者:摇摇-欲坠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3:25:02 来源:笔趣阁

御花园靠西北角的一处院落,如今已经被封了起来,赵德昭一进院子,就看到了满头大汗的王承衍,正带着一群权贵子弟们领舞,指点不足。

这一帮身娇肉贵的权贵子弟,这个时候也少了几分跳脱,多了一丝稳重。

作为宫廷歌舞的一部分,他们也有属于自己的光荣,这个时候全部慎重以待。

看到赵德昭进了院子,石保吉和韩崇训两个小家伙跟他挤了挤眼睛,其他人却都装作没有看到他,心无旁骛。

一曲队舞结束,王承衍手里的竹竿指了指队伍里面的三个人,几个内侍立即会意地叫道:“韩崇训,石保吉,高处亮你们方才动作慢了半拍,一会儿重新排练一番,切勿再出错。”

三人不敢反驳,一一应是,重新回到队伍里面。

看到王承衍手里拿着的竹竿,又不敢说话,赵德昭就知道,他今日是宫廷队舞的“竹竿子”,负责报幕。

宋朝的歌舞承接唐朝,一般分为三段:“散序”、“中序”和“破”。但因唐代大曲过于庞大,宋代仅采用其中一部分。

宋代队舞的主体是歌舞队,相比唐曲多了竹竿子这个角色。

竹竿子又称“参军色”,相当于后世的报幕人,因手执竹竿而得名。

其作用不仅仅是念口号和向观众致词;还包括了引领歌舞。

另外伴奏的乐队称“后行”。

宋代队舞演出有一定程式:先由“竹竿子”向观众介绍节目内容,多用四六对句的骈体文,称“致语”;然后引导歌舞队上场,称“勾队”。

歌舞演完,“竹竿子”再度招呼全体歌舞队上场,称为“放队”或“遣队”。

中国舞蹈中的戏剧因素在春秋时代已出现,但到宋代宫廷队舞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已出现了角色分类、表演,加进了歌唱、致词等。

北宋建国之初,赵匡胤鉴于唐末五代时期各强势武官拥兵自重,甚至可以割据一方的历史教训。在在961年,就颁布了“兴文教,抑武事”的治国方略。

唐末五代时期,割据混战频繁,社会动荡不安,乐官受宠,宦官干政等违背礼乐之事时常有之。

五代时期的各个割据政权几乎完全丧失传统的礼乐制度,甚至出现政权统治者的祭祀仪式与一般民众有所差别。

《新五代史·晋本纪》中曾对此做出描述:“焚衣野祭之类,皆间巷人之事也,用之天子,见礼乐坏甚。”

统治者的祖宗祭祀,如此重要的礼仪庆典居然与普通民众相同,可见礼崩乐坏之严重。

赵匡胤十分重视传统礼乐的恢复,宋朝上下无不上行下效。

像精通音律的高怀德,这两年就谱曲比打仗多,并且上下搜寻古书典籍,在963年就确定了一套新的祭祀程序与音乐。

宋朝队舞分为三大类:宫廷队舞、民间队舞和百戏中的舞蹈。

宫廷队舞在唐代队舞的基础上发展为宫廷队,小儿队和女子队舞。

宫廷队舞讲究庄重,整齐划一,中心思想非常明确,以祭祀和壮观的向心力为主。

而民间队舞和百戏中的舞蹈,则各不相同,基本上每出戏都有不同的情节,以热闹为主。

看到赵德昭进来,王承衍拱了拱手,开口说道:“日新,王永昌今日贪吃,现在坏了肚子,上不得台盘儿,我们如今还缺一人,可否有兴?”

赵德昭楞了一下,讶然笑了起来。“应该还有备选吧,我就不掺和了。”

队舞的人数不是固定的,但是多少人都是很有讲究的,为了不出现意外,基本上都会多选几个人,以防万一。

王永昌闹肚子,不能登台,也还有其他人。

要是以前的赵德昭,对上台出风头还有一丝兴趣,现在的他根本不愿意在这方面耗费精力。

训练的辛辛苦苦,还不如去找自己的两个未婚妻子调戏调戏。

王承衍要保护嗓子,不能多说话,见赵德昭态度坚决,就立即点了点头,准备重新编排。

出了小院,旁边的院落就是以宫女为主,那里有几百个女子队舞成员,也在紧张地排练。

“二哥,王太傅带着家人已经到了拱辰门处。”

