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大家请我当皇帝 > 第二百九十四章 张维世的困难

大家请我当皇帝 第二百九十四章 张维世的困难

作者:四代重奸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3-07-06 23:14:27 来源:笔趣阁

“娘娘,王后娘娘来看你了!”画眉揭帘而入,对着正躺在床上的秦王妃王奇瑛说道。

“哦?快快有请,哦不,还是我去迎一迎!”言毕,王奇瑛便挺着肚子就要从床上下来,慌得画眉赶快去扶。

“哎,妹妹趟床上歇息呐?”就在王奇瑛、画眉主仆两人手忙脚乱之时,李三娘一手扯着小平安,一手提熘一个纸包走了进来。

“啊?王后娘娘!”王奇瑛虽然对这个“黑婆娘”一百个看不惯,但是形势比人强,还是不得不向着李三娘见过了。

“可别见外了!”李三娘虚扶了一下,开口笑道,“虽说往日里有些口角,但终究都是自家姐妹。”

“看妹妹这模样,左右不过这几日便要生了。妹妹的父母如今又远在榆林,不曾在跟前照料,有什么事情千万要和我说一声,千万别出了什么岔子!”

“我虽然别的能耐没有,好歹也算生过孩子,有几分经验。”

“这两日我已经让竹儿安排好了四五个媒婆、大夫,但凡肚子里又动静,派画眉过去吱一声便是。”

“啊?如此,那......那就谢过姐姐了!”那王奇瑛一直都称呼她“王后娘娘”,不曾想这才却改了口。

“姐姐......你说......你说如果生的时候,万一......万一孩子寤生,那可怎么办啊?”那王奇瑛谢过了李三娘以后,随即又犹豫了一下,面带忧色的问道。

寤生,就是小孩脚朝外,在这个时代看来,是万分凶险之事。这代表着要么“保大保小”,要么一尸两命。

这时代又没有彩超,哪个晓得肚里孩子是什么姿态,什么模样?

人常言:生孩子犹如过鬼门关,哪怕似王奇瑛这般性子,也难免心中不安。

李三娘闻言不由一惊,连忙开口笑道:“妹妹别瞎想,且不说世上又几个似我这般晦气。”

“就算如我这般,小平安也不是平平安安的生了出来了吗?”

“那......那倒没有,只......只是殿下如今不在家,我难免心中惴惴......”王奇瑛不由红着脸,小声哼哼道。

“害,你想张生就想张生,刚才胡说些什么?”李三娘闻言又好气又好笑,不过提及了张顺,她又不由担心道,“如今张生正在山西和官兵厮杀,也不知究竟怎样了?”

“哎,你瞧我这嘴!”王奇瑛眼见本来过来规劝自己的李三娘,反倒被自己一句话惹的牵肠挂肚,不由反过来宽慰她道。

“不过,姐姐且把心放在肚里,张......殿下吉人天相,定然能够逢凶化吉。”

“更不要说我祖父于万历、天启年间‘九佩将印,为提镇者五十年’,我伯父亦曾任宣府总兵。门生故吏、擢拔将领不计其数。”

“殿下此去之前,吾父早备书信,使人送于各处,请求照拂。”

“别个不敢说,单说这宣府、大同两处,卖我王氏薄面者泰半,姐姐且放心便是。”

