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大家请我当皇帝 > 第五百零七章 夹板战船

大家请我当皇帝 第五百零七章 夹板战船

作者:四代重奸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3-07-06 23:14:27 来源:笔趣阁

“军船应该分为战船和辅助船只。”张顺一边翻看资料,一边自言自语的书写道。

“其中战船又应该分为火炮战船、跳帮战船、探船、火船等。”

“辅助船只应该包括运兵船、运粮船、运送物资船、辎重船和医疗船等。”

“在这其中,火炮战船应当成为海军的主力。而这些战船又当有近海、远洋之别!”

“现在,我需要建立一支近海水师,那么主力战船应当具备机动灵活、吃水较浅、能够应对复杂形势的能力,又应当有强大的火力,必要情况下能够对陆支援,协助水师陆战队登陆。”

“对了,这么说的话,还应当设计一款,甚至几款登陆船......”

原来自汤若望走了以后,张顺自度自己来自后世,掌握了“历史发展的方向”,心中不服输,就开始自顾自的捋一捋自己的思路。

害,你还别说,经过他这么一捋,还真发现了自己的真实需求。

其实现在的义军根本不需要什么“卡拉维尔帆船”、“克拉克帆船”,只需要在原有明军船只基础上选用、改进,能够压制后金水师就成。

而根据张顺这几日所翻看的资料,发现这时代造船业发达,船只种类极多。

其中林林总总,不下数百余种。

而威力最大者,当属明军装备最新型“夹板战船”。

这种所谓的“夹板战船”,与明军传统福船、广船船型的战船不同。

它不但设有“夹板”,更是船舷两侧开有“铳孔”,以供红夷大炮射击。

“夹板?莫非是甲板?”张顺见状不由一愣。

他并不了解这个时代的中式船只的特点,并没有这种设计双层甲板的先例。

故而在引进这项技术以后,拥有该特征的战船被称之为“甲板战船”。

然而,就在张顺不甚在意之时,等他翻开下一页,一看到船只的图形,不由大吃一惊:“风帆战列舰?”

原来这“甲板战船”虽然有很多中式船只特征,但是其外形已经和张顺前世各种大航海游戏中的风帆战列舰及其相似。

等到张顺再仔细阅读相关文字,这才发现这船确实不是所谓的“风帆战列舰”。

其帆还是采用的中式硬帆,其船只结构虽然吸取了西洋龙骨、船肋结构,但是仍然保留了水密舱设计。

而且为了加强船只的防护能力,甚至在船舷两侧还设有铁板。

原其样式共分为大小两种,皆设有双层“夹板”,每艘可装载大炮三五十门不等。

其中大号“夹板”战船,下层设“铳孔”三十处,安置红夷大炮两千三四百斤者八门,其他“铳孔”安放千斤或五百斤火炮。

“至上层战坪如用百子狼机等炮”三十门左右,“大约一舩要兵百余名,大小铳共五六十门”。

小号“夹板”战船,下层则设“铳孔”二十处,设红夷大炮六门,千斤炮和五百斤炮二十二门,上曾“夹板”设弗朗机、百子铳三十门不等。

除了这种典型的炮船之外,还有一种单“夹板”战船,能载弗朗机等炮十余门,火力不亚于明军传统大型福船战舰。

“啧啧,原来明军在这里藏一手!”张顺看到这里,不由啧啧称奇道。

原来张顺所见天津水师实力本就不够强劲,然而在“登来之乱”中,又为耿仲明所诱,损失了许多大型战船。

彼时朝廷频繁用兵,无力拨付银两造船,故而只能拿一些老旧船只充数。

然而彼时在大明的江浙、福建一带已经大量装备了以中式船只技术为基础,改造出来的“夹板战船”。

若非明朝中枢保存了大量资料,张顺还在苦苦追寻他那心目中的“西洋战舰”。

更让张顺惊讶的是,就在崇祯二年至崇祯六年之间,明廷为了册封琉球国王,还在福建地区耗时两三年功夫建造了一艘五千料巨舶封舟。

为了建造这一艘封舟,朝廷不但设专人督造,更是从关中地区选取百年木料运往福建。

造成的这一艘封舟,长二十一丈,宽六丈,深五丈,上列五桅。

如果换算成后世数据,这是一艘长达六十七米,宽十九米的大船。

当然,这种船如果和后世动辄几十万吨的货船比起来,那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但是,如果从木制船只角度来说,这艘船的长度几乎达到了木制船只的极限。

如果与同时代船只比较,唯有英国在这两年刚刚建成的风帆战列舰“海上君王号”可用比拟。

而“海上君王号”,却只有51米长,14.7米宽,23.17米深。

它除了深度高于这一艘封舟以外,在长宽方面,皆小了一圈。

在这个时代,民用、军用船只的界限并不十分分明,如果能拿到这一艘封舟,张顺有信心将其改装为一艘可怕的海上巨兽。

想到此处,张顺不由开口问道:“崇祯六年,曾在福建建成封舟一艘,不知这封舟如今在何处?”

“这......”张周田朱四女闻言一愣,不由连忙应道,“此事尚需查询往来疏犊。但是,以我等预料,理当是停泊在福建港口。”

“能......能不能搞过来?”张顺不由开口追问道。

“难!”四女异口同声的回答道,“不过,左右不费什么事儿,殿下可让陛下下旨,看看能否调到大沽口。”

“好,这个好!”张顺闻言不由大喜,连忙下令道。

“你们快快帮我拟旨,就说......就说陛下登基在即,要检阅三军,调大船封舟一艘北上,以壮声势,不得有误!”

“对了,顺便帮本王拟两道命令。一个是调查一下这个张子舟何在,着他与杜三策来见我;一个是调赵鲤子入京,我准备任命他担任天津总兵赵良栋的副手,天津水师提督!”

“这......这杜三策如今正任大理寺卿,只是这个张子舟是谁?”众女闻言一愣,不由好奇道。

原来这个张子舟不是别人,正是当年杜三策向崇祯请求派遣的同知,专门督造封舟的专员。

此人既然有如此经历,想必也是一个熟悉造船的人才。

张顺打算找到此人,考察一下他的学识。

一则准备委任他在天津建立一处造船厂,督造军舰,二则也想用制造封舟的技术,设计制造海上大型战舰。

至于赵鲤子,本来他不是张顺水师提督的首选。

奈何如今的“河神”黄守才滞留南阳,在萧擒虎麾下和湖广巡抚熊文灿鏖战,一时间不能北上。

他便只能退而求其次,选用赵鲤子学习水战。

虽然说这赵鲤子如今并不同水战,不过他在黄河岸边长大,想必对水也不会陌生。

再加上他正是张顺的心腹赵鱼头的亲孙子,对其委以重任,也是理所应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