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我是王富贵 > 第487章 阻力来自地方

我是王富贵 第487章 阻力来自地方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3:24:08 来源:笔趣阁

推行心学,最直接的一个好处就是思想打开了,什么东西都能讨论了。不然人家一句圣人之言,你也敢质疑?天理如此,凡人岂能置喙?

多少国计民生,都这样被吓得不敢多谈了。

可现在不一样了,既然从心出发,那就没有什么不能讨论的,尤其是关乎苍生百姓的大事,更是不能放过。

废掉银两,改用银币,这个到底行不行?

出乎预料,刚刚公布出来,居然反对声音,占据了主流,并没有因为朱厚熜是皇帝,就理所当然得到了支持。

陛下,咱别折腾了,你们老朱家都玩过一次了,就别再坑人了。

这些人说的自然是宝钞!

提到了宝钞,这东西绝对是老朱的坑爹发明,就算再想帮他洗,估计也洗不干净。

纸币这个东西,好处和坏处,同样显而易见。

尤其是当控制不住的时候,那就跟吃了二斤巴豆似的,一泻千里……在洪武朝,宝钞就开始泛滥了。

既然泛滥,要怎么办呢?

答案很简单,就是用更大的泛滥,去医治眼前的泛滥、

只要发行的够多,贬值就追不上我。

秉持着这个理念,大明的宝钞,疯狂印刷出来,最后都舍不得用好纸印刷,毕竟纸也是要成本的。

结果就是弄出来的宝钞,比草纸还差劲儿,轻轻一戳就破了,拿来擦屁股还要多垫两层……

你们老朱家都造了一次孽,坑了无数人。

现在还想再来,对不起了,我们不干了。

朱厚熜的脸真的黑了,“王岳,你出的好主意!”

王岳也表示无奈啊!

“陛下,臣真是尽力了,我都想到了用开平王和于少保代言……要不,就把头像换成陛下的,估计能管用?”

朱厚熜眉头挑了挑,片刻之后,他勃然大怒!

“王岳!你拿朕当三岁孩子耍是不是?要是用朕的,会,会更差的……”朱厚熜的声音微不可查……原来他也知道,皇家的信用是真的不怎么样。

其实有关货币的这一块,王岳早就打算过了,毕竟有太多穿越前辈,靠着开银行,办钱号,大发横财,他完全可以再来一次啊!

只不过当他实际研究一番之后,不得不承认,有些事情,即便有主角光环,那也是做不来地!

有些人会说,在古代皇权不下乡,老百姓不信任朝廷,百姓愚昧,不好管理,到处都是刁民,哪怕对他们好,他们也不领情,保守落后,愚不可及,无可救药……

持此高论的人,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俨然天子的架势,是万万舍不得用百姓的视角看待问题的。

对于那些普通百姓来说,他们眼里的朝廷,就是不断盘剥,不断征发勒索,别说他们这一辈子,就算往上数几百年,也都是一个德行。

百姓们对青天大老爷最大的期待,也就是能主持公道,公平断案,不畏强权,这就已经够他们感恩戴德,铭刻肺腑了。

至于更多,那是想也不敢想。

所以说,任何变法改革,都要考虑实际的条件……推行清丈的好处是什么?

增加财政收入,减少流民,公平税赋……这些都有,但是不可否认,在重新清丈的过程中,朝廷和百姓,等于是重新签订了一份契约,而且还是相对公平合理,老百姓能够接受的那种。

只有当这个契约有效执行之后,才能取信于人,才能推动更多的改变……而货币改革,就是其中最主要的一项。

“其实宝钞这件事情吧,太祖爷也有无奈啊!”

朱厚熜还是决定硬洗,“咱们中原历来缺少金银,偏偏物产丰饶,需要的货币极多……朕也想给纸币担保,可以兑换金银,但是朕真的没有那么多钱啊!”

