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大家请我当皇帝 > 第二百八十八章 思变

大家请我当皇帝 第二百八十八章 思变

作者:四代重奸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3:15:30 来源:笔趣阁

“咳咳......清之,这里没有外人,你有话直说!”朱燮元轻咳了几声,不由示意王清之坐下道。

“那......那晚辈就不客气啦!”王清之看了看在座的左柱国朱燮元、宣大总督张凤翼和大同巡抚叶廷桂三人,不由斜欠着坐下道。

“今顺与金,共争我大明锦绣江山,不知几位大人有何看法?”

“哦?你一个耽于酒色之徒,居然也能思量起国家大事来?”不待众人发言,大同巡抚叶廷桂不由也斜了他一眼道。

“啊?嘿嘿,嘿嘿!”王清之闻言尴尬的挠了挠头,解释道,“这......我这不是文不成武不就,想找个路子嘛!”

“你找的谁的路子?”朱燮元皱了皱眉头,不由有几分不快道。

“呃……且不管谁的路子,我说几句实话,几位大人不妨听一听。”王清之左顾而言他道。

“若是说的好,请三位捧个场,若是说的不好,我扭头就走,绝不停留。”

“好,说吧,我们洗耳恭听!”朱燮元冷笑一声,不屑道。

“如今三方局势,顺金为强,我为弱,不知属实否?”王清之苦笑一声,这次开口反问道。

“这倒是!”半晌没吱声的张凤翼点了点头道。

“如此,若我助金则金胜,助顺则顺胜。若两不相助,待此二……二贼胜负已分,第一个就要寻我们的晦气,不知三位大人以为然否?”

“事儿倒是这么个事儿!”朱燮元点了点头,反问道,“既然如此,你又有何看法?”

实际上这些话他们几个人都讨论烂了,只是碍于各自缘由,迟迟不能下定决心。

既然这王清之也是如此看法,想必定有一些主意可供参考。

“所以,为今之计,务必选择一方为友,选择一方为敌,方为上策!”王清之图穷匕见,不由下结论道。

“哦?那清之以为,选择何方为友,何方为敌,方为上策?”朱燮元不由冷笑道。

原来说来说起,依旧是个说客!

王清之听了朱燮元这话,心道不好,恐怕一个不小心就是性命堪忧的下场。

只是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不由一咬牙,正色道:“以清之愚见,自然是以舜王为友,以后金为敌。”

“哦?是何道理?”三人不由对视一眼,开口笑道。

“实不相瞒,昨日我刚刚代表宣大两镇见过舜王殿下,殿下许以辽王一位,公三人,侯五人,参将及参将以上皆为伯爵,士卒月饷粮食一石。”王清之不由自信道。

说完自后,他不自信的看了朱燮元、张凤翼一眼,又补充道:“如果出力者非独一人,亦可析辽王为镇朔王和镇代王两位郡王。”

“什么?”三人闻言大骇,不由相继失色道,“好个舜王,果然不同凡响。”

“既然如此,事不宜迟,三位何不归顺舜王,亦不失荣华富贵......”王清之见此,不由趁热打铁道。

“呃......朱某如今年事已高,又世受皇恩,位极人臣,岂能为五斗米而折腰,此事容后再议,清之且下去歇息便是。”朱燮元犹豫了一下,开口道。

“啊?”王清之闻言有点傻了眼,不由扭头看了看宣大总督张凤翼和大同巡抚叶廷桂,一时间不知作何回答为好。

“清之啊,你先下去休息便是。”叶廷桂见状也劝了一句,王清之只好悻悻而退。

待到王清之刚刚离去,沉默不言的张凤翼突然开口问道:“两位以为如何?”

“舜王倒是出手大方,只是我等岂是见利忘义之人?”叶廷桂思量了片刻,不由开口道。

“只是如今国家危急,我等坐拥两万精兵,束手无策,实为可恨......”

“叶抚军所言甚是!”朱燮元点了点头,这才最终下定决心道,“东虏、西寇待我愈厚,说明形势愈发危急。”

“既然如此,若不能从中火中取栗,岂不是负了朱某柱国之名?”

“那左柱国的意思是?”张凤翼眉头一跳,不由试探着问道。

“先应了东虏!”朱燮元冷冷一笑道,“再应了西寇!”

“然后我等休整城防,死守西烟镇和盂县城两地。”

“那......那左柱国的意思是......”当大同巡抚叶廷桂听了朱燮元此言,也不由心惊肉跳。

“驱虎吞狼,坐收渔利!”只见那朱燮元双目精光四射,脸上呈现出不正常的潮红之色。

“啊?”宣大总督张凤翼和大同巡抚叶廷桂不由面面相觑。

且不说三人如何商议,且说那王清之回到住处以后。

原本十拿九稳的事情,他万万没想到居然不能一言而决,不由心中七上八下,着实难安,忍不住出了营帐,来回踱步。

“哎,这不是清之吗,你怎么来到这里?”就这王清之心事重重之际,却不曾想有人突然招呼了一声。

“啊?原来是杨廷石!”王清之扭头一看,招呼自己之人原来是副总兵杨国柱。

“唉,别提了!”王清之不由叹息道,“杨兄营中可有酒乎,咱俩许久未见,当痛饮一场。”

“这......”本来一脸好爽的杨国柱闻言顿时面带犹豫之色道,“这几日东虏来犯,形势危急。我若带头坏了禁酒令,犯军律事小,坏了国事罪大!”

