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我的大宋新帝国 > 第一零五章 房陵郡(求订阅)

我的大宋新帝国 第一零五章 房陵郡(求订阅)

作者:摇摇-欲坠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31:11 来源:笔趣阁

赵德昭回头一看,是来自房陵郡(房县)的郡守李道。“是啊,那里现在是火药作坊,以后会是炸药作坊。”

桃花岛是一个面积有两三平方公里的江心洲,距离南岸只有百米左右宽。

赵德昭当初选择在这里发展初级工业,看中的就是这块位置。

他们脚下这里是万山余脉,地质稳定。

桃花岛是个狭长的岛屿,与南岸之间有超过三公里的河道。

距离桃花岛只有不到百米宽,上下一堵,就能在上游建一个小型水电站,下方能搭建几公里长的木桥,上面建设各种厂房。

大工业,襄阳不合适,因为这里没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但是作为起步阶段的工业研究和技术积累,这里的优势却不错。

在这里进行研究,技术成熟了,人员培训好了,就可以派到资源地进行工业开发。

李道犹豫了一下,说道:“留守,下官有一事,不知该不该烦扰留守。”

赵德昭收回了望着江中的视线,瞟了他一眼,露出了笑意。“无妨,说来听听。”

房陵郡是一个很奇葩的设置,在宋朝的体制内,有点像个直辖县,但是谁也不愿意碰。

因为这个地方有着一个监狱一样的环境,从春秋战国开始,就是流放重要犯人的地方。

这个重要犯人不是指真正的犯人,而是在政治上的失利者。

历史上有十四位皇帝流放到此,流放的大臣们就更多了。

特别是唐朝的时候,皇帝简直是轮流被流放到房陵郡。

赵匡胤陈桥兵变之后,也把柴宗训和小符后流放到了这里。

后面还有赵廷美反对赵光义,也被流放在这里。

这里一直是反对中央政权的大本营,特别是元朝以后,这里被称作土匪窝,中央政权也拿这里没有办法。

因为这里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四周都是连绵的群山,中间是一块平原,还有几条河。

没有任何一条大路可以直接进山,不管进出,都要在山间绵延的小路上走上四五天。

北方出了大山,就是富庶的汉水流域,南方是神农架。

朝廷去剿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力量太悬殊了,人们往神农架一躲,谁也找不到。

而被关进去的皇室成员,在当地的基本生活是有保障的。

山里的平原养活十几万,二十万人,可能有些勉强,加上山区的特产就一点问题没有。

但是他们想要出来,同样也很艰难。

所以,将皇室成员流放在这里,又是国家的中心地区,不像边境山高皇帝远,也没有造反的基础。

这里管辖的区域很大,神农架一直到西川的东部山区,都在辖境。

可是大部分地区荒无人烟,主要人口都集中在房陵郡的平原地带。

这里是个郡,人口却很少,这里的郡守跟个县令差不多,许多官员自嘲在这里当郡守,就是当牢头。

李道既然开了口,也就大着胆子说道:“郑王宗训年已十四,到了娶妻的年纪。臣自房陵出发之前,周太后还让下官给朝廷再次上书,请求赐婚。”

郑王指的就是柴荣的儿子柴宗训,七岁登基,然后不到半年就被赵匡胤陈桥兵变,夺了皇位。

像他这种身份,朝廷许婚,准备婚礼,又是大半年一年的。

他比赵德昭小两岁,的确也到了该说亲的年纪。

他身份特殊,配得上他的看不上他,配不上他的,他又不会娶。

“再次?”赵德昭笑了笑。“第几次了?”

“从去岁入秋开始,已经是第四次了。周太后屡次催促下官,下官也是难为。”

周太后就是小符后,她随着柴宗训贬谪房陵,但是身上依旧挂着周太后的名号。

而且符家在朝廷势力也不小,李道这个郡守也不敢轻易得罪她。

不过这件事赵德昭不会管,根本轮不到他插言。他只有皇子的身份,又没有太子的身份,不好插手这件事。

赵德昭道:“此事我无从置喙,李郡守与我言是何意?”

李道躬身抱拳道:“下官不敢牵扯留守,只是意欲留守也上书一封,说明此事。”

赵德昭现在是汉京府留守,山南东道节度使,山南东道的军政,民政大权一把抓。

房陵郡属于山南东道的辖地,只让他上书的话,倒也不好推脱。

不过李道的身份不合适,赵德昭道:“此事不必再说,若要我上书,也要有周太后的委托,你我在这其中都不好过于主动。”

“喏。”李道长长叹了口气,站在赵德昭的身后不再说话。

赵德昭笑了笑,他很清楚李道此举并不是推脱责任,也不是没有担当,而是故意用一件小事,来拉近他跟上司之间的关系。

“房陵山高地远,交通不便,当地若想发展,必须要先修路。李郡守可有谋划?”