王岳用力点头,强烈赞同……不赞同也不行啊,这是他跟蒋太后讲的,朱厚熜又从老娘那里学来的。

四舍五入,朱厚熜约等于徒孙,身为师爷的王岳当然要赞同了。

只不过这个情况稍微好转了一些,当然了,还要感谢倭国做出来的巨大贡献,每年给提供数百万两的白银,还有更多数量的铜,以及相当数量的黄金。

倭国凭着一己之力,占据了海外流入贵金属的六成还多!

“朕这一次发行金币和银币,又不是废纸一张的宝钞!货真价实的东西,怎么也有这么多反对的?这些人的脑子都坏了吗?”

朱厚熜大惑不解。

作为天子头脑的王岳,自然有必要替皇帝陛下解惑。

“陛下啊,臣琢磨着,弄清楚报纸上文章的来源,差不多就能查出个大概了。”

朱厚熜并没有被这个办法震惊到,毕竟本来也不是多高明,只不过普通的策略罢了,就让黄锦去调查一下吧!

小胖子办事还是很得力的,当他把结果送来,朱厚熜惊呆了。

“陛下,最近报纸上出现的反对货币改革的文章,有一半以上,都是官员写的。”

“官员?”朱厚熜眉头紧皱,“难不成是朝中有人跟朕作对?”

黄锦连忙摆手,“皇爷,这事情跟朝中的大人们关系不大,倒是……倒是和地方衙门,有不小的干系!”

黄锦说完,朱厚熜眉头皱的更深了,这帮货跳出来干什么啊?

完全没有道理啊!

“皇爷,比如这个最反对改革的春秋书生,他的真实身份是淮安知府的亲娘舅,兼师爷。还有,这个耿介人,他就是扬州府的一个书吏,他的笔名有十几个哩……虽说他们隐藏很小心,都用笔名,但是他们低估了东厂的本事。奴婢这些年一直没闲着,还有江南织造局,更是下了大工夫,奴婢们都为了皇爷,尽心尽力呢!”

朱厚熜嘴角上翘,呵呵冷笑,“黄锦啊,你是不是看王岳立功,就眼红了?这是你的功劳?这分明是你不作为,放任不管,结果这帮人肆无忌惮,以为弄个笔名掩护,就没人知道他们的真正身份了?对吧?”

黄锦惊得张大嘴巴,愕然半晌,鼓着腮帮道:“这叫引蛇出洞,是很高明的兵法!”

“闭嘴吧!”

朱厚熜冷哼道:“朕现在想知道,为什么这帮地方官吏,这么反对改革货币?到底是为了什么?”

黄锦翻了翻眼皮,这我就不知道了,不要问我。

“耗羡!”

王岳突然幽幽吐出了两个字!

朱厚熜身躯一震,包括黄锦都眼前一亮。

懂了!

王岳弄出来的金币和银币,做工精良倒是在其次的,每一枚的价值都是固定的。而且规定严禁损坏,如果敢窃取金银,会受到严惩。

这样一来,交易过程中,直接清点金币银币的数目就行了,并不需要复杂的折算,对商业来说,当然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同样的,新的货币也能用来交税,

这下子就麻烦了。

比如说,当下大明地方官吏,有一项很重要的收入来源,就是所谓的耗羡!

拿征粮来说,比如规定缴纳两石,但是会有雀食鼠盗,老百姓交了两石,很有可能入库的时候,就不足两石。

地方衙门是不会承担这个损失的,就只有在交税的时候,多收一些,至于多收多少,那就要看心情了。

同样的道理,缴纳金条银块,也会因为杂质的问题,不能保证足值,所以也要多交一点,这个叫火耗!

顾名思义,就是在铸成官银的过程中,损失的那部分。

可别小瞧这两样,俗话说的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就是从这里来的。

有些地方的耗羡甚至超过正课。

货币改革,首先就断了这帮人的手脚,他们能答应吗?

“这回总算是清楚了,咱们下一站正好是淮安,让朕也领教一下,老百姓要额外多交多少的税!”朱厚熜杀气腾腾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