赵德昭一笑,立即快步走向了西南角的拱辰门。

拱辰门是御花园的西南门,也是出城的通道。

大臣们不可能从皇宫里穿行而过,所以要先绕到西城,沿着城墙夹道,往北到拱辰门进入御花园。

进入了御花园,所有人不得乘车,只能步行。

赵德昭看到王溥的时候,自然也看到了跟在他身边的女眷们。

眼睛在几个女人身上瞟了一眼,赵德昭就认出了王三姐,因为只有她最陌生。

她的母亲和四个嫂子,虽然见的也不多,但都有些印象。

让赵德昭意外的是,王三姐竟然身段颇高,这身高,都超过一米六五了。

要知道,她也才十四岁啊。

陈氏出身将门,却柔弱的像个林黛玉,王氏出身世家,却有点将门虎女的模样,让赵德昭忍不住遐想,是不是两个人的身份互掉了。

看到赵德昭出现,王三姐在母亲的提醒下放下了帷帽上的薄纱,有些不情愿地躲在了几个女人的身后。

看她的姿态,恐怕有些怪赵德昭出来,影响她看御花园风景了。

她跟赵德昭被赐婚后,就是未婚夫妻,别人都能见礼,但就赵德昭不能接触。

赵德昭不以为然,兴冲冲地走了上去,却被一个小老头给一把抓住。“小二哥儿,今日庆典,切勿将我与逆子安排同坐,要是给我这老儿单独安排一桌,那才最好。”

王溥哭笑不得,只能连连摇头苦笑。

赵德昭嘿嘿笑道:“大人如今已七十有五,自然是与耄老同席,无人会影响大人雅兴。”

王祚却哭丧着脸说道:“那些老家伙酒喝不得,肉吃不得,甚是无趣!”

这个老活宝现在谁也没门,就连赵匡胤也管不了。

能活到七十五岁,在这个时代绝对高寿,就是皇帝也要以礼相待。

他现在到了随心所欲的年纪,虽然有些不靠谱,但笑闹又不触及底线,任谁也要尊着。

赵德昭试探道:“要不我让人单开一桌,然后坐在台下看戏?”

他大为意动,却又叹了口气。“还是算了,中秋庆典不容跳脱。”

赵德昭刚松了口气,他却又扭头叫道:“三姐儿,过来好好看看你的未来夫君……”

这就尴尬了。

王三姐在帷帽后面娇嗔:“爷,你再胡闹,明日一壶酒也没有了。”

王祚立马一副惹不起,惹不起的表情,有些尴尬地拉着赵德昭转身就走。“这御花园大是大了点,可也就这个样……”

赵德昭心中暗笑,表面却不动声色。

王家四个儿子,就一个女儿还是最小,上面爹娘疼着,哥哥嫂子也都疼着。

现在看来,性格是个爽利的,王家怕是也在有意培养她的管家能力。

再过两个月进了门,后院的事务倒是可以都托付给她。

一路行来,进入内园,女眷就被宫女引去了对面就座,赵德昭安顿好了王溥一家,又被其他人叫走。

夜幕逐渐降临,御花园里挂着的灯笼也都被点燃,数百个灯笼将御花园点缀的格外迷人。

灯笼全部点燃的时候,舞台正前方,宗室成员后方的一处篝火也被点燃,然后鼓乐声起,庆典拉开了大幕。

这个时候,赵光义和赵廷美两兄弟才结伴而来,最后是赵匡胤带着几个妃子,他们每人一个案几,上面摆了酒菜,点心,正对舞台。

王承衍打扮的像一个兔儿爷,不仅抹脂擦粉,还在耳边缀了一朵大红花。

在赵德昭看起来非常恶俗,可是看其他人对他的追捧,显然很符合这个时代的审美。

赵德昭转头看了一下几个小的,四姐显然就被王承衍给迷住了,这个时候像个小迷妹,不停地鼓掌。

赵德昭一愣,这冤孽不会就是这次种下的吧……

王承衍声音好听,磁性,一上台就吟唱了一曲礼部撰写的四六对句的骈体文,这也是致词。

跟后世的报幕员不一样,报幕员是用说的,他却是用唱的。

台下一片寂静,生怕发出一点声音,就听不见唱的是什么了。

一曲唱完,所有人就知道今天的庆典是为了什么举办,以及节目表演的顺序。

随后他手里的长竹竿一摇,在台下等待的宫廷队舞人员,就有序上台。

在雄浑的音乐声中,最庄严的宫廷队舞拉开了今天庆典的序幕、

而在台下,赵匡胤长身而立,举起了手中的酒杯。

所有人站立而起,共同饮酒三杯,一句话不说,所有人开始吃饭喝酒。

这一曲“头部”就是二十分钟左右,够所有人填饱肚子。

赵德昭自己抓紧时间吃饱,又监督了弟弟妹妹们都吃饱,一会儿他们的位置就会撤销,转移到更后方的阁楼上。

而他们所在的舞台前方的这处空地,就会变成一个百戏舞台。

一开始坐在这里,是为了表达与民共欢,但是吃饱喝足了,就该让出位置。

赵德昭伺候了六姐吃饱,正准备将她送到赵匡胤的怀里去享受一番父亲的关爱,却见一晚上都没有看见的裴格安出现在了右前方,脸上带着一丝得意的笑容,然后转身就走。

一看她的表情,赵德昭心中大骇,表情却越发平静。

赵匡胤在诸位大臣面前很愿意展示自己的随和,伸手来抱六姐。“来,六姐儿,到爹爹这里来。”

距离他们不远处,一个声音尖叫道:“三郎,你怎么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