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捡到一只始皇帝 > 第四百四十五章 后胜疯狂的计划

当后胜笑着返回甘罗身边的时候,看着他脸上的微笑,甘罗下意识的觉得,这人是将事情给办妥了,没有想到,根本不需要自己出面,这件事就能轻易的得到解决。可是,后胜随即说出的话,却是让甘罗气的跳了起来,后胜笑眯眯的说道:“齐国要派出四十万军队来迎战秦国。”

“你这是要趁机哄抬价格?!”,那一刻,甘罗彻底怒了,他感觉自己被戏耍,自己出使本来是要和平的解决齐国的问题,让齐国不战而降,结果呢,一场会谈就变成了一次大战,要知道,秦国才刚刚结束与楚国的战争,就是秦国,也不可能无休止的发动战争啊,他也需要一个缓合的时日。

何况齐国这破地方能召集出四十万的军队,比楚国还要多,虽说战斗力可能不高,可那也是四十万人啊,秦国要召集多少军队呢?

就当甘罗火冒三丈的时候,后胜变得严肃了起来,他说道:“请您不要这样羞辱我,我向来说一不二,童叟无欺,我怎么会趁机抬高价格呢?齐王身为国君,就是再信任我,又怎么会轻易的臣服与秦国呢?”

“那您到底是什么意思?”,甘罗冷静了下来,又开口询问道。

后胜严肃的说道:“齐王让我来负责召集和作战,我会将军队安排在靠近魏国边境的防线上,让他们坚守不出,请您回去告诉秦王,让秦国的士卒绕过齐国的军队,从陈鲁的方向来到王都之外,到那个时候,我能肯定齐王一定会献城投降。”,甘罗还是有些怀疑,他看着面前的后胜,却没有流露出心里的怀疑,他笑着答应了。

随后,两个人就谈起了具体的事宜,甘罗没有资格来决定战事,他所能做的,只是返回咸阳,将齐国的事情告诉秦王,齐王虽然准备与秦国动手,可是并没有想要为难秦国使者的想法,只是下令将秦国使者打出齐国去,齐王还是比较厚道的。只是,那些接受了甘罗贿赂的将军们,无视了齐王的命令,笑呵呵的护送甘罗离开齐国。

甘罗完全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甘罗甚至都有些安心了,他觉得,齐国就是有百万的军队,在这样的将军的带领下,根本不值一提,就这样的小人,若是在战场上,大概是最先逃离的。他们到底有没有勇气跟武成侯开战?甘罗非常的怀疑这一点。

.....

赵括感觉自己忽然明白,为什么赵康那厮要前往会稽了...年幼的赵修表现出了超过他父亲的破坏力,刚刚学会走路的他,整日都是在乱跑,跑着跑着就摔一跤,如果大父在,他就会选择大哭,如果不在,他就忍着不哭,赵括有些时候都跟不上他,小小的身体,却是藏着惊人的能量,不知疲倦。

赵括被这小家伙折腾的不轻,胡须都快被揪光了,这跟他父亲简直就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顽劣至极,可是赵括也不恼怒,小家伙大概是唯一能让赵括开怀大笑的人...看着他各种搞怪,赵括就忍不住的笑了起来,抚摸着自己的胡须,小家伙很喜欢学赵括,每当赵括弯着腰,走在院落里思索问题的时候,小家伙有模有样的跟在他的身后。

孩子长大之后,跟长辈也就不那么亲切了,扶苏就是如此,作为长孙,扶苏如今也成为了翩翩少年,他读了不少书,所想的问题越来越多,开始愈发的成熟,按着秦国律法,他的个头已经可以前往战场了,当然,嬴政是不会让他去的。扶苏跟他父亲不同,嬴政学习速度惊人,除却数学,其余东西都学的很快。

并且学会之后就能举一反三,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极高的智慧,扶苏要差上一些,韩非和赵括的教导对他来说,显得有些复杂,虽说他学习速度不快,可是,他很有耐心,并且肯用心,这一点嬴政就比不上了,嬴政因为学得快,就不愿意付出太多的时间来学习,扶苏却愿意整日捧着书来学习,直到自己将这些都学会。

