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匠心 > 854 古法今用

匠心 854 古法今用

作者:沙包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25:10 来源:笔趣阁

范若子一共做了三个菜,第一个是拔丝苹果,第二个是蛤汤福托虾,第三个是炒鱼丝,全部都是鲁菜里对火候要求非常高的菜色。

在过往的传统做法里,这样的菜色通常是需要厨师自己来把握火力的大小,不停地调整锅与火的远近,凭经验来控制热量,达到理想的效果。

但这时,范若子左手并不持锅,而是一只手掌勺,另一只手伸到旁边,不停地摆弄那个旋钮。

观众透过许问的摄像头,可以清晰地看见,随着旋钮的转动,火苗立竿见影地发生了变化,变得快而准确。

这三个全是炒菜之类易做的菜色,没过多久,就全部热气腾腾地端上了桌。

范师傅用围裙擦着手,笑着对许问和李三司说:“好了,尝尝吧。”

他在这一菜系里属于无庸置疑的祖师爷,但这时眯着眼笑起来的样子,亲切谦和,明显是把这两人都当成了平等论交的同辈。

“那我就不客气了。”李三司洒脱地笑着,接过许问递过来的木筷,先低头看了一眼,赞道,“好漂亮的筷子!”

“练习之作,还算过得快。”许问笑了笑,没有谦虚。

现在摄像机一共两台,许问手上一台,工作人员手上一台。

这时,工作人员根本不需要弹幕指示,就把镜头凑到了前面去,对准了那双筷子。

筷子是乌木制的,笔直渐变,一头方一头圆,方头大圆头小,跟普通的筷子差不多。只是木色温润可喜,有一层独特的柔和光彩,彰显着手工制品独特的质感。

最令人注意的是筷头上的装饰,银雕的,一边是个虎头虎脑的孩子,另一边是头黄牛。

牛想吃草,孩子要牵牛,一个无辜探头,一个气急败坏使劲,两边的神态都极其生动,动态极其流畅,具体而微,虽然只是筷子头,但已然是绝顶的雕塑!

李三司接着又转了下筷子,注意到了另一件事:“手感非常好。”

银雕镶在筷头不仅仅是用来装饰的,还有一个重要用途,就是用来平衡筷子的份量,让手感更好。

这双筷子的筷头银雕在这方面做得极其完美,握在手上似沉而非沉,手感令人惊喜。

小小一双筷子,就同时兼顾了艺术性和实用性。

“快吃吧,拔丝冷了就不好吃了。”范若子在旁边催促。

不仅是这双筷子,这厨房摆着的其它所有用具都是许问手制的,各有各的妙处,他已经赞叹过一轮了。

李三司听了就笑,伸筷进盘,夹起一块苹果。

透明得像玻璃一样的糖丝应声而起,在空气中拉出长长的丝线,轻轻一挽之后,断裂了开来。

这时镜头切到了许问这边,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拍的,糖丝拉起时,直播间的观众们仿佛都闻到了苹果的香气,与麦芽糖甜丝丝的气息,两者混和在一起,相互交错,层次极其丰富,引得很多人都不由自主地深吸了口气,身体自动分泌出了一些口水。

李三司夹起苹果,目光一转,问道:“凉水呢?”

一般来说,夹丝苹果要蘸点凉水再吃,味道更好。

“不用。”范若子笑着摇头。

李三司很干脆,听了他这话就不多问了,直接吃。

然后,他眼睛一亮,忍不住又伸手夹了一块。

厨师最喜欢的,就是食客这样的表现了。范若子笑得眯起了眼睛,伸手递给他一个茶盅,提醒说:“还有两个菜呢,再尝一尝,尝一尝!”

李三司喝着茶,还是忍不住评点:“这拔丝苹果真的妙极,糖壳薄脆,甜得恰到好处,麦芽清香十足。与苹果的甜酸果香结合,像秋天的丰收,让人有幸福感。”

他涮掉嘴里的余味,继续吃下一道菜。

范若子的炒鱼丝别有特色,他虽然年纪大了,但刀工一点也没退步,鱼丝细长,几乎有点像面条一样。而且他手法极为巧妙,这么长的鱼丝,炒出来竟然也没有断,洁白地盘在淡青色的瓷盘中,如青天白云,极具美感。

李三丝用筷子夹起一根,尝了一口,脸上立刻浮现出惊喜的表情,然后笑着说:“恨不得让你把这一盘子全给我。”

“哈哈哈哈,李老师喜欢,我回头再给你做。”范若子笑着说,然后表情一变,庄重而认真,“李老师曾尽全力救了生养我的老家,此功此德我铭记在心。”

李三司一愣,问:“恕我冒昧,范大师的老家是……”

“名德。”范若子郑重其事地说。

李三司愣了一下,过了好一会儿才说:“那

都是好多年前的事了……”

两人相视一笑,李三司没再说话,继续尝第三个菜。

蛤汤福托虾做法相对比较复杂一点,这里的福指的是豆腐。将鲜虾去皮、头,留尾开背,豆腐泥加茼蒿末和蛋液合匀,倒入蛤汤内用慢火炒熟,再将凤尾虾放到余汤里氽熟,摆在福蛋上,淋香油即可。

它汤鲜肉嫩,各种不同的鲜味相互交融、相互衬托,可谓鲜中之鲜。

而无论是虾还是豆腐还是蛋,都对火候的要求非常高,每一样都必须恰到好处,才能体现菜色本身的鲜嫩。

范若子厨艺高超是不用说了,最关键的是,所有人都看得见,他刚才锅不离灶,全部都是用旁边那个旋钮调的温。而此时,李三司菜一入口,就眯起了眼睛,露出了享受的表情,过了一会儿才说:“上次吃这道菜,都是好多年前的事了,印象非常深刻。没想到不是我记忆的美化,是这道菜真的就有这么好,比记忆中更好了。”

此时,直播间的弹幕上,口水早就已经流成了河。

好多人都在表示,有机会的话一定要亲自试一试,也有鲁地人表示,他妈就会做,火候确实很难把握,一不小心就会做老。

还有人注意到了关键问题——

“这个火候要求这么高,但纪师傅的锅就没离过灶。”

“燃气灶的控温也没这么牛逼吧?”

“简直是电磁炉级别的了。”

“但这是明火!”

“老祖宗的技术,这么牛逼?”

许问听着李三司和范若子交流,自己则在一直留意着弹幕。

这时弹幕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他笑了起来,道:“说到这个灶,正好可以讲个故事。”

“之前拟定五味斋修复方案的时候,我误判了这个灶的结构,把它当成了普通的七星灶。正式修复开始,我们发现这个灶的结构比我们想象中更复杂,但当时它塌了一半,完整结构很难复原。”

许问一边讲解,一边出示了当时的原始照片。

就像当初流金竹刚刚被发现时一样,这灶灰扑扑地倒在垃圾堆里,一点了不起眼。

“接下来的故事,我们请另一个人来讲。”许问一边说,一边向着旁边示意了一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