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匠心 > 678 追古

匠心 678 追古

作者:沙包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25:10 来源:笔趣阁

此时,许问正处于一片凝滞的空间里,连天青站在他旁边,指导他修复四时堂箱子里的一个书法卷轴。

当时荣显要他画的那个图样,说要好好裱起来放着。

许问本来打算直接给他让他自己去找人安排的,结果连天青突然出声,让他自己来。

到现在为止,许问并没有正式接触过书画修复以及裱装之类的学习与工作,近一段时间以来,他主要学习与研究的方向都是建筑方面的,肉眼可见未来一段时间也会把主要精力放在这方面。他一直觉得,学习贵精不贵多,最好是在一个方向上一直深研下去,没想到连天青对他提出了新的要求。

不过也没事,学就学吧,有许宅特殊的环境撑腰,他只是再多花份精力而已。

连天青以修复师自居,当然教得不会那么简单。

而装裱这项技艺很特殊,它从一开始,就与修复密切相关。

可以说一个好的装裱匠,必然是一个优秀的书画修复大师。

装裱的书面名称叫“裱褙”,又叫“裱背”,指把纸或者绢等贴在衬垫物上借以加固或供陈列的一个过程。

它最大的用途是加固书画,使其能够耐久保存,美观是它的第二需求。

装裱的品式有十多种,立轴、中堂、对联、横披、条屏……使用的材料有绢、绫等很多不同的种类。

它说起来很简单,无非就是把画心糊到背景上,但其实细细研究起来,讲究非常多。

譬如一幅新画需要裱,就要看它用的是什么纸,墨色浓淡如何,怎样分布的?

因为纸张易吸水易受潮,而墨本身是液体,墨着纸上然后干透,纸的吸水性已经发生了变化。

装裱是把纸抻平紧贴在背绫上,如果装裱不当,没有注意到纸张各部分不同的吃水缩水情况,之后一受潮,就很容易在背景上撕扯,甚至对画心造成损伤。

同时,书画是艺术品,周围的绫绢颜色纹样、长短大小等等必须要配合书画本身,起到衬托的作用。

这要求装裱师有着很好的审美,知道怎样欣赏书画。很多时候,甚至书画家自己都会去学习装裱,许问就亲

眼看到过很多次吴可铭画完画之后,自己在屋子里忙活着把它裱起来。

但无论是绢还是纸,书画都是很容易受损的艺术品,而它又出现得非常早,历朝历代都有出名而出色的书画家。

于是在漫长的时间里,总会有受损的古书古画需要处理,装裱从一开始起就与修复结下了不解之缘。

其实修复虽然分为不同的门类,但总体来说流程都是一致的。

第一,了解物品的材质以及结构进行拆解;第二,清理表面及零件的脏污、去除损毁部分;第三,将损毁部分进行补全;第四,将清理完毕的部分与补配的部分进行组合,形成整体。

木器是这样,书画本质上也是这样。

不过单是第一项其实就已经不简单了。

纸和绢是书画最常用的材料,随着时代的变化,这些基础材料其实也在不断变化。

而且由于古代基本上都是手工业,品控一直是个大问题。

拿纸张来说,每一批生产出来的纸可能都不一样,更别提还有薛涛笺这样的,以个性化为特征,私人定制,出现以后就再也不能重复的纸张。

细微来讲,这些纸的性状都不一样,装裱以及修复时都有不同的讲究。

然后许问和连天青就发现了一件事,在许宅的假山密室里,竟然有大量的纸样与布样!

这些纸几乎囊括了所有连天青知道的类型,甚至有一些他只听说过或者在书上看到过的,这里也有,与他听说过的特征一模一样,完全对得上号。

“这宅子……当真了不起。”连天青挑了挑眉,说道。

有了这些,连天青当然更好讲解了。

然后讲着讲着,他们又发现了一件事情。

相比起其它的艺术品,书画更重内容。

而它的内容,与它的历史背景息息相关。

就书法而言,甲金篆隶楷草行,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字体,它们有着明确的传承关系,甚至与承载的载体也密切相关,脉络非常清晰。

历代书家对于书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看法:任何创新都不能脱离对于传统的继承。

以书法很讲传承,讲追古,几乎所有的初学者开始学习书法,都要临古贴,就算是现代的小学生也是一样。

就古代书法家来说,王羲之这一脉,他传承自卫夫人,卫夫人传自钟繇,钟繇传自蔡文姬。再往下,王羲之传王献之,王献之传羊欣,然后欧阳询、张旭、颜真卿依序传之,全部都有首有尾,记载得非常清晰。

这样问题就来了,这里与班门世界是两个不同的世界,许问虽然没有了解过那边的历史,单看大周也知道不一样了。

两个不同的世界,历史传承可能一样吗?

书画的传承,可能一样吗?

那些大书法家大画家,在班门世界存在过吗?

连天青还在讲解纸的制法与材质差异时,许问就想到了这一点,产生了疑惑。

那是因为他想到了一件事情。

他刚被连天青收为徒弟的时候,连天青拿起从旧木场翻出来的一个笔筒给他看。

黄杨木笔筒,上面写着杜甫的饮中八仙歌,盖着董其昌的印,是他的书法作品。

杜甫和董其昌都是历史名人,历史课本上写着,没接触过传统技艺也会听说他们的名字。

不一样的世界,为什么会有同样的历史人物?

难道他们也曾经出现过吗?

班门的历史究竟是什么样的,与这个世界究竟有什么关系?

同时,许问抬起头,看向四时堂。

他从四时堂里取出来并且修复的第一套官帽椅,被骆一凡认出来是黄云祥大师的作品,名家真品。

这说明,四时堂里的东西也是有来历有传承的。

那么,其他古物呢?

是纯粹的艺术品,还是真正拥有历史的古董?

许宅是怎么存在,怎么传承,怎么收集到它们的?

“怎么?”许问一分心就被连天青发现了,他抬头询问。

“欧阳询、史陵、虞世南、王羲之、王献之……这些人都存在过吗?”许问深吸一口气,问道。

“禇遂良?”连天青迅速反应了过来,而这三个字已然回答了许问的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