赵括和韩非都教了他一些知识,为了让扶苏变得更加全面,赵括甚至还拜托自己的几个老朋友带一带扶苏,赵括的这些老朋友,就是吕不韦,展,槌,吾滏等学者,这当然比不上嬴政当初的老师团体,可是这些学者却能让扶苏看到很多不同的东西,展会告诉他秦国各地的农业水平,百姓的耕作日常,而墨家的那些学者则是告诉他匠人们的想法和诉求。

他们都很乐意教扶苏,不只是因为赵括的面子,更是因为自己的学派,扶苏作为嫡长子,太子的位置是稳定了的,他作为太子,对自己的学派有好感,那将来...这好处不言而喻。

同年,嬴政跟妾又生育了一个孩子,唤作将闾。

公子将闾虽然不是茗的孩子,可是茗对这个孩子也并没有厌恶,她倒是开心,自己又多了个孩子,赵括当然也是,这也是他的孙儿啊,将闾在赵括的怀里傻乎乎的笑着,这是一个有些憨厚的孩子,赵括很喜欢,不知何时,赵括也变得儿孙满堂。无意中,嬴政跟韩非还成为了亲戚。

韩非在来到秦国后不久,就跟当地的一位女孩成家,韩非并不奢望爱情,他也没有家里人来主持婚礼,在他出去求学的时候,他最后一个亲人,母亲就已经病逝了。当时也是艺主动帮着韩非找了一门婚事,而嬴政所迎娶的妾室,正好是韩非妻的妹妹,两人也因此有了亲戚关系。

赵括如今最大的愿望,就是让成蟜早些成家,这本来是艺该操心的事情,可是艺已经不在,赵括就只能自己来督促,可是成蟜一点都不着急,每次赵括跟他说成家的事情,他总是迫不及待的转移话题,这让赵括有些担心,这孩子该不会跟龙阳君一样吧?怎么就是不愿意成家呢?

在这个时候,赵括已经能看到自己的理想快要实现了,他现在要忙碌的,就是该如何毁掉军功制,军功制是要被摧毁的,这个制度当然很适合秦国,他为下层百姓提供了一个往上爬的途径,虽然也是属于一个封建的等级制度,可是这个等级制度不是建立在血脉之上,这在此时就算非常的先进了。

比起同时代某个以血脉来划分等级,并且一生都没有办法来往上爬的文明来说,更是如此。

可是,这项制度却不太适合在和平年代继续存在,主要就是军功制的基础是战争和土地,统一之后,不会有那么频繁的战争,而同时也没有那么多的土地可以进行赏赐。赵括既想要毁掉军功制,却又不能将其完全摧毁,他必须要做出一个取舍...这些年里,吕不韦一直在想办法过渡,却迟迟没有进行变革,主要也是担心会影响军队战斗力。

如今即将统一,也就不必担心那么多,可是为了应对各种挑战,军功制还是有着存在的必要。

赵括这些时日里做的事情还是不少的,第一个就是学校制度,咸阳所成立的第一所小学,已经有了些成效,起码,前来学习的第一批孩子们,如今也是能认出不少的文字,可是弊端也暴露了出来,只是一所小学,所带来的经济压力就已经很大了,赵括觉得,自己得想办法来解决这样的压力。

等到明年,第一批的孩子们完成了两年的学业,然后就是设立第一所的中学,那个时候,估计愿意继续读书的孩子就更少了,而最重要的大学,赵括也已经开始操办了起来,赵括心里有个想法,他要用高等学府来供养地方小学,如大学成立,在里头教书的大概就是赵括,韩非这个级别的大人物。

而来这里求学的,大概率都是贵族弟子,让他们缴纳足够的学费,用这些学费来供养地方小学,赵括又怕这样的行为会让那些贫苦家庭的孩子没有办法进入大学。还是钱财的问题啊,若是战争结束,秦国能将钱财用在内部的政务上,这些问题大概也就不会那么的严重了。

