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大家请我当皇帝 > 第二百六十九章 兵临

大家请我当皇帝 第二百六十九章 兵临

作者:四代重奸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3-07-06 23:14:27 来源:笔趣阁

话说那阿济格野心勃勃,不顾“饶余贝勒”阿巴泰和公爵扬古利劝说,一意孤行,誓要义军好看。

于是,便率领麾下三万镶白旗、正蓝旗、正黄旗及蒙古精锐一路往大同镇方向赶去。

只是如今宣大总督张凤翼、大同巡抚叶廷桂、大同总兵王世仁一干人等正在太原城外和义军鏖战,哪里有人出来主持大局?

但见“东虏”大军来袭,纷纷闭门自守,不复又敢战者。

阿济格等人顿时如鱼得水,大摇大摆纵横大同境内,先后破怀安、怀仁及山阴等县,攻破堡垒者亦不计其数。

“东虏”兵所到之处,房舍多遭焚毁,百姓多遭杀伤,子女财货多遭劫掠,哭声不绝于路。

本来那阿巴泰和扬古利对阿济格的决定还有所非议,却不意早有山西商人和朱燮元派遣使者赶到,备述义军军情。

阿济格闻言不由大喜道:“‘顺贼’果不知兵,兵贵速,不贵久,岂有‘久暴师’之理?”

“若我大军一至,破之必矣!”

那阿巴泰、扬古利细细问询了一番,这一次也觉得机会难得,不由点了点头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鹬蚌者明、贼二部之谓也;渔翁者,我大清之谓也!”

如此,但等破了山阴县,阿济格便率领大军南下至雁门山下。

雁门山,山以关名,又称作勾注山、陉岭、西陉山陉,本系恒山山脉之余脉,北接宣大,南连猩代,乃北方敌人进入猩定盆地,威胁太原必经之路。

张顺前世着名的在着名的评书《杨家将》中,杨家将喋血金沙滩,七郎八虎一人归,杨老令公就撞死在这雁门关外的李陵碑上。

当然,时间来到明末,由于有宣府、大同二镇在手,敌人难以深入内地,故而这时的雁门关地位却远远不如失去了燕云十六州的北宋时期。

但是,也和偏头关、宁武关一起合为“内三关”设为“三关镇”,又称山西镇,作为宣府、大同前沿两镇的补充。

那阿济格来到阵前,往前一看,只见有一城池,高三丈有余,依山傍险,雄踞雁门山前。

他不由扭头问道:“此乃雁门关否?以我只见,不过尔尔!”

“大......大王爷,此......此乃关前广武城。”那晋商奸细不由战战兢兢的提醒道,“雁门关还在山上。”

“嗞!”阿济格不由倒吸一口凉气,不由怒道,“你这厮何意,为何领本王至此雄关,莫非本是明人的奸细不成!”

“王......王爷容禀,这......这雁门关乃是关外通往太原的必经之路,非此无以入太原!”那奸细吓了一跳,连忙开口分辩道。

“哦?”阿济格闻言不由又扭头看一眼朱燮元的信使。

“王爷息怒,确实如此!”那使者不由笑道。

“既然如此,何不下令这守将开门,放我大清军入关?”阿济格不由厉声喝道。

“王爷说笑了,那‘顺贼’如狼似虎,若是王爷连这等小事都要麻烦左督师,那哪有入关和‘顺贼’鏖战的必要?”那使者却冷笑道。

“此话怎讲?”阿济格顺嘴问了一句,结果话一出口便后悔了。

果然,只听到那使者笑道:“若是连雁门关尚且破不得,这一次大清军来,岂不是枉送了王爷的身家性命?”

“好胆,你给本王看着,看着我怎么破此雄关!”阿济格闻言勃然大怒,不由冷笑一声便下令道。

“传令下去,不破此关,本王誓不回还!”

且不说那阿济格如果攻打雁门关,且说这后金大军突至雁门关外,顿时引得猩代之地人心惶惶,谣言纷纷。

正游荡在此地的李述孔诸人得了消息,不由大吃一惊,哪敢代码?