“害,你还......你还当真了!”王清之话说了半截,不由扯着他低声道,“此处多有不便,换个地方再说。”

“好!”杨国柱点了点头,心道:左右无事,且看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两人好容易寻找了一处僻静之处,王清之这才正色道:“我先前听闻廷石乃义州人氏,与东虏有血海深仇,不知是也不是?”

“确实如此!”杨国柱心下里奇怪,不过他这些事军中人尽皆知,遂不以为奇。

他不由叹息道:“吾兄杨国祯及兄子皆死于东虏之手,弟媳赵氏亦因义州失陷而自缢死。”

“如今杨某乃无家可归之人,报仇雪恨乃余生之事耳!”

“唉,可怜可叹,可惜可恨!”王清之闻言不由摇了摇头道,“本来吾又一计,定能让廷石如愿以偿。”

“不曾想督师、军门、抚军等人犹豫不决,坐失良机,吾恐吾等死无葬身之地矣!”

“清之,亦知国之大事乎?”杨国柱闻言不由摇了摇头,显然并不认为耽于酒色之徒能有什么计谋。

不曾想,那王清之闻言扯着他左右查看了一番,这才冷笑道:“如今这大明病矣,连战连败,难敌东虏。”

“廷石若想靠它报仇雪恨,恐怕也只能含恨而终。”

“你什么意思?”杨国柱闻言不由神色一冷,身体前倾,右手放到了刀柄之上,整个人杀气腾腾,颇有一言不合就要翻脸的架势。

“没什么意思!”王清之见状也不由恼怒起来,硬气道,“王某是个商人,只会做买卖。”

“先前众人托我发卖器械火药,后来众人托我发卖粮食十万石,现在又有人托我发卖宣大两镇......”

“好胆!”杨国柱听闻到此处,哪里按捺的住,不由大喝一声,就要将这厮一刀两断。

“且听我说完,廷石再杀我不迟!”王清之眼见自己走不脱,不由把心一横道。

“舜王出价辽王一位,公三人,侯五人,参将以上皆为伯爵,士卒月饷一石的价码,欲买下宣大两镇,廷石以为如何!”

“嗯?”杨国柱闻言一愣,一时间没能反应过来。

“将军,怎么了?”而就这这时,杨国柱的大喝吸引过来了一队巡逻的士兵。

那些士卒见杨国柱用刀指着王清之,心下里奇怪,不过也持着刀枪围了过来。

“没你们的事儿,滚一边去!”杨国柱心中正纷乱如麻,不由喝止了众人,然后对着王清之道,“你且跟我过来!”

“清之,你什么意思?”杨国柱到了营帐,小心翼翼的查看了四周,这才开口问道。

“没什么意思!”王清之冷笑道,“大人物嘛,究竟要讲些脸面,可能一时间拉不下脸。”

“不过可能就要苦了咱们这些小人物了,只有用咱们的鲜血才能让他们清醒几分。”

“你知道,我问的不是这个!”杨国柱冷冷道。

“你知道,我说的也不是这个!”王清之更是冷笑道。

“当初发卖军械、火药之事,虽然由我经手,但是肯定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情!”

“再后来发卖军粮十万石,那更是泼天大祸,我一个酒色之徒如何做得了主?”

“现在发卖宣大两镇这样的大买卖,关系到百万人身价性命,你以为单凭我一个人就能卖得动?”

“我们早受够了!受够了食不饱腹、朝不保夕;受够了月饷只有四五钱,还要被你们七扣八扣;更受够砸锅卖铁、卖儿鬻女还要给朱家卖命的日子。”

“现在,现在终于有机会了。”

“只要出卖自己的良心,只要出卖自己的忠诚,只要出卖自己的身家性命。”

“我们全家就可以吃得饱、穿的暖,一家老小再也不用忍饥挨饿了,妻女再也不用当那天下闻名的‘大同婆姨’了!”

“廷石,你知道吗?”

“我特么好色,可我再好色也不至于天天流连忘返于娼寮窑子之所!”

“怎么办,你说我怎么办?”

“我唯一能帮助他们的地方,竟然是去光顾他们妻女的生意!”

“你以为发卖宣大两镇,老子需要征求你们的意见吗?”

“不是,老子只是想打包卖,这样才能卖个好价钱。”

“你们同意也罢,不同意也罢,这个宣大两镇老子卖定了!”

“还有,别想着杀了我就完事了。除了我这个牙人以外,还有一个叫吴惟华的诸生,再和另外一方进行勾连!”

王清之冷笑着指了指东北,最后下结论道:“你们断了这条路,还有另外一条路。总之,人心思变,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