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我是王富贵 > 第493章 行宫着火了

我是王富贵 第493章 行宫着火了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30:35 来源:笔趣阁

剥皮的待遇曾鸿并没有享受到……因为包括凌迟、五马分尸、腰斩等等在内的残忍刑罚,已经被彻底取消了,甚至连株连九族也被禁止。

这是王岳的老泰山,孙交等人的功劳。

他们负责替大明重修法度……这是个非常漫长的系统化工程。

在承德,聚集了大明最顶尖儿的一批学者,不光有心学鸿儒,也有理学名士,还有许多致仕官员,他们在一起讨论,针对最新形成的观点,也会毫不犹豫吸收进去。

比如在他们看来,大明皇帝就是华夏的代表,是整个民族的象征……这一点是在北赶元朝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

大明皇帝具有无上权柄,所有官吏、士卒、百姓,都要无条件效忠皇帝,以皇帝旨意,作为最高准则……

毫无疑问,这一表述把朱皇帝的位置提高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让组好处十分满意,欣然接受了孙交等人的工作成果。

只是聪慧如朱厚熜,也没有注意到,在这个表述当中,拿掉了天子称呼,也去除了君权神授的部分。

皇帝不是靠着老天之子的神圣身份来治理天下,而是在于北赶元朝,恢复华夏,在于这一场伟大的斗争。

说到底,是百姓拥护支持的结果。

这种悄然之间的变化,在朱厚熜任内几乎起不到任何作用,哪怕他的儿子,也未必管用,甚至只会强化皇权。

但是早晚有一天,这个安排会发挥作用,毕竟皇权是百姓授予的,百姓能给,也能剥夺!

早晚有一天,至高无上的皇权会瓦解。

不过贸然摧毁皇权,却是完全没有道理的,甚至想通过各种手段,盲目扶持商贾,把皇宫办成农家乐,以此来解构皇权,都是没必要的,甚至会适得其反。

毕竟在剧烈的变革过程中,一个强大的核心,有着无与伦比的价值。

比如当下,虽然朱厚熜没有同意将曾鸿等人剥皮,但是却把淮安府当做了典型,明发天下。

作为一个地方衙门,淮安府的种种问题,都非常严重……其一,田地丁口严重流失,致使田赋徭役落到了少数百姓头上,造成他们的生活极度窘迫。

再有就是贪墨横行,大官大贪,小吏小贪,从上到下,无人不贪。

各种大事,包括赈济灾民、修筑淮河大堤,疏通运河……全都乱七八糟,一堆烂账,朝廷交办的事情,到了地方衙门,就成了他们发财的良机。

这些情况绝不只是一个淮安,也不是靠着一个秦本昌就能解决问题。

案子还在查,贪官污吏还在处置……真正重要的是朱厚熜在针对这个案子的总结当中,提出了几条改革意见。

第一,要加强地方官吏建设,严厉约束地方官员,采用考试制度,广泛从民间选取人才。不管是农民,还是商贾,只要通过考试,并且愿意遵守法度,为民办事,就可以进入官场,成为一名吃皇粮的官吏。

第二,税赋徭役,必须公平。朝廷一直强调的清丈田亩,必须落实,不允许有任何隐藏田亩人丁……既不许隐藏,也不许虚报,务必要准确真实。

第三,在地方上,要推行新的货币,废两改元,消除火耗,严谨以耗羡为名,盘剥百姓!

这三条建议,可谓是杀气腾腾,前两条还好,毕竟是已经施行过的,算不得多么新颖,只是要求更加严格。

可是这第三条,却是太厉害了。

按照朱厚熜的计划,是全面推行金银铜币,以此取代市面上的铜钱,银两、金条、元宝等等。

货币统一之后,再征收税赋,就可以直接收取,不用计算火耗。

而且当币值改革完成之后,朝廷将适时推动另一项变法,也就是一条鞭法!

所谓一条鞭法的大名,估计没人不知道。

如此神奇有效的法令,王岳为什么没有积极推行呢?

不是他不想,而是做不到。

一条鞭法的核心就是把田赋徭役,统一折成银两,然后按照田亩征收……这个变法其实有两个前提条件。

一个是清丈田亩,弄清楚田亩数量,然后才能征税。

事实上张居正十年首辅,有八年时间,都在干这个,加上前面高拱的努力,差不多十年的功夫,才清查的七七八八。

这是征税的基础。

但是还有第二点,张居正根本没有碰……那就是货币化!