李道楞了一下,精神振奋道:“若留守支持,属下再难也把这条路修出来。”

在明朝的时候,首都远离房陵,不过马家采购的不少稀有矿产,就是来自房陵。

比如制作光学玻璃的重晶石,就是产自房陵。

不过赵德昭对这些细节没有关注,并不知道具体产地。

他想了想又问:“房陵与外界除了一条小路,有无河道通航?”

李道说道:“出城向东一百里,可抵达南河,南河直入汉水。不过南河有河道水浅,只能过木筏,不能行舟。下官出山,就是经过南河水道,来汉京需要三日有余。”

“若是走山路呢?”

“山路一共三百里,需要走四到五日,且许多路段无法行车。”

赵德昭点了点头道:“要先富,先修路。只有有了路,山里的特产才能运出山。你这次回去之后,要安排人手到处探查资源,若房陵资源丰富,这条路就可修。”

“喏。”

这个时候,慕容延卿有些无聊地从机房里面出来,来到了赵德昭的身边抱拳道:“节度使,下官对这些东西无甚兴趣,听日新他们说,现在节度使已经造出了千里镜,这次还要给我等过目,为何不见踪迹?”

赵德昭看着故意装出莽汉一样的慕容延卿,摇头笑了笑。“不急,这里看完就过去。”

其实军中大将对磨床更加好奇,因为磨床可以磨刀,而军中京城要修复的刀,一点也不少。

慕容延卿是武将,他怕自己表现的太精明,赵德昭会对慕容家族有戒心,只能扮作莽汉。

在河边平台的最后一间空房子里,就摆着这次做出来的几套望远镜和一些制作玻璃的稀有矿石样品。

普通的玻璃,只需要石英砂、纯碱、长石及石灰石等为原料就能制造出。

可是要求越高的玻璃,需要的稀有矿石就越多。

像重晶石,主要成分是硫酸钡,就是光学玻璃的重要成分。

普通玻璃是硅酸盐成分,可是氧化物、氢氧化物、硝酸盐和碳酸盐,磷酸盐或氟化物,同样也是高等级玻璃必不可少的成分。

赵德昭对这些不懂,但也知道造玻璃可不是仅仅搞点沙子烧融就可以的。

望远镜需要的凸透镜,凹透镜,棱镜,要求就相当高。

武将们在前面的参观中,一直溜在后面,他们对大部分技术没有兴趣,或者说,他们认为这不是他们的事。

但是见到了望远镜,一个个就爱不释手了。

因为棱镜需要非常纯净的晶体打磨成三棱形,这次的合格品很少,只做了四套望远镜。

其中两个单筒,两个双筒。

单筒是用竹筒制造,选择粗细不一的三节套筒,在竹筒上刻下凹槽形成轨道,内装三个镜片,一个棱镜。

双筒是木制,工匠用手工打磨出了合格的配件,然后组装而成,也能调节镜头。

单筒的倍率应该有八到十倍,双筒的话,应该有六到八倍。

在桃花岛的岛上,还故意竖了一个牌子,上面写了几个大字。

距离已经差不多一公里,肉眼根本看不清。

但是用上了望远镜,一个个大字如在眼前。

这些将领们一个个拿着望远镜,就舍不得放下了。

“不要抢,这些都是样品,你们谁也拿不走,现在看看就好了。再过几个月,这些千里镜就会配发军中,给你们每人发一个。”

慕容延卿故意笑问:“一人一个?”

赵德昭笑道:“今后按照不同军种,都头级别的将领,应该能配备上。不过,这要等我的锦衣卫都列装之后,才能给你们。”

众将纷纷笑赵德昭偏心,但赵德昭就是表现的光明正大。

参观完了铁器坊,原本还要去木器坊的安排被取消,官员和将领们一同返回内城。

他跟各地官员都已经接触过,不管是公务,还是私下交情,也都表现到位,也该大吃大喝一顿,送他们离开。

耽搁了半个月,他们每个人的身上,都还有一大堆公务。

送走了他们,赵德昭也该静下心来,潜心攀登科技树。

而当天下午,就有无数的暗探,借着各种身份,离开了汉京。

他们有些向南,有些向北,每个人的身上,都背负着探查汉京府的任务。

今日的震天一爆,震惊的不止汉京府,而是整个大宋,整个天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