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我的大宋新帝国 > 第二十九章 农庄

我的大宋新帝国 第二十九章 农庄

作者:摇摇-欲坠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3:25:02 来源:笔趣阁

(不好意思,原本有七章与军阀陈氏的支线剧情存稿,我在回过头来看的时候发现与主线的关系不大,冲动之下全部删了。

现在一章存稿也没有了,所以这两天允许我单更,重新理清一下思路,最迟周一恢复每天六千字更新。)

雨后初晴,这六月的天气热的让人烦躁。

可是看到城外的惨状,就连最不懂事的六姐,这个时候也乖巧的让人心疼。

就连赵德昭也没有预料到,这个时候的开封城外,简直就是一出人间惨剧。

出了大梁门,也就出了开封城,因为受灾,来自各地的难民知道在开封府还有活命的机会,挣扎着来到了开封城外。

当一个地区的受灾民众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幅幅惨不忍睹的画面。

大部分民众面黄肌瘦,四肢无力,能动的得到了开封府的施粥,被组织了起来自救。

还有一些年老的,似乎已经耗尽了最后一丝生命力,只能躺在泥水里面等死。

即便有一口吃的,他们也舍不得再吃,把省下的口粮给孩子们吃。

到处都是哭声,到处都是饿殍,而那些衙役和禁军也都一个个麻木地搬运尸体,放在一起焚烧。

这就是宋初,一个几乎没有自救能力,一个完全没有抵抗风险能力的时代。

秋收还没有到,但是大片农田被淹,粮食被淹的时候,谁也顾不了那么多。

开封府周边被淹的麦地全部被朝廷征用,被组织起来的难民们被驱赶进了农田,扯下还没有包浆的麦粒,然后将这些麦穗集中在一起,煮成了糊状的食物。

甚至连一粒盐也没有,但是每个人都吃的那么香。

六姐对大人的惨状不敢看,但是每当看到受苦受难的孩子,就忍不住再偷偷看。

四姐,五姐已经都懂事了,她们看的泪流满面,跟赵德昭商议。“二哥,我存的私房钱还有三金五万钱,可否也为救灾出一份力?”

宋初的金价高昂,一金就是万钱,相当于十贯,三金五万钱差不多相当于八万钱,八十贯。

赵德昭摇了摇头。“四姐的钱留着以后当嫁妆,如今朝廷全力救灾,父皇批了大量金钱购粮,应可度过难关。”

“我只是也想出份力……”

“朝廷自有法度,如今尚可承受,所以并无摊派。若四姐执意出钱,置朝廷大臣何处?置父皇何处?岂不是相当于指责父皇与众大臣?”

四姐脸色黯淡垂下头去,眼泪哗哗往下流。“是我想的岔了。”

下雨受灾如今只是开封府周边,对朝廷来说,无非是一时之间调粮艰难,不过受灾人数不会很多,几天就能安抚下来。

如果局势真的严重,他们出城也不会轻易得到批准。

也就是说,在赵德昭严重的世间惨相,不过是这个时代的常态。

如果这个时候赵德昭他们要出钱来救灾,那就是又一个沈万三,有邀名之嫌。

封建时代,杀人,贪污都不是大罪,邀名才是头等大罪。

每一个皇帝,包括大臣们,都不会允许这样的事。

所以赵德昭他们什么都做不了,因为年幼,他们连催促都不能,只能装作视若无睹。

另一辆马车上,裴格安跟徐永昌相对而坐,望着外面的难民却接连相询。

她对历史的了解并不多,对古代还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崇拜,与强烈的参与精神。

但是看到眼前的这一幕,才让她知道了这个时代的残酷。

人命贱如狗啊!

她装作好奇地询问关于这个时代的一切,想要深入了解这个世界。

而徐永昌早就已经下注在了她身上,这些天也感觉到她不似常人。试问,一个没有读过书的九岁孩子,却能在书房写下密密麻麻的文字,这还是常人吗?

因为有了这方面的认知,他可以说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赵德昭的农庄就在城西的西湖边,因为地势不算高,虽然有西湖引流,也淹没了一小半。