统一折成银两,这绝对是很好的设想,可对老百姓来说,他们要能方便地将手里的粮食换成银子,然后才能拿去缴纳赋税。对朝廷来说,则是要随时拿银子购买足够的物资,用来应付灾害战争,各种大宗开销。

这就要求民间有庞大的商品经济,还要有足够的货币……如果没有,对不起,玩一条鞭法,那是一定会出事的,而且还会出大事。

不去掉火耗,盲目征收银两,下面的官吏不狠狠盘剥百姓才怪。

所以在历史上,张居正人亡政息,一点都不奇怪。真正该奇怪的是,明明条件都不成熟,他是怎么有胆子,硬推一条鞭法?

只能说,那是真的头铁啊!

“陛下,这里面还有一个体系,没有和陛下讲……不过臣以为太后那边应该提到了,那就是在各地建立银行系统。然后强制规定,不管是商人,还是地方衙门,一切大笔资金流动,都要通过银行,这样就能减少实际需要的货币数量。”

“当然了,这更能约束地方衙门,还能防止偷税漏税,好处一大堆啊!”

朱厚熜白了他一眼,又忽悠了。

“你歇歇吧!母后早就说过了,要在各地开银行,每个县城都有一家,且不说地盘铺面,要花多少钱!光是负责运营的职员就要多少?还有,金银钞币流通,也要有足够的道路交通……又是开银行,又是修路,你当朕钱多得花不完?人才用不完吗?”

王岳嘿嘿两声,没有多说什么。

现代化这个东西,几乎是所有人都追求的,但现代化可不是没有成本的。就像为什么中国古代会形成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为什么不是那种分工更细致,商品化程度更高的经济模式?

道理很简单,就是成本太高!

要维持一个庞大而统一的帝国,光是一套行政体系,就足以让财政吃紧了。

如果在行政之外,再增加金融财税,司法军事,科教文卫……层层叠加下来,直接可以宣布王朝解体了。

这也是王岳为什么要在十年筹备之后,才着手推动这些事情……不是他不想快,而是实在快不了。

“王岳,你总算跟朕讲了一点实话……咱们要做的事情,的确是太多了。”朱厚熜轻叹口气,“不过在朕看来,这事情并不会很顺利,光是废除火耗,改革币值,就会遭到前所未有的阻力。”

王岳表示赞同,“陛下高见!只是有一点,不管多大的阻力,都不能将货币发行权拱手让出去。否则就算完成了货币化改革,没有将货币发行权抓在手里,而是成了一些人的囊中之物,那也是失败了,而且还是最失败的那种!”

朱厚熜点头,“朕知道……朝中有人提议把宝钞发行权卖出去,这事朕不是傻子,根本不会答应……朕只是想知道,提议如此的人,到底是脑子不好使,还是心坏了,又或者,又蠢又坏!想架空朕,夺走朕的权柄,那是痴心妄想!”

朱厚熜气哼哼说道,突然之间,他又笑了。

“王岳,你说那些人知道朕没有上当,他们会怎么办?会不会也像对付堂兄那样,对朕下手?”

朱厚熜笑呵呵问着,却发现王岳神色异常。

“你怎么回事?”

王岳咧嘴苦笑,“陛下,如果没有猜错,人家已经有动作了。”

“什么意思?”朱厚熜不解。

王岳指了指门窗,朱厚熜猛地抬头看去,这才惊觉,原来从门缝和窗缝,已经有袅袅的浓烟涌入。

着火了!

朱厚熜大惊失色,这时候王岳已经将一块湿漉漉的帕子递给了他。

“捂着口鼻,跟着我跑吧!”

王岳说完,就率先猫着腰,向门口跑去,朱厚熜也只能跟着王岳,只是这个帕子怎么有点奇怪啊?不停滴淡黄的液体。

王富贵!

你丫的给朕用的什么玩意?

正在朱厚熜想要骂人的时候,王岳又转头跑回来了,伸手揪住朱厚熜的胳膊,急切道:“门口出不去了,跟我走窗户!快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