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匠心 > 417 鸡与土

匠心 417 鸡与土

作者:沙包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25:10 来源:笔趣阁

许问身边突然传来了对话声。

“什么不好吃,非要吃汉堡!不知道这些鸡全部都是激素喂出来的吗?一只鸡长七八条腿,吓死人!”

一个五十多岁的半老妇人瞪着儿子手上的纸袋,非常不满地大声说。

“妈你小声点……”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扶额,拎起知名快餐店的纸袋自己看了看,无奈地说,“你别老在朋友圈看那些小道消息,都是造谣的!我看过科普,这用的都是专门饲养出来的肉鸡,三四十天就能长成,一点问题也没有!”

“三四十天就能长成一只鸡?这怎么可能?肯定是用了激素!”妇人一口咬定。

“不是的,是专门养殖出来的品种……”年轻人一边解释一边走,声音渐渐远去。

“就算没问题,那肯定也没土鸡好吃!”最后远远传来一句话,还是那个妇人的。

许问有点好笑地听着这番对话。

妇人说的是风传一时的谣言,那鸡不仅被形容得有很多条腿,还有很多翅膀,畸形怪异得像是恐怖片出来的生物,引起了一时的恐慌。

不过流行这东西,很快就会过时,谣言也一样。许问已经很久没听过这个谣言了,当然他知道这东西暂时不会消失,只是没想到刚回来就听见了。

肉鸡是现代养殖业的产物,同样是工业链条的一部分。

从四千多年对原鸡的驯化开始,一年年一代代,家鸡逐渐演变出这样的品种。

据许问所知,一只肉鸡的诞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首先鸡种是专门选育出来的特定品种,要求体型大、长得快,也就是现在最常见的白羽鸡品种。

然后它从孵蛋开始,就开始经达严格的管理。

所有的种蛋都需要52克及以上的重量,从不够重量的鸡蛋里孵出来的小鸡必须单独饲养,不能跟其他小鸡混养。

之后,从选雏到出栏,小鸡住的是恒温恒湿、采光通风均好的鸡舍,吃的是根据它们不同生长阶段配比出来的科学饲料,要定期消毒,要预防接种、预防投药,整个过程严密监控,科学得不可思议。

或者那个妇人说得也没错,肉鸡的口感味道的确不如走地土鸡——别的不说,两者每天的运动量天差地远,鸡肉的紧实度都不可能一样——但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大规模大批量饲养出来的肉鸡,才能让鸡肉的价格大大降低,普及到几十亿人每人的餐桌上。

工业化生产,本来就是一把双刃剑,有巨大的好处,也有阳光下的阴影。

在这一点上,水泥不也是一样?

常规水泥的稳定性、持久性其实是不如传统三合土的,但说到价格、产量、使用的方便程度,三合土又远非水泥能比。

而一件东西,只有普及了,才能为更多人所用,改变更多人的生活。

想到这里,许问的心里已经有了一些打算。

他重新拿起手机,拨出去了一个号码。

………………

最近陆立海非常忙。

他本来就在带着施工队配合六器一起忙活荣家收藏馆的事,上次许问去了一趟班门,他决定将班门宗正卷开放给百工集,于是又开始分心忙活起了这边的事。

陆立海既然已经决定了开放宗正卷,那真是没有半点含糊。

他开放的不仅只有那十几个装满了卷宗的箱子,还有班门几百年以来言传身教的经验。

为此,他劝服了门内还有些想不通的那些长老,让他们每天轮班到文传会,跟骆一凡下面的人整理这些卷宗,将其登录入档。

文传会自成立以来,也是第一次接受这么巨大的馈赠,他们也很重视这件事。

宗正卷不光只有木工卷,其他各门类也全部包括在内。

文传会召回了协会所有的专家,把他们拉到和班门的这些长老坐在一起,不仅要把卷宗整理归档,还要尽其可能地把它翻译出来,达到可以学习使用的程度。

班门这些说是长老,其实就是一群老师傅。他们年轻的时候跟着师父一起上门做活,后来自己上门做活,那时候哪有什么身份地位。

他们在门内行内会被尊称一声“长老”,还能勉强摆摆架子,到了外面哪有这个底气。

文传会跟政府挂钩,算是半个官方组织,在老师傅们朴素的观念里,就是官老爷。于是他们一到文传会——准确来说,是一出班门,就自然低了三分头,后面让干什么干什么,老实得不行。

陆立海偶尔过来一次,看见眼前情景,不禁有些恍惚。

真不知道,他以前担心的那些阻力是什么……

其实他早就有公开宗正卷,将其作为对外交流渠道的想法了,就是一直介意着很多事情,迟迟没有实施。

早知道这么轻松简单,他应该早就……

不过其实他心里其实也很清楚,这件事之所以会进展得这么轻松简单,终究还是因为在此之前,长老们被某个人狠狠震慑了一下的缘故。

知道了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就不会觉得只有老子的东西才是天下第一的,自然而然就会把架子放下来了。

陆立海每天都会到文传会去

一趟,要么是早上,要么是下午。

这天早上,他如常迈进了那个院子,到了那幢小楼的外面。

有了一些年岁的红砖小楼,外墙爬满了常青藤,一楼是个大厅,空空荡荡,清水无装修,但是非常适合用来做各种事情。

这段时间,文传会摆了些家具进去,包括会议桌和档案架工具架之类的,成为了“班门宗正卷工作小组”的暂时驻地。

陆立海到了外面,没马上进去,扒着窗口往里看,一眼看见了自己的儿子。

会议桌旁边坐着四五个人,正对着桌上一卷书册比手划脚地讨论。

书册用木板夹着,保护得非常好,桌边的人讨论得非常激烈,简直像是要打起来的样子。

陆远坐在两堆人的旁边,眼睛看向一边,手里转着一支笔,一副漫不经心什么也没在听的样子。

陆立海看得就气不打一处来。他很了解自己儿子,知道他这样子其实是在认真听认真思考,但这副模样真的太容易让人误会了……

跟他说了多少次,注意一下形象,别老让人误会,怎么就是不听呢……

陆立海正在发急,里面突然吵得更厉害了。

“我跟你们说了,这个不可能实现,不合逻辑!”文传会一个戴着眼镜的专家说。

“不可能,这个肯定没问题,我小时候看我师父的师父做过,只是后来失传了而已!”

两边相持不下,好像已经吵了很久了。

陆立海不用问也猜得到是怎么回事,归根到底还是辨正。

宗正卷的内容有些是真实记载,有些只是传言。对此,文传会自有一套判断的方式,但这往往会跟班门老师傅的经验产生冲突。

遇到这种时候,老师傅们就会忘记面前的是“官老爷”了,经常会各执己见,争执不休。

现在他们讨论的是泥水卷里的一个问题,其实陆立海还是站在自家人这边的,虽然只是小时候见过,但老匠人的专业精神也不会容许他记错。

但不记得细节就是不记得,完全失传的东西,跟不曾存在过又有什么区别?

房间的另一边摆着电脑等物,马玉山他们也参与了这次整理。文传会专家会做出这样的判断,表示留存信息太少,马玉山那边也判了这项技艺的“死刑”。

这种情况还能力挽狂澜的,陆立海只见过一个人,当然就是许问。

可惜这不是木工类,不是许问的专长,不然……

他摇了摇头,正想进去做个和事佬,手机铃声突然响了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