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匠心 > 040 偷懒

匠心 040 偷懒

作者:沙包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25:10 来源:笔趣阁

就像秦师傅所做,这张圆凳制作的工艺颇有些繁复。

它是圆凳中最常见的那种带束腰的类型。

所谓束腰,也就是凳面下方向里凹进去了一条,像是美人扎了一条腰带一样,让普通的圆凳多了更多的变化。

束腰处工匠可以进行很多种变化,这张圆凳就在这个部分进行了浮雕。浮雕是横曳的梅花,恰好与凳面镂雕相映成趣。

凳子下方是方形的三弯腿,足部是外翻马蹄。以圆凳的束腰处开始,凳腿向外划出了一个漂亮的s形,最后落在地上,凳腿微微向外撇开,像是马蹄落在地面上一样,形状非常优雅。

“这里还做了霸王枨,用来支撑凳面和凳腿相接的部分。霸王怅上做了梅花的装饰,这是圆雕手法。一凳三雕,处处呼应,真乃上等佳品!”

秦师傅对这张圆凳赞不绝口,接着又开始检查它的榫卯情况。

“这个榫卯也做得好啊!”他眼睛闪亮,继续夸赞,“榫卯连接有讲究的,一讲不露木料断面,二讲不用钉,三讲拼缝密实,四讲不用外物填充。这张凳子四条里有三条都做得漂亮,可惜做得太急了一点,拼缝露了点痕迹,不甚完美。”

他一边说,一边把看到的那个地方转过来给唐县令看。

果然,在那个不起眼的地方,明显露出了一点空隙,像是虫子钻出的一个眼。

“这么隐蔽的地方,寻常人不会留意,应当不要紧的吧?”唐县令问。

“我们木匠讲究内外兼修,不打眼的地方也不能疏忽。当然这种地方也可以用鱼膘胶粘连填充,不过始终失了高手风范。”秦师傅有些遗憾。

接着他细看那些雕刻。

一天时间对于制作一张木凳来说并不算短,但能在木凳上雕出这么多花样,就明显不够了。

这个考生能做到这样,一方面手的确是快,另一方面也是托了桐木的福。

桐木木质轻软,易于处理,同时质地又很细密,非常易于雕刻。

但也就是因为做得太快,在细节上不免有些疏漏。偏偏凳面这幅镂刻又是工笔手法,所以有些地方的笔画粘连、一些角落或缺失或多余,就非常显眼了。

唐县令左右端祥,道:“可惜,这画颇有意境,再多点时间,换种木料,这张圆凳未必不能成为传世佳品。”

“咦,让我来看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这张圆凳一共用了八种榫卯结构!”秦师傅再次检查完这件作品,惊讶地说。

“八种?很难吗?”唐县令对此不太了解,疑惑地问。

在此之前,许问结束了考试,在考场外跟姚氏木坊的徒弟们碰头。

虽然还有两天,但是今天的考试结束,算是对徒工试有了个底,大家的心情还是比较轻松的。

他们就像从古至今所有的考生一样,兴奋地交换着考试的内容,相当于也是在“对答案”。

“我一看那张纸,一张凳子,那不是随便做的吗?还有旁边那行字,每多一榫还有加分,这题简单啊!”

钱明兴奋地说着,旁边旧木场的学徒们全部都用力点头,纷纷应和:

“对啊,我想办法塞了八种进去!”

“我十二种,嘿嘿。”

“一张小小木凳,你们怎么塞的?只有我用了六种吗?”

各人一对,还真的只有这个徒弟只用了六种,是最少的一个。然后他们兴高采烈地交换着心得,可以在什么地方做什么样的操作,高兴得不行。

吕城一开始还有些志得意满的样子,没一会儿就听傻了。

“每多一榫有加分,这是谁说的,我怎么不知道?”他呆呆地问。

“旁边写着啊。”一个人道。

“写着?”

“对啊,旁边那行字,写得清清楚楚。”

“……你们都识字?”