连忙遣使者快马加鞭,将“东虏大军忽至”的消息飞快传到张顺手中。

“什么,东虏已至!”张顺闻言不由大吃一惊,有几分难以置信的向孙传庭望去。

快,真是太快了!

后金国则一连串动作,让张顺第一次深刻的意识到什么叫做“其疾如风,侵略如火,难知如阴,动如雷霆”。

“舜王容禀!”那孙传庭闻言也不由苦笑一声,显然“东虏”的行军速度也大出他意料之外。

“臣本代州振武卫人氏,地近边地,常年遭北虏之觑视,故而略知敌情。”

“七年,家乡遭难,臣曾着《敌情必有虚怯之处疏》,论证以步制骑之要;八年,臣复起之前,又遭兵灾,曾派遣家丁王承嗣、孙剑击退后金军,保卫家乡。”

“由此得知,东虏用兵与北虏略同,其军多士马,倏忽而来,飘忽而去,最为难防。”

“除此之外,东虏又多火炮、铠甲,悍勇坚韧非北虏所能比,故而当为我军劲敌。”

“哦?”张顺冷静了一下,不由下令道,“这样,且唤高起潜还有你那两个家丁过来,本王要亲自了解一下敌情!”

原来那一日原山西总兵王忠攻克大小北门以后,杀入太原城中。

这太原城中颇多王忠故旧,哪肯死命抵挡?

眼见大势已去,领兵之人又是昔日故人,故而纷纷投降,只把高起潜和其麾下勇卫营卖了。

那高起潜也是个狠人,眼见太原城已失,自度崇祯饶他不得,干脆一发狠,直接带着勇卫营投降,太原城遂下。

他这一投降不要紧,顿时置左督师朱燮元、宣大总督张凤翼和大同巡抚叶廷桂一干人等于危险境地。

且不说双方战事如何,且说这高起潜投靠了义军以后,张顺倒也没有苛责于他,只是也没用重用于他,就这么凉了许多日。

只到今日得闻“东虏军”至,张顺才突然想起来先前有人告诉自个这厮曾在崇祯六年被派往宁远、锦州担任监军,应该知道“东虏军”虚实。

“罪人高起潜拜见舜王殿下!”不多时,高起潜先至,一见张顺便连忙扑倒在地,高声大呼道。

“起来吧,今天没有什么事儿,想和你说说话!”张顺不由虚抬了一个手道。

那高起潜这才站了起来,拘谨的坐在了下座。

张顺仔细打量了一番,只见此人三十四五年级,白面无须、面目和善,看起来不像个阴险狡诈大反派,反倒像相貌不俗的中年大叔。

他不由心生好感,开口笑道:“我听闻你曾在宁远、锦州担任监军,颇知敌情,不知那关宁军如何,东虏军又如何?”

那高起潜见张顺不涉他事,也不由暗松了一口气。

他以前的主子是个年轻人,如今的主子又是个更年轻的人,如今这年轻人可不好伺候啊!

且不管他如何想,见张顺有问,不由连忙应道:“关宁之兵,个个上马如龙,下马如虎,以一当十,天下莫敢挡之也!”

“只是车无轮、马无缰,空有精兵勐将,早晚为将军所擒!”

“此话怎讲?”张顺闻言一愣,他又不是没有和辽兵之中的祖大弼、祖宽和尤世威一干人等交手过,哪有这么夸张?

“辽东将领多吃空饷,又上下相疑,矛盾重重。其堪用之辈,多为家丁、亲卫,不过三五百至千余不等。其余皆为滥竽充数之辈。故而若舜王遇到家丁也莫要吃惊,只是其兵额稀少,以多欺少,便能胜之。”高起潜不由笑道。

“至于东虏,却和舜王兵颇为相似,又有所不同。”

“相似之处,都军法森严,上通下达,又兵多将广,喜用重炮。”

“凡临战,勇则不能独进,怯者不能独退,以众击寡,无有不胜。”

“不似之处,则东虏多骑,又多家丁,唤作巴牙喇。”

“其中白甲巴牙喇最精,红甲次之。白甲则十里挑一,红甲则十里挑四,各有多长,不可轻视!”

“与其战,只能胜,不能败。东虏多骑,败则无处可退,唯死而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