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我是王富贵 > 第448章 前有王阳明,后有王富贵

我是王富贵 第448章 前有王阳明,后有王富贵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30:35 来源:笔趣阁

朱厚熜认真听着王岳的高论,他想了好半天,弄得王岳十分惶恐……这货不会看出什么了吧?

王岳想把重心放在讲学上面,其实是想建立一套新的体系,这件事情他一直在做……从有关圣贤和皇帝孰大,再到阳明公的三日宣讲,最后到他的兴学授课。

这都是顺水推舟,或者说早有预谋。

王岳要推动的是什么玩意,也不复杂……说穿了,就是在保证皇权的前提下,实现开明君治。

有人或许要问了,难道不该把皇权关进笼子吗?

开什么玩笑,皇帝还是天子呢,是百姓为子民,良心发现还会照顾一下,若是放出了那群魔鬼,百姓就真的变成鱼肉了。

当然了,皇权泛滥,也是很可怕的事情。

所以才有阳明公讲做学问的出发点,才有王岳的进一步往前推……他们只要说服绝大多数人,形成强大的共识,就像是儒家士人集团一样,到了那时候,皇帝也没法跟他们抗衡。

总体来说,就是要给大明换个“芯片”,从而让这个半老的机器焕发出第二春。

王岳敢这些事情,说句不好听的,那也是处心积虑,其心可诛啊!

鬼知道朱厚熜会不会炸锅,要是那样的话,他可就完蛋了。

因此王岳格外担忧,生怕朱厚熜看出他的用心。

足足等了半晌,这位皇帝陛下采用怀疑的目光看着王岳。

“那个……你行不?”

王岳被说蒙了,什么行不行啊?

朱厚熜认真补充道:“你肚子里的那点墨水,连纸糊三阁老都不清楚,还上台讲学,万一丢了人,朕也没脸啊!”

朱厚熜很认真拍着王岳的肩头,“你有这个心就好了,还是交给王阳明,王艮,或者让徐阶去讲也行啊!真的!朕怕你弄砸了,到时候哭鼻子,朕就不知道怎么办了。”

王岳气得差点昏过去,不带这么瞧不起人的。

“陛下,要不要咱们打个赌!”

“好啊,赌什么?”

王岳想了想,“就赌这一桩娃娃亲!”

“怎么讲?”

“若是我赢了,等丫头十六岁之后,她有自己选择夫婿的机会!”

朱厚熜眨巴眨巴眼睛,“那个王岳啊,你就这么瞧不起朕的儿子?”

“那倒不是,只是单纯给孩子个选择,在一起过日子可不同别的事情,我已经就这样了,丫头这块,不能早早订下来!”

朱厚熜思忖了半天,用力点头,“行啊,咱俩都是当爹的,我特别理解你,就这么办了吧!”

从王家出来,朱厚熜就把儿子朱载基叫过来。

“你给我听好了,往后务必要对你师妹好一点,要多在她身边晃荡,我就不信了。他王家的小白菜,还能逃出咱老朱家的手掌心!”朱厚熜切齿咬牙,发狠说道。

而与此同时,王岳也抱着自家的丫头,欣然笑道:“你爹又把朱厚熜给耍了,那个蠢蛋啊,等你到十六岁,朱载基就二十出头了。太子能拖到二十岁之后大婚吗?完全不可能啊!你爹做了多大的牺牲知道不?我连国丈都不做了。全都是为了丫头你啊!还不给爹笑一个!”

王家丫头果然很给力,熟睡之中,还赏了她爹一泡热腾腾的……尿!

……

“真是稀奇啊!抚远伯居然要登坛讲学了。”

上至内阁六部,下至贩夫走卒,全都被惊动了。

过去在王岳身上,有太多的标签,什么天子宠臣啊,当世名将啊,争斗高手啊……唯独没有学术地位。

这也不奇怪,像王阳明那样,立德、立功、立言的不朽圣人,才是稀罕货,两千年的历史中,都为数不多。

其实这个道理不难理解,人的精力终究是有限的。

或者是朝堂,或者是江湖……二者很难兼顾,非要玩跨界,只会扯坏了裆。

而且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很多官吏他们不是没有著作的。

就拿那些翰林来说,修实录,修前朝史书,起居注……忙起来绝对要命。

只不过修这些东西,显然不如写鹅鹅鹅的诗人,更容易后世扬名……王岳就有这么个感觉,貌似在前世做古文的时候,如果弄不明白什么意思,就说怀才不遇,总能蒙上三五分,貌似中国的统治者都是瞎子,中国的文人都是满肚子委屈……后来王岳才弄明白,有些人的确是无才可遇,而更大的可能是幸存者偏差。

光是选那些颇有名气的在野士人……既然都没混进朝堂,怀才不遇,也就顺理成章了。

反正吧,说来说去,都是王岳要跨界。

“那个元辅,我没有别的意思,令师到底行不行啊?”翟銮好奇问道。

张孚敬翻了翻眼皮,“他要是不行,无能拜师吗!放心吧,等着涨学问吧!”