这句话一出,所有人都不说话了。他们面面相觑,然后一起看向许问。

“对,这一年师父有教我们识字,重点认了一些木工相关的字眼。”许问把锅推到了连天青身上。

“你师父识字?”吕城又震惊了。

这一下,许问也闭嘴了。

过了一会儿,吕城才怏怏地说:“你小子还是机灵啊。早知道连师傅识字,我就,我就……”

他“我就”了半天,终究还是没说下去。

许问知道他在想什么。

一则他已经拜了姚师傅为师,起这种异心就是欺师灭祖;另一方面他多半也在犹豫,姚师傅跟连师傅的名气和地位都是有差别的,用识字来换这种差别值不值得。

不过他会犹豫,也充分证明了普通人想识字,在这个时代有多难……

九年义务制教育,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策。

许问意外地在这种地方有了深刻的体悟。

又过了一会儿,吕城终于收拾好心情,问起了自己很是介怀的另一件事。

“你们学了这么多榫卯?”

他的潜台词就是:连师傅会这么多?

旧木场的徒弟们对视一眼,一起笑了起来。

“不是学的,是我们自己琢磨出来的!”钱明心直口快地说。

“……自己琢磨?”

此时,吕城脸上的表情非常奇妙。

他明显不信钱明说的话,想要嘲笑他,但可能因为最近大家相处得不错,他强忍着不想表现出来。

看着他的表情,许问忍不住有些想笑,他想起了自己最早听连天青这样说的时候的情形。

当时许问正从旧木堆里翻出一个木盒。

盒子是桦木做的,方方正正,无纹无饰,但六个面上看不出一点连接的痕迹,完全想不到它们是怎么拼在一起的。

许问研究了半天,百思不得其解,拿去给连天青看。

连天青的手指在木盒的几个部位轻轻叩了几下,木盒直接散开,变成了一堆零件,简直像变魔术一样。

许问非常惊讶,他刚才检查的时候又摇又拽,折腾了半天,盒子一点缝隙都没有。现在连天青竟然只是敲了几下,敲得还不算太重,就直接把它敲散了?

“没用鱼膘胶,只要找准受力点,要解开并不难。”

连天青解释了一句,就着这个木盒给许问详解了一下它的模型以及它的受力方式。

许问听着听着,突发奇想——乐高积木,不就是一种最简单的榫卯结构?

这种不用一根钉子,纯粹用结构本身进行连接的方式,实在巧妙、太有趣了。

有现代力学和几何学知识做基础,许问很快就搞清楚了这木盒其中的奥妙。他有点意犹未尽,问道:“我听说姚师傅会三十六榫,这也是其中一种吧?”

连天青没有说话,只是撇了撇嘴。

“……怎么?”许问问。

“三十六,嘿嘿。”连天青冷笑两声。

“……太少了?”相处这一段时间,许问多少摸清了点自己师父的性格。

“燕尾榫你知道吧?”连天青问。

“当然。”

燕尾榫被称为榫卯之母,它本身非常简单,但是应用非常广泛,很多榫卯结构都是由它演变而成的。许问一早就接触过,对它还算比较了解。

“燕尾榫是怎么来的,你听说过吗?”连天青又问。

“没有。”许问摇头。

接着,连天青非常难得的给他讲了个故事。

当年鲁班祖师爷要建一个风水亭,中间遇到一个技术难题,需要寻找一种坚固的连接方式。

他冥思苦想,一直不得其解。

然后,他从妻子送来的一条鱼里看到了相对的鱼嘴,又从挂在绳子上的受伤的燕子看到了它八字形的尾巴。于是他把鱼嘴和燕尾凑在一起,发明了燕尾榫。

“从这个故事里,你想到了什么?”连天青问。

许问一秒钟穿越回了初高中语文课做阅读理解的时候,结果旁边连林林快嘴反问:“那它为什么不叫鱼燕榫,要叫燕尾榫?”

“啪!”连天青一巴掌抽上了她的脑袋,连林林委屈地捂着头缩到一边去了。

许问笑了,但他其实已经明白了连天青的意思。

这世界如此巧妙,万事万物不可以为用,这榫卯结构,又何止三十六之数?

他也把这个故事讲给了旧木场其他的学徒听,那之后,连天青理所当然地不再教他们已有的榫卯结构,让他们自己琢磨。

他们看天看地看万物,倒真琢磨出了不少东西……

“你们师父这其实是在偷懒吧!”听完钱明的解释,吕城不可置信地问。

钱明和许三相视苦笑。

“也许吧,但真的有效。我们琢磨出来了挺多东西的,就是不知道它们是不是已经被人想出来了,还有它们叫什么名字。”钱明说。

“你,你说什么呢。人,人家怎么可能想,想不到。”许三结结巴巴地说。

“许问,今天考试,你用了多少种榫?”吕城突然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