“啊,竟有此事?”李三娘闻言顿时惊讶不已。

她一个乡野农妇,哪里识得老牌武勋的厉害。

原来这王奇瑛的祖父王威在历史上似乎名声不大,其实却是万历、天启年间的重臣名将。

不但王威本人官至柱国太师,镇守边疆五十年,其兄弟王继、王宣、王都皆为名将。

彼时共有兄弟八人,皆为将领,时日称之为“王氏八虎”。

其子王世国、王世钦、王世禄、王世仁、王世锡、王洪、王朴皆官至总兵,其他副总兵、参将亦不知凡几。

以王世家族如此号召力,莫说张顺连战连胜,就是偶有不利,说不定就有人会暗暗放水。

要让这些人雪中送炭,未必能成,但是若是让他们做一个顺水人情,那自然是手到擒来。

这也是为何,宣大两镇一听说后金阿济格部受挫,被“舜王”围于太原城外,早有人寻了王清之,商议“归顺”之事。

那大同巡抚叶廷桂虽然未必知道张顺这层关系,但是私下里暗流涌动之事,他早已经心知肚明。

打仗之事,自然是愿赌服输。

既然官兵在左督师朱燮元殚精竭虑之下,犹不能胜,而大同镇内又有许多人生出心思了,他自然是顺水推舟,顺势而行。

只可怜那镇守太监刘文忠,虽然一片孤忠,又故意挑选没有被义军封赏的守备前来守城。

却不料这些守备,一则面临士卒受到“月饷米粮一石”的诱惑的压力,二则又受到王世国、王世钦的托付,早知大同必不可守,早砍了这厮作投名状。

且不说那大同巡抚叶廷桂、总兵王世仁和宣府总兵李国樑一干人等入了城,如何整顿兵马城防。

且说那吴惟华离了后金大营,早快马加鞭赶回了宣府城。

正如宋献策所料那般,宣府距离京师近,距离太原远,早在义军使者赶到之前,那吴惟华便见到了巡抚张维世,奉上了一十七件珠宝礼物。

“哦?那洪太竟是这般大方?”张维世闻言惊疑不定道。

实封亲王,这个诱惑对张维世来说真太大了。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子孙世代,荣华富贵。这可比当什么劳什子总督、巡抚有诱惑力多了。

“那……那军门的意思是?”吴惟华不由急切的问道。

“此事且容我思量思量!”张维世皱了皱眉头,欣喜过后,心中有几分不自安道。

“这是为何,难道军门尚有他想?”吴惟华听到这里,不由急了。

你这亲王可以不做,但是别影响我做公爵啊!

张维世闻言倒也不恼,反而苦笑道:“你和城中商客自是一心投虏,奈何城中还有一尊大神,不好打发。”

“哪个?”吴惟华闻言不由一愣,开口追问道。

“钦差镇守宣府地方太监王坤!”张维世不由苦笑道。

“啊?是他!”吴惟华闻言顿时也吓了一跳。

原来崇祯即位之初,就曾派遣太监监视各镇。

其中王坤监视宣府,刘文忠监视大同,刘允中监视山西。

那王坤到任之初,便弹劾了巡按御史胡良机。

崇祯五年,马士英就任宣府巡抚,到官甫一月,檄取公帑数千金,馈遗朝贵。

结果被这王坤所揭发,结果不但丢官罢职,还被发配戍边。

崇祯六年,那王坤更是弹劾大学士周延儒,引得朝议纷纷。

这厮如今正宣镇经营了七八年,哪怕是身兼两处巡抚的张维世一时间也拿他没有办法。

“要……要不,咱们许些好处给他?”吴惟华思量了半晌,想了一个不是主意的主意。

“你先下去吧,此事容后再议!

”张维世摇了摇头,不由下令道。

其实和吴惟华想象的不同,那大同水深,其实宣府水更深。

因为前者主要是军事重镇,而后者除了本身为军事重镇以外,其张家口又是“互市”的关键口岸。

故而,如今的宣府城中各势力犬牙交错,错综复杂,一个不小心,就是翻车的后果。

实话实说,当后金开出这个价码以后,张维世是满意的。

亲王之位,几乎是人臣极限。

依照他的心思,即便是让舜王来开,也开不出这般价码来。

但是,宣府不是他一个人的宣府,大同也不是他一个人的大同。

他必须仔细掌握好其中的平衡,堵着了其他势力的嘴,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然而,如今他面临的第一个对手,就是声望颇隆的镇守太监王坤。

如果除不掉此人,那自然是万事皆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