好容易把翟銮打发走,张孚敬一低头,就翻出了一份讲义,啥也别说了,给师父送去吧,别让他丢人!

接到了张璁的礼物,王岳鼻子都气歪了,在他手边,还有三份……分别是孙交的,杨一清的,还有王艮的!

奶奶的,瞧不起人是不是?

你们等着瞧,我非要把你们的脸都扇肿了!

就在这一片质疑的目光中,王岳当真登台了。

这一次的讲学,选在了国子监,背靠着三棵古槐树,面对着上千人,王岳侃侃而谈。

“我今天很想聊的一个话题,那就是我们的国家是怎么来的。”

王岳一开口,就吓死了一群人,包括几位弟子,都面面相觑,师父啊,这题目太大了,咱换一个行不?

“按照我们的史书,大禹治水之后,才出现了父子相传的王朝……夏商周,也就是历代圣贤推崇的三代之治,认为那是治理的巅峰,君贤臣忠,国泰民安,物阜民丰……这一切的.asxs.就是大禹治水,正是这一事件,奠定了华夏文脉,道统传承。那我们不妨想一想,为什么大禹治水来得这么重要呢?”

“依我看来,治水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对河流走向,山川地形,有着详细的了解……还要能够组织起庞大数量的民夫,大家协调一致,开山挖渠,疏通水路,这才有了大禹治水的成功。”

“我再举个例子,蒙古人何以建国,横扫天下呢?是因为金国压榨,不断推行减丁政策,蒙古人起兵灭金,而后不断南征北战,打出了偌大的江山。”

“对比这二者,就要破题,我们的家国天下,来自于彼此的团结合作。我们的管理方法,来自于共同治理水患,各司其职,分工合作。我们和那些基于争斗,掠夺而形成的国家完全不同。”

“在治水过程中,我们的百姓和组织治水的首领,形成了一种合作的关系,就像是一种约定……这些或明或暗的规则,构成了组织国家的基础。华夏之所以为华夏,便是源于此!”

……

王岳不紧不慢,声音充满了吸引力。

下面听的人,完全是目瞪口呆,惊掉下巴!

乖乖,这是王岳能说出来的?

这也太高大上了吧?

尤其是张孚敬,更是老脸通红。

师父就是师父啊!

他这是班门弄斧。

随着王岳讲述深入,张孚敬突然有种明悟,阳明公在兖州的讲学,根本只是开个头儿罢了,精华在师父这里!

“从大禹治水来看,君父和百姓之间,是存在一种托付关系的,这也是后世明君常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国家不光是治水一件事,因此夏朝建立之后,逐渐出现了一个阶层,就是士!士人上佐天子,下抚百姓……那士人该怎么做呢?能不能欺上瞒下呢?很显然,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经过不断的争论,主张仁政,奉行王道的儒家胜出,儒家的想法,就成了绝大多数官吏的共同看法,成为了大家的共识。”

“我在这里想说的是,儒家的纲常道理,并非是天然存在,也并非是高高在上,凌驾一切……这些道理规则,是经过三代的经验,又经过了诸子百家的争论,最后才确定下来的。”

“同样的,自秦汉以来,近两千年,我们的儒士都鲜有突破,反而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几乎背离了儒家的本意初衷。”

“孔夫子、孟夫子,都曾经周游列国,见识民间疾苦,了解百姓所思所想……可如今的士人,只是沉溺两千年前的书本,既不知道天下的变化,也不知道百姓的疾苦……反而胆大包天,不但把自己置于百姓之上,居然将道统看得比君父还重,如此读书人,着实欺师灭祖,无君无父!”

“所以,仆以为,真正的士人,就该像当年探索治理水患的大禹一般,去了解民生疾苦,去研究真正解决问题的学问,你们对待君父要忠,对待百姓要义,要把自己置身百姓之下……农工商,皆有产出。唯独士人,受人供养,却高高在上,岂不是可笑……”

王岳所讲的这些内容,几乎一夜之间,就传遍了京城……想慢也不行了,结合之前阳明公所讲,一门全新的学问,冉冉升起,王岳的学术地位,也就扶摇直上,一日九万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