不过庄子的农户住的地势较高,住的房屋倒是没有被淹。

如今大部分房屋都是垒土而造,一旦泥土的墙壁被泡,就会变成危房。

庄子里只有三套大院子,一套是赵德昭的农庄,一套是侍卫们住的院子,一套是内侍们住的院子。

每一套房子都是大院落套小院落,几十间房。

得知赵德昭要来,房屋也早已被收拾了干净,被赵德昭“发落”过来的刘小,带着村民和内侍迎接了赵德昭一行。

他的庄子属于私产,这里的村民也都属于他。

由于不用承担税赋,这样的机会,可是一般的百姓都梦寐以求的。

虽然失去了自由,却不怕活不下去。

如今到处救灾,赵德昭让村民散去忙活,进入了自己住的院落。

这个院落并不大,前后三进,内侍住外围,宫女和赵德昭住内进,旁边还有一百禁军保护,安全还是有保障的。

院子距离西湖不远,从西湖边引水到了院子后方,形成了一处活水。

池塘里面种满了莲藕,这个时候荷花已经掉尽,只剩下了碧翠的莲叶。

池塘周围又种了柳树,形成了一副美丽的农家小院景象。

四姐她们一到就被这个池塘吸引,让内侍安排了小船带她们去摘莲蓬。

裴格安原本也很有兴趣,不过这个时候,“被排挤”的刘小带着她的父母兄弟过来,她也只能按捺住内心的冲动。

从进庄子,赵德昭就没有给刘小好脸色,而佟亮更是将一个小人得志的嘴脸扮演的面目可憎。

就连刘小靠近了赵德昭一些,都会被他赶开。

不管是侍卫,还是内侍,都觉得佟亮有些过了。

赵德昭数落了刘小几句,就让他下去安排午饭,反倒是留下了裴氏一家。

裴甲的形象就是一个打铁的壮汉,比两个儿子要魁梧的多,脸上有着浓郁的异族特色。

不过赵德昭询问之下,他也不知道自己一家有哪个民族血脉。

他只知道,祖上是唐朝初期就来的东方,几百年间异族血脉早已融合,淡化,只是在他这一代有些返祖现象,异族特征比较明显。

也是因为这血脉,加上会打铁,他不仅没有受到欺负,还比一般的东方百姓过的更好。

只不过,像他这样多血脉的人,虽然不会受到欺侮,却也几乎没有当官上位的机会。

赵德昭跟他们每人都闲叙了几句,就打发了他们回去。

裴格安跟着他们一起回家,实际上就是旁边内侍院落中的一个小院子,距离不远。

赵德昭不会直接跟他们谈建一个炼钢炉,这些事他一个皇子谈不合适,也更引人瞩目。

这次来,一切交给裴格安来筹备。

他也不需要一个大的炼钢炉,只需要一个实验性质的铁坊,能造出一些合用的东西,可以保护裴格安。

真要建一座高炉出来,一天能炼钢几千斤,恐怕会立即迎来暗杀。

有一个恶狼在侧,寝食难安啊!

下午躺在池塘边的树荫下,美美地睡了一觉,心旷神怡。

离开了开封府,赵德昭心情也舒畅了许多。

一直到晚饭后,裴格安才摸黑过来,而被赵德昭排斥了一天的刘小,也偷偷进了赵德昭的房间。

他一进屋就跪下,表情诌媚地笑道:“老奴见过二哥。”

赵德昭连忙过去将他扶起,笑道:“殿头为了我忍辱负重,切勿行此大礼。”

刘小精神振奋,低声说道:“二哥所料不差,老奴刚被贬谛到此,就有人联系老奴,还送来了十金与老奴。”

“给你你就收下,是何人与你联络?”

“开始是皇庄总监门魏大郎,老奴装作水火不进,后又有贾琰贾季华约了老奴到中书令农庄叙话,言辞话间不无拉拢,并许下了十金。”

“贾琰……”赵德昭当然知道这么个人,他有两件事比较出名,一个是身为家族幼子,发达之后救助族人,将活着的一百多人全部养了起来,并得到天下人赞许。

另一个就是他是赵光义登台之前的实际上的军师之一,他能文能武,智谋百断,赵光义是名义上的开封府尹,实际上不管事。

开封府的大小事务几乎都是他在管,并且处理的井井有条。

唯一可惜的是他死的太早,赵光义当上皇帝不到一年,他就在三司副使的位置上病逝了。

能让贾琰出面,很显然赵光义对刘小的拉拢很重视。

赵德昭沉吟了一番道:“你先在农庄留半年,帮我隐瞒一些事,等半年后我就让你回开封府。如今我在谋求外任,若能成功,今后开封府这边事务,就要全拜托殿头了。”

刘小大惊。“二哥,这天下中心在汴京,二十万禁军乃是天下一等力量,二哥为何舍近求远,舍易行难?”

裴格安笑道:“殿头,可还记得我曾说过能造远程夺人性命之武器?在那种武器面前,如今的精兵强将不过是土鸡瓦狗。

我与二哥现在只需一处有江的隐蔽地方,就能造出这些武器。那个时候,只有我们的军队最强大,禁军也是不堪一击。”

“那也不能离了官家啊……”刘小虽然知道这一点,却也有些接受不了。他又拜了下去道:“二哥,不如让老奴带着裴氏离京,皇子岂可离开官家!”

“再说吧,谋取外任也不是那么容易,一切还需筹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