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从今年开始,咸阳第一所小学,已经开始招女孩来入学了,群臣对此表示不解,赵括只能说,教化是为了改变社会风气,让百姓们知道是非,而女性作为母亲,孩子最初的教育者,让她们掌握一些知识,没什么不好,况且秦国又不是免费的读书,都是要收取费用的,这不能算是浪费国力。

除却学校的事情,另外一个就是农书,赵括与展一同编写的农书在成书之后,被送到秦王身边,秦王即刻下令抄录,随即送到各地,要求地方官吏们推广农书的内容,本身也要认真的学习。地方官吏早就习惯了,赵括但凡写出点什么东西出来,他们就得去背,然后学习,最后实践。

只是,以往的偏理论,可这本农书,就是实打实的东西了,农书里从改变土质,到选种育种,到播种耕作,到农具的使用方式和维修,到牲畜的牧养,果林的防护,如何治理害虫,如何医治牲畜疾病....经济作物与粮食的轮作,可以说应有尽有,赵括定义的农业不再仅限与农耕,将放牧,瓜果园林等一切都包含了进去。

这本书在有些人看来是丢了赵括的颜面,他们不愿意承认这是赵括写的,大概是因为这本书里没有任何劝说君王的话,没有任何的哲学,没有任何的思想精髓,文字不精美,对答也是那样的枯燥,干巴巴的,毫无营养...在齐国的稷下学宫,这更是引发了一场大辩论。

稷下学宫如今算是没落了,可是学者数量还是不少,尤其是秦国灭亡了各国后,这里更是聚集了天下的反秦学者,这些人整日都在谈论着,辩论着,即使他们表达出对秦国武成侯的不满,可是这不妨碍他们对天下马服君的尊敬。

儒家有某个不愿意透露自己学派的学者说:“马服君已经老了啊!他分不清树干与杂枝的区别啊,天下百姓受苦的原因是因为制度问题,并不是因为他们不会耕作,难道他比那些耕作了一生的农人还要懂得耕作吗?他作为天下的贤才,不去寻找解决根本的办法,却沉迷在这些小事之上,这本书,大概是他最失败的一本书了。”

同样有不愿意透露学派名字的儒者愤怒的说道:“百姓最重要,随后才是社稷与君王,百姓是靠着食来存活的,各地耕作的水平不同,这本书上记载了所有先进的农业技术,可以救活多少百姓?制度存在的根本就是为了百姓,马服君这本书是为了天下百姓而作的,在我看来,这本书与论语是可以媲美的。”

同样有不愿意透露学派的儒者冷笑着说道:“苟且偷懒怕事,没有廉耻之心而热衷于吃喝,总是说“君子本来就不用从事体力劳动”,这是子游一派的贱儒..这样的贱儒又怎么会懂得耕作的重要呢?”

这本书的用途本来就不在学术领域,最重要的,这本书可以用来开发秦国的各个地区,尤其是燕,楚这些地区,在农业技术非常落后的地区,通过这本书,能增加粮食产量,这才是最重要的,同样的,这本农书也成为了大秦官吏们所必须要诵读的书籍,担任官吏,是不能不知道这些东西的。

很多地方已经按着书籍的内容,准备明年的耕作事务,包括用淤泥来改善土壤的肥沃程度,设立种子田来选种育种,提前预防害虫,保持家禽所在环境的卫生避免其染病等等。赵括对这本书引起的争议倒是没有理会,只要能起到一些作用,能改变一些人的处境,这就足够了。

就在这个时候,甘罗回到了秦国,并且将后胜疯狂的计划告知了秦王与李斯。

ps:历史上,秦国就是绕开了齐国的主力,直接围困国都,而齐国的主力军队一动不动,秦国都杀到王都了,四十万军队甚至都没有回援....然后齐王被迫投降。我个人觉得,不是有人透露了齐**队的消息,就是有人私通秦国。

不知大家有什么猜测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