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匠心 > 706 乡音乡情

匠心 706 乡音乡情

作者:沙包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25:10 来源:笔趣阁

“那就是平镇了。”

百里启往外一指,一群人挤到了窗户旁边,脸贴在了玻璃上。

陆存高其实是去过平镇的,但氛围影响,也忍不住转头,盯着那里看。

一水相隔,秀丽的城市如画卷一般,铺陈在他们的眼前。黑与白与灰错落相间,绿色点缀其中,雅致而富有趣味。

现在还很早,蒙蒙的晨雾混合着水汽,轻烟一样袅绕在河面上,朦胧间更增丰韵。

“真美啊……”高小树喃喃自语,他的眼睛亮亮的。这段时间以来,一个崭新的世界在他面前打开了,他发现了很多全新的乐趣与美好,以前根本不在他视野范围内的。

那种感觉,就像蒙在眼睛上的尘埃被抹去了一样。

“我们怎么过去?坐船吗?”荣显扒着窗户问。

他当然坐过船,这本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那都是大轮船,跟现在车窗外的那些可不一样。

平镇旁边有一条河,名叫参商港,河宽约为曲水河的三倍,河上扁舟叶叶,时有白色渔网飞起,云雾一样撒落。

有些船比较大,上面有灰黑色的篷子,上面坐着两排人,明显是渡船了。

荣显从来没坐过这种船,感觉非常新奇。它的船板比轮船离水面近得多,他简直可以想象坐在上面,水汽从四面八方扑来的感觉。

“不,前面有个桥。”百里启摇头。

“哦……”荣显迅速失望。

车辆很快来到桥梁跟前,那是一座平整的水泥桥,桥面宽阔,可容四辆汽车通行,两边还有行人步道,可以步行过桥。

百里启开着车,很快上了桥。

“……丑。”荣显东张西望,过了一会儿,给了一个字的评语。

“别这样说,这座平镇大桥很了不起的。参商港是大湖的三条主要泄水通道之一,水深流急风大,以往只能靠渡船来往。遇到台风的时候,渡船就要停摆,两边的人你过不来我过不去,啥事也干不了。”百里启小时候在这里出生,对这里的情况非常了解,这时耐心地讲给荣显听。

“然后就修了桥?”荣显问。

“差不多。不过你可别小瞧这桥,当时修起来也可真不容易。参商港水深且急,两边都是软土,

还有很多淤泥和流沙,普通桥根本站不住。后来想了很多办法,用了当时国内最先进的技术,建了这座大桥。不过据说当时建设平镇的专家非常反对建这座桥,他们觉得这会破坏平镇原来的环境,把外界的纷扰带进这座安定的小城,让它变了味……”百里启说着笑了一声。

当时建设平镇的专家……是指李三司等人?

“他们的反对无效?”许问问道。

“对,镇上的人都想要这个桥啊,他们也没办法。”百里启笑了一声,说。

“那你是怎么想的?”

“那时候我还小,不过是个挺臭屁的小孩了。说来你不信,我还写了封信,发动全班同学签名,寄给了镇长。对,我就是这样写的,‘镇长收’。信上我声情并茂,强烈要求这座桥能建起来,那样爸妈就能方便出镇买好吃的回来,我放假也可以出镇去玩了。”百里启笑着说,表情怀念。

“不过现在……感觉有点不太一样了。”百里启很快就敛了笑容,说道。

“嗯?”

“……多少还是觉得,有点遗憾吧。”百里启安静了一会儿,声音里仿佛带着一些叹息。

前方车辆稍微多了一点,百里启没再说话,专心开车,许问也没再说话,再次看向窗外。

“虽然……但还是丑嘛。”荣显看着平镇,又看着窗外掠过的桥,小声嘀咕说。

“我觉得给亭子装水电也不是好主意。”高小树冷不丁突然来了这么一句。

“???”荣显纳闷地看他,“一码归一码!”

“差不多。”高小树闷声闷气地说。

确实差不多。

许问看了高小树一眼,在心里同意。在这方面,这孩子有着异样的敏锐。

“先别说了,下车。”这时,百里启把车停在了桥头的停车场上,招呼他们道。

这里也是个小码头,旁边停着船,一艘艘并排停放,正是荣显想坐的乌蓬船。

平镇内部不许行车,连自行车都不行,所有的交通工具只有船。

这里遍布水巷,支系遍及整座小镇,房屋建于河流之上,临于水畔,还有垂柳依依,石桥相连,无车马喧闹,环境非常幽雅。

他们今天是来布展的,带

了很多东西,装了三辆皮卡。这些东西当然不可能肩挑手扛抬进去——虽然在某些地方也不可避免,必须得用船送进去。

百里启已经联系好了船只,比普通客船稍大,上面的篷子可以收起来。他们将用这些船把人和货物一起运起去。

码头上有一些闲散的帮工,看见他们就围了上来,问要不要帮忙搬。

百里启很快拒绝,工头正要继续劝,就看见几个年轻人从车上下来,拿出了扁担和绳子,极其熟练地把货物捆扎了起来。

那手法,还有捆扎起来的形态,让帮工们全部看呆。

“很牢靠啊。”一个帮工说道。

“嘿嘿。”张毅笑了两声,拉长调子叫道,“起——”

几个人一起使劲,没一会儿,所有的货物全部都被搬到了木船上。

这种时候,就连许问也帮不上什么忙,顶多就是帮着打打下手。这方面,张毅他们才是专业的。

很快,人和货都上了船,排成一条长龙行走在平镇的河道上。

这些乌篷船都没有装电动马达,全靠人力用一根篙子撑动。船夫或者船娘将长长的竹篙探进河底,用力一撑,乌篷船就轻巧地游动起来,平静地行驶在水面上。

河道并不算太宽阔,两边有许多垂柳与夹竹桃,伸长枝条向水面探出,木船行过时,青翠的树枝偶尔会拂在篷面或者货物上,发出刷刷的声音。

河面果然离得很近,仿佛一伸手就能摸到。河里还有鱼,偶尔悠闲地从船畔掠过,并不怕人的样子。

过了一会儿,船头的船娘突然唱起了歌来。

嘹亮绵软的乡音如风一样,环绕在船与树之间,那一瞬间,浓郁的乡情无端升级,染透了船上的每一个人。

许问眯起了眼睛,他发现这乡音竟然与班门江南方言有相似之处,他很轻易能够听懂。

不经意间,他想起了小横村,想起了于水县,想起了那里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

好久没回去,他竟然有些“思乡”了。

他正回忆着,突然间,一阵喧闹声响了起来,有人正在激烈地争吵。

许问抬头看向岸上,眉头马上就皱起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