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匠心 > 445 何

匠心 445 何

作者:沙包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25:10 来源:笔趣阁

“是房屋本身结构的不同。”许问说。

他先前一直安静着听人家的话,但谁都没办法忽视他,就连吴可铭也一样。

吴可铭一直有意无意地把目光扫过来,想听听他的发言,但许问一直没有开口。

其实许问也不是有意韬光养晦,只是相关这个问题,他在另一个世界看到的信息太多,不完全是自己的思考。

用这种方式插嘴,对别人来说不太公平。

而且就他来说,也很想看看这个没有完全定论的问题会不会有更多的答案。

他听了这么多,这时开口也是专门针对刚才其他人没有提到的部分的。

“木建房屋通常是梁柱结构,自体搭建,力量是向内的,所以即使不用钉栓,只用榫卯也能成形,并且长时间维持下去。”

许问习惯性地想找个地方边画图边解释,但是这里全是石头,不像其他地方有泥地,东张西望了一下,只能放弃。

他并没有表明自己的意图,吴可铭却像是明白了一样,向着他招了招手,转身走到附近的一间屋子里,推门进去。

石屋无锁,里面放了一条几案,上面有文房四宝,墙上还向内裱着一幅看不清内容的画。

砚中有墨,吴可铭直接领着许问到旁边,把一支笔递给了他。

许问向他道谢,试了下笔,开始画图。

这是他最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现在已经在心里得出了一些答案,画起图来并不含糊。

他落笔准确,线条清晰,各种辅助标记全部都是月龄一队这些人看熟了的,现在理解起来一点困难也没有。

相比起来,吴可铭略微有些障碍,但他没有发问,只是一边看许问的图,一边听他的解说。

相对来说更令他吃惊的是另外这些年轻人,他们很自然地围到了许问身边安静聆听,表情动作都让他想起了自己当初拜师学艺的时候。

“常见的木结构建筑的构件结合方式有这样几种:第一,累叠结合。将实木平行向上层层累叠,在木材两端开凿凹榫……”

前段时间,许问在现代进行多方学习、累积知识;又在这个世界徒步行走,横跨东西漫长的距离,看到了很多,感受了很多。

就像巨浪席卷平原一样,这些知识、感受与思考冲击着他,带来了很多东西,也留下了很多东西,深深埋藏,亟待成形。

如今,在这座寒冷而偏僻的山间石居里,这些东西开始正式萌发,展露在这些位于另一个时代,却接受了全新教育的同伴以及学生的面前。

“第二,交错结合。这种结合方式主要是基于木材特有的韧性,以小成大……”

“第三……”

“……由此可见,木构架结构是一个均衡对称的整体性框架式结构,各种作用力都是向内的、平衡的,相对比较柔性,有一定的变形能力,虽然施工时间短、处理难度小,但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比较强。相对来说,石料重量大、硬度大、密度大、韧性弱,更适合向上发展,形成大型建筑,在小型民居上并没有优势。”

许问用图形来表示,清晰分明,许三江望枫他们一看就懂,吴可铭在这方面算得上一窍不通,但也隐隐明白了一些。

就像他们之前学的东西那样,许问说的这些内容,也许在这个世界不是没有人从这个角度思考过总结过,但只有少部分人进行过这样的尝试,并没有系统完整地做出结论,至少没有流传下来。

这对于许三江望枫等月龄一队的人来说,跟之前的思路非常一致,只是从纯粹的理论落实到建筑实践中间,理解起来也不是完全没有困难,但稍微思考一下就能弄懂。

这对于吴可铭来说就很有冲击感了。

他是一个画家,一直以来接受并且擅长的全是感性方面的东西,譬如前面所说的文化与形式之间的冲突与影响,他一早就意识到了,并且深有同感。

而现在许问说的这些,不得不说是他完全陌生的领域。

不,这是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与思维逻辑,他甚至隐约觉得,在这种事情上,这样的思路才是正确的、有效的。

无疑,这让他见识到了一个全新的世

界!

“一个现象的形成通常是多方面的,放在建筑上的话,实用因素肯定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面。”许问最后总结道。

实用性与背后的文化,往往是相辅相成的,在古代中国尤其如此。

据许问了解,刚才江望枫他们没提到的文化方面的因素,其实还有一点。

中国人觉得房子是给现世人盖的,只需要一代而居,后代人居住则要在这个基础上继续翻新扩建。这跟西方人石质建筑的世代延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所以到现在,能够一直留存下来的古建筑都是少数,其中还有不少是后来重修或者改建的,不像西方整座城市都是。

而中国人在木结构建筑上的造诣与发展,又足以使它满足从上到下的多方需求,所以成为了独特的文化象征。

当一样东西存在,就会有很多人从方面来证明它的合理性。

尤其是文化方面的因素使得木构建筑成为主流,还是它的优势先一步被放大继承,再从文化上进行说明诠释,现在已经很难分辨。

但无论是许问现世的古代,还是这个与历史极度接近的另一个世界,都已经使其成为了现实。

“这样说起来的话,石构建筑就是不如木构建筑好用了?”徐西怀眉头紧拧,紧盯许问刚才画出的图形,声音有点沉郁。

“当然不是。”许问抬手,指了指上方,又划了个圈。

别的不说,他们现在就在一个石构建筑里呢。

“但它的建筑条件比较特殊,仍然属于窑洞的一种。如果没有这么合适的条件,就在平地上建呢?”徐西怀并没有放松下来。

“借助一些外力,当然也是可以办到的。”许问说。

“石材最大的问题是重量大、韧性小、难以自发地达到平衡。但如果我们想办法给它加上一些外力呢?譬如眼前这座天云山,就是石壁居借助的外力。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试着寻找其它的方式。”许问思考着说。

“什么方式?”徐西怀追问,有些迫不及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